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课程读书笔记
第一章
1.1工作區和工作流程
PS軟件基本分為三大部分:左面PS的工具,上面PS的選項面板,右面PS的功能面板
右側的功能面板可以任意的移動或者與其他面板隨意組合形成新的面板。
實踐案例:通過三種方式調整人像照片亮度
方式一:在圖像欄中找到亮度/對比度菜單欄通過移動亮度桿實現亮度調節。
方式二:在圖像欄中找到色階菜單欄,通過調整色階滑桿調整亮度。
方式三:在右側的通道面板中點擊RGB縮略圖同時按下Ctrl鍵獲得圖片的亮度選區,然后回到圖層面板將亮度選區新建一個圖層,將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濾色。
工作區的操作和使用:手動排列文檔窗口,排列文檔窗口菜單命令–排列
三種屏幕模式:標準屏幕模式,帶有菜單欄的全屏模式,全屏模式(通過工具欄中更換屏幕模式實現)
Tab:隱藏或顯示工具面板和其他面板。
Shift+Tab:隱藏或顯示其他面板。
F:在三種屏幕模式之間切換。
1.2色彩基礎和吸管工作組
吸管工具組:直接在圖片中進行顏色吸取
顏色取樣器工具:在畫面中創建一個吸取點,然后在信息面板中顯示RGB和CMYK的相應數值
標尺工具:測量圖像對象的位置和角度
計數工具:測量圖形圖像的各個數據
注釋工具:對某個地方進行標注解釋操作
3D材質吸管工具:吸取3D材質紋理以及查看和編輯3D材質紋理
刪除取樣點:按住Alt/Option鍵點擊取樣點或者點擊選項面板清除全部按鈕。
1.3拾色器和色彩空間
拾色器和色彩選取:點擊工具欄設置前景色工具打開拾色器,有四種色彩模型:HSB:色相/飽和度/亮度;Lab:明度/a分量/b分量;RGB:紅/綠/藍;CMYK:青/楊紅/黃/黑
RGB色彩模型:對應色輪上的紅色綠色藍色三原色,使用這三個分量來描述某一種顏色。
CMYK模型:對應色輪三原色補色青色、洋紅、黃色和黑色,使用這四個分量來描述某一種顏色。
Lab色彩模型:使用三個分量明度和a、b來描述某一種顏色,a從品紅到綠色,b從藍色到黃色;從數學模型而言,能更好應對人類視覺。
HSB色彩模型:將色彩分解為色相、飽和度和亮度三個分量,比較易于理解和操作,可以將這三個份量是為三個取色布步驟。
HSB取色步驟一:選取色相值,對應色輪上的度數
步驟二:選擇飽和度,可以理解為顏色中有多少白色
步驟三:選擇亮度,可以理解為顏色中有多少黑色
色彩空間=色彩模型+色域
1.4數字圖像處理:尺寸修改
文檔大小:圖像文檔在PS內部以無損方式存儲所占用的體積。
文檔尺寸:圖像文檔的寬和高在某個度量單位下的數值。
虛擬單位:像素、點、百分比
實際單位:英寸、厘米、毫米
PPI:每英寸像素數
DPI:每英寸點數
轉換公式:像素/英寸=PPI 點/英寸=DPI
圖像大小:設置圖像的寬、高和分辨率
更改預設分辨率,以便打印尺寸命令能發揮正常功能:在首選項的單位與標尺面板中,填寫正確的、與當前設備屏幕屬性一致的屏幕分辨率數值。
畫布大小:設置畫布的寬和高
裁切工具:一步到位地將圖像大小和畫布大小兩個功能結合到一起。
1.5數字圖像處理:文件格式
保存文檔相關命令:存儲,存儲為,導出為
將背景圖層轉換為普通圖層:按住Alt同時雙擊背景面板中的背景圖層
四種文檔存儲格式:
體積 視覺損失 透明 特性
JPG/JPEG 較小 有損 不支持 常用于照片、繪畫
PNG 較大 無損 索引透明或Alpha透明 常用于資源類圖像
GIF 中等較大 索引顏色 索引透明 常用于動畫、圖標
第二章
2.1畫筆工具組和繪畫
畫筆工具組包括畫筆工具、鉛筆工具、顏色替換工具、混合器畫筆工具
畫筆工具:
調整筆刷大小快捷鍵[]
調整畫筆硬度快捷鍵{}
調整第一個屬性快捷鍵0-9數字鍵
調整第二個屬性快捷鍵Shift+0-9數字鍵
畫筆設置面板:1.通過選項面板按鈕打開
2.通過窗口菜單打開
2.2歷史記錄和歷史記錄畫筆
歷史記錄的相關操作和設置:窗口菜單—歷史記錄
歷史記錄快照:存儲和保留歷史步驟所得結果,它可以方便地查看、回溯和備注。
非線性歷史記錄:可以保留任何歷史步驟
歷史記錄畫筆工具: 對圖像進行局部恢復
鉛筆工具:硬度永遠為100%效果,具有自動抹除功能(在前景色上繪制背景色)
2.3橡皮擦和油漆桶工具組
橡皮擦工具組包括橡皮擦工具、背景橡皮擦工具和魔術橡皮擦工具。
橡皮擦工具:擦除圖像中的顏色
背景橡皮擦工具:去除圖像中的背景色
魔術橡皮擦工具:去除與單擊點顏色相近的區域
油漆桶工具:用來填充前景色或圖案
2.4仿制圖章和修飾工具組
仿制圖章工具:
按住Alt點擊鼠標,將點擊處定為仿制源
修飾工具與其他工具的對應關系
污點修復畫筆—畫筆
修復畫筆—仿制圖章
修補—橡皮擦
內容感知移動—移動
2.5繪畫、修飾、選擇工具和選區初步
選區是一幅圖
選框工具組包括矩形選框工具、橢圓選框工具、單行選框工具、單列選框工具
套索工具組包括套索工具、多邊套索工具和磁性套索工具
選區的三種制作模式
添加到選區—制作并集(shift)
從選區減去—制作差集(alt)
預選區交叉—制作交集(同時按住)
按住shift繪制得到正方形或正圓形
按住alt繪制以鼠標指針點擊矩形或橢圓形的中心
將當前選區復制為新的圖層:ctrl+j
選區基本操作
剪切ctrl+X
復制ctrl+C
粘貼ctrl+V
選擇菜單有全部選擇、取消選擇和反選
選區變換指對閃爍虛線所構成的選區形狀進行變換(選擇菜單)
選取內容變換指對選區所選擇的內容進行變換(編輯菜單)
自由變換模式ctrl+t
快速選擇工具組包括快速選擇工具和魔棒工具
快速選擇工具可視為有選擇功能的畫筆工具
魔棒工具可視為有選擇功能的油漆桶工具
第三章
3.1直方圖和明暗調整基礎
窗口菜單—直方圖
設置:全部通道視圖
顯示統計數據
通道::RGB
直方圖顯示圖像的信息的統計數據,從左到右依次顯示從0至255的色階,即從黑直白。
明暗調整命令:
圖像菜單—調整
亮度/對比度
色階
曲線
曝光度
陰影/高光
3.2明暗調整色階
色階:通過調整圖像的陰影、中間調和高光的強度級別,從而矯正圖像的明暗
色階的輸入和輸出參數:
輸入:增加暗亮
輸出:丟棄暗亮
查看圖像的修剪區域:按住alt并拖動輸入的黑場或白場滑塊
曲線:調整圖像的整個色調范圍內的點,即可以將任何輸入轉換為任意的輸出
確定兩個基本調整點:
對于四分之一色天增量的簡單網格,從左至右,第二和第四根線代表著陰影與中間調、陰影與高光之間的分界
3.3圖層和調整圖層
建立調整圖層的三種方法:
圖層下方的創建新的填充或調整圖層按鈕
窗口菜單—調整面板
圖層菜單—新建調整圖層子菜單
屬性面板:對當前選定的調整圖層的參數設置以及蒙版進行調節
3.4選區進階
作為修圖第一步,請C-j復制背景圖層為新圖層,并將被禁圖層隱藏備用
如果不存在選區,新建的圖層蒙板是白色的;如果已經存在選區,那么新建調整圖層將會把選區載入圖層蒙板中
圖層蒙板=選區=灰度圖
使用任何繪畫工具對蒙版進行修改,即修改蒙版所對應的灰度圖
按住shift點擊圖層蒙板縮略圖:暫時停用圖層蒙板
按住alt點擊圖層蒙板縮略圖:進入圖層蒙板編輯狀態
修改圖層蒙板顯示色:圖層蒙板縮略圖右鍵菜單蒙版選項
按住alt拖動圖層蒙板縮略圖至某個圖層:將圖層蒙板復制到目標圖層
按住ctrl點擊圖層蒙板縮略圖:獲得圖層蒙板對應選區
圖層蒙板和選區之間的轉換:
選區轉換為圖層蒙板:點擊新建蒙版按鈕
圖層蒙板轉換為選區:按住ctrl點擊圖層蒙板縮略圖
第四章
4.1色彩調整基礎
重要的色彩調整命令
圖像菜單—調整
自然飽和度
色相/飽和度
色彩平衡
黑白
反向
閾值
可選顏色
去色
匹配顏色
自然飽和度:對圖像飽和度進行簡單調整,得到較為溫和自然的效果
色相/飽和度:針對色相、飽和度和明度進行調整,作用范圍可以是全圖,也可以從六個原色中選擇,還可以手工精細指定。
4.2色彩調整進階
色彩平衡:針對陰影、中間調和高光三個明暗區域,調整三對原色的平衡關系
可選顏色:針對六個原色和黑、中性色、白一共九個色彩,調整每一個色彩的三原色以及黑色
匹配顏色:將一個圖像中的顏色與另一個圖像中的顏色相匹配
4.3色彩與黑白
去色:將彩色圖像轉換為灰度圖像,每個像素的明度值和圖像的顏色模式均保持不變
色相/飽和度:將飽和度調整為-100等同于去色,利用調整圖層實現非破壞式修圖
閾值:將對應色階之下的圖像轉換為黑色,之上的圖像轉換為白色
第五章
5.1變亮和變暗組
混合模式:通過精準的數學計算,得到兩個圖層的混合效果
變暗組:正片疊底 線性加深 深色
變亮組:濾色 顏色減淡 線性減淡 淺色
5.2對比組和其他
對比組:疊加 柔光 強光 亮光 線性光 點光 實色混合
5.3三步法調色實例
第一步:添加一個純色填充圖層
第二步:指定混合模式為變暗,用于調整圖像的暗部
第三步:混合模式為疊加,用于調整圖像的對比和整體視覺效果
通過更改填充圖層的不透明度,進一步調整視覺效果;也可以通過復制多個填充圖層,加強其影響效果
5.4修圖實例和計算、應用圖像命令
實例:通過綜合運用混合模式和濾鏡效果,祛除人像面部斑點
兩個圖層之間的混合效果,也可用于兩個通道之間,PS提供了兩個命令應用圖像和命令來完成這一點
疊加混合模式:在高反差保留之后的通道上使用混合疊加模式,是為了增強其對比
應用圖像:針對一個來源進行混合,來源可以是圖層或通道
計算:針對兩個來源進行混合,來源只能是通道
第六章
6.1字體和排版基礎
西文字體主要分類:襯線體 無襯線體 哥特體 等寬字體 手寫體 花體
中文字體主要分類:宋體 黑體 書法體
字體和排版的審美
基本審美趣味:古典VS現代
排版基礎
一、保證文字的可讀性
在頁面中,文字是重要的信息來源,所以保證可讀性,是文字排版中首要考慮的事情。影響文字可讀性的因素很多,但在眾多問題中,流暢的閱讀排版是保障可讀性的基礎。在排版中控制好文本的長度、字距、行距、段落與對齊方式,就能夠有效的提高可讀性。
二、文字與背景需要清晰區分
循白紙黑字、黑紙白字的原則,在深色的背景上采用亮色的字體一般能保證可讀性。字體過細、背景與文字對比度不夠、文字透明度過高等問題,都會造成文字與背景融為一體。存在諸如此類的問題都要針對性的去調整。
三、選擇風格合適的字體
選擇與頁面設計風格不搭的字體會帶來“違和”的感覺,會改變頁面的氣質,對信息傳遞產生影響。要根據頁面的風格,去選擇與之氣質契合的字體,如粗體厚重、細體高冷。
四、控制字體類型數量
除了選擇風格合適的字體,也要控制字體類型數量。通常單個頁面內字體類型數量最好不超過3種。因為字體種類太多會讓頁面風格極其難統一,也容易出現上文所說的字體與頁面風格不搭。雖說字體類型數量沒有非要控制在3種以內,但太多的字體類型可控性很差也容易造成視覺干擾。
五、統一的對齊方式
統一的對齊會讓文字排版井然有序,閱讀起來會非常流暢。多種對齊方式,會使頁面混亂不堪。除了文本之間要保持統一的對齊方式之外,正文要盡量保持兩端對齊,這會關系到頁面是否整潔。
六、控制行間距
行間距是行與行的間距,行間距通常伴隨著字體大小而的變化,默認行間距會稍大于字體的大小,通常的這樣看起來會比較的擁擠。正文中,將行高設置成字號的1.61.8倍,將會是比較舒服的,如果版面緊張,可以適當設成1.21.5倍。
七、控制字間距
新手排版時,有時候會因為文本內容過長,而版式又受限,會選擇去壓縮字符間距的方式來達到控制文本長度的目的。其實這是一個容易被忽略的錯誤,因為字間距過于擁擠會降低文字的可讀性。
八、控制行長與字數
單行文字如果包含的字數太多,文本內容將會很難閱讀。原因在于,一是單行太長會導致閱讀時難以換行,二是單行字數太多容易造成閱讀疲勞。所以,合理的行長與字數會使用戶在行間跳轉時比較輕松,反之則會使閱讀成為一種負擔。
九、圖文排版的親密性
親密性在排版中的理解,通俗的來講就是我和你近,我們的關系就密切。圖文排版中的間隔大小,是影響親密性的主要因素。
十、留白
通常設計的首要任務就是制造視覺焦點,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而留白能夠讓用戶盡快的尋找到所需要的信息,提高用戶體驗。但隨意的空白并不是留白,留白時應該注意元素之間的連續性。
十一、點綴元素的使用
當感覺到畫面空曠時,就會添加漂浮物或相關元素來填充畫面空白。這是很常見的方法,但這個方法容易導致畫面雜亂、失去視覺的焦點。漂浮物的使用,有兩點需要遵循,一是盡量的克制,要謹記添加的漂浮物只是為畫面服務,不要過多的喧賓奪主;二是選用的漂浮物要與畫面有所關聯,一切的設計都要有合理的來源。
十二、幾何填充
除了添加漂浮物還可以選擇用點、線或者色塊等幾何形狀,去填充影響版面平衡的空白。當排版時,畫面出現了一塊比較突兀的空白,在暫時沒有辦法通過變換版式的方法解決問題時,可以考慮選用這個方式去掩蓋問題。
十三、底紋文字的應用
在背景上增加相關的英文單詞或文字,處理的時候需要注意顏色要淡,需要與背景有較好的融合而且要與文案錯開,不然會影響文字識別性。底紋文字的應用,好處在于保持畫面簡潔的同時又能豐富畫面。
十四、頁面空間感
在平面上營造空間感,不外乎在于近大遠小與景深模糊。營造空間感也是為了突顯主體,制造視覺重點,吸引用戶的注意力。
6.2文字工具組
文字工具組:橫排文字 直排文字 橫排文字蒙版 直排文字蒙版
6.3矢量繪圖工具組
矢量工具包括鋼筆工具組、路徑選擇工具組、形狀工具組
總結
- 上一篇: 概率论的学习和整理12: 正态分布
- 下一篇: 华硕笔记本电脑拆机清理灰尘涂抹硅汁教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