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指数如何分析?
通常用來測量某個指標的相對大小(相對數)可稱為指數,比如物價指數,環境監控指數等,而綜合指數是綜合衡量和反映多個指標指數的一種評價方式。通常情況下綜合指數可用計算各類社會指數、環境評價或者綜合效率等,比如消費指數、環境污染指數,高校或企業管理效率,醫院綜合指數等。
綜合指數的計算上,通常分為幾個步驟,如下說明:
- 第一步、對指標進行標準處處理,即指標方向的統一;首先將正向(高優)指標或負向(低優)指標放入對應分析框中即可,量綱化處理可選擇參數設置(相對標準化或正向(高優)化),如果說放入數據已經進行過處理,則‘標準化方式’時可選擇‘不處理’即可;
- 第二步、設置指標組別,比如有10個指標,其實10個指標可分為三個類別,設置‘指標組別’即為告訴SPSSAU系統,該10個指標與三個類別的對應關系情況;
- 第三步、設置計算方式,SPSSAU提供四種計算方式,包括‘組間相加,組內相加’,‘組間相加,組內相乘’,‘組間相乘,組內相加’和‘組間相乘,組內相乘’;
- 第四步、可選中‘綜合指數’,系統會默認將綜合指數新生成一個標題用于標識,便于可下載計算后的‘綜合指數’數據,用于后續比較使用等。
綜合指數案例
1?背景
當前有7家醫院需要進行綜合指數評定,共涉及3個維度9個指標的打分數據(本案例為模擬打分數據,實際研究中通常為真實數據),如下表格:
| 維度 | 指標 | 指標性質 |
| 服務維度 | 收治病種數量 | 正向(高優) |
| 服務維度 | 住院術種數量 | 正向(高優) |
| 服務維度 | 費用評價 | 負向(低優) |
| 質量維度 | 新生兒死亡率 | 負向(低優) |
| 質量維度 | 手術死亡率 | 負向(低優) |
| 質量維度 | 再住院率 | 負向(低優) |
| 效率維度 | 病床周轉率 | 正向(高優) |
| 效率維度 | 平均住院日 | 負向(低優) |
| 效率維度 | 醫生服務率 | 正向(高優) |
3個維度分別是服務維度、質量維度和效率維度,每個維度涉及9個指標。有的指標為正向(高優)指標(即數字越大越好,比如收治病種數量),有的指標為負向(低優)指標(比如新生兒死亡率)。當前希望通過綜合指數進行評定比較7個醫院的綜合能力情況。
2?理論
案例數據為打分數據,中涉及3個維度9個指標,首先需要對該9個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即讓9個指標的單位和方向保持一致。SPSSAU默認標準化方式為‘相對標準化’,具體處理公式如下說明:
- 高優指標時:X / M,即某數據 / 對應該指標的平均值;
- 低優指標時:M / X,即對應該指標的平均值 / 某數據。
- 不論是高優指標還是低優指標,最終處理后的數據會數字越大表示越優。
與此同時,SPSSAU還提供‘正向(高優)化’處理方式,說明如下:
- 高優指標時:(X – min) / (max – min),即(某數據 – 該指標最小值) / (該指標最大值 – 該指標最小值);
- 低優指標時:(max – X) / (max – min),即(該指標最大值 – 某數據) / (該指標最大值 – 該指標最小值)。
- 不論是高優指標還是低優指標,最終處理后的數據會數字越大表示越優。
不論是‘相對標準化’還是‘正向化’處理,處理后的數據量綱一致且方向也會一致,如果說研究者已經對原始數據進行過相關處理,此時則可以選擇‘不處理’參數值即可。
針對數據量綱化處理后,還需要設置指標與維度的對應關系,即‘指標組別’設置,本案例為9個指標分別對應著3個維度,對應設置即可;
計算方式上,SPSSAU默認是‘組間相加,組內相乘’,‘組內相乘’指某個維度的指標指數(即標準化處理后)進行相乘得到一個維度指數數據(本案例共3個維度因而是3個維度指數相乘),‘組間相加’是指維度指數數據之間相加(本案例是3個維度指數)。與此同時,還可選擇另外3種方式,‘組間相加,組內相加’,‘組間相乘,組內相加’和‘組間相乘,組內相乘’,不同計算方式時,得到的指數肯定不一致,但通常不會影響到指數的相對大小關系。
除此之外,如果確認數據計算無誤,此時可選中‘綜合指數’,讓SPSSAU系統將綜合指數用一個新標題進行標識,
3?操作
本案例操作截圖如下:
首先將4個高優指標,5個低優指標分別放入分析框中,并且放入‘醫院名稱’到‘標簽項’框中(可不放,默認就會展示為1/2/3/4等編號)。并且標準化方式默認為‘相對標準化’,計算方式默認為‘組間相加,組內相乘’。并且設置‘指標組別’即9個指標與3個維度的對應關系情況如下圖:
4?SPSSAU輸出結果
SPSSAU共輸出3個表格,分別說明如下:
| 表格名稱 | 說明 |
| 指標基本情況 | 展示各個指標的類型(高優/低優),以及維度類別設置情況 |
| 數據處理情況 | 展示量綱化處理方式和計算方式 |
| 綜合指數 | 展示最終各項的綜合指數,以及各維度(類別)的指數情況 |
5?文字分析
| 指標基本情況 | ||
| 指標 | 類型 | 組別 |
| 收治病種數量(服務維度) | 高優 | 1 |
| 住院術種數量(服務維度) | 高優 | 1 |
| 病床周轉率(效率維度) | 高優 | 3 |
| 醫生服務率(效率維度) | 高優 | 3 |
| 費用評價(服務維度) | 低優 | 1 |
| 新生兒死亡率(質量維度) | 低優 | 2 |
| 手術死亡率(質量維度) | 低優 | 2 |
| 再住院率(質量維度) | 低優 | 2 |
| 平均住院日(效率維度) | 低優 | 3 |
上表格中展示3個維度(類別)共9個指標的類型(高優/低),以及9個指標與3個維度(類別)的對應情況。
| 數據處理情況 | |
| 項 | 處理 |
| 量綱化方式 | 相對標準化(默認) |
| 計算方式 | 組間相加,組內相乘 |
上表格展示量綱化處理方式和計算方式,本案例為默認值,‘相對標準化’,‘組間相加,組內相乘’。
分析結果來源于SPSSAU
上表格展示最終的綜合指數數據,包括3個維度(組別)分別的指數數據,以及最終的綜合指數數據,本案例采用‘組間相加’計算方式,比如上表格中10.992=0.714+6.212+4.066。另外,7家醫院的綜合指數越高,即意味著該醫院的綜合表現越好,7家醫院的綜合表現排名依次為:醫院3>醫院1>醫院4>醫院2>醫院6>醫院5>醫院7。單獨從3個維度(類別)上看可能并不完全一致,比如單獨查看‘組別(1)’即‘服務維度’則為醫院4>醫院7>醫院2>醫院1>醫院6>醫院5>醫院3。但是醫院3在‘組別(2)’即‘質量維度’上有著明顯更好的表現,因而導致其最終表現最優。當然研究者也可考慮使用‘組間相加,組內相加’這種計算方式,可能得到不完全一致的結論,但整體變化不會變化太大。
6?剖析
涉及以下幾個關鍵點,分別如下:
- 需要確保指標的類型(高優/低優)正確放置,并且設置好正確的指標與類別(維度)對應關系,如果不設置‘指標類別’,默認均為同一個類別;
- 如果數據已經進行過量綱和方向的處理,那么‘標準化方式’上可選擇‘不處理’,當然也可以選擇處理均可,需要說明的是如果數據有負數,此時建議選擇使用‘正向化’處理方式;
- 計算方式上,SPSSAU共提供四種,其并沒有優劣之分,通常任意選擇一種即可,但不同的計算方式得到的綜合指數肯定不一致,但綜合指數的相對排名通常會基本一致。
更多干貨請前往SPSSAU官網查看。
總結
- 上一篇: slam第六讲_g2o
- 下一篇: html中绘制渐变伞,CorelDRA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