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相关分析(三) 局部莫兰指数的理解与计算
????????在上篇中,我們詳細地闡述了全局莫蘭指數(Global Moran’I)的含義以及具體的軟件實操方法。今天,就來進一步地說明局部莫蘭指數(Local Moran’I)的含義與計算。
????????首先說明一下進行局部相關分析的必要性:
目錄
- 一、公式說明
- 二、Moran'I散點圖
- 三、LISA聚集圖
一、公式說明
????????還是先從公式入手進行理解,相比全局莫蘭指數,局部莫蘭指數的計算方式要簡潔許多,其計算方式如下:
Ii=ZiS2∑j=?inwijZj\mathit{I_{i}=\frac{Z_{i}}{S^2}\sum\limits_{j\not=i}^{n}w_{ij}Z_{j}}Ii?=S2Zi??j?=i∑n?wij?Zj?
????????其中,Zi=yi?yˉZ_{i}=y_{i}-\bar{y}Zi?=yi??yˉ?,Zj=yj?yˉZ_{j}=y_{j}-\bar{y}Zj?=yj??yˉ?,S2=1n∑(yi?yˉ)2S^2=\frac{1}{n}\sum{(y_i-\bar{y})^2}S2=n1?∑(yi??yˉ?)2,wijw_{ij}wij?為空間權重值,nnn為研究區域上所有地區的總數,IiI_{i}Ii?則代表第i{i}i個地區的局部莫蘭指數。為了方便理解,這里的yi(j)y_{i(j)}yi(j)?還是代表第i(j)i(j)i(j)地區的人均GDP,并將求和號展開(S2S^2S2總是正的,相當于只是對整個式子進行標準化而已,故這里省略了):
Ii=(yi?yˉ)[wi1(y1?yˉ)+wi2(y2?yˉ)+...wi(i?1)(yi?1?yˉ)+wi(i+1)(yi+1?yˉ)+...+win(yn?yˉ)]I_{i}=(y_{i}-\bar{y})[w_{i1}(y_{1}-\bar{y})+w_{i2}(y_{2}-\bar{y})+...w_{i(i-1)}(y_{i-1}-\bar{y})+w_{i(i+1)}(y_{i+1}-\bar{y})+...+w_{in}(y_{n}-\bar{y})]Ii?=(yi??yˉ?)[wi1?(y1??yˉ?)+wi2?(y2??yˉ?)+...wi(i?1)?(yi?1??yˉ?)+wi(i+1)?(yi+1??yˉ?)+...+win?(yn??yˉ?)]
????????從上式不難看出,IiI_{i}Ii?的正負取決于yi?yˉy_{i}-\bar{y}yi??yˉ?和后面那一坨。前者可反映出第iii個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與整個區域的平均水平之間的高低情況,后者則反映出第iii個地區的周邊地區與整個區域水平之間的高低情況。兩個式子都有高低兩種可能性,兩兩組合,共有四種情況。
以表格的方式呈現如下:
| >0 | >0 | >0 | 第i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周邊地區發展水平高 |
| <0 | <0 | >0 | 第i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周邊地區發展水平低 |
| <0 | >0 | <0 | 第i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周邊地區發展水平高 |
| >0 | <0 | <0 | 第i個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高,周邊地區發展水平低 |
關于局部莫蘭指數的范圍問題在此進行說明:
大部分文獻中指出的莫蘭指數都是全局莫蘭指數,它的范圍是-1到1,而局部莫蘭指數的范圍是沒有限制的!詳細可參考王慶喜的《區域經濟研究實用方法:基于Arcgis,Geoda和R運用》,如下圖所示:
二、Moran’I散點圖
當然,將上表內容以可視化的方式呈現,就得到了Moran’I散點圖。以ZiZ_{i}Zi?為x軸,∑j=?inwijZj\sum\limits_{j\not=i}^{n}w_{ij}Z_{j}j?=i∑n?wij?Zj?為y軸,將平面區域劃分為四個象限,如下圖所示:
這里還是以2018年人均GDP為基礎數據,利用Geoda進行局部相關分析。操作過程如下:
導入空間權重矩陣——空間分析——單變量局部Moran’I分析
選擇PGDP2018后,彈出以下對話框,這里我們先選擇Moran散點圖
細心地小伙伴可能會發現,下面這張圖和全局莫蘭指數得到的圖是一樣的!(emm.上面的那個moran’I 是全局莫蘭指數,下面這些散點的橫縱坐標的乘積就是各個區縣的局部莫蘭指數。相當于,一張圖涵蓋了兩種指數的信息。
????????簡單對這張圖分析一下:從局部相關的角度來看,第一、三象限的點明顯多于第二、四象限的點,即表示"低—低"型和"高—高"型聚集的區縣較"高—低"型、"低—高"型的區縣更多。更簡單地來說,即經濟較低(高)的區縣在空間上更易聚集。從差異的角度來看,若"低—低"型和"高—高"型區縣數量多,即說明此時的空間差異較小。(類比,你胖,周圍人也胖,是不是你就胖的不明顯啦
順便提一下,既然全局莫蘭指數和局部莫蘭指數都稱莫蘭指數,兩者肯定是有關系的,數學公式表達如下:
I=∑iIiS0∑iZinI=\frac{\sum\limits_{i}I_{i}}{S_{0}\frac{\sum\limits_{i}{Z_i}}{n}}I=S0?ni∑?Zi??i∑?Ii??
更多詳細的內容,有興趣的小伙伴可參考:
Anselin L . Local Indicators of Spatial Association—LISA[J]. Geographical analysis, 1995, 27(2):93-115.
三、LISA聚集圖
說到這兒,好像還沒說局部莫蘭指數怎么檢驗吧!其實,檢驗方法一樣還是利用Z檢驗:
Zi=Ii?E(Ii)var(Ii)Z_{i}=\frac{I_{i}-E(I_{i})}{\sqrt{var(I_{i})}}Zi?=var(Ii?)?Ii??E(Ii?)?
其實,上面那個moran’I散點圖并沒有對各個區縣的局部莫蘭指數進行檢驗,LISA聚集圖在就在給定的顯著性水平下,對于那些通過顯著性檢驗的區縣以地圖的方式呈現出來,繪制的LISA聚集圖如下:
Geoda就這一點不好,沒法將區縣名顯示在LISA聚集圖上。(有該需要的可以用Arcgis實現
從上圖不難看出,重慶市經濟發展水平較高的都聚集在渝西南地區,經濟水平較低的大多聚集在渝東北地區,少部分聚集在渝東南地區,此外,"高-低"型和"低-高"型聚集區縣并沒有呈現出來。(若想更全面地展現經濟水平聚集情況,光是人均GDP這一個指標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內容~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空间相关分析(三) 局部莫兰指数的理解与计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mysql查询数据库修改记录_11. 查
- 下一篇: 获取建模美赛O奖的方法和经验!文末资料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