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數據通信系統的模型
1. 源系統
1.1 源點(source)
- 源點(source):源點設備產生要傳輸的數據,例如,從PC機的鍵盤輸入漢字,PC機產生輸出的數字比特流。源點又稱為源站,或信源。
 
1.2 發送器
- 發送器:通常源點產生的數字比特流要通過發送器編碼后才能夠在傳輸系統中進行傳輸。典型的發送器就是調制器。現在好多PC機使用內置的調制解調器(包括調制器和解調器),用戶在PC機外面看不見調制解調器。
 
2. 目的系統
2.1 接收器
- 接收器:接收傳輸系統傳送過來的信號,并把它轉換為能夠被目的設備處理的信息。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調器,它把來自傳輸線路上的模擬信號進行解調,提取出在發送端置入的消息,還原出發送端產生的數字比特流。
 
2.2 終點(destination)
- 終點(destination):終點設備從接收器獲取傳送來的數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輸出(例如,把漢字在PC機屏幕上顯示出來)。終點又稱為目的站,或信宿。
 
 
 
注:一個數據通信系統可劃分為三大部分,即源系統(或發送端、發送方)、傳輸系統(或傳輸網絡)和目的系統(或接收端、接收方)。在源系統和目的系統之間的傳輸系統可能是簡單的傳輸線,也可以是連接在源系統和目的系統之間復雜網絡系統。
3. 信號,根據信號中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方式劃分
3.1 模擬信號,或連續信號
- 模擬信號,或連續信號: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是連續的。
 
3.2 數字信號,或離散信號
- 數字信號,或離散信號:代表消息的參數的取值是離散的,在使用時間域(或簡稱為時域)的波形表示數字信號時,則代表不同離散數值的基本波形就稱為碼元。在使用二進制編碼時,只有兩種不同的碼元,一種代表0狀態而另一種代表1狀態。
 
注:通信的目的是傳輸消息(message),如話音、文字、圖像等都是消息。數據(data)是運送消息的實體。信號(signal)則是數據的電氣的或電磁的表現。
參考文獻: 
 [1]《計算機網絡(第5版)》謝希仁——第二章 2.2
總結
                            
                        - 上一篇: 解决苹果浏览器点击事件无法生效的问题
 - 下一篇: python实现坐标点的系统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