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6个管理学理论]006.刺猬效应(Hedgehog Effect)
刺猬效應(Hedgehog Effect)
來自于大洋彼岸的讓你看不懂的解釋:
刺猬效應(刺猬法則)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人與人之間都應該保持這條底線,過猶不及。
刺猬效應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系,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系,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系。
?
大話故事
“肯定有見不得光的私情!”
“我要了解你和誰聯系,通訊內容是什么!”
“沈雪和費墨的太太到營業廳打出長長的通話和短信記錄”(旁白)
這是電影《手機》的片段。麗麗就是想最大限度地觸碰和占有愛人,因此會通過短信更多地了解丈夫。
相比傳統信件,手機短信更具有隱秘性,因此也就成了傳遞曖昧的工具。生活中不少人翻看短信也持有同樣的動機。調查顯示,33%的人翻看短信的目的就是“了解對方和誰聯系,通訊內容是什么”。
心理學家指出,人人都有“公眾自我”和“私人自我”,也就是說,我們在人前是一個模樣,而內心中又存在另一個自我。即使面對伴侶,也會隱藏一部分“私人自我”。
其實,這類人更深的心理動機則是人歷來把婚姻當成博弈。在這場博弈中,經濟收入與社會地位對男性尤為重要,而長相和身材對女性很重要。于是,收入少、地位低的男性,和長相不漂亮或身材不好的女性通常會在博弈中處于劣勢。他們常會因自卑而心生猜疑,捕捉對方出軌的蛛絲馬跡。因此,他們千方百計地查看伴侶的短信就不足為奇了。
心理學提示:如果愛人查看自己的短信,62.8%的男性和51.4%的女性會感覺對方不信任自己。翻看短信引起的“婚姻地震”可不是危言聳聽。一來覺得對方翻看短信本身就是不信任自己;二來有人說過,這年頭手機和內衣一樣私密,誰愿意把內衣公開示人呢?
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心理學,需要懂得一些心理學知識。生活中磕磕碰碰,起起伏伏,都會導致內心的不平靜以及負面情緒。 要懂得控制你的情緒。
?
大洋彼岸故事
“刺猬效應”來源于西方的一則寓言,說的是在寒冷的冬天里,兩只刺猬要相依取暖,一開始由于距離太近,各自的刺將對方刺得鮮血淋漓,后來它們調整了姿勢,相互之間拉開了適當的距離,不但互相之間能夠取暖,而且很好地保護了對方。
教育心理學家根據這一寓言總結出了教育心理學上著名的“刺猬效應”。這一效應的原理是:教育者與受教育者日常相處只有保持適當的距 離,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然而在實踐中,不少老師將這一“效應”誤讀,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太大,學生失去了溫暖感,產生了陌生感,因此,教師的教育 效果不可能好。
一位心理學家試圖用實驗來證明這一論斷:他在大學里選擇了一間剛剛開門的大教室,當里面只有一位同學時,心理學家走進去,并坐在他或她的旁邊。試驗 重復進行了整整80個人次,最終得出這樣的結論,在一個空曠的教室里,沒有一個被試者能夠忍受一個陌生人緊挨自己坐下。盡管心理學家嘗試著變化自己的位 置,比如分別坐在被試者的左邊,右邊,前面或后面,但是被試驗者在不知道這是在做實驗的情況下,更多的人選擇立即默默地遠離到別處坐下,有人則干脆提出: “你想干什么?”
由此可見,人們對這個自我空間的保護意識很強烈,人的這個自我空間一旦被侵犯,就會產生不舒服、不安全的感覺,甚至因此惱怒。
這就是心理學上的刺猬效應。刺猬效應反映了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即每個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圍有一個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間,它就像一個無形的“氣泡”一樣,為自己“割據”了一定的“領域”。
法國總統戴高樂
法國總統戴高樂就是一個很會運用刺猬效應的人。他有一個座右銘:“保持一定的距離”!這也深刻地影響了他和顧問、智囊和參謀們的關系。在他十多年的總統歲月里,他的秘書處、辦公廳和私人參謀部等顧問和智囊機構,沒有什么人的工作年限能超過兩年以上。他對新上任的辦公廳主任總是這樣說:“我使用你兩年,正如人們不能以參謀部的工作作為自己的職業,你也不能以辦公廳主任作為自己的職業。”這就是戴高樂的規定。這一規定出于兩方面原因:一是在他看來,調動是正常的,而固定是不正常的。這是受部隊做法的影響,因為軍隊是流動的,沒有始終固定在一個地方的軍隊。二是他不想讓“這些人”變成他“離不開的人”。這表明戴高樂是個主要靠自己的思維和決斷而生存的領袖,他不容許身邊有永遠離不開的人。只有調動,才能保持一定距離,而惟有保持一定的距離,才能保證顧問和參謀的思維和決斷具有新鮮感和充滿朝氣,也就可以杜絕年長日久的顧問和參謀們利用總統和政府的名義營私舞弊。
戴高樂的做法是令人深思和敬佩的。沒有距離感,領導決策過分依賴秘書或某幾個人,容易使智囊人員干政,進而使這些人假借領導名義,謀一己之私利,最后拉領導干部下水,后果是很危險的。兩相比較,還是保持一定距離好。
通用電氣公司
通用電氣公司的前總裁斯通在工作中就很注意身體力行刺猬理論,尤其在對待中高層管理者上更是如此。在工作場合和待遇問題上,斯通從不吝嗇對管理者們的關愛,但在工余時間,他從不要求管理人員到家做客,也從不接受他們的邀請。正是這種保持適度距離的管理,使得通用的各項業務能夠芝麻開花節節高。與員工保持一定的距離,既不會使你高高在上,也不會使你與員工互相混淆身份。這是管理的一種最佳狀態。距離的保持靠一定的原則來維持,這種原則對所有人都一視同仁:既可以約束領導者自己,也可以約束員工。掌握了這個原則,也就掌握了成功管理的秘訣。
《從優秀到卓越》
在《從優秀到卓越》一書中,作者科林斯重新解釋了刺猬理論。意思是無論狐貍想任何辦法來謀害刺猬,刺猬只需要縮起來,狐貍就無計可施了。由此說明一個企業只要找到一個簡單有效的發展模式,無論市場和對手發生任何變化,都能輕松應付,獲得快速增長。
?
法則分析
刺猬法則主要是指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刺猬法則強調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心理距離效應”。運用到管理實踐中,就是領導者如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系,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系,是一種不遠不近的恰當合作關系。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可以避免下屬的防備和緊張,可以減少下屬對自己的恭維、奉承、送禮、行賄等行為,可以防止與下屬稱兄道弟、吃喝不分。這樣做既可以獲得下屬的尊重,又能保證在工作中不喪失原則。一個優秀的領導者和管理者,要做到“疏者密之,密者疏之”,這才是成功之道。
許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和體會:親密的人際關系經常發生摩擦和矛盾,反倒不及初次交往容易。很多家庭、情侶常常相互埋怨,正是這種情況的表現。按理說應該是交往得越深,就越容易相處,人際關系也越好,可事實上并非如此 。一個你非常敬佩的人,因為相處甚密,對方的缺點就日益顯露出來,你就會不知不覺中改變自己原有的感情,甚至變得失望與討厭。夫妻、戀人、朋友以及師生之間都不例外。原因何在?這其實可用心理學上的刺猬法則,也叫心理距離效應來解釋。
“距離產生美”。距離的力量是神奇的。有時,距離是一種期待,它能在你遠離至愛時,讓你歸心似箭,一日三秋;距離又是一種隔膜,當你和親朋長相聚時,它讓你厭倦,讓你拒絕,讓你呼吸短促。
聰明的人都會把握距離,讓它成為一道美麗的風景,使愛和友誼充滿情致;有些人從不知道距離為何物,時而把它演繹成天堂,時而又把它搞成人間地獄。
?
人際關系
個人空間是相對的,它的范圍的大小由交往雙方的人際關系以及所處情境所決定。簡單地說,合適的距離取決于你和對方的親疏關系和所處環境。
1、關系與距離
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由雙方的人際關系以及所處情境決定,即你和對方是什么關系就要保持什么樣的距離。人類學家愛德華·霍爾博士給出了清楚的解答,它將人際交往劃分了四種區域或距離,各種距離都與雙方當下的關系相稱。
親密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的最小間隔或幾無間隔,即我們常說的“親密無間”,其近范圍在15厘米之內,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觸手可及”,彼此間可能肌膚相觸,耳鬢廝磨,以至相互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氣味和氣息;遠范圍也僅是15厘米到44厘米之間,面對面能夠清楚地看見對方的表情和眼神,身體上的接觸可能表現為挽臂執手,或促膝談心,仍體現為親密友好的人際關系。
個人距離。
這是人際交往中稍有分寸感的距離少有直接的身體接觸。近范圍距離為46~76厘米之間,相當于兩臂的距離,僅能保證相互親切握手,友好交談。這是與熟人交往的空間。如果與素昧平生的人保持這種距離,就會構成對別人的侵犯。遠范圍是76~122厘米。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進入這個空間,不過,熟人之間保持的距離更靠近遠范圍的近距離一端,而陌生人之間談話則更靠近遠范圍的遠距離一端。
社交距離。
這已完全超出了親密或熟人的人際關系,而是體現出一種社交性或禮節上的較正式關系。近范圍為1.2~2.1米,相當于一個人豎躺在兩人中間的距離,一般在工作環境和社交聚會上,人們都保持這種程度的距離。社交距離的遠范圍為2.1~3.7米,表現為一種更加正式的交往關系。公司的經理們常用一個大而寬闊的辦公桌,并將來訪者的座位放在離桌子一段距離的地方,這樣與來訪者談話時就能保持一定的距離。如企業或國家領導人之間的談判,工作招聘時的面談,教授和大學生的論文答辯等,往往都要間隔一張桌子或保持一定距離,這樣就能增添一種莊重的氣氛。
公眾距離。
這是公開演說時演說者與聽眾所保持的距離。近范圍約3.7~7.6米,遠范圍在10米之外。這是一個幾乎能容納一切人的“門戶開放”的空間,人們完全可以對處于空間的其他人“視而不見”,多用掃視,少有注視,因為相互之間未必發生一定聯系。因此,這個空間的交往,大多是當眾演講之類,當演講者試圖與一個特定的聽眾談話時,他必須走下講臺,使兩個人的距離縮短為個人距離或社交距離,才能夠實現有效溝通。
顯然,相互交往時空間距離的遠近,是交往雙方之間是否親近、是否喜歡、是否友好的重要標志。因此,人們在交往時,選擇正確的距離是至關重要的。
?
2、調節距離的彈性
當你了解了人和人之間的距離劃分后,你就能通過判斷與對方的關系來決定距離,但是,距離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你需要懂得如何調節距離的彈性,做到不近不遠,不親不疏,這需要一些技巧。
在不同情境中調節距離。人際交往的空間距離是可變的,且具有一定的伸縮性。這由具體情境,交談雙方的關系、社會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決定。當情景不同時,你應當因勢調節距離。
文化背景差異。
由于文化背景差異,每個國家和每個民族對“自我”的理解都不一樣。比如北美人理解“自我”包括皮膚、衣服以及體外幾十厘米的空間,而阿拉伯人的“自我”,僅限于心靈,他們認為作為物質的肉身,只是心靈的寄存體,暫歇地,是身外之物,精神和心靈才是真我。因此,交往時,往往出現阿拉伯人總嫌對方過于冷淡;而北美人卻接受不了對方的過度熱情的情況。你在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前,需要了解一些他們意識形態上的狀況,以免引起對方反感。
社會地位差異。
一般情況下,社會地位高的人要求有更大的自我空間,因此無論你和對方的關系到了怎樣的程度,你都需要和他保持比一般人更遠一些的距離,過分親密對他來講,無異于不尊重。
性格差異。
一般來說,性格開朗的人較容易容忍別人的靠近,他們也愿意主動去接近別人,他們的自我空間較小。而性格內向、孤僻自守的對靠近他的人十分敏感,即便你是他的好朋友或是家人,你都要保證和他的距離控制在一定范圍。
尊重別人的隱私
即便是最親密的人際關系如夫妻,也應彼此保留一塊心理空間。這種尊重表現為不隨便打聽他人不愿意、不主動告訴你的事,追問他人的秘密等。過度的自我暴露雖不存在打聽別人隱私的問題,卻存在向對方靠得太近的問題,容易失去應有的人際距離。
要有容納意識。
容納意識要求我們尊重差異,容納個性,容納對方的缺點,諒解對方的一般過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清澈見底的水里面不會有魚,過分挑剔的人也不會有朋友,沒有容納意識,遲早會將人際關系推向崩潰的邊緣。
所謂距離產生美,每個人在和陌生人交往的過程中都要掌握“距離”的分寸,隨著關系的改變調節距離,讓人覺得舒服,安全,這才是友誼長久之道。
?
管理學引申?
企業管理心理學專家的研究認為:企業領導要搞好工作,應該與下屬保持親密關系,但這是“親密有間”的關系。不是嗎,霧里看花,水中望月,往往給人“距離美”的感覺。一個原本很受下屬敬佩的企業領導,后來由于與下屬“親密無間”相處,他的缺點便顯露無遺,結果不知不覺地使下屬改變原有的看法,甚至變得令下屬失望和討厭。特別要提醒的是,企業領導與下屬“親密無間”相處,還容易導致彼此稱兄道弟、吃喝不分,并在工作中喪失原則。
啟示1: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
通過對刺猬法則的研究,管理心理學專家認為:領導者應該與下屬保持密切的關系,但這是指"親密有間"的 關系。為什么呢?因為如果領導者與下屬親密無間地相處,容易導致彼此不分、稱兄道弟,在工作中喪失原則。因此,領導者應與下屬保持心理距離,既要表現出親 和力,也要給人敬畏感。
啟示2:巧用"空間侵犯"
美學上有句名言:距離產生美。事實上,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如果想保持和諧相處,也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間距離。一般來說,陌生人之間會保持一米以上的空間距離,這樣才會讓彼此感覺好一點。靠得太近,容易給彼此造成威脅,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空間侵犯"。
啟示3:把握恰當的時間距離
刺 猬效應告訴我們,保持適當的距離,才能既互相取暖,又不至于刺傷對方。這里的距離當然也包括時間距離。每個人都有屬于自己的時間,如果你無端占用別人的時 間,影響別人正常生活,是對別人的一種不尊重,還會影響你們之間的感情。比如,在對下屬運用空間侵犯的時候,如果侵犯的時間太長,會使下屬產生厭煩心理。 因為總有一個人在身邊會影響下屬正常工作,這顯然對提高工作效率不利。
?
其他行業引申?
一、銷售
在各種促進買賣成交的提問中,刺猬技巧是很有效的一種。所謂刺猬反應,其特點就是你用一個問題來回答顧客提出的問題。你用自己的問題來控制你和顧客的洽談,把談話引向銷售程序的下一步。讓我們看一看刺猬反應式的提問法:顧客:“這項保險中有沒有現金價值?”推銷員:“您很看重保險單是否具有現金價值的問題嗎?”顧客:“絕對不是。我只是不想為現金價值支付任何額外的金額。”對于這個顧客,若你一味向他推銷現金價值,你就會把自己推到河里去一沉到底。這個人不想為現金價值付錢,因為他不想把現金價值當成一樁利益。這時你該向他解釋現金價值這個名詞的含義,提高他在這方面的認識。
一般地說,提問要比講述好。但要提有份量的問題并非容易。簡而言之,提問要掌握兩個要點:
1.提出探索式的問題。以便發現顧客的購買意圖以及怎樣讓他們從購買的產品中得到他們需要的利益,從而就能針對顧客的需要為他們提供恰當的服務,使買賣成交。
2.提出引導式的問題。讓顧客對你打算為他們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產生信任。還是那句話,由你告訴他們,他們會懷疑;讓他們自己說出來,就是真理。
二、教育
獨生子女沒有同胞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經驗,容易形成感情的“自我中心”,容易養成不善于團結,不善于同情,不善于競爭,不善解人意,缺少協作,不尊重人,缺少助人為樂的品質和行為。在平時的家庭生活中,我們有些家長變成了“小皇帝”的傭人,使孩子成為家庭中的“支配者”大人處處圍著孩子轉,什么事情都依順孩子,甚至孩子提出無理要求,也采取遷就縱容的態度。從心理角度看,家長在孩子心目中特殊的心理地位,決定了家長與孩子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心理距離,與其像兩只刺猬“緊挨在一塊,反而無法睡得安寧”,倒不如保持一種“親密有間”的關系,家長對獨生子女的正確態度,應該是愛而不寵,養而不嬌,對孩子做到嚴格管教,精心培養才是真正的愛。
?
電影
- 刺猬效應《青春失樂園》
- 刺猬的優雅(The Hedgehog)?
?
書籍
- ?《從優秀到卓越》
?
相似定律
- 暫無收集
?
相關詞匯
一般術語和概念
刺猬法則
參考資料
?
本站文章為?寶寶巴士 SD.Team?原創,轉載務必在明顯處注明:(作者官方網站:?寶寶巴士?)?
轉載自【寶寶巴士SuperDo團隊】?原文鏈接:?http://www.cnblogs.com/superdo/p/4475189.html?
?
轉載于:https://www.cnblogs.com/superdo/p/4475189.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56个管理学理论]006.刺猬效应(Hedgehog Effect)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从零开始研发GPS接收机连载——1、想法
- 下一篇: 网络安全从业者“行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