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它
家人們,大無語事件!
元宇宙在30年后的今天突然爆了,還是旺夫相。
自己直奔漲停不說,到處奶個不停。
游戲股在持續一段時間的全線暴跌之后,因為抱上大腿突然開始回血了。
而且這波不只是游戲股,互聯網、傳媒股。
能跟元宇宙沾上邊的相關概念都迎來了利好。
一個已經出現了近30年的概念,怎么就突然就成了財富密碼?
互聯網的盡頭是元宇宙
如果你了解一點加密貨幣,那你一定聽說過元宇宙。
元宇宙的英文Metaverse,由Meta超越,和verse宇宙組成,Metaverse意思是超越現有宇宙的意思。
1992年的美國科幻小說《雪崩》中首次提到了“元宇宙”的概念。
這里的元宇宙是借助互聯網基礎架構的一個平行于現實世界的虛擬世界。
在元宇宙,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個對應的虛擬身份,大家可以通過特制穿戴式設備,如VR眼鏡、體感衣等增加在虛擬世界的代入感,用終端連接的方式進入這個世界并持續地生活。
電影《頭號玩家》里的“綠洲”,就曾被看做是理想化的元宇宙形態。
在這里唯一限制你的是你的想象力。
很多人一聽到虛擬世界,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游戲。
下意識就認為元宇宙等于VR或者全息網游。
但事實上,游戲只能算是元宇宙的一個子集。
或者說,游戲只是元宇宙的一種活動方式,在這里所有的事情都被數字化復制,你可以升學、辦公、消費、娛樂,甚至emo,0延遲沉浸式地生活。
人類從此有了兩份人生,一份在現實世界,另一個在虛擬世界。
你可以把它理解為超越時空位置關系的,實體的互聯網。
在你司的線上會議上,你的視聽體驗僅僅是能聽到聲音、能看到人臉這樣最基本的2D需求。
在元宇宙,你能夠做到現實中理所自然的事情。
比如通過左右聲道,聽聲辯位;敲擊鍵盤得到按壓感;還可以做全是老板廢話,p用沒有的會議記錄。
總的來說就是,現實感將在元宇宙達到峰值,足以媲美現實。
而這一個點,已經直接將現在互聯網給壁了。
web誕生的1.0時代,人們還在通過大頭電腦查詢內容,主要是網站給到用戶這樣的單向行為。
Youtube、Twitter的出現讓web迎來了它的2.0時代,私人電腦也隨之出現,互聯網開始重視交互體驗,用戶既是內容的消費者也是生產者,這一階段也開始了UGC(用戶生產內容)的時代。
web3時代,網絡將無處不在,互聯網與生活高度融合,到處都是互聯網信息,開啟了一個注意力監獄的新時代。
從局域網到萬維網乃至萬物互聯的移動世界,人與數字交互的沉浸感逐步提升,虛擬與現實的距離也在逐漸縮小。
通過現實感入門,元宇宙正在試圖建立一套完整的虛擬世界體系。
元宇宙用最大限度的去中心化,確立了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即UGC本位制。
就像頭號玩家的那句“你是在玩游戲,還是在扮演上帝?”。
當數字世界的上帝已死,人人都是造物主。
提到元宇宙,繞不開的NFT
如果元宇宙成真,人人都想成為哈利迪。
這么多年過去了,人類好像已經玩明白了互聯網。
互聯網紅利越發寡淡的情況下,互聯網企業也一直在尋找一個類似當年橫空出世的互聯網的替代,這時候大家恍然回頭發現當年被互聯網光芒掩蓋的元宇宙,這會兒突然就很有搞頭。
說到這里,我就不得不簡單介紹一下NFT了。
如果說區塊鏈是元宇宙的基礎,那么NFT就是元宇宙的玫瑰花蕾。
什么是NFT?NFT的中文名字是非同質化貨幣,又是一個看起來很繞的詞。
在區塊鏈上,數字加密貨幣大體上可以分兩類,原生幣和代幣。
比特幣、以太幣這樣有自己的主鏈,可以通過鏈上交易的貨幣稱為原生幣。
而代幣又分為同質化和非同質化兩類代幣。
同質化代幣就是BTC、ETH這樣相互之間可以替代可以拆分的代幣。
非同質化代幣,則是作為一種數字資產,具有權屬性和不可替代不可分割性。
就像一枚比特幣可以分割成很多份,但一個小學生畫的NFT鯨魚頭像是不能分割的。
所以比起“幣”這樣一個容易混淆的字眼,在我看來NFT的概念更傾向于是一個數字賬本,一種基于區塊鏈技術的流通憑證。
比如,你把你今天發的朋友圈截圖下來掛到Valuales上拍賣,你說:此條朋友圈發于北京時間本人38歲生日0點0分0秒,對我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不為賺錢,只是想考驗下人性。
那么這條NFT朋友圈就已經標注好信息上鏈了,IP產品溯源和確權,后續買賣等都是隨時可查的公開信息。
在區塊鏈里,不只是電子藝術品甚至是實物資產都可以通過NFT這種形式上鏈和數字流通。
而也正是NFT所展現的對能夠加速未來實物資產數字化和虛擬產品上鏈的能力。
使得元宇宙不再是簡單的全息網游PLUS,帶上VR玩游戲,飛來飛去攢金幣。
而是從此有了一套元宇宙所特有的的經濟觀。
區塊鏈為元宇宙內所有物品的價值交換奠定了基礎,
NFT技術則充當著物理世界和區塊鏈世界之間連接的橋梁。
到底是元宇宙,還是圈錢宇宙
區塊鏈+NFT,讓資本看到了元宇宙世界的經濟體系雛形。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
哪里有資產哪里就有資本家,誰先入局誰就能占領高地。
這還不都聞著味兒來了?
今年3月游戲平臺Roblox,以元宇宙第一股上市,首日股價大漲54%。
堡壘之夜的開發商Epic也獲得了索尼10億的融資來發展元宇宙產業。
Facebook的CEO扎克伯格創建了VR會議軟件,并布局企業將在5年內轉型為元宇宙公司。
而國內,騰訊、字節也紛紛投資布局元宇宙,該開發游戲的開發游戲,該對標的對標,總之是一片火熱。
元宇宙能從一個原本的科幻作品提出的概念,演變為今天火爆的投資方向,離不開AI、VR、AR、區塊鏈、NFT等基礎技術的搭建。
按照“元宇宙第一股”游戲公司Roblox的官方說法,一個真正的元宇宙產品應該具備八大要素:
1.身份:擁有一個虛擬身份,無論與現實身份有沒有相關性;
2.朋友:在元宇宙當中擁有朋友,可以社交,無論在現實中是否認識;
3.沉浸感:能夠沉浸在元宇宙的體驗當中,忽略其他的一切;
4.低延遲:元宇宙中的一切都是同步發生的,沒有異步性或延遲性;
5.多元化:元宇宙提供多種豐富內容,包括玩法、道具、美術素材;
6.隨地:可以使用任何設備登錄元宇宙,隨時隨地沉浸其中;
7.經濟系統:與任何復雜的大型游戲一樣,元宇宙應該有自己的經濟系統;
8.文明:元宇宙應該是一種虛擬的文明。
Roblox
扎克伯格預測5-10年后元宇宙的概念將無處不在,
小扎表示:因為見識過互聯網的魅力,沒有人會愿意錯過元宇宙。
聽起來這再不小跑進場,湯都沒得喝了啊?
但現在事實是,元宇宙這個互聯網的下一個階段,仍然是一個光禿禿的科幻概念。
元宇宙的身上肩負了虛擬和現實的雙重期待,
同時也流淌著現階段物理與技術難以調和的矛盾。
當下,別說腦機接口的技術難題還沒有攻克了。
標榜著保護藝術作品數字產權的NFT,也只是幾個幣圈大佬在上演我自己炒我自己。
甚至是連最基本的VR游戲眩暈的問題都沒解決。
當虛擬照進現實,現實一地雞毛。
元宇宙的備受追捧除了資本的加籌營銷,還有對于普通人來說其身上解構主義的美感。
這樣一個主體喪失,反權威、反對一切中心的后現代虛擬宇宙,滿足了部分人群逃離存在主義現世的需求。
就像日漫《游戲人生》里說的我不相信人類,但是我相信人類的“可能性”。
總有人愿意相信元宇宙將會構建在web3.0之上,他會比今天的互聯網更加的去中心化。
元宇宙還是圈錢宇宙?A股操作仍需謹慎。
不過換句話說,如果這才5G時代我們就搭建元宇宙了。
那10G時代,還玩兒啥呀?不玩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世界的尽头是铁岭,互联网的尽头是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sca60c使用程序_第3部分:SCA应
- 下一篇: 数据库(员工信息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