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的“大徕卡”
富士相機以 120 旁軸相機造得最多,也最有名,這些 120 旁軸里,又以 6X9 畫幅的 690 系列相機最為著名,這也是許多職業攝影師必備的高人氣器材。
由于早期 690 系列相機棱角分明,也被人稱為“大徠卡”。
富士 690 系列相機除了有高人氣之外,它獨特的定位也是其幾十年經久不衰的重要原因,甚至可以說富士 690 系列的出現,將 6X9 畫幅從技術相機領域拉進了 120 相機的領域。
120 膠卷的設計畫幅是 6X6,在過去 6X9 是非常非常大的畫幅,它的長寬比和 135 一樣達到 2:3,但感光面積比 6X6 多 50%,比 645 多了一倍。
在戰前,6X9 屬于技術相機的畫幅,也就是俗稱大畫幅相機里最小的一種畫幅,有專門的一片一片的形式,在大畫幅里叫 2X3,很多大畫幅廠家都有 23 相機,只不過后來不再用 23 的頁片,而是直接加裝 6X9 的后背。
一直到 90 年代在施耐德的大畫幅鏡頭目錄里,6X9 都是一種鏡頭規格,比如著名的 SUPER-ANGULON 47/5.6,這是數碼時代前大畫幅民用鏡頭里角度最大的鏡頭,但不帶 XL 的版本只能覆蓋 6X9。
在上個世紀 50,60 年代,要拍 6X9 底片有 3 種選擇,其一是戰前老式的皮腔機,第二是上面這種大畫幅技術相機,之三是可以更換后背的快拍機,類似瑪米亞那種。
無論是哪一種,使用起來都不方便,而這也使得 6X9 畫幅定位尷尬,都技術操作了,操作成本和 4X5 一樣,而如果是 120 操作,那 6X9 能完成的任務一般 6X6 也能完成。
然而,在 1968 年,富士就在當年的 PHOTOKINA 上突然推出了樣子很像徠卡的 6X9 畫幅的旁軸相機,一推出就引發了轟動和爭議,這個機器一出來就被叫做“大徠卡”,因為其外觀相似。其實當時模仿徠卡相機外型的風潮已經逐漸退潮了。
G690 可以更換鏡頭,它起初是一套系統。
伴隨機身推出了 65/8,100/3.5,150/5.6,180/5.6 四支鏡頭。相機不僅造型類似徠卡,操作也是接近 135 旁軸,使用鏡間快門,操作在鏡頭進行,就是老式鏡間快門旁軸的操作,因此它的便捷程度遠遠超過過去的 6X9 相機。
取景器的倍率是 0.75,兼顧一定廣角取景功能。雖然是很大畫幅的旁軸相機,但富士依然用心地制作了一款性能優異的亮線框取景器,其中有 100 和 150 的框,65 鏡頭需要外接取景器。
相機的標頭是 100/3.5,全部裝上去后重達 2300 克,非常敦實。
1968 年剛剛推出 G690 后,第二年就推出了改進版本的 G690BL,這里的 B 意思是有了黑色的鏡頭,L 則是新設計了一個鏡頭鎖,改進了后背鎖,防止誤操作。
G690 一推出,輿論就質疑這臺相機是騙錢的機器(那個年代大部分人買不起相機,所以比現在更喜歡噴機器)。G690 的價格著實不便宜,套機要 78000 日幣(BL 要 86000 日元),雖然比起哈蘇,祿來便宜多了(哈蘇 500C / M 套機價格要 20 多萬日幣當時),但是比起一般的 120 相機又要貴了不少。6X9 非常消耗 120 膠卷,而便捷操作讓富士 690 成為不折不扣的燒錢巨魔。別說當時了,哪怕是現在,使用第三代的我也覺得這個機器太費錢了。
最大的質疑還是來自于鏡頭,過去 6X9 屬于技術相機,屬于技術相機鏡頭設計,60 年代日頭在 120 和大畫幅均沒有太多起色,當時這種較大畫幅的鏡頭幾乎完全被德國壟斷。
日本鏡頭的素質引起人們的懷疑,不過不到 20 年時間,日本的富士,尼康就躋身著名大畫幅鏡頭制造廠家,而過去有名的福倫達,蔡司反而退出了大畫幅鏡頭市場。
1974 年,他們推出了 GL690,在這款相機上,富士專門標記了 Professional,看來是非常符合冷戰時代人們那種虛榮的屌絲心理。GL690 在機身正面新增了一個快門按鈕,解決豎拍不方便的問題,機械進行了一定的優化。大家看上圖就是一臺 GL690,機身都能露銅的。
為了配合 GL690,富士更新了鏡頭系統,100,150,180 基本沒什么變化,100 標頭有一個 AE 版本,嘗試自動化。65 推出了 5.6 光圈版本,替代過去 8.0 的版本,新增了一枚 50/5.6 的鏡頭,在 6X9 的畫幅上這是一枚角度非常大的鏡頭,角度達到 90°,相當于 135 上的 21mm 鏡頭的角度。
富士這個系列所有鏡頭均使用 SEIKO 0 號快門,每一款鏡頭都非常沉重。
富士 G 系列鏡頭基本是滿足風景和人像兩種主要拍攝目的,它的鏡頭設計的確是針對當時的商業攝影展開的。
另一方面,6X9 對于膠卷的消耗的確太大,恰好在 1969 年賓得 67 推出,6X7 畫幅的日系相機開始流行,富士也順應潮流在 GL690 的基礎上推出了 GM670 相機,這個相機就是 GL690,只是更改了過片系統,并且用遮擋來讓其變成 6X7 的相機。為了富士的 690 系列均采用這種改動來實現不同畫幅相機。
這就是大徠卡的起源,依靠 6X9 的巨大畫幅,富士相機能夠創造很好的畫面效果。但是,由于這個系統價格較貴,膠卷開銷大,作為專業使用系統的性價比不高,在和賓得 67,以及 MAMIYA 67 的競爭中毫無優勢可言,因此整體銷量不大,產量也不大。
到了 1978 年,鑒于戰線太多,而主戰線正在從相機轉向膠卷,富士改變了 690 系列相機的制造思路,轉而用 135 固定鏡頭旁軸的思路來制造新的 690 相機,換言之,富士要讓 690 相機從主機變成副機。
所以之前的系列,基本屬于第一代 690 系列相機,之后就進入第二代了。第一代 690 是富士早期唯一一套可以更換鏡頭的 120 相機系統。第一代 690 中,GL690 的完成度最高,基本奠定了未來 690 系列相機的操作。
要讓機器從主機變副機,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消除系統,固定鏡頭,讓 690 從旁軸系統變成旁軸相機。
這就是后來著名的 GW690 相機。
這臺相機用一枚 90/3.5 的鏡頭,5 片 5 組,EBC 鍍膜,后來 20 多年的 GW 系列相機都是用這枚鏡頭,經久不衰。
相機操作還是延續了 GL690,有兩個快門按鈕,快門盤和光圈盤都在鏡頭上,依然使用 SEIKO 0 號鏡間快門。
因為 90/3.5 的角度比較小,1980 年富士又推出了 GSW690 相機,機能完全一樣,只有鏡頭不同,使用 65/5.6 的 6 片 4 組對稱結構鏡頭,帶 EBC 鍍膜,這個 65/5.6 使用類似蔡司 BIOGON 結構的設計,一般 BIOGON 結構要 8 片左右的鏡片,但是富士采用了新型材料,只用了 6 片來實現標剛的效果。這種鏡頭設計一般是大畫幅的思路。
這樣就給后來的 GW 和 GSW 系列定了調子,后來所有的相機都用 90/3.5 和 65/5.6 兩枚鏡頭,下面是兩枚鏡頭的景深表。
90/3.5 的機頭下面這個宣傳上有鏡頭結構,結構還是很簡單的,在那個年代,相場很大的鏡頭結構一般不會太復雜。因為人們認為底片面積,極小的光圈能夠解決很多問題。(這種大鏡頭的光圈都可以做得很小)
1985 年,富士更新了 GW 相機,推出了 GW690II 和 GSW690II,鏡頭不變,基本性能不變,沒有電子化,只是稍微改改。最突出的變化是新增了熱靴,然后加了快門鎖。
GW690II 兩臺機器是在 1985 年年中發售的,到了年底,富士推出了一臺 GW670II 相機,就和當年 GM670 一樣,就是在 GW690II 的機身上改過片,加遮擋,變成 6X7 的畫幅。富士這里只有 670II,沒有 670 第一代。GW670II 的鏡頭也是 90/3.5,當然,因為畫幅小了所以角度也變了。
富士之所以會出這臺機器和那個時候 MAKINA 67 的流行有一定關系,不過 MAKINA 67 后勁不足。現在在說 67 畫幅旁軸時,MAKINA 67 和富士后來的 GF670 經常被提起,但是這個系列的 67 相機就很少有人用。
這一代機身的造型依然非常硬朗,有徠卡的感覺,不過富士 690 系列大家見到比較多的是第三代,也就是塑料殼,現代感很強的一代。
這一代機器 1992 年發布,使用了工程塑料機身,鏡身造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但是整體操作依然延續 G690 以來的習慣。
雖然是塑料機身,但是相機并沒有給人廉價的感覺,造型和設計都更加現代。
這一代機器的機種特別多,除了基礎的 GW690III 和 GSW690III 外,又在兩臺機身和鏡頭(依然是 90/3.5 和 65/5.6)上增加了 6X8 和 6X7 的畫幅。
6X8 上完全延續了 690,有 GW680III 和 GSW680III,6X8 是這代才有的,之前沒有。
6X7 只有用 90/3.5 的 GW670III,沒有用 65 鏡頭的版本。
這代機器一共 5 臺,機身性能都差不多,鏡頭就是那兩個,機器價格是 18 萬日幣和 20 萬日幣(GW 和 GSW),實際上等于是 690 的價格在不斷降低,因為 90 年代日幣的價值比起 60 年代已經貶值很多了,但是機器價格還是十幾萬日幣。
因為 6X9 的畫幅,加上性能不錯的鏡頭,富士后來的 GW690 系統成為了許多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非常喜歡的備機,因為對于 120 的用戶而言很少會動用到 6X9 的畫幅。換言之,富士把 GW690 定位為備用機,副機,而不是和 120 單反競爭的主機的策略是很成功的,也是因為這個思路成就了這套熱門的系統。
當然,大徠卡絕非浪得虛名,這個系列的相機體積真的非常大。
690 系統的機身始終沒有任何電子化,當富士旁軸 645 已經全自動了,690 第三代這么前衛的設計卻依然沒有任何電子化和自動化。
90 年代末,隨著數碼的興起,富士逐漸停產 690 系列,到了新世紀,最終 690 系列退出了歷史的舞臺。
現在二手市場上各代 690 相機都能找到,比較熱門的是最后一代,老的會便宜一些。
雖然這個系列膠卷很消耗膠卷,但如果以黑白拍攝為主,那成本也不見得太高。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膠卷迷俱樂部 (ID:jiaojuanmi),作者:上海老污龜
總結
- 上一篇: 最高88W功率!华为新款快充适配器入网
- 下一篇: 银行流水你真的会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