藉上帝之旨,行时代之命的文学长征
??????
???????????????????——張煒長篇小說《你在高原》閱讀筆記
?
???閱讀張煒的小說我從來沒有過陌生感,這種感覺正如卡爾維諾對經典作品的比喻。他說:“一部經典作品是一本即使初讀也好像是在重溫的書?!蔽易x張煒的作品就是這種感受,舒展的過程如同一場對往事前塵的追憶,一次對故友摯交的重逢。
??? 從最早他送給我的第一部小說集《童眸》,到后來的長篇小說《古船》、《九月寓言》,還有那篇似散文又像小說的美文《融入野地》,我都一一拜讀,或許有些故事和細節在我的記憶中已經有些模糊,甚至忘卻,但是,正如很多經典一樣,它們像種子一樣深深地留在我的身體中,以至影響著我對文學的理解和評價。如果說張煒以往的作品是一場狂歡或者是一次自省,那么,他的新作系列長篇《你在高原》就是一次文學的長征,450萬字如同450萬公里的行走和漫游,然而,這個長征至少對于我這個讀者來說不是被迫的,而是令人心甘情愿的——奇妙、艱險而又愉快的文學與思想之旅。
??? 那么,《你在高原》是一部什么樣的小說?又是什么支撐著作家甘心“要為它花去二十年最好的光陰”而不悔?(見《你在高原》自序)在一個越來越虛擬化,提倡“小的是美好的”的時代,這樣宏大浩繁的敘事似乎不合時宜,人們更關注的是身邊的雞毛蒜皮和最眼前的利益得失。時代的概念也消失了,只剩下了具體的時間。歷史成了任人肢解和組合的木偶和拼圖,人的欲望在無限膨脹的同時,人的心靈卻變得越來越狹小。這一切究竟是怎么發生的?現實與歷史有著怎樣的因果關聯?作為共和國建立之后六十歷史的見證者——以張煒為代表的五十年代生人——他們已然是當今中國社會的最主要的群體力量之一,他們的經驗和記憶,對我們無疑有著非常重要的參照意義。他們走過火紅的年代,他們有過瘋狂的迷失,他們在熱情與絕望之后猛醒,并且,他們的行為和思想深刻地影響著后來的一代。所以,正如張煒在一次訪談中所說:“不了解這批人,就不會理解這個民族的現在和未來?!倍覀冄矍斑@個有些令人沮喪的時代也恰恰需要一個讓人緬懷的“偉大的記憶”。
????在這十部組成的系列長篇中,《家族》無疑是在思想和藝術分量上最厚重的一部作品。小說曾在十年前出版過,這次又經過作家的修改和調整,使其更趨完美。所以,張煒將其作為第一部是有用意的,它既是開篇,又是總結;既確定了整個系列小說的主調,又給人留下了可以展開和推進的無限復雜的空間。小說雖然記述的是曲府和寧家這兩個大家族的興衰史,卻更像是中國百年歷史滄桑的一個隱喻。小說其實是在探討人與歷史的關系,就是說,在歷史的進程中,某個關鍵的個人是如何改變歷史的必然和趨向的,而道德的力量與人性的善惡究竟在其中能夠發生多少作用?!案赣H”在張煒的小說中有著特殊的指向,他不光是倫理學上的稱謂,也是意識形態意義上的原型。這個權力強勢和永遠正確的象征,在《家族》乃至這個系列所有的小說中具有抽象的意義,并與“兒子”形成了鮮明而無法調和的對應?!拔也幻靼啄莻€蜷伏在輪椅上的人——一個即將告別人世的、建立了豐功偉績的人,為什么會在具體的事物上表現出那樣的冷酷和無情?……這種巨大的矛盾我今生都難以理解。他親手平息了那么多的殘暴,卻又不停地制造出新的殘暴。他身上已經是功過糾纏,善惡共存?!?#xff08;見《家族》第61頁)這句話,可以作為解讀這部小說的一個出發點,也是揭開中國歷史某些隱秘的癥結所在。
?? 《橡樹路》是這個系列的第二部,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橡樹路,這個200年前由外國人建立的“租界”,雖然是西方殖民化的一個遺跡,但卻成了中國近現代歷史的一個發生場——啟蒙運動、現代化、文化革命等等。200年后又是在這里,新時代的年輕人用自己獨特的方式,進行著狂歡式的發泄,而那個老妖的傳說似乎又讓我們想起《家族》中那個坐在輪椅上的老人。“火焰之后是灰燼”,對年輕人來說,逃離,準確地說是背叛才是他們的最終的集體的歸宿。在張煒的眼中,社會,乃至歷史是碎裂的,而小說正試圖將碎片重新拼接起來,讓它恢復理性和真切的美。讀著《橡樹路》,我甚至在想,小說最終將主角落腳到一個地質工作者身上,而不是一個職業的思想者,我是否可以猜度,張煒是試圖將我們過往的以及當今正在發生的人類歷史,放置在地質的歷史中來考量?推而衍之,假如由此來研究我們所周遭的一切,現實也罷,歷史也罷,面對一個地質概念的時間和宇宙,我們的思考和行動將是何等地讓上帝發笑?我又想起《鹿眼》中的那個美麗純粹卻又被現實玷污的鹿眼女孩,還有《憶阿雅》中那個神奇而又充滿靈性的小動物,它嘴里含的那顆珍貴的種子讓我們想起人類的童年和劫后的重生。或許在張煒看來,只有在時空的某一個點上,我們才能真正地看見自己,并且認識現在和未來?,F實和未來再強大和深遠,也不過是細節和故事的積累,只要它們足夠讓我們對這個世界保持信念、寬容、仁慈和敬畏,就理應值得我們記下和謳歌?!赌阍诟咴纷鳛檫@部系列小說的總標題,恰好預示了作者寫作的高度和對世界的總體的認知和把握。
??? 博爾赫斯在評價安德烈·紀德的《偽幣制造者》時說過這樣一句話:“這是一個時代而非一個作者的作品。”我以為,用這句話來評價《你在高原》也不為過。如此宏大浩繁的寫作確實很難相信由一個人來支撐,而張煒不過是藉上帝之旨,行時代之命,完成了自己對現實和未來的救贖。也許有人會提出質疑,甚至可能以不屑的眼光來反駁我對這部小說“經典”因素的解讀,但正如庫切在《何為經典?》一文中,在談到巴赫曾經受到同時期的一個音樂家的攻擊時所說的:“對經典的質疑不管如何充滿敵意,總是經典自身歷史的一部分,這種質疑不僅不可避免,甚至還是應該受到歡迎的?!u不僅不是經典的敵人,而且實際上,最具質疑精神的批評恰恰是經典用以界定自身、從而得以繼續存在下去的理由?!?
?? 《你在高原》已經面世兩個月了,我發現談論這部書的人要比真正閱讀它的人多得多,這便是一個浮躁時代的文學所面臨的境遇。也許張煒早有先見之明,他在一次接受采訪時曾說:“我是在為遙遠的‘我’寫作,寫作時總覺得在很高很遠的地方另一個‘我’在看著我,我的寫作要讓那另一個‘我’滿意?!?#xff08;我)不為任何人寫作,只是把自己的心緒釋放出來,人活一輩子不能委屈那個苛刻的“我”。為他寫作是最高境界?!痹谖铱磥?#xff0c;這個“我”可以視為作家自己的內心/良心,也可以視做作家假想中的知音或“敵人”,不過知音好當,“敵人”難做,因為“敵人”必須讀完整個作品才可稱職為“敵人”,并且他還要勇于接受“經典”的未來的審判。
????????????????????????????? (已發《新京報》2010年6月12日,有刪節,全文發《文藝報》2010年7月5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藉上帝之旨,行时代之命的文学长征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车险商业险包括哪些具体什么意思
- 下一篇: 书评“世界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