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拨开生活中的数字迷雾,警惕图表的陷阱
實驗心理學家赤瑞特拉(Treicher)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驗,一個是關于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就是人類獲取信息到底主要通過哪些途徑。他通過大量的實驗證實:人類獲取的信息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個加起來就有94%。還有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人類通過視覺感知外界物體的大小、明暗、顏色、動靜等對人類機體生存具有重要意義的各種信息。
視覺圖像可以幫助我們解讀數據,做出判斷,幫助我們了解數據中體現出來的傾向、模式、趨勢、關系。可視化是我們洞察數據的最為有效的手段,而圖表就是最常用的數據呈現形式,但即便圖表中已經包含了全部的數據事實,但通過圖表控制信息顯示的方式,仍然可以扭曲人們對數據的理解,從而達到別有用心的一些目的。圖表中的每個元素都影響著最后的視覺呈現,所以我們需要了解到圖表制作中所包含的關鍵要素。
圖表呈現其實表達的還是信息和邏輯,人們看到圖表后,人腦會創造自己的一套邏輯,將非現實的信息予以合理化。我們的習慣會使得我們忽略事物的真實面貌。親眼看見的才信,對看不見,不能理解的一概不信,這是一般人判斷真偽的方法。傳統想法加上歷害關系,使人們只看到他們想要看的。為了將圖表陷阱說的更清楚,文中的圖例更多參考或引用了網絡中的案例,文末可能未羅列完整,如有遺漏,還請見諒。
1、圖表誤區
圖表構造中的每個細節點,都可以被用來誤導呈現。通常情況下坐標軸的變幻是常見的陷阱。X和Y軸的起始數值和刻度比例的變化,都會影響到圖表的最終呈現形式,或夸大效果、或掩藏損失。
(1)傳達錯誤信息—放大部分數據,忽略信息的本質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奧巴馬(民主黨)VS.麥凱恩(共和黨),其中藍色代表民主黨,紅色代表共和黨.
2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獲勝。但是為什么這個圖表反映了與事實相反的情況?原因在于,地圖上色塊大小由地理面積決定,不能反映真實權重(選票)。類似地,跨國公司可能會利用這種手段夸大自己在國外的經營情況。一家只在某國幾個城市有業務的公司,可能會在報告財務指標時將整個國家涂上顏色。
從圖例上來看,紅色占據地圖的大部分面積,它必定意味著紅色所代表的共和黨必定擁有多數選票。事實上,008年美國總統大選中,奧巴馬所在的民主黨獲勝。但是為什么這個圖表反映了與事實相反的情況?原因在于,地圖上色塊大小由地理面積決定,不能反映真實權重(選票)。類似地,跨國公司可能會利用這種手段夸大自己在國外的經營情況。一家只在某國幾個城市有業務的公司,可能會在報告財務指標時將整個國家涂上顏色。
(2)錯誤構造圖例—缺失的?Y?軸
人們習慣于觀察圖表的大小和形狀,但是會忽略上面的具體數字。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不在y軸上做標注。如果你的x軸上有5個柱,但是沒有數字標注出它們的相對高度,那人們就難以判斷它們之間是否有顯著的差異。
在2015年9月29日舉行的一場聽證會上,美國參議院中的共和黨議員不斷追問非營利組織Planned Parenthood(該組織是一個提供計劃生育相關服務的非營利組織,大約每年接待?270萬女性進行各種身體檢查,避孕與墮胎等。來源:知乎)的主席Cecile Richards,指責她濫用了該組織的年度聯邦資助中的500萬美元。為了闡明問題,猶他州的參議員Jason Chaffetz以下圖佐證:
他解釋道:“粉色軸線告訴我們該組織所做的乳房檢查次數在不斷減少,紅色軸線則顯示墮胎手術實施次數逐漸上升。這反映了該組織的現狀。”乍一看,這張圖的確顯示Planned Parenthood實施的墮胎手術數量猛增,同時癌癥檢查的次數卻急劇下降。讀者還可能被誤導,認為從2010年起該組織實施的墮胎次數遠遠多于預防檢查次數。但這并非實情。這張圖最大的錯誤在于沒有明顯的y軸,因而兩條數據線隨意交叉,讓人誤以為327000比935573還要大呢。
美國事實核查型新聞網站Politifact "數據分析師"核對了以上數據,從Planned Parenthood年度報告中選取了墮胎手術和預防性措施的數據。數據范圍調整合理后,信息展現如下:
如圖所示,癌癥檢查和預防服務的數量的確呈下降趨勢,這和原圖表相一致。但這些檢查的次數仍遠遠大于墮胎手術次數。下圖采用了另一種展現方式,用的是這兩項服務逐年的百分比變化:
(3)錯誤構造圖例—錯誤的比較
以美國白宮錯誤計算高中畢業率為例,在12月中旬,美國白宮的官方賬號發了一條推特:“好消息:美國高中畢業率已升至歷史最高水平。”推特配圖如下:
此圖有好幾個問題值得商榷。首先,"數據分析師"在數據圖里用圖形元素作單位從來都不是個好主意。用五本書代表75%、或者用16本書代表82%是幾個意思?這到底是個柱狀圖,y軸就應該以零作為起始值。同樣的數據,采用合適的比例后呈現如下:
(4)錯誤構造圖例—更改起點
如下的圖例,起點為0,縮小差距。
當有人"數據分析師"說所有折線圖的y軸都應該以0為起始點時,我們都應該想想這張圖。全球平均氣溫即使僅僅變化了1度,也會影響巨大,但這張圖從零開始計數,氣溫的變化就顯得微乎其微了。針對需要細微化呈現內容時,就一定需要細節粒度的支持了,起始坐標軸不一定需要從0開始。
如下的圖例起點非0,放大差距。
(5)錯誤構造圖例—更改間距
在y軸上使用很大或很小的數值。數據在1-50之間,把y軸的高度增加到100來隱藏數值之間的差異;如果你要凸顯差異,就把y軸上的單位擴大10倍。如果是用十分位來測量,那么3和10之間的差異就很明顯(相差70個單位),但是如果你的第一個單位就是100,那么3和10之間的差異幾乎看不出來(比一個單位小太多了)。
從總范圍的中間部分開始標注y軸。如果你的數據在11-51之間,你可以從10開始標注y軸,讓最小的數值看起來更小,讓最大的數值看起來更大。這樣代表11的豎條就只是剛剛高過x軸一點點,看起來非常不顯眼,除非是特別仔細的人才能看出你的y軸是從10而不是0開始的。這樣一來,代表51的豎條比代表11的豎條高了50倍,因為最矮的豎條只有1個單位那么高。如果圖表是從0開始標注的,那么代表51的豎條比代表11的只高了不到5倍。
使用不合適的縮放比例。每次你看到那一行“不成比例”的小字時,就是這種情況了。這并不總是故意的,有時候數據之間差異太大,無法在同一頁圖表里表示出來。但是,你可以利用它來達到你的目的。舉個例子,人們視覺上對大小的判斷會被高度所吸引,但是會忽略豎條的寬度,如果某個東西很高(例如建筑物),就會顯得比實際更窄或更寬。
如果沒有特殊用途,通常圖表的長(橫軸)與高(縱軸)的比例為1:1到1:2之間,如果在這個范圍之外,數據現實的結果會過于異常。比如:
(6)混淆視覺配色
良好的圖表表達,需要關注到色相、純度、飽和度、明度,如果使用不當,傳遞的信息會大相徑庭。
英國《衛報》的《全球死刑地圖》以世界地圖為視覺背景,在各個國家所處的版圖位置上用圓圈大小顯示其死刑數量。中國被涂上了極具隱喻意味的紅色,而且以壓倒性優勢成為全球死刑數量最多的國家,最終在視覺上呈現出擴張性與攻擊性趨勢。
“彩虹地圖”是基于光譜中的色彩制作的地圖,《美國水資源協會雜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Water Resources Association)就利用了彩虹地圖,展示了美國各州水資源蒸散總量的情況。
這幅彩虹地圖運用了很多顏色,視覺上也挺美觀的。但是有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是,地圖中將美國從中劃分了兩個部分,右邊都是深綠色和藍色,而左邊是淺綠色、黃色和橙色。因為左邊和右邊的顏色色相相差較大,讀者很容易就會認為美國東西部水資源蒸散情況相差很大。
實際上,我們仔細看看圖例就會發現,色相變動非常大的部分,對應的數值變動非常小。這就很容易誤導讀者,他們會首先根據色相的大差異判斷東西部的水資源情況差異大,然而事實并非如此。
一句話總結圖表誤區:你看到的信息,可能已經失真、被混淆、不是最重要的部分
2、視覺誤差
視覺誤差,即錯覺,是指人們對外界事物的不正確的感覺或知覺。最常見的是視覺方面的錯覺。產生錯覺的原因,除來自客觀刺激本身特點的影響外,還有觀察者生理上和心理上的原因。其機制現在尚未完全弄清,來自生理方面的原因是與我們感覺器官的機構和特性有關,來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是和我們生存的條件以及生活的經驗有關。
(1)左右腦
大腦的左右腦分工是不同的,你的左腦讀出單詞,你的右腦看到的更多的是顏色
(2)不可能圖形
局部線索在認知上都是合理的,但整體來看,卻是一幅不可能的圖畫,正復合格式塔心理學的概念,整體不等于部分之和。
(3)兩歧圖形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世界,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是一樣的么?兩歧是指對這些圖形有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解釋。在看成一種圖形時就不會看成另外一種圖形,它和知覺的穩定性有關。
(4)顏色知覺
當人眼一看見某色立即產生的感覺稱為色彩知覺。這種反應是下意識的,帶有普遍性,在實際生活中,色彩的生理現象與心理現象往往是分不開的。人眼對某些色彩刺激后產生生理上的疲勞會引起心理上的厭倦,使人產生聯想。你看到的可能是騙人的,色彩只是一種主觀的知覺么?
如下面的圖,你心中的春天是什么顏色呢?
如果僅僅放置了一張圖片,告訴你find your spring,尋找你的春天,這是一個品牌的廣告,從品牌內容上并沒有呈現任何有關春天的故事,而僅僅傳達了一個溫暖放松的氛圍,從圖片上可以隨意聯想,用戶可能會有很多個觸點被引導到這個廣告上面。
(5)大小長度錯覺
大小錯覺是指?大小一樣的物體,在一些比它大的物體中看上去顯得小,而在另外一些比它小的物體中則顯得大的視覺現象。這種錯覺是因物體與其所處參照系或與其他物體的關系不同而形成的。其種類包括艾賓浩斯錯覺、德勃夫錯覺、賈斯特羅錯覺和月亮錯覺等。其中艾賓浩斯錯覺最為典型。
(6)錯視圖形
錯視,又稱視錯覺,意為視覺上的錯覺。屬于生理上的錯覺、特別是關于幾何學的錯視以種類多而為人所知。就是當人觀察物體時,基于經驗主義或不當的參照形成的錯誤的判斷和感知。視錯是指觀察者在客觀因素干擾下或者自身的心理因素支配下,對圖形產生的與客觀事實不相符的錯誤的感覺。我們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視錯覺的例子有很多,圓的不圓,方的不方,是世界的扭曲,還是我們心理的扭曲?下面的圖是鴨子?還是兔子?
(7)視覺后像
視覺后像是指光刺激作用于視覺器官時,細胞的興奮并不隨著刺激的終止而消失,而能保留一短暫的時間的現象。這種在刺激停止后所保留下來的感覺印象稱為后象。
盯著燈泡看三十秒鐘以上,盡力不要移動目光。然后把目光移到任何白色的區域。看到燈泡發光了嗎?這就是經典的“視覺后像”。
一句話總結視覺誤差:眼見未必為實。
參考文章:
可視化如何用顏色“傳遞信息”,避免顏色陷阱?|?圖表家族#61?http://www.sohu.com/a/276513784_416207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4/1231/02/20284327_437013822.shtml
http://cda.pinggu.org/view/17433.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三)拨开生活中的数字迷雾,警惕图表的陷阱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一个小屁孩对父母说的经典话
- 下一篇: 寒假训练赛复盘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