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3)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3)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手提哥利亞頭的大衛???? 卡拉瓦喬? 畫 看著那些過去只能在畫冊上見到的名畫,看著畫面上歲月留下的細細的裂紋,感覺這些大師就像小時候常說的——“遠在天邊,近在眼前”。 ?????? 看來畫一定要近距離的觀賞才是,尤其是大師的作品。那些大面積的涂抹和細致的勾勒,以及美妙的畫龍點睛之處,都讓人感覺它們既是神來之筆,又是人的巧奪天工。我們平常所欣賞的畫冊中的作品其實都是遠觀的效果,完美而無法親近,而真實的畫面卻能讓我們感受大師的足跡,一筆一墨的點綴,平凡而又精準,讓后人揣摩和體驗創作者的心血和功力。? ?????? 西洋繪畫的發展得益于科學。早在古希臘就有人提出了“藝術是模仿自然”的理想,到了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又證明了“繪畫是一門科學”的理論。這個時期,藝術家們對光的認識和理解,以及透視學的發明,尤其是人體解剖學的運用,使西洋繪畫進入了更加逼真、更加完美的階梯。相較而言,中國繪畫的基礎是對自然的“表現”,而非模仿,對事物的描繪也多追求“神似”的意境,不注重或者說根本沒有透視學和解剖學的意識,直到現代的徐悲鴻才真正開始在中國畫里引入了科學的因素。 ?????????????????? ?????? 中國畫講究“神似”,并不是說西洋畫就只停留在“形似”的階段,看了這個展覽,我感覺西洋畫其實是“形”與“神”的融匯兼備。比如這幅卡拉瓦喬的《手提哥利亞頭顱的大衛》。大衛是以色列最早的國王,哥利亞是傳說中的巨人族的首領,大衛戰勝了巨人族,將哥利亞的頭砍下,抓在手里。畫中最典型的要素就是明暗的強烈對比,人物在黑暗中突現出來,背景和空間都是模糊的。(這種風格顯然影響了后來的倫伯朗)畫中哥利亞的臉是扭曲的,似在呼喊,眼神充滿了絕望、恐懼和痛苦,而大衛的表情也值得回味,他并沒有勝利者的高傲和得意,反到是以一種專注和悲憫的神情觀看著手中的頭顱。 ?????? 據史料記載,畫中的哥利亞頭像實際上就是畫家自己,痛苦、憂傷的臉也符合畫家當時的處境和心態,尤其是腫脹扭曲的眼睛。傳說卡拉瓦喬偶然與人發生爭執并失手將對方打死,自己也被打的臉部變形,羅馬宗教法庭將他判處死刑,他只好逃離羅馬。在流亡的過程中,他多次希望能夠得到羅馬教會的赦免,但是直到他客死他鄉,也沒有被免罪。卡拉瓦喬似乎想讓后人想象并記住他被砍頭時的情形,進而釋放伴隨自己多年的恐怖噩夢,同時也試圖表達自己由于一時沖動而付出的代價的心理狀態。畫中明顯浸透著畫家的懺悔和自省,也表露著畫家在希望與絕望中間的徘徊,這在文藝復興時期的繪畫中是獨一無二的。從這一點上來說,我們也可以把卡拉瓦喬稱為西方現代主義繪畫的源遠的先驅,因為它已經具備了超現實主義的成分,也有了表現主義的端倪。 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意義在于,它為后來的西方工業革命創造了條件。透視學和人體解剖學的發現與應用,為現代科學的發展做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而現代科學的發展也催生了現代藝術的自由、進步、個性和創造性的基本觀念,使西方繪畫的傳統得以延續、變化和發展。相比較中國畫的發展就相當靜態,直到今天沒有什么大的變化,只是吸收了西洋繪畫的一些手法,但除了徐悲鴻、張大千、趙無極等好象都沒什么大的成就,況且后兩人更多是融合了日本繪畫的風格,而日本繪畫與中國繪畫又原本是如出一轍。 ?????? 有人說照相術的發明,取代了西洋繪畫中的“寫實”傳統,正如現在有人預測網絡的發明和普及將取代紙介一樣。但我覺得只要能被稱為藝術的可保存的東西,永遠不會過時和被取代。紙介中的報紙有可能消失,因為它是即時的,非藝術的,且過于工具性和實用性,網絡報紙完全可以取而代之,而書籍就不一樣,它是可保存的,是藝術的精神化的載體,它應該伴隨人類歷史相當長的時間。西洋繪畫中的肖像畫應該被取代,事實上也已經被取代了。因為現代照相術可以把人物的瞬間保留的更加真實和準確,肖像畫雖然有它的藝術價值,但它更突出的是它的記錄性或者紀念性的實用價值。而真正的創造性的寫實繪畫永遠不會消失,就象意大利文藝復興的繪畫一樣,它的價值只能愈久彌新。 ???????? 懷抱圣子的榮光圣母和天使 ??????? 圣奧古斯丁??? 波提切利 畫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看“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展”(3)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苹果HomePod mini欧洲涨价 中
- 下一篇: 让一部分人先看懂2023:“管控”放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