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媒时代的二次元,藏在过去的记忆
家里的年末大掃除總是最辛苦的,一天根本做不完,一干就是連續數日,每天都掃得滿頭大汗。好歹也是在年末進行的大規模清掃活動,總要有些儀式感,只掃一天的話未免太過小打小鬧,不過更重要的原因是,整個家(尤其是我自己的房間)已經很多年沒進行過徹徹底底的清潔了,而剛考完研的這段時間閑著也是閑著,何不用來收拾東西呢。
其實,大掃除最痛苦的事不是擦洗收拾本身,而是心里想著擦完這一塊就收工,可是剛以為大功告成的時候,又會一眼瞥見其他需要打掃的地方。但此時我已經從上午收拾到了晚上快要吃晚飯的時間,肚子餓得咕咕叫不說,體力和精力已經不允許自己再繼續干下去了,只能留到明天進行收尾。然而待到第二天,本以為收尾工作會在一小時內輕松完工,結果又一直干到下午,在吃晚飯之前又一眼瞥見了新的需要清掃的地方……
“大掃除”之所以特別,或許有兩點原因:其一并不在于“年末”,而在于這種興師動眾的“大掃除”根本不會干上幾次,而一旦開始干就是翻天覆地;其二則是,擦著擦著,你總會在不經意間收到來自過去的“贈禮”。
我拿著抹布深入大柜子內部,從里面抱出好多雜志報紙,心里正奇怪這些都是什么的時候,仔細一看才發現,是以前買過的動漫游戲期刊 —— 動漫周刊、動漫水晶、東西動漫社、颯漫畫等等,真是應有盡有。
其中我買得最早,也買得數量最多的就是動漫周刊了,手里能找到的最早的一期動漫周刊就是 2005 年第 59 期。
至于為什么會開始買動漫周刊,我在一看到報紙封面的時候就馬上想起來了,因為上面印的是《愛麗絲學園》,當時我正沉迷于看它的漫畫。
其實,《愛麗絲學園》的漫畫套裝并不是正版,是小學時從菜市場旁邊的一個小書店買的。說是小書店,實際上只是活動板房改裝的書屋,里面擺放了各種各樣的書,從武俠小說到都市流行應有盡有。
小時候的我有時會覺得逛街買菜很無聊,于是買完菜父親會帶我在那個小書店轉轉。隨手翻看就知道里面錯字很多,紙質也很不好,但實在是很便宜。當時和《愛麗絲學園》一起買回家的還有《水果籃子》,雖然記不清了,但這幾本加起來好像也沒要多少錢。至于為什么買《水果籃子》,一方面是多買點能劃價,一方面是當年點播臺上經常有人會打電話點播,于是我也跟著看完了當時全部 26 集動畫。
不過這兩部漫畫并不是我首次購買的實體書,在我記憶里最早的應該是《多啦 A 夢》和《蠟筆小新》。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里人為了給我哄睡覺,每天晚上都會給我念書聽,有時是《十萬個為什么》《世界歷史》,有時是很早以前買的《兒童畫報》。不過我總喜歡讓他們給我念《多啦 A 夢》和《蠟筆小新》的書聽,而這個時候他們總會一邊嫌棄“漫畫有什么好的,都是不聽話的壞孩子”,一邊又去拿漫畫給我念。
也許是因為這一點,我的語言能力比其他同齡人要好,編故事的能力也比其他孩子強,于是升到大班后,其他小班和中班的老師經常到我們班來找我,要我去給其他小朋友講故事聽。
大概是只顧著語文啟蒙而忘了數學的存在,我的語文成績和數學成績簡直是天壤之別 —— 小學一年級期末考的時候,我的語文是滿分,最后填入成績單的是優秀,而數學沒上六十,最后填的是不及格還是良我也都忘了。
唯一記得的就是數學很難學,那個胖胖的數學女老師也很兇,每次一看我的錯題,她總會生氣地說“這么簡單你還錯”。而我去問她為什么這個“1”就要代表“1”,為什么寫上那個“+”就要做加法,這里面有什么意義,為什么“0”做除數的時候就沒有意義了,她總會說“這是規定,沒有為什么,你先記住”。
數學一直是我的痛,我的家長數學都很棒,可惜我卻一竅不通。小學時大家都流行去少年宮上奧數班,我也隨大流去學習,上完奧數正好上英語,課間的時候還能去小賣部買零食。而上奧數的另一個原因則是我們學校的老師在少年宮兼職教數學,畢竟那個時候還沒開始查處學校老師不得去機構教課賺錢,不過我們老師只是認認真真地在講奧數的知識。
雖然課上老師講的精彩紛呈,我也聽得津津有味,在老師的帶領下做題也又快又對,可一到我自己回家做數學作業的時候,我就像個迷失方向的汽車,根本不知道通往答案的路在哪里。
印象最深的就是三四年級時的雞兔同籠問題了。不論是奧數班還是學校數學課上老師都講了好幾遍思路,要么是先假設籠子里都是兔子腳,要么是假設里面都是小雞腳,然后再根據總個數算差值。可那時候的我根本理解不了如此拐彎抹角的思路,一門心思認為題目都說了里面兔子腳和雞腳都有,怎么可能假設都一樣。于是我按照家長教的方法,用方程把未知數設成 x,按正向思維列好兩邊的等式再求值。
我非常喜歡設 x,但每當老師提問大家還有什么方法解應用題時,我一舉手老師肯定會無奈地說“又是方程吧”,然后讓我先坐下讓其他同學說說別的思路。至于原因,當然是因為當時課本里還沒出現方程的概念,那是五六年級時才會學到的東西,現在還不能用。好在雞兔同籠這類問題只出現在興趣班,不會出現在期末考試里。
說實話我心里還是有點不爽,為什么其他同學回答完問題,老師都會高興地以上揚語調說“回答得很好,請坐”,而我回答完了就是很無奈。當然,我回答錯了的時候也不少,那個時候數學老師可就不是無奈那么簡單了。
那時候的我很喜歡看電視上播的動畫片,《名偵探柯南》《數碼寶貝》等每天都要守著時間看,沒看到還會不高興,畢竟數學已經讓我這么郁悶了,還是看動畫片高興。也是拜電視所賜,我成了我們班上第一個戴眼鏡的人,而建議我配眼鏡的也是數學老師,因為有一天她發現我回答問題時看不清黑板上的字,瞇著眼睛把數學式子讀錯了。
戴上眼鏡后,我能看電視的時間也被強制減少,幸好我接下來就遇到了動漫周刊,而正是因為有了動漫周刊,我才能知道更多動漫作品,從此完全變成老二次元。
最開始的動漫周刊是兩塊錢,每周我都會拿著零錢去報刊亭買報紙,那個時候報刊亭還很常見。那時候還在用紙幣,我經常拿著五塊錢,買完動漫周刊,剩下三塊錢再買青年文摘看,有時手上沒有一塊五塊的紙幣,我就會數好一角的硬幣帶到報刊亭去。
當年家附近有兩個報刊亭,東邊一個,西邊一個,東邊的離得更近一些,所以我去那邊的時候多。有一天,我照常去東邊的報刊亭買動漫周刊,結果賣報人說這周的還沒來,要再等等才能來,于是我就乖乖等了兩天,等我再去問的時候,對方說這周停刊沒有報紙了。母親看我又沒買到,便問我怎么回事,聽我說了原因后,又帶我去西邊的報刊亭問,結果那邊早就賣完了,最后母親帶我去了我小學附近的報刊亭,這才買到當周的動漫周刊。
六年級時我也開始買動漫水晶了。學校周圍的小賣部經常售賣這種類型的動漫雜志,而我選擇它的最主要原因是上面在連載《火影忍者》的漫畫。最早知道它是因為卡酷少兒頻道的《動漫酷地帶》,每天晚上都會播一些動畫的片段,其中就有《火影忍者》。去逛漫展的時候還特意買了《火影忍者》的光盤,為了砍價便宜,父親又從光盤堆里隨便拿了幾個,于是我又欣賞到了著名的 Key 社三部曲動畫。
班上很多同學也都在看《火影》,一下課就會三三兩兩聚在一起討論劇情比拼戰力,一起去小賣部買一塊錢一張的動漫貼畫,還一起互相傳閱漫畫書。在學校交換漫畫書要背著老師偷偷進行,萬一被抓了就要被沒收請家長,而且收走了就再也還不回來了。
然而搞笑的是,在六年級最后一次班級新年聯歡會上,組織活動的同學用班費買新年抽獎禮物時,買的就是當時最新一期《火影忍者》漫畫,等它作為禮物被送出去的時候,老師都感嘆我們怎么不送點筆和本這種有用的東西。
等到動漫周刊漲價到三塊錢的時候,我已經升上了初中,雖然在父母嘴里已經是大孩子了,但依然喜歡二次元。
周圍的同學依然也有喜歡動漫的,死火海三大民工漫也是永遠的討論對象。大家也經常互相傳閱動漫雜志和漫畫書,當然,被老師抓住的話也同樣會掛得很慘。當時的初中班主任是個數學老師,她抓到看閑書的人,會暴躁地當對方面把東西撕掉,再在全班大聲喊“你們接著帶,帶一個我撕一個”。雖然我自己沒被老師撕過東西,但從我那里借出、不知經過幾道人手的動漫周刊被撕過,不過老師沒查出報紙的所有人是我,于是我就這樣免于了處罰。
數學依舊是我的痛,作業還要讓家長簽字,而等我把作業都胡擼完后,我馬上打開電視機去看《動漫酷地帶》,開啟每一天最放松最開心的時刻。
我很喜歡“故事”,不論是讀書還是看動畫片,其實都是在看“故事”,所以不論是名著還是動漫我都來者不拒。而實際上,除了學校推薦的名著必讀篇目,動畫片也是我認識其他文學專著的重要來源。比如在地壇書市的時候,因為《名偵探柯南》才知道的福爾摩斯,這才入手了一套《夏洛克?福爾摩斯探案全集》。
動漫周刊買到 2009 年初的時候就沒再買過了,因為家里的筆記本電腦終于有了網,我可以上網直接看動漫追漫畫了。天翼 3G 網卡的速度非常感人,看幾分鐘卡一會兒,一集三十分鐘的動畫有時需要一小時才能看完。我已經等得沒脾氣了,為了能有一個流暢的觀看體驗,我會先把視頻點開進行緩沖,而在等待緩沖的時候我就會隨手翻開一本書來看。
在那個動畫還沒有正版化,甚至還沒有B站的時候,每周要等各個字幕組將中文熟肉資源上傳優酷土豆或者其他網站,而英語字幕版總是會比中文熟肉更快出來。為了兼顧學習,同時也是為了堵上家長的嘴,我總會直接看英語版。記得當時《家庭教師 Reborn》正在播出,每周末我都會專門去找英語字幕看,當然這也讓我體會到了什么叫手足無措,兩種外語要想同時都轉化成母語簡直難如登天。
相比之下漫畫就好得多,不光加載省事,而且中文熟肉出得也挺快,不過更重要的一點是,英語翻譯的漫畫都是大寫字母,看得太頭疼了。一到寒暑假我就可以天天上網了,因為我追的漫畫數量比較多,《火影忍者》《大劍》《家庭教師 Reborn》《黑執事》等等什么都有,而他們的更新時間又都不一樣,所以我特意記下了周更漫畫都是星期幾更新。
有時我還會特意去記那天是幾月幾號。記得暑假去上數學補習班的時候,老師隨口問下周的某一天是幾月幾號時,我就脫口而出,老師問我記得那么清楚是因為那天是誰生日嘛,我就搖搖頭,也沒敢跟老師講那天是漫畫更新日。
當然,二次元相關的紙媒出版物并沒有遠離我,去書店買練習冊的時候,我也會買些介紹某個單一動漫的專題書,里面還會贈送海報和動漫主題的環保袋。
初三之后我就主動戒掉了電腦,也不再追番看漫畫,一切都以中考為優先,畢竟當時升高中的比率還沒有百分之五十。經過一年的痛苦學習(主要是因為數學和物理),我考入了我們區最好,同時也是市重點的高中。那個暑假,我打開了久違的電腦,將落下的番劇漫畫全都補完,同時在心里暗下決定,將來一定要學文科,一定要逃離數學。
高中的生活比起初中簡直是要精彩太多,優美如園林的校園環境,開明幽默的老師,充足的課間休息,以及不會被輕易占去的音樂美術體育電腦課。
雖然數學還會讓我頭疼,但好在有一起看動漫的同學,我們還一起在數學講義的背面空白處抄寫日語歌詞。他們堪稱是多才多藝,有會畫畫的,有進文學社還寫同人乃至原創的,還有參加校合唱團,空閑時間還翻唱動漫 OP ED 和 V 家歌曲的。在他們的帶動下,我也進了文學社開始寫小說,還和他們互相交換著看。
當時我后桌的朋友帶來一本叫《颯漫畫》的雜志,據說是在書店買書時送了一本創刊號,因為上面的漫畫太好看就開始每期都買來看。她推薦我看里面的《美型妖精大混戰》,結果我卻對《諾亞之蝶》《刺客列傳》《考試王》等非常感興趣。
《颯漫畫》一本定價五塊,我們后來約定兩人輪流買一期,互相換著看,連我同桌也一起來看漫畫,她和我一樣非常喜歡《刺客列傳》。就這樣,雖然沒有一傳十十傳百那么夸張,但是我周圍的同學都被帶了進來。
《颯漫畫》上的作品還會出單行本,我買來后也會借給其他同學看。為了買齊這些單行本可不太容易,有時要跑幾個書店。有一天中午,我在學校和同學一起吃完午飯,騎上車和她們一起繞到很遠的地方去買書。
只可惜,我喜歡的那些漫畫好像最后都沒出完單行本,后來臨近高三,《颯漫畫》的風格也變了,我們就都沒再買過它了。
等考上了大學,大家之間的聯系也越來越少,二次元類的紙媒雜志報紙也徹底淡出了我的生活,智能機和無線網的迅速崛起,也讓我的追番看漫畫的歷程變得更加輕松。而與此同時,報刊亭、紙幣和硬幣也在不知不覺間極速消退,等到回過神來的時候,只剩下一種悵然若失的感覺。
為了避免落灰,我將這些報紙雜志都裝進袋子里,然后又放回大柜子的深處,至此,大掃除全部結束。勞累至極之下,就算有心寫篇文章記錄下種種感受,也是沒有余力,于是這么一拖就是快元宵節。
有的時候,“大掃除”已經不再是”大掃除”本身,它更像是一種探秘或尋寶,而等到一切都收拾妥當、全部歸位之后,也不知道下一次再拿出來是什么時候,又會產生什么感懷,還有沒有動力再寫點什么。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游戲研究社 (ID:yysaag),作者:寒夜默姬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纸媒时代的二次元,藏在过去的记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蚂蚁算法求解tsp问题matlab,蚁群
- 下一篇: fotify php审计,代码安全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