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篇)关于时间的思考
從去年開始關注時間管理相關的知識,陸陸續續研讀了很多方面的書籍,略有收獲.對于時間,誰也不敢說能夠真正的了解時間,更何談掌握時間這一說法,我更認同李笑來所說的”和時間做朋友”.前幾日,正巧讀完了這本書,與我而言,這本書更像是總結性的.
你的時間值多少錢?
用金錢量化的時間,這是我第一次這么做.雖然打小老師就說”時間就是金錢”,可我真沒有計算過.如果說時間的價值是一秒鐘一塊錢,一天共有86400秒.這意味這你每分鐘都在花出3600塊錢.那我每秒又能夠賺多少錢呢,算了算,大概是0.00634195元吧.這數字的比值是相當恐怖的,在這之前,我從未想過.
關于模式
將具體事物抽象是為了尋求共同的模式,而將抽象事物再轉為具體的事物才能更好的理解抽象事物.舉一反三這個詞語充分說明了這個過程,通過一個具體來抽象共同點,進而在將抽象應用于具體,這個過程是一個循環往復,不斷加深理解的過程.
在這之前,我有個很顯著的缺點就是,對于具體的問題無法理解或者說是不會理解,這就導致了抽象不完全.除此之外,我并沒有將抽象之后的結果反過來應用與具體的事物,這就進一步造成了我對知識理解不深.
我曾認為我對邏輯和數學不感興趣,這本身沒有什么興趣.當然大部分人也是對邏輯和數學沒有興趣的,我們這些人共同的特征是無法感知這些無形的,抽象的理論會給我們帶來怎樣有形的,具體的好處—這些好處本身也同樣或者可能是更加抽象和無形的.這就造成了一個很大的問題:無法理解導致我們的不加重視,進而導致我們錯失了那些原本可能給我們帶來很大受益的事物.對于抽象事物最有效的理解方式莫過于把他給具體化.對于時間同樣也是如此,將抽象的事物進行量化,有助于加深你對時間的理解,進而幫助你更好的珍惜時間.
巴普洛夫的哪條狗
作為動物,我們學的一個最基本的途徑就是通過反饋—–想起巴普洛夫的那條狗.但是對于時間來說,我們很難得到這樣的反饋.你今天浪費了時間或者有效利用了時間,并不會有什么反饋給你,當然在你可能會在某個瞬間覺得后悔或者高興,但那也僅僅是轉瞬即逝,不是嗎?后面,你照樣還會浪費時間,照樣會在某個瞬間覺得慚愧..如此循環以往,這太正常了,最后經過幾天的時間之后,你就會變得麻木,甚至你的原始大腦會阻止你想起這段糟糕的經歷,最終的結果就是你只能在浪費時間中荒廢掉.如果把一天的時間當作考試,每天晚上12點的時候,時間這個老師就開始給你批閱卷子,并在你面前講試卷,這樣的話,我們可能每個人都會非常珍惜時間了—-看這就是反饋的作用.
但是,很遺憾,時間就是一位旁觀者,只負責記錄用過的時間,而不會把浪費和珍惜這兩種結果反饋給你,這也就是我們大多數情況下根本意識不到時間.
對時間的兩大曲解
a.我們通常認為,明天會擁有更多的時間;
b.我們普遍相信在明天會擁有比今天更多的金錢;`
這兩大曲解也同樣可以用來解釋,我們做事為什么總是拖沓—我們的大腦以為自己將來會有更多的時間去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而實際上,明天甚至會比今天更緊張,這就導致大腦一直企圖尋找下一天—這一天的時間是非常充裕,最好是48小時的.現在想想也就是明白了為何古人早以感嘆”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了.
除此,從每個人的感受出發,時間并不是勻速的.
愛因斯坦曾經這么解釋相對論:一位先生和一位漂亮的女士在一起呆上一個小時,他會感覺像是一分鐘;但如果讓他在火爐子上帶上一分鐘,他會感覺比一小時還長.—–觀測者的精神狀態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时间篇)关于时间的思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接到阿里HR面试通过电话的那天我哭了,奋
- 下一篇: ddk高级主题和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