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杠杆为什么非去不可?危险比你想象的要恐怖
最近金融監管勢頭很猛,一浪高過一浪,去杠桿,降風險已經成為了當前監管的主調。
近日,銀監會主席郭樹清向媒體透露2018年的監管風向:監管部門要著力抑制居民杠桿率,并提出要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
那為什么監管層一直在強調要去杠桿,降風險呢?
難道目前我國金融杠桿真的很高?風險真的很大,到了不得不遏制的階段了嗎?
1
合理負債背后隱藏巨大風險
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9月份,我國居民部門總貸款已達到39萬億,再加上5萬億公積金貸款,居民總負債44萬億,占GDP的比重已達到55%。
從表面上看,我國居民目前的負債占gdp的比重遠低于歐美發達國家(美國、日本在70%~90%的水平)。而且根據相關權威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家庭的資產負債率僅為5.5%,遠低于美國(12%)和日本(15%)的水平。根據該報告計算,有負債的家庭占比50%左右,城市居民僅有不到17%的家庭有住房貸款,超過80%的居民沒有住房貸款。
還有一個更總要的數據,那就是居民儲蓄率,目前中國儲蓄率很高,2016年我國儲蓄率高達46%,遠高于發達國家20%~30%的水平。
從數據統計來看,當前我國居民的負債還是挺合理的,而且應該可以進一步提升負債率,但是繞過數據去分析之后,我們才發現,實際上數據只能反映一些表面的東西,通過深入分析之后,我們會發現,當前的風險比我們想像的要大很多。
2
當前我國的負債結構很不合理
從表面上看,中國居民的杠桿率只有55%,似乎與發達國家居民動輒80%-90%的杠桿率相比還是很遠。但實際上,西方國家的房地產杠桿比重沒有中國這么高,在發達國家,除了房貸之外,還有遠比我們發達的短期消費類貸款。如果拿發達國家的居民房貸杠桿率與中國相比,那么中國居民的杠桿率甚至超過了發達國家公布的數據。
也就是說,我國居民雖然總體負債率不高, 但是絕大部分居民的負債都是在房貸上。
另外,我國居民工資類收入占GDP比例也較發達國家相去甚遠。在發達國家,居民工資性收入占GDP的比重在40%-50%之間,而目前我國居民工資性收入占GDP的比重只有25%左右,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償債能力不強,如果杠桿進一步加大,甚至會出現很多人還不起房貸的情況。
再一個就是居民儲蓄,雖然當前我國儲蓄率很高,但非常不平衡,根據西南財經大學和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曾對8000多戶中國家庭進行調查,并發布《2015中國家庭金融報告》。報告指出:
從儲蓄的分布來看,家庭儲蓄分布極為不均。55%的家庭沒有或幾乎沒有儲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儲蓄率為60.6%,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74.9%。收入最高的5%的家庭儲蓄率為69.02%,儲蓄金額占當年總儲蓄的61.6%。
也就是說,當前我國居民的收入和負債非常不平衡,對于普通家庭來說,實際上負債已經非常高。
3
當前負債杠桿增長過快
小小金融研究院通過對最近幾年居民負債進行研究,從債務絕對量看,2015年居民新增貸款4.6萬億,2016年上升到7萬億,2017年預計達到8萬億,3年時間翻了近一倍;從杠桿率水平看,2007年居民杠桿率不足20%,10年后的2017年翻了2倍還多,而美日這一指標則平穩增長。
除了賬面上的杠桿,最讓人擔憂是隱藏的杠桿率,最近很多城市的房價一直在飆升,短期之內出現了很大增長,這是非常罕見的,這跟之前寬松的貨幣政策有很大的關系。
從2014年開始,炒房者,剛需者,還有銀行就在不斷的進行博弈,剛需者擔心未來房價不斷上漲,盡管收入不足以支付首付,但仍然通過首付貸,刷信用卡等方式湊出首付;而炒房者更是利用寬松的信貸政策,通過抵押房產做消費貸,然后把資金用于炒房,不斷的加杠桿;而銀行在利益的驅動下也是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于消費貸的用途沒有認真的追查。
大家都在進行利益博弈,到最后,隱形的居民杠桿有多少,連監管部門都不知道。從表面上看,雖然居民杠桿率只有55%,但是通過消費類、過橋貸等其他銀行短期貸款進入樓市的資金根本就沒法具體統計,這還不包括互聯網金融和民間借貸的資金杠桿。而這恰恰又是監管部門所無法監管的盲區,其背后隱藏的金融風險難以預估。
這幾輪房價瘋狂上漲,不斷的加杠桿,信貸市場己經積累的很高的風險。
4
杠桿不去,直接影響經濟的發展
信貸對促進企業發展有很大的作用,但是一旦信貸規模過渡增長,也會給經濟帶來難以預計的后果。據有關數據統計,2016年我國實體部門的利息支出高達8.24萬億元,占GDP的比例為11.1%,這一比例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僅低于巴西,給企業造成了很大的負擔,企業后續發展的資金壓力很大。
從增長趨勢來看,如果未來幾年要保持6.5%的經濟增長速度,貨幣信用和債務就必須保持在兩倍以上的增長速度,屆時利息負擔將更加沉重。
摩根士丹利資產管理公司的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Ruchir Sharma在《國家的崛起與衰落》一書中對1600年至今的經濟數據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如果一國非金融私人部門債務與GDP的比值在五年之內增幅超過40%的話,那么這個國家在接下來的五年中將會有很大的可能性陷入危機。
日本在私人非金融部門負債占GDP的比值超過200%的時候爆發了1990年平成危機;西班牙在超過200%的時候房地產泡沫崩盤;美國在達到170%的時候就爆發了次貸危機。從2009年至今,中國企業和家庭部門債務與GDP的比值增長了90%,目前已越過了200%的警戒線。
預警債務危機的另一個指標是企業和家庭部門債務與GDP比值的缺口(Credit-to-GDP Gap),即這一比值與歷史趨勢線的偏離度。當偏離度超過10%時,一般認為進入風險區域。歷史上,日本、西班牙和美國在偏離度達到24%、44%和12%時無一例外地發生了嚴重的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我國私人部門債務-GDP偏離度在2011年首次突破10%后,目前已逾越30%的水平,已經達到了通??赡芤l金融危機的臨界點。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前信貸杠桿已經不只是金融業問題那么簡單了,而是已經給未來經濟的健康發展埋下了地雷,如果不及時掃除這個地雷,我國的經濟甚至會陷入停滯的陷阱,所以當前去杠桿是監管的重中之中,只有去杠桿,讓杠桿回歸合理的水平,才能促進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
創作挑戰賽新人創作獎勵來咯,堅持創作打卡瓜分現金大獎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贷款杠杆为什么非去不可?危险比你想象的要恐怖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能过好每一天的人,都不会混得太差
- 下一篇: 大规模裁员之后,谷歌 CEO 皮查伊宣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