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序列、导出设置详解
時基:時基是一個時間顯示的基本單位。時基變小,可以使波形放大,當然,也可通過縮放功能實現放大波形,以便觀察細微處。
PR在新建字幕時,不涉及時基問題。只有在PR新建項目(工程或序列)時,才有時基的選擇。也就是幀速率。
如果PR所用素材的幀速率,與所建項目時的幀速率不一樣(素材幀速率大于項目幀速率),有丟幀的問題。
幀大小:每幀畫面的長和寬分辨占多少像素。像素數量越多,清晰度越高,當然也需要更多的存儲空間。這個大小是有一些標準的,例如PAL制式的DVD為720×576(每秒25幀),NTSC制式的DVD為720×480(每秒30幀)。現在的高清格式常見的分辨率有1280×720和1920×1080。
像素長寬比:通常都使用1:1的方形像素。播放器會根據媒體文件中的長寬比來拉伸畫面。如果長寬比設置錯誤,畫面就會變形,我們會看到人或者景物變扁了或者變寬了。
場:無場(逐行掃描)/高場優先/低場優先(PR20217),一般導出視頻選擇無場
普及一下這個上場幀優先和下場幀優先(和高低場優先相同)在將光信號轉換為電信號的掃描過程中,掃描總是從圖像的左上角開始,水平向前行進,同時掃描點也以較慢的速率向下移動。當掃描點到達圖像右側邊緣時,掃描點快速返回左側,重新開始在第1行的起點下面進行第2行掃描,行與行之間的返回過程稱為水平消隱。一幅完整的圖像掃描信號,由水平消隱間隔分開的行信號序列構成,稱為一幀。掃描點掃描完一幀后,要從圖像的右下角返回到圖像的左下角,開始新一幀的掃描,這一時間間隔,叫做垂直消隱。對于PAL制信號來講,采用每幀625行掃描。對于NTSC制信號來講,采用每幀525行掃描。
對于“處理選項”,請選擇以下任一選項:?
無
不應用任何處理選項。選擇此選項不會禁用“交換場序”(如果該選項已選中)。?
隔行掃描連續幀
將每一對連續的逐行掃描(非隔行掃描)幀轉換為單幀的兩個隔行掃描場。這也會導致剪輯以其原始幀速率的兩倍速率運行。對于無法生成隔行掃描幀的動畫應用程序創建的隔行掃描剪輯,此選項很有用。理想情況下,可使用此選項把 60 fps 逐行掃描動畫轉換為 30 fps 隔行掃描視頻。?
始終去隔行
將隔行掃描場轉換為非隔行掃描的逐行掃描幀。對于希望以慢動作播放或在凍結幀中播放的剪輯,此選項很有用。此選項會丟棄一個場(在“新建序列”對話框“常規”選項卡的“場”設置中為項目指定的控制場將會保留)。然后,它在控制場的行的基礎上插補缺失的行。
注意:
在序列中,如果在“場”菜單中選擇了“無場(逐行掃描)”,則“始終去隔行”將保留高場。然而,在這種序列中,如果也選擇“交換場序”,則“始終去隔行”將保留低場。
具體解釋:一個不停閃爍的光源,如果其頻率達到每秒鐘50次(也就是所說的頻率50Hz),在人眼中他是不閃爍的。我們家里的電燈炮就是一亮一熄的,所以在我們的眼中沒有感覺到他是一亮一熄的,是因為頻率達到了50Hz。根據這個原理,最初電視機每秒要傳輸的圖像被定為50幀。認為這樣圖像在我們眼中才不閃爍。但是根據當時技術上能力,要每秒鐘傳輸50幀圖像很難辦到。這要根據顯像管的工作原理說起。 這就是產生上場和下場的最初的原因——科學家們利用視覺的滯留性,讓電子槍不按順序發射電子,而是每發射一行隔一行,比如先發射奇數行13579……回頭再發射2468……利用兩次掃描來完成一幅圖像, 因為視覺的滯留性,我們看到的效果是差不多的。 這樣在圖像效果影響不大的情況下,電子槍的工作頻率降低了一半,在技術上是可以達到了。這樣就出現了所謂的“場”,從而出現“上場優先”“下場優先”。如果把一幅圖像分成上下兩半,分兩次送到我們手里,我們所得到的信息是完整的,重要的是要告訴我先送來的那部份是上面的還是下面的,我才能得正確圖象。 ??這就是“上場優先”和“下場優先”的意思。先送上部就是上場優先(1就是奇數、奇數場)。先送下部,就是下場優先(2偶數。偶數場)。如果圖像是一個人的全身像,我按正確的順序擺放后,得到的圖像才會是頭在上面,腳在下面;如果順序搞錯了,那么就是頭和腳在中間。 圖像的最上方和最下方都是人的腰部。但是在視頻中,因為圖像的像素高,也就是分成了很多塊,雖然順序放錯了,但是它的位移不會偏離的很遠,我們肉眼觀察不出來,所能發覺的就是有抖動、毛刺等。出現的后果是跟視頻的內容有關的。 如果視頻是單一、純色的一個畫面,那么不管場序正確與否,畫面是沒有什么不同的; 如果是視頻中是一個緩慢移動的物體,那么我們看到的可能是有些輕微的抖動,畫面有些模糊。如果是一個有激烈運動的視頻,那么就可能出現嚴重的毛刺。因為像素的內容變化大,一但錯位,就很明顯。 綜上所述,一個視頻信號在傳送時,無論用上場優先還是下場優先都是可以的,重要的是要讓接收設備知道所接收的信號是用那種場序,才能把圖像正確的顯示出來。無論視頻是什么場序,播放時都是把視頻所包涵的圖像按順序顯示出來。唯一不同的是在傳送每個單位的圖像時是先傳奇數場還是偶數場。這就是視頻的場序。非編軟件中,只能手動設置項目設置的場序來適應素材的場序,如果素材中有不同的場序,那么項目設置就無法顧全了。
音頻--
采樣率:指錄音設備在單位時間內對模擬信號采樣的多少,采樣頻率越高,機械波的波形就越真實越自然。在當今的主流采集卡上,采樣頻率一般共分為11025Hz、22050Hz、24000Hz、44100Hz、48000Hz五個等級,11025Hz能達到AM調幅廣播的聲音品質,而22050Hz和24000HZ能達到FM調頻廣播的聲音品質,44100Hz則是理論上的CD音質界限,48000Hz則更加精確一些。
附:常用的采樣率
8,000 Hz - 電話所用采樣率, 對于人聲已經足夠
11,025 Hz-AM調幅廣播所用采樣率
22,050 Hz和24,000 Hz- FM調頻廣播所用采樣率
32,000 Hz - miniDV 數碼視頻 camcorder、DAT (LP mode)所用采樣率
44,100 Hz - 音頻 CD, 也常用于 MPEG-1 音頻(VCD, SVCD, MP3)所用采樣率
47,250 Hz - 商用 PCM 錄音機所用采樣率
48,000 Hz - miniDV、數字電視、DVD、DAT、電影和專業音頻所用的數字聲音所用采樣率
50,000 Hz - 商用數字錄音機所用采樣率
96,000 或者 192,000 Hz - DVD-Audio、一些 LPCM DVD 音軌、BD-ROM(藍光盤)音軌、和 HD-DVD (高清晰度 DVD)音軌所用所用采樣率
2.8224 MHz - Direct Stream Digital 的 1 位 sigma-delta modulation 過程所用采樣率。
?
常用序列設置
?
其中例如1080i和1080p,分辨率都是1920X1080。但P代表逐行掃描,i代表隔行掃描。理論上逐行掃描比隔行掃描清楚,但肉眼分辨需要根據屏幕的大小判斷。
1080P序列設置:(高場、低場都是隔行掃描)
?
1080i序列設置:
?
隔行、逐行掃描應用
電視廣播采用隔行掃描,計算機顯示、圖形處理和數字電影則采用逐行掃描。所以一般的計算機使用者都使用逐行也就是無場導出視頻。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PR序列、导出设置详解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python 梳理:安装并开始使用
- 下一篇: Kotlin学习(7):返回和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