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类起源是一部编程史
? ?目前關于人類的起源有兩種比較"流行"的猜想,一種是“進化論”,另一種是“神創論”。本文的猜想是后者的衍生,即“神”用編程的方式創造了人類。這些猜想必須立足于本文的題目,即人類是高等智慧的“編程”產物。
1.神計算機
? 既然要用編程的思想來解釋人類社會的形成,就必須要有一臺可以承載人類社會計算的“神計算機”。神計算機其實并不神秘,他的算力在神所在的社會可能也只是承擔普通家庭電腦的角色。但如果從我們的角度出發,即使有神的指導,我們也不可能做出這樣的一臺計算機。因為本文稱之為“神”的物種,很可能是存在于更高維度的人類。
? 這里我們需要簡單的了解下維度的概念,目前傳統科學認為,人類處在“過一點可以畫出三條互相垂直的直線”的三維世界,還有一種說法是以時間為第四維度,但目前還沒人能說的上來時間到底是個什么概念,因此從空間的角度上講,人類是處于三維世界的物種。三維空間的生物能夠輕易的掌握二位空間的知識理論,如我們的電腦屏幕,就可以看作一種二位平面,我們甚至可以在二維平面里模擬三維空間,下面我們來想象一種可能,即穿過一個點有四條相互垂直的直線。如果你能很快明白這是一種怎樣的表現,那么恭喜你,你很有可能是高維度的物種,甚至有可能是個神祗。通過四維空間的想象,我們可以得到,每增加一個維度,物體所體現出的計算復雜度呈現出爆炸級的指數增長,因此想要在神的維度創建一臺計算機來承擔我們這個社會的運轉并不是什么難事。
2.世界的創造
? 傳統科學認為,我們的太陽系形成于距今45.67億年前。在這之后的1000萬年內,原始地球已經聚集了地球目前質量的64%,此時可以認為地球“胚胎”已經成型。此時我們已經在神計算機中開辟了第一塊內存空間,并且具備了基本的運行環境。地球beta版初步形成,在太陽系形成后3000萬年左右,地球迎來了自己的第一次較大的版本變動,一個火星大小的天體與地球撞擊,形成了現在的月球,地球形成過程基本結束的標志即是月球的誕生。至此,操作系統幫助開發者們完成了世界1.0版本的創造。
? 創造完1.0版本后,CPU又花了10億年的時間計算出了第一個生物,地球上的生物早在30幾億年前就已出現,但長期停滯在很低級的階段,主要是些低等的菌藻植物,它們留下的化石,說明的情況不多,而且保存這些化石的巖層,又大多經過程度不同的變質,只是系統在較早的版本中留下的一些描述不太清晰的日志,由于形成生物的理論十分枯燥,即使是上層的開發者們也不想去關心這些低等生物是如何生成的。
? 直到距今約6億年前,較高級的生物才開始大量出現,并有大量未經變質的沉積巖層和動物化石保留下來,由于這部分生物可以改造地球的環境,因此系統提供了許多比較可靠的日志記錄。當時地球上以低等植物為主,這些生物改造了地球的大氣環境,除了這些能進行光合作用的植物之外,系統還幫助生成了第一批真正的“動物”,這些動物就是最早一批生活在海洋里的無脊椎動物。在此期間,地球經歷了一些版本迭代為后面即將出現的地球霸主提供了更好的居住環境。分別是古生代,志留紀,泥盆紀和二疊紀。這個期間地球的歷史從隱生宙(即前古生代)進入到顯生宙。 生物持續從低級向高級演化,無脊椎動物讓位給脊椎動物,脊椎動物中又不斷有新的“強者”出現,從魚類到兩棲類再到盛行一時的爬行類,至此,適宜高等生物生存的世界2.0版本生成完畢。開發者們開始正式介入高等生物的開發。
3.盛極一時的“侏羅紀公園”
? 在世界2.0版本生成之后,開發者們開始著手第一個項目的開發——侏羅紀公園。 為了讓爬行動物迅速占據食物鏈的頂端,大多恐龍被設計成體長超過20米,體重可以達到40-50噸的龐然大物。同時為了符合游戲“弱肉強食的主題”,大部分食肉龍的形象看起來兇猛可怖,而食草龍相對溫順憨厚一些。現代人使用了傳說中的“龍”來稱呼它們。一時在陸地上爬的有恐龍,在海里游的有魚龍、蛇頸龍,在天上飛的有飛龍、翼龍,地球上成了“龍的世界”。 這個版本的開發是一個巨大的成功,恐龍也是至今為止存活最久,種類最豐富的生物,沒有之一。
? 然而再優秀的游戲也有其“過時”的一天,隨著上層人類對于暴力游戲的審美疲勞,“地球項目”被迫要開啟一個新的篇章。由于恐龍在地球上過于強大的主導能力,開發者不得不對這些生物進行部分改良與大規模的毀滅,同時為了給下一階段做準備,開發者們還改良了地球的氣候與環境架構。出現在中生代晚期的強烈的地殼運動,很可能是恐龍等絕滅的一個重要原因。這場規模很大的地殼運動,使地球上出現許多高山,氣候變冷,植物隨之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原來有利于恐龍生存的環境改變了,體型龐大的恐龍最終走上了絕滅的道路。
4.擬神社會的初步想法
? ?在爬行動物退位后,創世者們重新規劃了產品的方向,一大批小巧精致的哺乳類,鳥類,以及一些四足有蹄、以吃植物為生的獸類開始登陸地球,食肉類動物也因有了獵物而隨之發展起來。地球上的生物,漸漸演變成為今天的狀況。對于這樣一款休閑類的產品也并未給地球帶新的生機,地球的版本迭代陷入了長期的迷茫期。
? 6000年前,創世神中的其中三位提出了一個新穎的概念,即以自己為模板創造一個擬神社會。這個想法在內側時就已經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以致于人類在短短的幾千年內便從農耕時代過渡到了信息時代,這是其他物種演化了上億年都沒有完成的成就。而人類的成功,取決于我們相較于其他物種具有更高的“智能”以及“情感感知”能力。而這些能力,都被封裝在一個精簡而復雜的計算公式中,在現代醫學中,我們稱之為DNA。
? 盡管現代醫學對于DNA的研究還并不足夠,但可以確定的是,我們每個人都是由一個不到0.1毫米的受精卵不斷的分裂和復制成長為一個含有成千上萬細胞的個體。這些細胞的分工精細,同時又有著極強的協調性。人類的個體差異性和集體相似性幾乎全都來源于DNA的內部結構,你的智力,顏值,高矮胖瘦全都和這個物質掛鉤,可以說DNA就是人類的基本計算單元。而這個基本單元的概念,在其他生物中也得到了驗證。創世者也早已掌握了這種編程技術,然而人類的計算單元要比其他生物復雜的多,為了創造出"完美"的人類計算公式——DNA,創世者中的三人決定搬到"地球"進行人類基因工程的實驗。創始者們為什么要搬到地球進行試驗的原因我們不得而知,但人類歷史上確實存在許多相似的神祗,這些口耳相傳的神話的相似度已經超出了“空穴來風”的范疇,因此可以確認的是,創世神或創世神的代理曾經確實來過地球,并且和當時的人類生活在一起。
5.創世神與初代人類
??我們知道中國史記記載“三皇五帝”中“三皇”的身份傳說各異。但其中以唐代司馬貞《三皇本紀》說法最為靠譜,記載了“伏羲、女媧、神農”為三皇。伏羲,女媧為半人半蛇形,炎帝半人半牛形。這個說法與蘇美爾神話中主神三巨頭完全相呼應。蘇美爾神話中的最高神有三位分別為恩基Enki,寧瑪Ninmah,恩利爾Enlil。他們是阿奴那奇Anunnaki首領。是三兄妹,其中恩基為蛇形大神,而恩利爾是牛形大神。蛇與牛是分別對應恩基與恩利爾兩大家族標致。實際上蘇美爾神話中的“三巨頭”就是中國神話中的“三皇”。兩者之間的對應關系非常明晰。恩基Enki對應太暤伏羲,寧瑪Ninmah對應女媧,恩利爾Enlil對應炎帝神農。
? 三大創世神剛來地球的時候,并不能適應這里的三維空間,因此需要穿上特殊的服裝才能維持自己的生存,如下圖中4000多年前蘇美爾人刻畫下的阿奴納奇人,很明顯神族的穿戴有點機械化。這可能是不適應地球環境有關。
? 除了特殊的服裝,創世神還需要一個可以工作的環境,然而受限于地球的資源,且自己的人手有限,三個創世神亟須大量的勞動力來幫助自己完成人類孵化實驗室的搭建。
? 恩基(伏羲)根據自己的模型,引入了其他物種的一些基因控制方法制作了第一個初代人類,也就是亞當,并讓自己的妻子來進行對初代人的復制。之后,14個“生育女神”中的7個生了男孩,7個生了女孩,這種類似體外受精的方法還運用在“圣母瑪麗亞”的身上。這7男7女就是初始版本的人類,沒有生育能力。這版人類只能通過克隆來繁殖。充當工奴的主要就是這個版本的人類。因為沒有生殖能力,所以這個版本不可能留下后代。只要停止復制,隨著個體的死亡,最終全部滅絕。最初的亞當和夏娃并不是白種人,也不是黃種人,而是地道的黑種人。分子人類學已經完全證實這點,最古老的單倍群體就是黑種人,這也解釋了黑人的體力最高,智力最低。
? 這些初級版本的人類被創造出來后全都致力于"伊甸園"的搭建,而恩利爾是伊甸園的主人,實際上伊甸園正是炎帝苑,是神農的后花園。在蘇美爾神話中,大洪水以后,恩利爾傳授給蘇美爾人農業知識和百谷種植技術。并創出鎬頭等農具幫助蘇美爾人進入農耕時代,他又是蘇美爾人的農業之神。這一點又于炎帝(神農)“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用,以教萬人”如此地吻合。因此可以肯定的是,初代人的基因優化在伊甸園就已經開始了,這也是三位創世神到達地球后的第一個科研基地。
? 由于初級版本的人類只是用來充當勞動力,因此都不具有基本的繁衍能力,可以說這個版本的人類只是一個半成品。三位創世神在開發人類正式版的時候,產生了一些意見上的分歧,恩利爾不喜歡人類有思考能力,不喜歡人類有情感,不喜歡人類有羞恥感,更不喜歡人類相互團結,因為人類團結一致,會對神的思想統治構成的極大的威脅。而恩基和寧瑪的觀點則正好相反,在一次實驗中,寧瑪(女媧)選擇了一對男女素體,進行了一次非常關鍵的DNA修改,不僅賦予他們可以繁衍后代的能力,還賦予了他們最重要的情感。這對男女就是《圣經》中的亞當和夏娃。這次修改在《圣經》用了夏娃被蛇引誘偷吃禁果來暗喻,人類犯了原罪。從此,人類懂得男女之別,知道了羞恥感。有了道德,情感和智力。當恩利爾看到亞當夏娃懂得遮蔽身體的私密處時,憤怒地將其趕出了伊甸園。
? 巧合的是中國神話傳說中伏羲和女媧的時代一開始也沒有人類,這跟蘇美爾神話一致。伏羲能仰頭觀天象,低首察地脈,像是整個系統的架構師;而女媧則是一個非常勇敢和有智慧的女神,不僅造了人,還補過天,說明女媧不僅是個出色的運維人員,還承擔了整個系統監控與漏洞的修復。而恩利爾則扮演了產品經理的角色,因此恩利爾擁有伊甸園的使用權,在創世神所在的社會中,恩利爾的等級要略高于后兩位,在”偷吃禁果“事件后,兩派的關系徹底決裂,從此人類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基因改良道路。
6.人種分化與東西方文化的差異
??在現代分子人類學上,大體可以把人種細分為18個單倍群類型,這比傳統按膚色簡單粗暴地分為黑白黃要科學得多。比如說同為黃種人的馬來人和華夏人就有很明顯的區別。同為白種人的閃族人和歐美白人也有明顯的區別。現代正統的學術還是把人種的演化規為自然環境因素。其實正統學說完全是無顧事實。一,人類DNA是否會受自然環境改變,沒有事實依據。二,單倍群分化,如果是自然無意識的結果,那么分化必然是“樹叉”結構。但事實并非如此,從單倍群分化表中,每次分化只是從其中一個單倍群中出現。是典型的“單鏈”結構,也就是說人種演化顯示出了“選擇”。背后有一只上帝之手在選擇人類進行人種改良。這種單鏈結構顯示出了神在進行改良人種同時也在觀察人類。只會選擇其中一種再進行優化。然后又會出現幾個類型,再進行選種,繼續優化其中一類。因此人類種族優化,仍然是神造人的延續。
? 在優化人種的過程中,創世神們也無法確定如何改造人類基因才能使得他們表現得更像自己,而在西方神話與東方神話中,都有人神交合的場景描述,同時代還出現了許多“半人半神”的神祗,因此創世神們很可能提取了自己的DNA序列,融合到了人類的DNA序列中去,而這種方法被證明是極為有效的,這些擁有神族血統的人類和普通人繁衍生息,會使得神的血統的得到稀釋,逐漸形成了接近于神族的人類。由于血統的重要性,因此我們還能在很多種族中聽到諸如延續純正血統的說法。
? 而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也在這個過程中逐漸建立起來。東西方文明信仰的對立,正是恩基與恩利爾血統對抗的延續。致使現代人的神族血統可能只剩下萬分之一,但他仍然真實影響著我們的DNA序列,而這部分差異性形成了東方人更加淳樸,勤勞,內斂的品格,而西方人則更為開放,理性。東西方人最大的差異性表現在信仰,大部分東方人都是無神論者,而許多西方人相信上帝的存在,這和恩基和恩利爾原來的身份可能不無關系。
7.?如果人類起源是一部編程史
? 花了大半的篇幅去講歷史,下面我們來梳理一下,如果人類的起源是一部編程史,那么這個系統是什么樣的呢?
? 游戲名:地球Ⅱ
? 游戲玩法:從農耕時代開始,在各種各樣的挑戰中創建更高級的人類文明
? 玩家:某肥宅
? 游戲存檔:第二零四八維度宇宙
? 目前文明:信息時代
? 下一階段:航天時代
? 內置NPC:可改變社會局勢的人(如發明文字的‘XXX’,發明電的'XXX')
? 賤民基數:70億
? 氣候:適宜人類居住
? 環境:適宜人類居住
? 內部爭斗系數:和平年代
? 外星入侵:航天時代后開啟
? 產品經理:恩利爾
? 開發人員:恩基、寧瑪
??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如果人类起源是一部编程史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Wannafly挑战赛20-染色
- 下一篇: 牛客网 Wannafly挑战赛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