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拍照机位攻略
原文標題:《中國的黃金彎道,有底蘊的城市風光》
大家好,我是影葉。
已經數不清去過多少次上海
我認識上海,從陸家嘴金融中心開始
黃浦江在這里拐了一個 90 度的大彎
成為了中國的黃金彎道
這是上海的心臟,也是城市風光勝地
蘇州河和黃浦江穿城而過
一河一江滋養了這座大都市
也為攝影作品增加了不錯的前景
今天想和大家聊聊我鏡頭中的上海
浦東發展的標志,東方明珠塔
故事要從 1990 年講起
九零年上海浦東新區計劃開始
幾年后,“東方明珠電視塔”拔地而起
高度 468 米,建成時是世界第三高塔
如果不算天線,主體結構高度約 350 米
它的職責是向全上海傳播電視信號
以蘇州河為前景,是我最喜歡的構圖
在虹口區九龍路附近有很多機位
華燈初上,享受片刻夜色之前的寧靜
夜晚的東方明珠,變幻不同的色彩
藍白燈光最常見,暖色通常出現在節假日
08 年奧運會,它亮起國旗紅
色彩變換之間,東方明珠呈現有態度的上海
此機位在北外灘路 8 號的江邊步道
用中長焦體現局部錯落有致的層次
9600 萬像素高分辨率模式讓細節清晰可見
玻璃幕墻讓鋼鐵森林體現不一樣的質感
八角形高層建筑,金茂大廈
高度 420.5 米,陸家嘴第三高層建筑
修長穩健的外觀酷似中國寶塔
位于世紀大道 88 號,8 角結構,高 88 層
中國人鐘愛的數字 8 被設計師反復使用
這座前衛的地標建筑于 1999 年建成
被攝影愛好者稱為外灘三件套之一
由于八角形的特殊結構
白天任何時候拍攝都具有立體感
外灘開瓶器,環球金融中心
2008 年竣工,成為當時上海第一高樓
后來,才有了更高的上海中心大廈
金融中心高 492 米,猶如巨大的風帆
設計師在頂部留出獨特的風洞
以此降低風力對大樓的沖擊
因此,被攝影愛好者稱為開瓶器
開瓶器的風洞也成了攝影人的最愛
無數次捕捉月亮從中穿過的瞬間
而我更癡迷于尋找年代的痕跡
以老樓房對比現代建筑別有一番韻味
位于東方路與棲霞路交口天橋
日出時拍攝最佳,大約 50mm 焦段
云端之上,上海中心大廈
每當飄起平流霧,上海中心猶如空中樓閣
超過 50 萬平米的室內空間填滿 127 層樓
高 632 米,是目前中國的最高建筑
2017 年,118 層的上海之巔觀光廳開放
可以俯瞰金茂大廈和環球金融中心
它是一座致力于降低能耗的高樓
頂端的風洞安裝了 270 臺風力發電機
塔冠是螺旋形雨水收集系統
為大廈的照明用電和用水提供方便
它性感的弧形結構是攝影人的最愛
日出的光線讓這座玻璃幕墻建筑富有光澤
上圖在旅順路與東長治路交口
馬路盡頭被耶松船廠橫腰攔住
老派建筑和摩天大樓此起彼伏
夜幕降臨,摩天大樓中的忙碌仍未結束
它好像是立體的金融街
是整座城市的引領者、風向標
蘇州河與黃浦江滋養著它成長
陸家嘴最耀眼的兩個字:震旦
陸家嘴有一座金黃色大樓,上面寫著震旦
“震”在八卦中指東北方,“旦”有日出之意
所以寓意日出東方
震旦在古印度人的語言中指“中國”
在震旦大廈的底部,是震旦博物館
二層的大廳是打卡的好地方
我用廣角超低機位,利于體現空間跨度
地面的倒影可以為畫面增加質感
室內的奶油色給人細膩溫柔的感受
百年經典,外白渡橋
這座橋的故事要從 1856 年講起
在 1856 年之前,蘇州河上沒有橋梁
靠人工擺渡船,最開始有兩條擺渡路線
稱為二擺渡和頭擺渡,頭擺渡是如今乍浦路橋
后來,人越來越多
就在更接近黃浦江的地方增加了外擺渡
但此時是“擺渡”,不是“白渡”
隨著租界擴大,蘇州河兩岸來往頻繁
人工擺渡已經不夠了
英國商人威爾斯建立了第一座木橋
稱為威爾斯橋,也叫外擺渡橋
但是中國人必須付費才能過橋
由于民眾對過橋收費強烈反對
1873 年,又修了一座木橋對中國人免費
所以被稱為外白渡橋,“白渡“是免費”之意
這就是現在外白渡橋的前身
由于木橋不耐用,很快破爛不堪
1907 年改建為現在鋼結構的橋梁
稱為中國第一座全鋼結構橋梁
在這座橋上拍攝,不能架三腳架
因為橋面本身就是晃動的
所以即使拍攝夜景,也需要手持
S5 二代的雙原生 iso 能更好的抑制噪點
以橋梁為前景的構圖,更有空間感
在這寸土寸金的陸家嘴地帶
每一棟大樓都是立體的金融街
它們組成的鋼鐵森林成為攝影人的最愛
我們用相機記錄著時代發展的印記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影葉的光色世界 (ID:wangyikai-2016),作者:影葉
總結
- 上一篇: 《鹅鸭杀》为啥火遍全网?真那么好玩?看完
- 下一篇: 终于要超第一部了 《阿凡达2》票房破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