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计算机发展史的一些启示
首先讓我們看一下計算機的發展史
一、第一臺計算機 電子管計算機 (1946-1957年)
第一代計算機"ENIAC"
電子管
 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ENIAC"于1946年2月14日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誕生,是美國人莫克利(JohnW.Mauchly)和艾克特(J.PresperEckert)發明的,主要是有大量的電子管組成,主要用于科學計算。
 主要特點:
 1、它以電子管作為元器件,所以又被稱為電子管計算機。
 2、它是個龐然大物,用了18000個電子管,占地150平方米,足有兩間房子大,重達30噸,耗電功率約150千瓦,每秒鐘可進行5000次運算。
 3、由于它使用的電子管體積很大,耗電量大,易發熱,因而工作的時間不能太長。
 4、使用機器語言,沒有系統軟件。
 5、采用磁鼓、小磁芯作為儲存器,存儲空間有限。
 6、輸入/輸出設備簡單,采用穿孔紙帶或卡片。
 7、主要用于科學計算,當時美國國防部用它來進行彈道計算。
馮.諾依曼與第一代計算機
二、第二代計算機 晶體管計算機 (1958-1964年)
第二代計算機
晶體管
 第二代計算機采用的主要元件是晶體管,稱為晶體管計算機。計算機軟件有了較大發展,程序語言也出現了Fortran,Cobol計算機高級語言,采用了監控程序,這是操作系統的雛形。
 主要特點:
 1、體積小,可靠性增強,壽命延長。
 2、運算速度快。
 3、提高了操縱系統適應性。
 4、容量提高。
 5、應用領域擴大。
 三、第三代計算機 中小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1965-1969年)
第三代計算機-IBM 360
小規模集成電路
 集成電路可在幾平方毫米的單晶硅片上集成十幾個甚至上百個電子元件。計算機開始采用中小規模的集成電路元件,這一代比上一代更小,耗電更少,功能更強,壽命更長,領域擴大,性能比上一代有很大提高。
 主要特點:
 1、體積更小,壽命更長。
 2、運行計算速度更快。
 3、外圍設備考試出現多樣化。
 4、有類似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高級語言進一步發展。
 5、應用范圍擴大到企業管理和輔助設計等領域。
 四、第四代計算機 大規模集成電路計算機 (1971年至今)
第四代計算機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
 這時期的計算機的體積、重量、功耗進一步減少,運算速度、存儲容量、可靠性都有很大提高。
 主要特點:
 1、采用了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邏輯元件,體積與第三代相比進一步縮小,可靠性更高,壽命更長。
 2、運算速度加快,每秒可達集千萬次到幾十億次。
 3、系統軟件和應用軟件獲得了巨大的發展,軟件配置豐富,程序設計部分自動化。
 4、計算機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分布式處理技術有了很大的發展,微型計算機大量進入家庭,產品更新速度加快。
 5、計算機在辦公自動化、數據庫管理、圖像處理、語言設別和專家系統等各個領域得到應用,電子商務已開始進入家庭,出現個人電腦(PC),計算機的發展進入到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
 五、新一代計算機
啟示:
計算機行業自興起之日至今不過幾十年,卻已經實現了從龐然大物到高度集成的蛻變。當然這與歷史上那些在這一領域做出偉大貢獻的光輝的名字有著密切關系,但我們不難看出,事物的一般發展規律便得到了體現。任何事業都是從無到有,而我們青年學生更是應該發揚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類比于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樣的大覺悟。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对于计算机发展史的一些启示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上海最适合拍照的旅游地点
 - 下一篇: 心理们-位大师的50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