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围城:销量达十年最低谷,车企却要造手机
手機市場就像一座圍城,城外的人拼命想沖進來,城內的人拼命想沖出去。手機市場在 2022 年遭遇十年以來最冷的寒冬,華為、小米等手機廠商在造車,而蔚來、吉利等車企卻在造手機,如無意外,蔚來牌、吉利牌手機都將在今年發布。
2022 年,中國智能手機銷量同比下降 13% 至 14%,為國際數據公司 IDC 有記錄以來最大降幅。縱觀全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2.86 億臺,時隔 10 年后再次回落至 3 億部以下。
為什么消費者不愿意買手機了?
不要歸咎于大環境,疫情影響經濟,老百姓的購買力下降了,如此云云。疫情不過是雪上加霜,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從五年前開始連續下降,頹勢出現在 2020 年疫情暴發以前。究其根本,市場飽和是主要原因,產品質量越來越好,換機周期變長。而手機創新乏力則是另一重要因素,最被寄予厚望的 5G 仍舊缺乏殺手級應用,驅使消費者非換不可;折疊屏仍舊是奢侈品,價格底線仍高達 5000 元,買得起還不一定修得起,無法在根本上扭轉下滑勢頭。
樂觀的分析機構認為,中國手機市場會在今年下半年迎來反彈。但從供應鏈端的信息來看,廠商并沒有加單或提高全年目標的情況,至少今年上半年中國手機市場不會有太大反彈。
從今年 CES 和 MWC 兩場消費電子的全球盛會來看,手機廠商仍在押注折疊屏,連并非剛需的衛星通信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可以預見,創新乏力的現象仍將持續,經濟和消費者信心恢復將更大程度上影響今年下半年的手機市場。
出海,能救中國智能手機廠商嗎?
并不能。全球手機市場共振,同時進入最低谷。根據 IDC 數據,2022 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減少 11.3%,創出 2013 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即便強如蘋果,也沒能扛住。
時間撥回到 2021 年,小米宣布進軍汽車行業時,大多數人都無法理解,雷軍為什么要在未來 10 年投入 100 億美元造車,或者是為雷軍捏把汗。如今,絕大多數人都能理解,小米造車不單是因為要做不落風口的豬,華為造車不單是因為手機芯片卡脖子,是因為手機市場真的飽和了。
諾基亞、HTC…… 站在手機品牌墓地里回望,最早進入的弄潮兒并不一定會活到最后,手機廠商深諳此道,它們在進入汽車行業時,是本著活下去的信念。
隨著手機銷量陷入十年冰點的消息而來的是,小米汽車設計圖疑似曝光,或 26 萬元起售;蔚來手機稱絕不靠廣告賺錢,今年二季度開啟內測,預計三季度發售。
這豈不是典型的“圍城效應”。
為何蔚來、吉利等車企還要進入手機市場?銷量下跌頹勢短時間無法回彈,難道車企不是奔著賺錢去的?
商人自然都是趨利的,只不過車企并不是奔著與華為、小米競爭去的,而是為了玩生態,守住自己的汽車“圍城”。
車企里最會玩生態的蔚來 CEO 李斌曾說:“花幾十萬買了車,再花幾千元買臺手機,決策過程會短一些。你花幾千元買了我的手機,就能再去買幾十萬的車嗎?全世界可能只有蘋果能辦到。”
李斌想把手機賣給自己的車主,為了實現手機汽車互聯,最終實現車聯萬物,當然也是為了給資本市場講另一個故事。
資本到位后,技術沒有門檻,車機系統也是安卓的;制造沒有門檻,國內手機產業鏈已經十分成熟;渠道可以復用,華為可以在門店里賣汽車,蔚來也能在門店里賣手機。在李斌看來,一切都是水到渠成。
特斯拉造手機,馬斯克放衛星,吉利亦步亦趨。放衛星的初衷是為了搭建車聯網這一基礎設施,但車企發現,即便把汽車做成一部巨大的手機,可以在車上滿足辦公、社交、娛樂等各種需求,但時刻不離身的手機將是一個重要的入口。那何不將造自己的手機,共享自己的衛星通信,建立一個在地球上永不失聯的閉環生態?
據公開數據,截至 2022 年,吉利在線車輛約為 300 萬輛,特斯拉在中國保有量約為 50 萬輛,蔚來保有量在 2022 年 8 月 31 日前接近 24 萬輛。
即便這三家車企所有車主都來買自家造的手機,這一體量放在年銷 2.86 億臺的手機市場里,也只占 1.3% 的體量。
車企造手機,暫時激不起什么水花。只是隨著蔚來牌、吉利牌手機在今年的發布,車企進入手機“圍城”的目的將越發彰顯。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IT 時報 (ID:vittimes),作者:孫妍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手机围城:销量达十年最低谷,车企却要造手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ADS2007中的层类型(plane
- 下一篇: (Z)标准电阻值的来历及色环电阻值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