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大赛首轮获奖作品解析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Android大赛首轮获奖作品解析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Android挑戰賽第一輪前50的作品公布出來了,除了有4個暫時希望保密,其他46的介紹都已放出。雖然我大大的名落孫山之后,但不妨礙翻看這些作品,嘗試思考一些手機應用的問題,盡情期盼下明天。這些作品,是由上百位領域專家,經過一套還算復雜的流程評選出來的。我想,從中不僅僅可以看到Android的發展方向,也可以看到手機應用的一個發展趨勢。如果你想在Android這塊地盤上分一碗羹,或者,期望在手機應用領域有所建樹,也許,你應該去看看這些作品。于是,管中窺豹了一圈,準備扯一點,但我未做過正二八經的手機開發,對手機應用的見識十分淺薄,期待討論,嚴重的。
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看。首先是手機硬件和無線網絡越來越強大,而這正好能和用戶用來用強的信息處理需求相匹配。網絡的使用能滿足膨脹的信息需求,它像一個永不熄滅的活火山永遠孜孜不倦的噴涌著各式各樣的全新信息。網絡也架設了一條更強大的人與人溝通的跨海大橋,傳統的短信服務在其面前,只能算是一根過小溪的獨木橋。。。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網絡的使用,也為更好的商業模式鋪平了道路。雖然,與單機相比,手機上有稍微方便的付費方式(通過運營商...),但是,杯水車薪,解不了眾人之渴。Google在web上做了一個活體的吸金機標本,移植過來,是自然而然的想法。。。
手機的優勢
如果有一天,正如Google所期盼那樣,手機真的可以隨時在線了。下一個問題就應該是,手機的優勢在哪?電腦與之相比,運算速度快,存儲量大,網速快,屏幕大等等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同顯而易見的,是手機具有便攜性(并開著機...),24小時隨身相伴性和及時性,等。在這次大賽中,優秀的獲獎作品,很多,都充分的挖掘了這些優勢。。。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了Android為手機帶來的一些東西。隨時在線的基礎,一定的硬件門檻,Google Map和Google XMPP的引入,無疑都為很多很酷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即時處理
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看到一個中意的商品,你會怎么辦?如果你覺得價格偏高?如果你不確定內容是否喜歡?如果...?AndroidScan和goCart 這兩個作品為你帶來了新的模式。你通過相機拍下商品的條形碼,軟件會自動識別,并從網上為你找來商品詳細的圖文介紹,甚至還有一小段介紹視頻、音頻之類的;同時,還能夠為你提供此商品在其他地方的售價,配上Google Map,它甚至能夠告訴你你附近哪家店賣的比這家便宜。。。
這樣的快捷模式,放在家里的電腦不能給你,拍回家給LP參考的照片也不能給你,只有手機能夠及時的處理這樣的信息,為你提供全新的體驗。這不是為誰做廣告,只是我覺得很cool,稍有點激動。用到這個特點的還有很多,比如Jigsaw可以快速的整理黑板上的數據(當然還是需要拍照片...)將它發給朋友,PicSay可以讓你拍下照片填上一兩句話,立刻上傳到網絡上或者與朋友分享。這樣的工作,你原來都需要回來家用電腦處理處理才能做到,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你可以把流程加速。。。
關于這點,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比如對音頻、視頻的即時處理、更多更酷的圖像處理等等,以此為入口,可以擴展成SNS,社會化網絡,新搜索引擎之類的,這個方向之前沒有很好的意識到,現在覺得,也許還真的大有可為。。。
讓我知道你在哪里
Google Map + GPS + 隨身攜帶的手機,這意味著什么?有了GPS(或者其他能獲得你具體位置的方式,作為手機的一個部件存在)和隨身攜帶的特點就可以隨時更新地理位置信息,有了Google Map(加上其他一些專業的網站,比如天氣預報...)就可以了解這個位置所有可能需要了解的信息。在放出的46件作品中,有27件用到了Google Map。想創意的時候我說,這是一個火熱的方向,不要趟這堆渾水,但我沒想到能熱成這樣,能有那么多應用被琢磨出來。比較直白的,當你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的時候,城市導航、叫車服務、天氣提醒、旅程的安排、美食計劃等等,都有應用及時為您送上。這樣的內容,可能是不認識的朋友,通過社會化了的網絡為你打造。在此基礎上,有很多潛在的信息也被挖掘出來,比如有應用幫你計算出這個地域的安全信息,幫助你保護家人;當你家人所在的區域遇到緊急天氣情況的時候,會及時通知你;當你有朋友來到你這個地方的時候(或你前往某個城市想查看這里的朋友),你也會被通知到;當你所處的位置發生改變,你的手機配置也會發生變動,使你不會遭遇領導講話手機鈴聲響起的尷尬;還有真實信息的友人信息的交流和游戲;基于地理位置的定向的廣告投放等等。。。
作品羅列的再多,也不會有更多的意思,如果再讓我考慮做一個應用,這個方向我一定是優先考慮。我們通常在電腦上用Google Map的時候,位置信息都是我們自己干巴巴的輸入的,只有在手機上,這一維信息才真正的動了起來,不再需要手動的輸入,使用越簡單的應用肯定會越受歡迎的。。。
溝通和協同
我很堅定的相信,遲早有一天我們會忘記短信。IM進駐手機占山為王是遲早的事情。短信的應用都是基于服務站的盡力轉發模式,而基于互聯網的,不但有更大的帶寬,更自然的接入方式,還可以進行更好的協同。因此,我們看到一些比較有特點的IM軟件,比如基于手繪圖片的聊天(IMEasy,這可能是唯一一個中國人的獲獎作品...),基于多媒體的聊天,都成為獲獎者。Google XMPP的提供,其實就是為了做這件事情的。而基于協同的繪圖,日志安排等軟件也相繼出現。手機,在這里,是純粹作為類似于電腦這樣的信息處理節點的一個便攜延伸。。。
所以,電腦有一個,你也可以類似在手機上來一個,只要是可以消遣時間或需要及時處理的,我覺得都可以有一席之地。。。
從手機的特點出發,我覺得,上面三點可以涵蓋大部分的作品的特點。當然還有一部分作品,比如虛擬磁盤,基于生物信息的認證,單機概念的游戲等等,這是把手機作為一個單一機器來做的,肯定必須,但姑且不提。。。
聚合、SNS、社會化
在我的概念里這都是web2.0的理念,將不同人創造的消息統一的推到你的面前。在我看來,搜索、聚合、社會化都一樣,只不過搜索是把不規矩的信息收集起來放在你面前,聚合是把規矩的信息推到你的面前,而社會化,是通過組織好的路徑,把消息放到你的面前。我一直把SNS之類的社會化東西分成兩類,一類是將物理世界的人際關系映射到網絡中來;另一類是根據人的興趣建立一個全新的虛擬關系。我有兩個離不開的SNS網站,一個是校內,一個是豆瓣。在校內,認識的人都是我現實的朋友,或基于這些朋友擴展而來的朋友,我關注他們的生活,一切開心與不開心,如果是陌生人,我通常不會有很濃厚的興趣;在豆瓣,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我都不認識,之所以成為好友,可能是因為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張CD。在我看來,前者一定要做到龐大的,包含進所有朋友,我只希望用一個,使得一次更新所有人都能夠看到;而后者需要做到專業和專注,不同的興趣在不同的網站分享(當然,網站不樂意了,他們希望他們什么都有,什么都有什么都好當然是最好,這相當于合二為一,怕只怕,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精...)。。。
在獲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希望通過某種興趣來搭建的網絡,比如通過共同喜好的菜,共同喜好的一段音樂,共同喜歡的一段旅途。不過,這個不是我想強調的重點。我想說,及時的位置信息更新,會像一根巨大的攪棒一樣,加速虛擬與現實的人際關系的交融,也許你們身處異地,互未謀面,因為某個興趣相識,但某天你突然發現他來到你家門口的球場來看球了,很快認識成了真實的朋友。及時性,是這個攪棒力量的保障,手機,就會是這個攪棒的載體。當然,目前還是我YY的成果,沒有任何理論支持。。。
差異
一路看下這Top50的作品。我會覺得有些想法匪夷所思,究其原因,有些可能是因為我個人的狀況,更多的應該是因為中國與外國的經濟、文化、信息化的差異所致。。。
在作品中,有好幾個是關于汽車的管理,共同駕駛人的尋找之類,可能是因為我一個窮學生,我無法想象到這樣的應用,但我更相信,這是由于中國普遍經濟能力較低,沒有這類的需求;而有好幾個作品是為了降低尾氣而做的,環境,在中國還是一個很不受重視的方面;社會化,在這些應用中幾乎是無處不在,我覺得這很重要,但沒想到如此頻繁,我一直很歪曲的覺得,這是老外的傾訴欲望太強所致。。。
總之,我覺得這Top50,要擺到中國來評,肯定會大大的不一樣。而我們應該清醒的區分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如果是因為信息化程度不同所致的,我覺得就應該及時跟上,走在前面;而如果是由于文化差異所致,就不要依葫蘆畫瓢,落一個東施效顰。。。
未來的路
以下內容,純屬自言自語:我的Chamberlain(簡單的,可以看成一個手機搜索...)最后的參賽平均分是B(每25%是一個檔,B相當于前25% 至50%),除了在Effective use里面拿了個A,在Polish,Indispensability和Originality中都是B。我想我搞錯了主次關系,原來我覺得網絡只是手機信息的一個載體,搭建好平臺比想好應用更重要,現在我覺得,單機的檢索應該作為網絡的輔助而存在,有效的應用比平臺更為重要。因為網絡不但可以帶來更豐富的信息源,還可以帶來有效的商業模式,而只有最好的應用作標簽,所謂的平臺才可能推廣成規范。。。
原貼地址: http://www.cnblogs.com/duguguiyu/archive/2008/05/18/1201693.html
所謂手機
如果你還只是把手機看成打電話發短信的家伙,那么手機應用早不需要研究了。手機應用不但超越了打電話發短信如此本質的應用,并且已經翻過了拍照,聽歌,玩單機游戲的境界,開始向各式各樣的網絡應用發展。這次獲獎的作品中,基本所有的程序或多或少都和網絡拉上了關系。。。我覺得這個問題要從多方面看。首先是手機硬件和無線網絡越來越強大,而這正好能和用戶用來用強的信息處理需求相匹配。網絡的使用能滿足膨脹的信息需求,它像一個永不熄滅的活火山永遠孜孜不倦的噴涌著各式各樣的全新信息。網絡也架設了一條更強大的人與人溝通的跨海大橋,傳統的短信服務在其面前,只能算是一根過小溪的獨木橋。。。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網絡的使用,也為更好的商業模式鋪平了道路。雖然,與單機相比,手機上有稍微方便的付費方式(通過運營商...),但是,杯水車薪,解不了眾人之渴。Google在web上做了一個活體的吸金機標本,移植過來,是自然而然的想法。。。
手機的優勢
如果有一天,正如Google所期盼那樣,手機真的可以隨時在線了。下一個問題就應該是,手機的優勢在哪?電腦與之相比,運算速度快,存儲量大,網速快,屏幕大等等優勢是顯而易見的。但同顯而易見的,是手機具有便攜性(并開著機...),24小時隨身相伴性和及時性,等。在這次大賽中,優秀的獲獎作品,很多,都充分的挖掘了這些優勢。。。
當然,我們也不要忘了Android為手機帶來的一些東西。隨時在線的基礎,一定的硬件門檻,Google Map和Google XMPP的引入,無疑都為很多很酷的應用提供了基礎。。。
即時處理
如果有一天你在街上看到一個中意的商品,你會怎么辦?如果你覺得價格偏高?如果你不確定內容是否喜歡?如果...?AndroidScan和goCart 這兩個作品為你帶來了新的模式。你通過相機拍下商品的條形碼,軟件會自動識別,并從網上為你找來商品詳細的圖文介紹,甚至還有一小段介紹視頻、音頻之類的;同時,還能夠為你提供此商品在其他地方的售價,配上Google Map,它甚至能夠告訴你你附近哪家店賣的比這家便宜。。。
這樣的快捷模式,放在家里的電腦不能給你,拍回家給LP參考的照片也不能給你,只有手機能夠及時的處理這樣的信息,為你提供全新的體驗。這不是為誰做廣告,只是我覺得很cool,稍有點激動。用到這個特點的還有很多,比如Jigsaw可以快速的整理黑板上的數據(當然還是需要拍照片...)將它發給朋友,PicSay可以讓你拍下照片填上一兩句話,立刻上傳到網絡上或者與朋友分享。這樣的工作,你原來都需要回來家用電腦處理處理才能做到,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你可以把流程加速。。。
關于這點,我覺得還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比如對音頻、視頻的即時處理、更多更酷的圖像處理等等,以此為入口,可以擴展成SNS,社會化網絡,新搜索引擎之類的,這個方向之前沒有很好的意識到,現在覺得,也許還真的大有可為。。。
讓我知道你在哪里
Google Map + GPS + 隨身攜帶的手機,這意味著什么?有了GPS(或者其他能獲得你具體位置的方式,作為手機的一個部件存在)和隨身攜帶的特點就可以隨時更新地理位置信息,有了Google Map(加上其他一些專業的網站,比如天氣預報...)就可以了解這個位置所有可能需要了解的信息。在放出的46件作品中,有27件用到了Google Map。想創意的時候我說,這是一個火熱的方向,不要趟這堆渾水,但我沒想到能熱成這樣,能有那么多應用被琢磨出來。比較直白的,當你來到一個陌生地方的時候,城市導航、叫車服務、天氣提醒、旅程的安排、美食計劃等等,都有應用及時為您送上。這樣的內容,可能是不認識的朋友,通過社會化了的網絡為你打造。在此基礎上,有很多潛在的信息也被挖掘出來,比如有應用幫你計算出這個地域的安全信息,幫助你保護家人;當你家人所在的區域遇到緊急天氣情況的時候,會及時通知你;當你有朋友來到你這個地方的時候(或你前往某個城市想查看這里的朋友),你也會被通知到;當你所處的位置發生改變,你的手機配置也會發生變動,使你不會遭遇領導講話手機鈴聲響起的尷尬;還有真實信息的友人信息的交流和游戲;基于地理位置的定向的廣告投放等等。。。
作品羅列的再多,也不會有更多的意思,如果再讓我考慮做一個應用,這個方向我一定是優先考慮。我們通常在電腦上用Google Map的時候,位置信息都是我們自己干巴巴的輸入的,只有在手機上,這一維信息才真正的動了起來,不再需要手動的輸入,使用越簡單的應用肯定會越受歡迎的。。。
溝通和協同
我很堅定的相信,遲早有一天我們會忘記短信。IM進駐手機占山為王是遲早的事情。短信的應用都是基于服務站的盡力轉發模式,而基于互聯網的,不但有更大的帶寬,更自然的接入方式,還可以進行更好的協同。因此,我們看到一些比較有特點的IM軟件,比如基于手繪圖片的聊天(IMEasy,這可能是唯一一個中國人的獲獎作品...),基于多媒體的聊天,都成為獲獎者。Google XMPP的提供,其實就是為了做這件事情的。而基于協同的繪圖,日志安排等軟件也相繼出現。手機,在這里,是純粹作為類似于電腦這樣的信息處理節點的一個便攜延伸。。。
所以,電腦有一個,你也可以類似在手機上來一個,只要是可以消遣時間或需要及時處理的,我覺得都可以有一席之地。。。
從手機的特點出發,我覺得,上面三點可以涵蓋大部分的作品的特點。當然還有一部分作品,比如虛擬磁盤,基于生物信息的認證,單機概念的游戲等等,這是把手機作為一個單一機器來做的,肯定必須,但姑且不提。。。
聚合、SNS、社會化
在我的概念里這都是web2.0的理念,將不同人創造的消息統一的推到你的面前。在我看來,搜索、聚合、社會化都一樣,只不過搜索是把不規矩的信息收集起來放在你面前,聚合是把規矩的信息推到你的面前,而社會化,是通過組織好的路徑,把消息放到你的面前。我一直把SNS之類的社會化東西分成兩類,一類是將物理世界的人際關系映射到網絡中來;另一類是根據人的興趣建立一個全新的虛擬關系。我有兩個離不開的SNS網站,一個是校內,一個是豆瓣。在校內,認識的人都是我現實的朋友,或基于這些朋友擴展而來的朋友,我關注他們的生活,一切開心與不開心,如果是陌生人,我通常不會有很濃厚的興趣;在豆瓣,大部分人在生活中我都不認識,之所以成為好友,可能是因為一本書、一部電影、一張CD。在我看來,前者一定要做到龐大的,包含進所有朋友,我只希望用一個,使得一次更新所有人都能夠看到;而后者需要做到專業和專注,不同的興趣在不同的網站分享(當然,網站不樂意了,他們希望他們什么都有,什么都有什么都好當然是最好,這相當于合二為一,怕只怕,什么都有什么都不精...)。。。
在獲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有很多希望通過某種興趣來搭建的網絡,比如通過共同喜好的菜,共同喜好的一段音樂,共同喜歡的一段旅途。不過,這個不是我想強調的重點。我想說,及時的位置信息更新,會像一根巨大的攪棒一樣,加速虛擬與現實的人際關系的交融,也許你們身處異地,互未謀面,因為某個興趣相識,但某天你突然發現他來到你家門口的球場來看球了,很快認識成了真實的朋友。及時性,是這個攪棒力量的保障,手機,就會是這個攪棒的載體。當然,目前還是我YY的成果,沒有任何理論支持。。。
差異
一路看下這Top50的作品。我會覺得有些想法匪夷所思,究其原因,有些可能是因為我個人的狀況,更多的應該是因為中國與外國的經濟、文化、信息化的差異所致。。。
在作品中,有好幾個是關于汽車的管理,共同駕駛人的尋找之類,可能是因為我一個窮學生,我無法想象到這樣的應用,但我更相信,這是由于中國普遍經濟能力較低,沒有這類的需求;而有好幾個作品是為了降低尾氣而做的,環境,在中國還是一個很不受重視的方面;社會化,在這些應用中幾乎是無處不在,我覺得這很重要,但沒想到如此頻繁,我一直很歪曲的覺得,這是老外的傾訴欲望太強所致。。。
總之,我覺得這Top50,要擺到中國來評,肯定會大大的不一樣。而我們應該清醒的區分這種差異產生的原因,如果是因為信息化程度不同所致的,我覺得就應該及時跟上,走在前面;而如果是由于文化差異所致,就不要依葫蘆畫瓢,落一個東施效顰。。。
未來的路
以下內容,純屬自言自語:我的Chamberlain(簡單的,可以看成一個手機搜索...)最后的參賽平均分是B(每25%是一個檔,B相當于前25% 至50%),除了在Effective use里面拿了個A,在Polish,Indispensability和Originality中都是B。我想我搞錯了主次關系,原來我覺得網絡只是手機信息的一個載體,搭建好平臺比想好應用更重要,現在我覺得,單機的檢索應該作為網絡的輔助而存在,有效的應用比平臺更為重要。因為網絡不但可以帶來更豐富的信息源,還可以帶來有效的商業模式,而只有最好的應用作標簽,所謂的平臺才可能推廣成規范。。。
原貼地址: http://www.cnblogs.com/duguguiyu/archive/2008/05/18/1201693.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Android大赛首轮获奖作品解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基础-常用快捷键及基本dos命令
- 下一篇: 【ALM】POLARION ALM之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