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存款11万,取款时银行以销户为由拒绝,法院判银行全额赔付
1999年年底,陳伯在某銀行的存折中存入2.6萬元,加上這一筆,當時存折里總共有116703元,之后存折遺失。2016年,陳伯在搬家時找到這個存折。從2017年開始,陳伯多次拿著存折到銀行取款,均被銀行告知賬戶已注銷,無法取款。銀行辯稱,陳伯的存折在2000年時便掛失銷戶了,銷戶前的余額為703元。陳伯的存折先被掛失后銷戶,因此存折原件并未收回銷毀,但銀行系統中已沒這個賬戶。況且陳伯的存折已與銀行卡關聯綁定,卡折資金通用,不能僅憑存折流水證明余額。廣州天河法院近日判決,銀行向陳伯返還存款本金116703元及利息。如果未按法院指定的期間履行給付金錢義務,應當依法加倍支付遲延履行期間的債務利息。一審判決后,銀行依法履行了義務。
對于這個事情,大家怎么看呢?
雖然我們不知道事情的真相具體是什么,但是我認為法院的判決是正確的,理由如下:
首先銀行稱銷戶前的余額跟陳伯存折上余額有沖突。
銀行自己稱陳伯賬戶銷戶前的余額為703元,而當時陳伯是先掛失后銷戶的,但是陳伯的存折上最后一筆顯示的余額卻是116703元。
也就是說,哪怕陳伯的存折當時確實是掛辦理了掛失銷戶,但是辦理銷戶的時候銀行也應該以存在上的最后余額為準,這意味著當時銀行操作最后一筆賬戶時,存折上的余額應該是116703元,現在銀行卻說當時銷戶之前余額只有703元,為什么跟存折上的余額有那么大的出入,難道存折上的余額是陳伯找人ps上去的?如果不是那多出的116000元去了哪里?是客戶取現了還是轉賬了?陳伯注銷賬戶后,賬上的錢是通過什么方式取出去的?為什么銀行提供不出有效的證據鏈?
其次、銀行堅持客戶已經掛失銷戶,但卻提供不出有效的證據。
陳伯起訴到法院之后,銀行堅持陳伯的存折已經在2000年的時候掛失銷戶了,當時剛好遇到銀行進行系統升級,數據進行移植,所以沒有把自己的流水移植過去。
我認為這個理由根本經不起推敲,哪怕是系統數據移植了,難道銀行不知道用戶流水的重要性嗎?銀行本身是經營風險的,應該知道數據移植存在的各種風險,所以應該不會存在說用戶最后一筆銷戶的數據移植過去了,但之前的流水卻移植不過去的情況,畢竟在操作用戶數據移植的時候,不論是最后一筆存款還是之前的銀行流水,其實都是可以同時進行的,不會耗費銀行很大的精力。
所以銀行以數據移植為借口來躲避自己的責任,根本是站不住腳跟的。
而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雙方當事人對同一事實分別舉出相反的證據,但都沒有足夠的依據否定對方證據的,人民法院應當結合案件情況,判斷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是否明顯大于另一方提供證據的證明力,并對證明力較大的證據予以確認。”
既然銀行提供不出有利的證據來反駁陳伯存折上的余額,那就只能按存折上的余額來支付,連本帶息給陳伯結算。
在這給大家提個醒
銀行本身就是屬于店大欺客的類型,個人用戶跟銀行相比勢單力薄,比如陳伯這種遇到銀行系統升級,數據移植導致存款余額沒法核實的可能會發生,到時如果存款用戶提供不出有效的證據,那就有口難辯了。
所以大家平時去銀行辦理業務的時候,各種憑證以及存單一定要保存好,以備出現意外情況的時候,還可以用來作為證據進行證實,一次來維護自己的權益。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17年前存款11万,取款时银行以销户为由拒绝,法院判银行全额赔付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中国造!西非首条电气化轻轨在尼日利亚通车
- 下一篇: 谷歌旗下DeepMind解雇部分员工,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