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的危机感
一、居安思危的意識
最近看到一篇有關技術人員中年危機的文章http://blog.csdn.net/csdnnews/article/details/78280033,個人感覺,三百六十行里,各有各的“危機感”,只是危機感的年齡段和程度不同。而面對“危機感”的出路,可能就是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時刻為某種危機做準備,才能立于不敗之地。二、不同階段的危機感
階段一:(1~3年)初出茅廬的愣頭青 記得剛剛工作沒多久的時候,常常迷茫的“自己究竟有什么成長”、“自己 應該往哪些方面努力”...而最大的迷茫在于:我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我不知道自己需要知道什么。此時如果在職場上,能夠遇到“伯樂”,或者自己的牛導師,那么恭喜你,你真的很幸運,因為你可以少走很多“彎路”,少浪費很多痛苦的求索過程了。此時的危機感來了:究竟怎么才能找到出路,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
階段二:(3~5年)有一定經驗的“半瓶水” 此時在經歷過幾年的“洗禮”之后,已經完全從愣頭青的階段中走了出來,并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工作經驗。依靠這些工作經驗,對工作有了不少心得,而且對于跳槽的話,也相對來說比較容易。 但此時可能面臨的困惑也不少:未來幾年自己的定位是什么、目前自己的成長空間如何提高等等。
階段三:(5~10年)經驗豐富的老手 此時的技術人員年齡也到了35左右的年齡,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未來是繼續技術方向還是管理方向。技術團隊的平均年齡越來越年輕,35+的技術人員如果沒有過硬的技術背景,恐怕要和初出茅廬的愣頭青來爭一線的技術崗位了。 下面是看的帖子的一些內容:http://www.oschina.net/news/77678/father-of%20-java-undesirable
硅谷常自喻為自由和開放,可近年來對那些年長的科技從業者卻越來越不友好。不久前,61 歲的 Java 之父 James Gosling 在 Facebook 上發表了他所遭遇的年齡歧視:
我曾在面試的時候被 HR 告知,“通常我們不招你這種年齡的程序員,但你的情況特殊(指的是他 Java 之父的身份),所以對你特殊考慮。”在 Google 工作的時候,聽到幾個 30 多歲的人在討論要去整容變得年輕點。
James Gosling 作為 Java 之父的特殊身份姑且可以讓他在硅谷謀求到一份不錯的職務,但其他普通的年長從業者可不是那么好過。?他們的焦慮和歧視,促使他們從外貌、思想和履歷上進行“年輕化”,甚至有部分人通過整容手段來讓自己看起來更年輕。
三、技術人員的出路在哪里
也許不同人擺脫第一、第二階段的危機感,各有各的方法。但個人感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1)擺正心態。這個時期可能心里上正處于非常急躁的時期,既要每天工作上處理千篇一律的工作,又沒有時間外加沒有其他努力的方向,沉不下心來。這個時期一定要切急切躁,平時不妨找個安靜的地方,好好想想:自己需要什么,適合自己的又是什么。2)從實際出發。盡可能評價自己的優勢和劣勢,自己和其他牛人的差距,工作中實際的硬本領等等3)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從牛人們的身上學習,從牛人們的博客中學習等等。處于第三階段的困惑時,不妨從下面三個方面入手提高自己:1.立功-選拔并帶領技術團隊“打天下”,提升團隊成員的整體水平。2.立言-技術分享,提升個人的行業影響力和品牌。
3.立德-帶徒弟,培養人才,建設團隊氛圍,打造個人的人才培養機制(ps:可以通過商學院學習等方式充電)。“沒有穩定的工作,只有更強大的自己”,從不同方面為自己充電。4. 讓你的技術變現-比如創業ps:下面的觀點摘錄自http://tech.sina.com.cn/i/2017-05-07/doc-ifyeycfp9317734.shtml現在創業的好多人還是很幼稚,思維方式局限在互聯網,沒有跳出這個行業,“互聯網只是工具,不是生產力。寡頭太多,所有創業都是嫁接到這上面的。這種局面很難尋找突破。除了找到非常有痛點的應用場景,還要有強大的資本支持。”
5.不少中年員工面臨職場“天花板”后,選擇進入中小企業的管理層甚至決策層,迎來了職業生涯的“第二春”,有條件的,可以爭取拿到公司股權。參考: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1196158/answer/1248077766.提升自己的認知和格局。http://www.jianshu.com/p/bcc3eab06a8c
四、晉升的路線
路線一:技術性人才(技術專家路線)此類人的特點:喜歡用科學的、數學研究的能力與智力解決問題的,處理人際關系或與人交涉的技能較弱路線二:管理型人才路線三:業務專家五、科技公司的制度
培訓制度技術分享文化:定期邀請專家就職工關心的問題展開研討;聘請專家,開設技術課程ps: 邀請其他公司人員來本公司分享和交流。高科技企業,穩定的人才隊伍是核心競爭力
以日本企業的終身雇傭制為例,這套制度為員工提供了多元的培訓體系和晉升渠道,與員工形成了緊密的利益聯結紐帶。
六、中年危機
看了https://36kr.com/p/5099566.html?這篇中年危機的文章,深感:危機何處不在,到底拿什么傍身才能盡可能減少危機感,或者在危機到來時,可以找到“下一個戰場”?應對一:業務技術傍身。 所謂藝高人膽大。擁有極強的業務能力、技術能力才能立于不敗之地。即使遇到裁員或者公司組織架構調整等問題,需要被迫跳槽,也能在別的地方發光發熱。應對二:藝多不壓身 不要以“打工者”的心態來工作,而要以“創始人”的心態來工作。盡可能去熟悉可以接觸到的領域,掌握其能力。極端的一種心態:如果需要去創業,看還缺什么能力。 這樣用盡一切方法去增長本領吧。應對三:眼界決定一切 ?也許并沒有什么方法,可以應對一切的危機感,或者解決所有人的危機感,關鍵還要開放心態,“放眼看世界”。可以去接觸MBA, 接觸當下的熱點,接觸更多的“已經避開了中年危機”的那些前輩們...
總結
- 上一篇: 视频剪辑教程自学技巧:关于正确的短视频剪
- 下一篇: 电脑史话-计算机先驱巴贝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