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科工:超低轨卫星星座首发星在研制,预计 9 月具备发射条件
感謝網友 航空先生、grass羅雨滋 的線索投遞!
3 月 5 日消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航天科工二院(以下簡稱二院)院長宋曉明透露,二院正在規劃超低軌衛星星座建設,目前正在開展首發星研制,預計 2023 年 9 月具備發射條件。
據介紹,首發星成功入軌后,將對超低軌道飛行技術、高分辨率對地成像技術、星載智能處理、信息直達用戶終端等關鍵技術進行演示驗證和應用示范。
科普:超低軌道通常指 150 公里至 300 公里高度的軌道。相較于傳統軌道,超低軌飛行可提升載荷工作效能,降低衛星研制和發射成本,同時提高信息獲取和傳輸效率,適用于衛星批量化生產和高密度發射。
例如對于可見光載荷,由于與地球表面的距離相對短,獲取相同分辨率圖像相機的焦距與口徑也基本按比例縮小。對于微波遙感載荷也類似,功率孔徑積隨軌道高度的降低而大幅減小,可有效降低合成孔徑雷達(SAR)等天線的功率和電口徑。
目前,美國、日本、歐洲等國家和地區分別開展了超低軌衛星研究,美國提出了“魔鬼魚”計劃,用于高分觀測;日本也于 2017 年發射超低軌測試衛星,獲得了高分遙感圖像和超低軌大氣數據;歐洲航天局于 2009 年發射了重力場與穩態洋流探測器,并獲取了高精度的重力場測量數據。
超低軌衛星在光學、微波、地球物理場、電 離 層等方面具有明顯應用優勢,但是長期以來超低軌衛星并沒有發展起來,主要原因是隨著軌道降低,大氣密度急劇增大,軌道環境受大氣層影響越發明顯,大氣阻力攝動、高濃度原子氧環境對衛星影響突出,超低軌衛星的穩定運行極為困難。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中国航天科工:超低轨卫星星座首发星在研制,预计 9 月具备发射条件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有效沟通bic法则_学好英语的18条黄金
- 下一篇: hive 两个没有null指定的表左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