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份容灾技术基础
備份概念及結構
備份的基本概念:
備份:指將文件系統或數據庫系統中的數據加以復制;一旦發生災難或錯誤操作時,得以方便而及時地恢復系統的有效數據和正常運作。
備份系統的組成:
備份的結構:
軟件結構:
圖:NBU軟件備份架構LAN Based:
圖:LAN Based結構優點:
- 備份系統和應用系統分開,備份時不占用應用服務器的硬件資源。
缺點:
- 備份的代理會影響應用服務器的性能。
- 備份數據基于LAN,影響網絡性能。
- 對用戶業務處理能力的要求較高。
LAN FREE:
圖:LAN Free架構優點:
- 備份數據流不占用LAN資源,大大提高備份性能,且不影響用戶網絡性能;備份速度比較快。
缺點:
- 備份的代理會影響應用服務器的性能。
- 對用戶業務處理能力的要求較高。
常見的備份D2D:
D2D:磁盤-磁盤的數據備份。
常見的備份D2T:
D2T:磁盤-物理磁帶庫的數據備份。
常見的備份D2V:
D2V:磁盤-虛擬磁帶庫的數據備份。
常見的備份D2D2T:
D2D2T:磁盤-虛擬磁帶庫-物理磁帶的數據備份
備份技術:
數據重刪技術和壓縮技術:
重刪和壓縮時完全不同的兩種技術,解決不同的問題。
重刪:就是說有很多分相同的數據,我只存儲其中一份,其他的重復數據塊我保留一個地址引用到這個唯一存儲的塊即可。
重刪技術可以按照重刪的位置、時刻、粒度、范圍等多個維度進行分類。
壓縮:將一個大字符串中的子串用一個很簡短的數字來標記,然后檢索該字符串出現的位置,用個簡單的字符來替代。從而來減少數據表達所需要的空間,帶來空間節省。
比如說用1代表“AB”,用2代表“CD”,然后用255 來表“hanfute”。1到255只需要8個bit,而“AB”“CD”或者“hanfute”則需要很多的空間,這樣多次掃描替代之后,就可以快速的將數據縮減。
用通俗的話說:重刪就是講相同的東西只存儲一次,而壓縮則是改造數據排布用一種算法來統計數據的排布模式,從而達到減少數據存儲的模式。
重復數據刪除與壓縮的區別:
備份策略制定
備份策略的內容:
數據類型
文件、操作系統、數據庫、裸設備備份、備份軟件日志
備份介質
磁盤、磁帶、備份服務器
備份類型
全量備份:每天全備份,易于管理。
增量備份:每周一天全備份,周其余每天備份和上次備份的差異部分。
差量備份:每周一全備份,本周其余每天備份和全備份的差異部分。
數據保留時間
一周、一個月、一年
備份數據保留周期:即在介質上存放的備份數據的有效期,在保留周期內的數據是不允許被覆蓋,當數據存放時間超過保留周期后,該部分數據所使用的介質空間可以被覆蓋,從而釋放介質空間。
備份周期
每天備份、每周備份
備份窗口
備份時間范圍
備份窗口(Backup window):是指在不嚴重影響使用需要備份的數據的應用程序情況下,進行數據備份的時間間隔,也就是完成一次給定備份所需的時間。
容災介紹
容災分類:
容災建設國際標準:
根據國際組織提出的標準,可以將系統容災的級別劃分為如下7級。
圖:容災建設國際標準容災系統建設:
總體設計:
災備系統建設三要素
容災系統建設四步走:
需求分析
容災系統實施前,對客戶情況進行全面分析,包括業務影響分析和風險分析。
策略制定
制定適合客戶情況的容災方案和策略。
方案實施
按完善的實施方案建設容災系統。
管理維護
容災系統運行后的日常維護,包括演練管理和災難恢復管理。
建設流程:
恢復流程:
衡量指標:
RPO(Recovery Point Objective)恢復點目標:
- 災難發生后,系統和數據必須恢復到的時間點要求;
- 值越小表明丟失的數據越少。
RTO(Recovery Time Objective)恢復時間目標:
- 災難發生后,信息系統或業務功能從停頓到必須恢復的時間要求;
- 值越小表明業務中斷時間越小。
典型容災應用—兩地三中心:
總結
- 上一篇: web逻辑思维题目_经典的逻辑思维训练题
- 下一篇: (笔记)涉及到的WinAPI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