量化之王: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西蒙斯
正道
西諺有云:你必須非主流才能入流(You have to be out to be in),詹姆斯·西蒙斯(James Simons)特立獨行的人生經歷,恰是這句話的最好寫照。
他是世界級的數(shù)學家,擔任著美國數(shù)學協(xié)會的主席(Math for America);他是歷史上最偉大的對沖基金經理之一,在全球投資業(yè)內,他的名氣并不亞于索羅斯,更是被認為是保爾森、達利歐這些業(yè)內領軍者的前輩。“量化基金之王”是這位國際投資行業(yè)領袖最顯貴的稱呼,雖然,他本人并不在意。
雖然2010年,這位74歲的老人已經從他價值20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公司文藝復興科技公司(Renaissance Technologies)退休,但是他一直在公司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并享有收益。2011年,這家公司管理的基金獲得了高達33%的凈收益回報率。2012年前11個月,表現(xiàn)亦同樣不俗。
歷史業(yè)績更能說明他的輝煌。1989年到2009年間,他操盤的大獎章基金平均年回報率達35%,較同期標普500指數(shù)年均回報率高20多個百分點,比“金融大鱷”索羅斯和“股神”巴菲特的旗艦基金也高出10余個百分點。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回報率數(shù)據(jù)已經扣除了資產管理費和投資收益分成等費用,而大獎章基金對此類費用的收取比例幾乎是同行的兩倍——分別是5%和44%。
作風低調的西蒙斯很少接受采訪。在僅有的幾次接受國外媒體采訪時,他透露稱:“我們隨時都在賣出和買入,依靠活躍賺錢。”他只尋找那些可以復制的微小獲利瞬間,而絕不以“市場終將恢復正常”作為賭注投入資金。事實上,西蒙斯幾乎從不雇用華爾街的分析師,他的文藝復興科技公司里坐滿了數(shù)學和自然科學的博士。用數(shù)學模型捕捉市場機會,由電腦做出交易決策,是這位投資業(yè)領袖成功的一個秘訣。
天才的數(shù)學家
1938年,詹姆斯·西蒙斯出生于美國波士頓的牛頓鎮(zhèn),與許多投資大師出身知識分子家庭或名門不同,他的父親是鞋廠老板。
3歲時,他就展現(xiàn)了對數(shù)學的興趣和天賦:他對汽車耗盡汽油的現(xiàn)象產生了興趣,認為汽油不會完全用光——如果每次用掉油量的一半,還會剩下一半,依此類推,最后定有剩余。這種想法同著名的“阿基里斯悖論”極為相近。這可以被視為他今后成功的預示與伏筆。
高中畢業(yè)后,西蒙斯考入麻省理工學院數(shù)學系,師從著名數(shù)學家安布羅斯(Warren Ambrose)和辛格(I.M.Singer)。天才的他大一時就達到了本科畢業(yè)生水平。1958年獲得學士學位后,他轉到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有人演義說他當時是奔著伯克利教授、“微分幾何之父”、華人數(shù)學家陳省身去的,不料陳正好去了歐洲,西蒙斯就自己看書鉆研微分幾何,心得頗豐,還就此舉辦了幾場精彩演講。這又是他此后在學術生涯上的伏筆。
1962年,24歲的西蒙斯拿到博士學位,當年即被聘為哈佛大學數(shù)學系教授。2年后,這個天生冒險家進入美國國防部下屬的國防邏輯分析協(xié)會從事代碼破解工作。不久后,由于反對越戰(zhàn),他回歸學術,成為紐約州立石溪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1974年,他與陳省身聯(lián)合發(fā)表了論文《典型群和幾何不變式》,創(chuàng)立了著名的Chern-Simons理論。該幾何定律對理論物理學具有重要意義,被廣泛應用到從超引力到黑洞的各大領域。當年的追尋,如今結下了兩個大師亦師亦友的果實。
1976年,西蒙斯獲得了5年頒發(fā)一次的維布倫(Veblen)獎金,這是美國數(shù)學界的最高榮耀。
對于這段學術生涯,他一直懷念不已。更重要的是,這也是他與中國的交集點。2010年,他以數(shù)學家的身份來到中國,在南開大學演講又回到了本專業(yè)——“結構叢與微分K理論”。在開始前,西蒙斯說,數(shù)學是促使他走上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而且陳省身教授的原因(陳晚年回到祖國定居在南開大學),只要有機會,他愿意再次來到南開省身樓這座“美麗的建筑”訪問交流。
40歲的“模型先生”
數(shù)學天賦和成就沒有使西蒙斯?jié)M足,他的血液里似乎天生流淌著一種不安分基因,催促他尋找新的刺激。
于是,那些在金融市場流動的天文數(shù)字,和跳動的價格波動,天然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事實上,20多歲時,他就曾先后投資哥倫比亞地磚和管線公司,和一家婚禮禮品公司,“我還曾經找到美林公司的經紀人,試圖做些大豆(3920,-16.00,-0.41%)交易”,但結果都不理想。
而他身邊的一件小事,更成為了他從學術象牙塔中投身到投資搏擊場的催化劑。獲得維布倫獎不久,他身邊一位同事參股一家瓷磚公司,“8個月賺了相當于我資產10倍的錢。”西蒙斯大受震動,躍躍欲試。而早年的失敗經歷更能激起斗志,年屆不惑的西蒙斯決心轉向,專注投資。
1977年,西蒙斯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私人投資基金,最初采用基本面分析法,“我沒有想到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投資,”西蒙斯說,那一段時間他主要投資于外匯市場,“隨著經驗的不斷增加,我想到也許可以用一些方法來制作模型,預見貨幣市場的走勢變動。”
1980年代末,西蒙斯和普林斯頓大學數(shù)學家勒費爾(Henry Laufer)重新開發(fā)了交易策略,從基本面分析轉向數(shù)量分析。從此,西蒙斯將他的數(shù)學理論巧妙運用于股票投資實戰(zhàn)中,徹底轉型為“模型先生”。
西蒙斯成功秘訣主要有三:針對不同市場設計數(shù)量化的投資管理模型;以電腦運算為主導,排除人為因素干擾;在全球各種市場上進行短線交易。不過他對交易細節(jié)一直守口如瓶,除了公司的一些員工之外,沒有人能夠得到他們操作的任何線索。
壁虎式定量投資
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數(shù)學天賦和投資市場盈利有著某種天然的契合之后,西蒙斯決心大干一場。1982年,他成立了文藝復興科技公司,這也是他成功的團隊基礎。
與很多華爾街風格的公司不同,這家公司只是一座簡單的木頭和玻璃結構的一層建筑,從外表看上去更像是數(shù)學研究所。心臟地帶也不是夜以繼日不停交易的交易室,而是一間有100個座位的禮堂,每隔半個月,公司員工都會在那里聽一場科學演講。西蒙斯的數(shù)學情結讓他在管理器企業(yè)時更像是管理一家研究所。很明顯,西蒙斯更愿意雇用博士而不是工商管理碩士。“我們不雇用數(shù)理邏輯不好的學生,”他說,“好的數(shù)學家需要直覺,對很多事情的發(fā)展總是有很強的好奇心,這對于戰(zhàn)勝市場非常重要。”
對于數(shù)量分析型對沖基金而言,交易行為更多是基于電腦對價格走勢的分析,而非人的主觀判斷。文藝復興公司主要由3個部分組成,即電腦和系統(tǒng)專家,研究人員以及交易人員。西蒙斯親自設計了最初的數(shù)學模型,他同時雇用了相信這一邏輯的科學家來驗證和實踐這一模型。
人們將西蒙斯的這種投資方式稱為“壁虎式定量投資”——推崇短線套利、頻繁交易,就像壁虎,平時趴在墻上一動不動,蚊子一旦出現(xiàn)就迅速將其吃掉,然后恢復平靜,等待下一個機會。
西蒙斯知道,靠幸運成功只有50%的概率,要戰(zhàn)勝市場,必須以周密而準確的計算為基礎。所以他管理的對沖基金的數(shù)學模型,主要通過對歷史數(shù)據(jù)的統(tǒng)計,找出金融產品價格、宏觀經濟、市場指標、技術指標等各種指標間變化的數(shù)學關系,發(fā)現(xiàn)市場目前存在的微小獲利機會,并通過杠桿比率進行快速而大規(guī)模的交易獲利。顯然,他的交易方法并不適合普通投資者。
退休之后的西蒙斯除了還對投資保持關注和指導外,已經把多數(shù)精力投入到社會事業(yè)中。他已經向自己的西蒙斯基金會(SimonsFoundation)捐資超過10億美元。同時因為女兒的原因,他也為孤獨癥的研究提供支持。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timlong/p/4894539.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量化之王:文艺复兴科技公司西蒙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刚发现这个地方
- 下一篇: 豆瓣高分电影爬取项目,思路清晰,易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