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short相加_为什么两个short类型相加会自动提升为int?
Java中進行二元與運算類型的提升規則
整數運算:
如果兩個操作數有一個為long,則結果也為long;
沒有long時,結果為int。即使操作數全為short、byte,結果也是int。
浮點運算:
如果兩個操作數有一個為double,則結果為double;
只有兩個操作數都是float,則結果才為float。
注意:int 與 float 運算,結果為 float。
為什么兩個short類型相加會自動提升為int?
s1 + s2系統會自動將它們提升為int再運算,結果為int類型,賦給short類型,編譯報錯;s3 = s2 + 1也是同樣的原因;s3 = 4 + 45,系統選計算4+45=50,也就是變為s3 = 50,50在short表示的范圍內,自動轉型為short。但是為什么java在兩個short型運算時自動提升為int,即使它們沒有超過表示范圍?
Stack Overflow:
使用較小類型運算沒有性能優勢,消除較小的類型使得字節碼更簡單,并且使得具有未來擴展空間的完整指令集仍然適合單個字節中的操作碼。因此,較小的類型通常被視為Java設計中的二等公民,在各個步驟轉換為int,因為這簡化了一些事情。
Why does the Java API use int instead of short or byte?
答案可能只與Java虛擬機指令集有關。較小的類型(byte,short)基本上只用于數組。
If each typed instruction supported all of the Java Virtual Machine's run-time data types, there would be more instructions than could be represented in a byte。
為較小的類型引入專用的算術邏輯單元不值得付出努力:它需要額外的晶體管,但它仍然只能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執行一次加法。 JVM設計時的主流架構是32位,適合32位int。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java short相加_为什么两个short类型相加会自动提升为int?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创新洞察|为什么中国企业更擅长用户导向创
- 下一篇: JAVA设计模式-11-代理模式(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