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互联网公司找工作--大牛总结(ZJU)
本文系轉載
找工作結束,總結(上)
時間總是悄然流逝,眨眼間研究生生涯就要結束了。于是找工作成為了不可避免的過程,從8月份開始,我就啟動了找工作的進程。因為妹子是一屆的,也需要找工作,而且IT行業歷來是最早開始招人的,所以不可避免地,作為先頭部隊的我,在找工作的時候需要對location進行考慮,希望能覆蓋盡量多的城市,使得妹子可以放心去找工作,無論找到哪里我都可以在那個地方公司落腳,而不用異地。題外話一句,其實妹子一點都不弱,恰恰相反,她是浙大最高榮譽竺可楨獎學金的獲得者^_^
今年互聯網形勢普遍都不是太好,不知道是不是準備等所謂的互聯網大泡沫爆破了集體過冬,大部分公司都縮招或者直接打醬油,于是我只能采用慘無人道的廣撒網戰術,最后拿到了MS(北京),百度(北京),有道(北京),搜狗(北京),豆瓣(北京),人人(北京),網易游戲(廣州),微策略(杭州),騰訊(上海)的offer,其中百度,搜狗,有道,人人,豆瓣可能面試的時候表現的不錯,最后拿到的是special offer,微策略今天剛面完,是口頭的offer。因為面試題目,薪酬的具體數字都是不能泄露的,所以只能說說自己找工作時候的一些體會,以及簡單流水賬記錄找工作的歷程吧。
個人背景
我是土生土長,根正苗紅的浙大小本和小碩。當年保送浙大時候父母堅決不同意選計算機,上訴多次無效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了有點偏計算機的信息學院自動化,也正是這樣自己的計算機基礎異常不扎實:( 本科時候花了很多的精力在ACM競賽上面,在各位扎實的隊友的幫助和共同努力下,拿過regional級別的金牌,省賽金牌和校賽的冠軍,也代表浙大去過World Final,當時自己的能力還算可以,之所以說當時,是因為在找工作前已經基本一年多沒參加過任何和ACM的比賽了,所以算法和coding能力都下降了很多,以致于找工作時發生了不少悲劇。ACM經歷在找工作的時候是把雙刃劍,好的一方面是做過ACM比賽的人,coding和算法能力一般比其他沒有做過的人會相對好一些,壞的一方面是因為有類似的經歷,所以面試官對你的期待和要求標準也會高很多。總體而言還是利大于弊吧,畢竟提升自己的能力才是最實際和最重要的。除了ACM,我還拿過一些數模,機器人,數據挖掘比賽的校或省或國家級別的獎項,這些其實不是非常重要,只是有時候會成為面試時候的一些談資。
后來我保送了浙大計算機的研究生,去了CAD&CG實驗室,機緣巧合之下聽了hhgg的建議去了何曉飛老師,蔡登老師的group做機器學習,數據挖掘,計算機視覺方面的東西。在這里還是小小宣傳一下我們group吧,何老師蔡老師都是屬于年輕有為的那種,在機器學習數據挖掘這個領域,在中國大陸是絕對可以排進TOP的那種水平。然后group里面都是牛人云集,雖然2009年group才成立,但是出國深造的人基本都能去到很好的美國高校,譬如MIT,CMU,UIUC這些地方,工作的話在google,yahoo,百度這些地方都有我們group的學長。group里面基本每年都能發好幾篇頂級會議的paper(要說一下的是,與其他專業相反,計算機的會議價值比期刊更高,難度更大)。兩位導師在工業界也有不小的影響力,所以在各大公司面試的時候,出現了好幾次面試官認識或者對我的兩位導師的工作比較熟悉的情況:)而加入group的時候我的主要目的就是去好好了解機器學習,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計算機視覺的一些比較基本的知識以及目前國際最前沿的內容,后來很努力地做了一段時間paper,終于RP爆發蒙到了一篇頂級會議。這些方面的內容和中了的那篇paper在面試過程中特別是研發的崗位,都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另外2個背景因素就是項目和成績了。項目的話一般來說有1-2個自己比較熟悉,并且技術含量比較高一些的就可以了。有些面試官喜歡問很細節的東西,所以如果不是自己做的,不能自圓其說的,就切勿信口開河,夸夸奇談了,否則只會有反效果。我自己是寫了3次實習的經歷,并且寫了一個實驗室的項目,一般來說面試官就會讓你從里面挑一個出來介紹一下,或者是他對某一個項目很感興趣,他就會直接詢問。所以寫在簡歷中的項目,自己一定要非常熟悉。另外一個注意點就是對于面試官提問的項目,要先清楚地告訴面試官自己主要負責什么部分。還有就是成績了,研究生期間運氣好,或者說從大四開始感覺對學習有點開竅了,最后混了個班級第一(浙大計算機研究生只有班級排名),但是成績在面試中基本不會有什么作用,更重要的是自己真的把各門課程學懂了,掌握扎實了,這才是最重要的。排名,成績這些在面試中都是浮云,所以我一直以來都認為那些成績很好的未必都是學霸,他們只能稱為考霸,真正的學霸是那些能牢牢記住知識并且靈活運用的人。
一些考慮的問題?
1. 工作地點
首先是出國還是不出國的問題,因為我和妹子兩人都不是很向往國外的生活,也不想折騰,更重要的是“父母在,不遠游”,人在國內,有什么事情也能拍馬趕到,人在國外,遠水不能救近火。考慮再三,我們都斷絕了出國的念頭。至于國內的工作地點,則更傾向于北京和廣州,北京的機會更多,廣州則就是我家。不過有點搞笑的是,在暑期去北京實習之前,我是一直希望直接回廣州,而妹子則更希望去北京,暑假結束開始找工作后,則變成我傾向于去北京,妹子希望去廣州了...總體而言,我覺得IT還是北京的發展機遇更多,大公司也更多,上海其次,杭州深圳廣州則會相對機會更少一些。
2. 外企VS民企
另外一個想的比較多的問題就是外企還是民企的問題。一開始我更傾向于去外企,因為在MS的實習感覺還是比較自由和輕松的,再聽在一些民企里面實習的同學的描述,頓時對外企產生了無窮的好感。不過后來又和許多工作的學長學姐交流過后,感覺對于target不是出國的我來說,外企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當然了,作為跳板的話,外企還是挺不錯的,但是比較擔心的是在國內的外企自由輕松過幾年后,自己的各方面能力會跟不上技術的發展。總體而言就是外企和民企各有各好吧,咸魚白菜,各有所愛,就看自己怎么挑了。
3. 開發VS研發
當年本科在阿里云實習之后更加激勵了我讀研究生的決心,因為我自己不是太喜歡做一名純粹的碼農,或者說不是特別喜歡對技術鉆得非常深入的那種發展模式。因此在這次找工作的過程,基本上只要有研發的崗位,我都是投了研發崗,個人更傾向于做一名和research相關的碼農^ ^
4. 大公司VS小公司,傳統核心VS廣闊前景
選offer時候想的比較多的問題。就是職位更重要還是公司更重要,另外就是傳統的核心的職位更好,還是擁有廣闊前景的職位更好呢,這個也是讓我糾結了很久的問題。可能天生是個風險規避者,所以最后在大小公司的選擇中我還是傾向選擇大一點的公司,畢竟第一份工作還是比較重要的。而究竟是核心部門還是很有發展前途的部門,我個人覺得就是一個小小的賭博了。核心部門相對穩定,而新的部門發展的機遇,晉升的機會則會更多,風險也更大,所以怎么選,還是得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了:)
碼了很多字,下一篇再介紹一下找工作的具體歷程吧。
這篇日志就介紹下各個公司的筆試面試吧。首先想說明的是,我不是屬于悟性很高的那種人,而是屬于將勤補拙的類型。舉例來說,就是一個知識點悟性高的人看一遍可能就領會了,我要翻來覆去看個好幾遍才能弄懂。對于最后能拿到比較多的offer,我覺得更大原因是我比別人早開始準備,未雨綢繆而不是臨渴掘井,總是幻想空手套白狼,不勞而獲是不太科學的想法:)并且在整個找工作的過程中,我得到了很多很多老師和朋友的幫助和指導,真心非常的感激。下面的一些感悟和流水賬,希望能對之后找工作的朋友能有一點點的幫助,套用一句聽來的話,其實找工作就是你調戲調戲公司,公司又調戲調戲你,眉來眼去,互相都有感覺了,看對眼了,那就在一起了:)
?
首先想說的一點是如果沒有非常明確的目標,就要慎重讀研究生。如果單純為了一紙文憑,只是為了加重以后找工作時敲門磚的分量,那么讀研究生其實有點得不償失的,特別是在不問出身問能力的IT屆。大部分的IT公司原則都是英雄莫問出處,能者居之的。如果三年的時間都是渾渾噩噩地過日子,自身能力沒有得到太大的提升的話,那么我個人覺得還不如直接本科畢業就工作,三年后還可以賺取一些工作經驗。三年不短,但也不長,有人可以在三年內脫胎換骨,也有人三年都只是虛耗光陰。所以讀研還是不讀研,怎么規劃自己的研究生生涯,還是非常重要的。我很幸運,研究生階段遇到兩位很好的導師對我言傳身教,在做人做事,做學術做項目上都給我很大的指導和幫助,他們滴水不漏,精益求精的精神也使得從來都是粗枝大葉,丟三落四的我慢慢開始改變自己。更為感激的是,與浙大很多計算機實驗室實習多久延畢多久的傳統不一樣,兩位導師二話不說就讓我暑假去實習,對此我也是非常的感恩,如果沒有暑假在北京待的那一段時間,估計找工作的過程會因為面試的問題而折騰得多。在MS我也遇到了超好的mentor,對于實習后期我經常請假去參加面試沒有半點怨言。在MS寬松的環境下,我也可以抽取時間看一些資料和書籍。我個人的體會就是除非你的計算機基礎,語言,算法,coding各方面都是非常非常地強,也或者你只關注某個公司,而這個公司的面試的style和你的強項很match(譬如google的acm題目風格),那可能不需要太多的準備,否則的話,更多情況下還是需要戰前磨刀的,畢竟每個公司的面試筆試風格很不一樣,想增大拿offer的概率還是要努力一把的,畢竟,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下面先寫一些總結體會吧:
?
(1)???? ?能內推盡量內推,盡量早內推,多找朋友幫忙
雖然現在很多公司即使是內推也需要筆試,但是還是有不少公司內推是可以直接免筆試的,對于那些計算機基礎不是太好譬如像我這種本科不是計算機,研究生階段也沒有好好把那些基礎補回來的人(網絡,體系,編譯,數據庫等各種混亂…),最好的方式就是內推了。內推至少可以避免簡歷被刷的情況。所以在找工作的時候,盡量找相熟的學長學姐或者朋友幫忙內推。
?
(2)???? ?多看面經了解公司風格
前面說了,除非自身對計算機各方面都比較了解和有把握,否則提前了解一下公司的筆試面試風格還是很有幫助的。譬如有些公司有英文面試環節,譬如有些公司需要自我介紹,譬如有些公司喜歡考基礎,譬如有些公司只考coding…面試前做到心里有數,才不至于在面試時候被突如其來的情況弄得手忙腳亂,措手不及。
?
(3)???? ?不要說自己精通什么,不要害怕說出自己的弱點
前面一項估計大部分人都不會這么做,畢竟敢說自己精通某樣東西的人還是不多的。即使自己真的是達到精通水平,我覺得最好也不要過于狂妄,說成熟練會更為合適,畢竟你不知道面試官是不是比你更加精通,而且面試官有時候真心想出一道題難住你,打壓一下你的銳氣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所以我更傾向于讓面試官來判斷究竟是不是精通,而不是自己說。面試的時候盡量要低調一點,淡定一點。在自我介紹時直說出自己的一些弱點,其實有時候反而會起到不錯的效果,這樣子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把自己真實地展現給面試官,讓面試官對你有一個初步的了解和定位,之后再讓面試官會去進行進一步地了解你。把自己說的太厲害,有時候在面試時候反而會起到反效果。總體而言,對自己比較有把握的方面,你可以跟面試官說自己這些方面可能會掌握得比較好,對自己比較弱的方面,你也可以和面試官直說。有時候坦誠相待,總比遮遮掩掩來得好一些,總想對自己的弱點避而不談,只會更顯得欲蓋彌彰。
?
(4)???? 簡歷上的內容一定要非常熟悉
有些人經常犯的一個錯誤就是對自己寫在簡歷上的內容根本不熟悉,面試官提問的時候一問三不知。這也會使得面試官對你產生很不好的印象。所以,對于寫在簡歷上的內容,一定要非常的熟悉并且能自圓其說。
?
(5)???? 對于題目一定要問清楚
有些人習慣聽完面試官題目后抬手就開始寫代碼,其實這樣并不是最好的選擇,一般來說更好的一個方式是跟面試官先確認所有的條件,特別是一些邊界數據應該怎么處理等等。磨刀不誤砍柴工,做事情三思而后行,才是最穩妥的。
?
(6)???? 做完題目仔細檢查,精益求精
做完coding題目后,一定要先自己仔細檢查,自己發現錯誤改正和被面試官發現錯誤后讓你改正,是完全兩個級別的。所以寫完代碼后一定要先仔細檢查,或者自己造一些簡單的數據進行驗證,盡量爭取一次AC:)
?
微軟:
流程:微軟的實習生轉正分2天,第一天是2輪技術面,第二天是boss面。 boss面也是要考算法和coding的。微軟的面試比較著重數據結構和算法,像二叉樹的各種問題,鏈表的各種問題,都是經常考的,并且每一道題都是需要在紙上寫代碼的。一般流程就是先講講項目,然后面試官開始出題,想算法,coding。而正常的校招面試貌似是需要4輪到5輪,每一輪也是差不多的形式。
過程:暑假在MS實習,很自然地就有了實習生轉正的面試,和百度的實習生想留下基本能留下不一樣,MS實習生轉正率相對來說非常的低,就我知道的最后周圍的一些小team都是6,7個里面有1到2個拿到offer,所以競爭還是很殘酷的。我的第一天的2輪算是有驚無險,第一面碰到了一個剛回國的華僑,人很nice,題目也比較快做完,最后還有20分鐘被要求和他進行一些簡單的英語的交流。第二面則出現了把題目意思理解錯了的情況,把題目理解得更難了,幸運的是最后把那個更難的寫出來后,他還給我機會把簡單的原題的代碼也寫出來,總算是有驚無險。晚上就收到通知明天進行boss面。Boss面那個夠慘吶,碰到了一個剛從美國回來的leader級別的人,就出了2道題,第一道題說完了還壓根不知道他想考什么(因為題面意思非常簡單…),并且他讓我自己猜他想考什么…還好那天反應快,猜了2次就猜出來了,不過第一道題想了很久都沒有想出來,而那個面試官一直都是一臉嚴肅和鄙視的表情,一點提示也不愿意給,就說你自己好好想想,這真是我遇到的最可怕的面試官了,最后也沒有想出來,不過等面試官講完答案之后,又有點似曾相識的感覺,可能但是有點小緊張,所以recall不起來了。然后第二道題是一道純粹的麻煩coding題,幸好頂住壓力做了出來,否則估計offer就打水漂了。過了幾周后就收到了口頭offer,然后9月份拿到了正式的offer,部門是實習時候的STC,具體哪個team需要入職那天才知道。今年開始MS要擴張,并且在蘇州工業園那邊也成立了一個新的辦公地點,預計之后的2,3年MS都會招不少的人。MS的工資獎金一向不是很高,不過相對來說應該是個挺高的平臺,所以MS作為第一個offer,我還是挺開心的。微軟總體氛圍比較自由輕松,壓力也相對沒有那么大,這是比較吸引我的地方。再后來HR又發了新的郵件說有一些美國的職位提供,但是要再面試,因為實在不想折騰加上對出國沒有一點興趣,所以直接reject了。
?
百度:
流程:內推提前批的話,第一次是面2輪,第二次過去就是boss面了。boss面只是簡單聊聊人生理想,沒有太多技術的內容。百度的面試風格是面試官會對著他們電腦里面的題庫問你問題,基本涵蓋了各種題型,基礎,語言,智力題,coding題,算法題,推理題,海量數據處理題,題型泛而雜。
過程:百度是提前批拿到的offer,當時找了一位學長幫忙內推。然后8月底開始了面試,面試的時候每一面都被問了很多的題,在基礎和語言方面都有1,2道題沒有答出來。不過最后還是讓我pass了:)offer給我的部門是百度的移動云,這是百度今年大力扶持的一個部門,據說人還不多,但是所擁有的資金卻占了百度的一大部分,可能是因為移動和云計算都是未來比較熱門的方向。但是今年百度給的統一價待遇實在是比較低,可調控范圍也比較小,加上其實我個人雖然很看好移動云方向,但是自己并不是非常喜歡做這方面,于是當時就沒有答應,然后和HR說可能對搜索策略算法方面更感興趣。后來隔了很久,商務搜索模型組的HR聯系到我,說移動云的HR把簡歷Forward了給她,然后讓我可以去試試參加模型組的面試,不過這樣子的話是需要放棄原來的那個offer,因為百度內部是不能造成競爭局面的。考慮了很久,我還是去參加了商務搜索模型組的面試,模型組這個組可是整個百度的核心中的核心部門,連傳說中的xreborner(先沾個光,小學和中學師兄)都在今年初加入了這個team,交大的世界冠軍戴文淵就是這個組的技術指導。面試時還仰慕到了和戴文淵一起奪冠的博海,還有這個組的leader懷亭,當時面試主要著重問了與我的research方面相關的東西,還有和機器學習相關的內容,分類,優化什么的。最后結果是leader給了一個口頭的offer。本來當時自己的想法就是待遇可以忽略,能到百度最核心的team工作絕對是很不錯的事情,不過沒想到風云突變的是,一個周末之后,移動云那邊的總監級別的人和商務搜索部門的相關人員討論以后,還是決定給我移動云的offer,并且把待遇提高了一些。后來和導師討論了一下,導師的一句話還是對我影響很深的,“工作之后,你的興趣跟你的成就就聯系在一起了。你取得更多的成就,你就會更感興趣。”我突然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基于各方面考慮,我覺得這個offer還是挺滿意的。
?
谷歌:
流程:一般總共是面4面,第4面會有英文環節,也會有system design的題目。有些人在之前會有個資格面試,是電面,電面過了才有onsite。如果4面表現不夠理想,會進行加面。谷歌中國的面試就是如外界所說的那樣,主要都是考算法和coding題。對于有ACM背景和沒有ACM背景的人,題目的難度是差挺遠的。今年google國內的名額據說比往年更少,江湖傳聞只有10多個,還包括實習生轉正的,然后今年比較特殊的情況是幫國外總部招人,如果愿意出國的話,機會會大不少,因為國外總部招的人數是沒有上限的。
過程:谷歌可以說是很多碼農的dream company了,我也不例外,于是乎就找了學長Fire內推,加上之前拿到過Google獎學金,所以很快地就讓我去參加面試了。Google的流程一般是先電面,如果pass了,再去現場面2輪,如果pass了,隔一段時間后會再面2輪。因為我人在北京實習,也不好請假太多,加上有ACM的背景,所以HR也很體貼地幫我安排了一天4面(上海google的HR是我遇到過的最nice最認真負責最好說話的HR了^ ^)面試之前要填一份意愿表,里面有3個選項,只考慮中國職位,只考慮美國職位和同時考慮,因為早已沒有出國的打算,所以即使知道國內的職位是僧多粥少,我還是很堅決地在勾了只考慮中國的職位。面試的時候是上午2面,下午2面,可能因為太緊張了,也因為一年多沒有做比賽,水平下降得非常厲害,所以想題目的時候各種慢,寫代碼的時候也各種慢,還有一個題目沒有一次寫對。其實題目并沒有傳說中的那么難,只是真的如大腦短路了一般,各種悲劇。最后過了2,3天就有了Feedback,面試官的評語里面有negative comments,主要是集中interface design和code optimization方面。于是很有可能要加面。期間還需要讓google的朋友幫忙寫了一個評價表,真是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非常感謝lyt,Fire,xgy,rp,yext的幫忙。最后HC的結果還是需要加面,于是等了一段時間后去了google加面,是一個有比較豐富經驗的leader面的我,面試的題目一點都不難,但是又是自己腦殘和過于緊張了,很多東西都一下子想不起來,寫代碼的時候對著一句明明知道錯了,正常來說1秒就可以知道怎么改的語句想了2分鐘才想出來怎么改,可能自己心理素質還是不夠好吧,太想得到反而就是得不到。后來收到feedback,國內的位置是肯定沒有希望了,問我會不會考慮國外的,我猜可能還會有個waiting list什么的吧,不過我還是拒絕了。其實我覺得我已經很幸運了,遇到這么好的HR,還有了一次加面的機會,只是自己實力不夠,在面谷歌之前沒有好好刷刷題找找感覺,臨場發揮也不好,沒有把握住機會。如果大家對谷歌感興趣,我覺得還是可以都去嘗試一下的,即使失敗也沒有遺憾了嘛:)
?
Hulu:
流程:Hulu的進程就是先一輪電面,然后再現場面試,現場面試最多就是4+1,4輪技術面加上1輪總管面。Hulu的面試在我看來比google還更難一些,因為里面的題型也是非常的雜,和百度的差不多,但是難度更大,因為更追求細節。面試過程比較殘酷,據說面的不好的話在某面之后會被掃地出門。后面的朋友的經驗證明,基本都是在3面后跪了。
過程:Hulu這個公司其實之前我都是不了解的,直到去年cerror學長去了這個公司,并且后來發現zr學長也在,才對這個公司有所了解。后來去北京實習的時候,發現Hulu在北京學生心中還是占有非常高的地位,無數人想往里面鉆,聽說待遇和發展前景都很不錯,所以我也讓zr學長幫忙內推了下,去參加了面試。我面Hulu的時候沒有被掃地出門,直接面完了5面,其中一二面相對簡單一些,但是三四面就比較難。三面是一個推薦組的leader,面了很多機器學習的知識,有些算法還需要現場推導。整個面試過程自己也是跌跌撞撞,有2,3道題都沒有給出best solution。最后總管面的時候詢問了我職位和team的意向,并且推薦了TPM的職位,說覺得我比較適合,我聽完介紹后還是堅持了RSDE或者SDE。等了很長一段時間后,Hulu的HR打了電話告知因為招的人不多,并且在RSDE和SDE中有更好的candidate,所以只能在waiting list里面。后來不久就收到了thank you letter。聽說今年Hulu的待遇還是給的很給力的,而且發展前景也是很不錯,里面也是牛人扎堆,雖然Hulu沒有其他外企那么輕松,更像一個民企的工作風格,但是總體考慮,Hulu絕對是個很不錯的choice,只是又是因為自己實力不濟,再次錯失了offer。
?
搜狗:
流程:到onsite筆試一個半小時,然后面試一輪,如果過了,還會有一輪技術面試和boss面。
過程:搜狗是讓xiefeng學長幫忙內推的,投的是搜索的研發崗位。又是請假去的面試,記得中間還下起了大雨。去到公司讓我先做了一套題目,里面也是涉及各種題型和基礎知識。因為面的是研發崗,所以里面還有少量的機器學習的題目,不過都挺簡單的。筆試完了就有一個面試官過來面試,一開始也是自我介紹,然后面試官會對著卷子詢問某些題的思路。再之后就是面試官出題了,一道coding題,一道算法題,都做出來后就讓我回去等消息了,因為面完已經比較晚了。過了幾天就有了需要再面的通知,第二輪面試主要就是research的內容了,機器學習,數據挖掘,信息檢索,推薦算法等等,主要都是這些方面的內容,因為在研究生階段還算是學的比較扎實,所以基本都是相談甚歡。第三面的時候被告知第2面的面試官給了一個很高的級別評價,然后再和三面面試官聊了聊就走了。在回去的路上收到了口頭offer。過了一個多月收到了special offer,而職位也是和我投的一致。搜狗方面還是很有誠意的,后來有兩個搜索組的人給我打了電話問了我的想法和打算,我也如實告知了他們我的情況。
?
有道:
流程:一共4面,前面三面是技術面,最后一輪boss面,內容主要是設計coding,海量數據處理以及機器學習
過程:有道投的也是研發的崗位,找了jq和lgm學長幫忙內推。4次面試分了3天進行,第一次過去面了2面。第1面是先了解了我做過的一些項目,然后就出了2道coding題,做完之后就是聊research,因為面試官知道我的兩位導師,而且看起來還挺有研究,所以主要都是聊機器學習方面的內容,流形,分類等內容。第2面過程差不多,只是后面沒有research的內容,而是海量數據處理的一些問題。過了幾天就收到3面通知,又跑過去公司一趟,這次基本就是項目+coding。又過了幾天收到boss面通知,boss面出了一道很實際的現實問題讓我做,貌似對我給出的答案還挺滿意。過了很久直到網易游戲都面結束了,網易HR才給我打電話給了口頭offer,后來卻一直沒有下文,于是打過去問,HR告知今年網易內部有調整,對于同時拿到網易游戲和網易有道offer的同學只會發一個offer,采用游戲優先的原則,所以我被游戲先挑走了。然后HR詢問我是否更傾向于有道,因為4位面試官對我的評價都很高,所以如果我去有道可以發special offer,但是薪酬肯定還是比不上網易游戲,我想了想還是決定放棄有道的offer,因為廣州就只有網易游戲的offer,而北京還有其他不錯的選擇。今年聽聞有道的薪酬比去年一擲千金的待遇差了很遠,普通的offer只有很少的一點,看來有道也準備勒緊腰帶,明年過冬了。
?
人人:
流程:一共是2面技術面,主要都是算法和數據結構,據說做過ACM基礎的可以跳過第一面,之后是boss面
過程:人人是回來杭州后才面的,之前在校園bbs看到有人可以內推,因為自己是校內網的粘性用戶:)于是發了簡歷過去,投的也是研發的崗位。之后一直沒有消息,結果接到通知之后去酒店面試,被告知可以直接和boss進行交談,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boss面的面試官是從google跳出來的,之前是igoogle的leader,也是浙大的學長,并且也是工高班的:)其實基本也沒有考我什么問題,就是介紹人人網的新的架構時候對于其中的某些設計,問了我對于這些設計的具體理解,都是很現實很工程的問題。對于面試官說的未來人人的發展和主要的盈利模式,我還是覺得不錯的,特別是social search這個idea。最后就現場給了口頭offer,S+的評級,有點天上掉餡餅的感覺,待遇非常的優厚,而且還包括了北京戶口,部門任選,mentor任挑的這些特殊條件,可以看出來人人網還是很渴望吸納更多的人才來大干一場的。后來和家人,妹子和導師好好討論了一下,鑒于我沒有在北京長待的打算,所以戶口可能對我吸引力不大,而對于人人之后能不能東山再起,發展軌跡會是怎么樣的,還是很難下定論,而且第一份工作我傾向于要不直接一步到位回廣州,從此不過問江湖事,要不就去北京找一個相對大一點的公司,高一點的平臺。所以對于如此具有誘惑力的offer,我還是在非常的慎重考慮。
?
騰訊:
流程:先一輪電面,然后筆試,再兩輪技術面試,最后boss面
過程:不知道怎么的騰訊HR弄到了我的聯系方式,于是就走了內推流程,投了個電商的職位。最早是一輪電面,那輪電面涉及了各種內容,還包括設計模式什么的,當時還沒有開始好好看書準備,于是基本涉及設計模式的問題全部跪了,不過后來還是得到了PASS的通知。不過騰訊內推比較神奇的是還需要去筆試,因為當時在北京實習和面試,筆試當天回來的時候已經趕不上了,于是筆試就沒去,后來和HR解釋了一下原因,還是讓我去面試了。早上9點去到,第一面居然就用了10min,就是面試官對著一本面試寶典似的雜志那么厚的書翻啊翻找問題問我,都是些基本的計算機知識。后來就讓我下午過來2面了…結果回去實驗室干活不久就收到2面通知,去到才發現直接變成了boss面…因為那個boss面的面試官有事要趕去重慶。Boss面的面試官感覺不是做技術出身,面試也只是對著我的簡歷問問題,以及介紹職位所需要做的事情,并且告訴我這個職位今年只在上海有,深圳沒有…過了幾天之后就是HR面試,對我的情況進行了各種旁敲側擊,也問了我為什么想去騰訊之類的問題,總之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之后收到HR短信說有些職位還在走流程,內部審批,不要著急什么的,而我知道拿到offer則是通過一個很神奇的方式知道的,說什么我和另外一個同學被內定了…反正目前也沒有收到具體的offer,聽說今年騰訊的offer比較坑爹,即使是去年Fire學長拿到的special offer也只有很少的一丁點,于是我對這個基本就沒有什么考慮了,除非妹子只能找到上海的工作。
?
網易游戲:
流程:量巨大的筆試,2輪技術面,1輪boss面
過程:網易游戲的筆試是我做過的量最大的一次筆試,做了3個小時。網易游戲是個很看重概率論的公司,筆試題里面涉及很多這方面的內容。然后網易游戲的面試則更著重于考察語言掌握的深度,和流于表面的很多問題不一樣,網易游戲對語言的考察是非常深入的,而且同時結合了一些存儲,編譯的內容。第一面的時候的就差點被某道題的各種展開問題問掛了,后來成功頂住壓力搞定以后,后面就舒坦多了,還問了一些實際游戲中的算法設計的問題,沒有給出和他們工業界采用的一樣的算法,不過面試官對我的solution還是挺滿意,于是就進了2面,2面主要都是算法和數據結構,還包括給我電腦直接在上面寫代碼,這些都是我比較擅長的,所以比較輕松地就pass了,最后boss面問了3個問題,前2個都是實際游戲工程中的涉及的問題,幾乎是完全不會,跪了一地,第3題游戲中圖像處理算法的一個問題,難度不是很大。因為3面不是面的太好,個人感覺掛的可能性很大,沒想到過了2天就收到了offer的通知,后來去看了看貌似最后研發工程師中總評還排在top 3,估計是其他的一些candidate也沒有面好吧,也可能boss面比重不是太大,不得而知了。收到了網易游戲的offer還是很開心的,因為投的是廣州,而我本身就是廣州人,所以就是說可以回家了,自認為不是一個有雄心壯志,要做出什么豐功偉績的人,所以說雖然去網易游戲對我以后發展肯定不是一個最優選擇,但是如果妹子能找到廣州的好工作,兩個一起回去的話,還是非常好的。
?
豆瓣:
流程:直接投的簡歷,然后電面了一輪,onsite面了一輪
過程:一直對豆瓣這個公司挺有好感的,難得的真正在低調地做實事的公司。于是直接投的簡歷,投的是我最喜歡的算法team。然后某天收到通知要做一個onsite的筆試,于是就在周末finish了筆試。等了很久都沒有通知,還以為掛了,結果突然收到通知說筆試做的不錯,需要先電面。然后某個中午就和面試官進行了電面,沒想到的是面試官直接把我的論文偶讀給打了出來,一個個問題地提問,之后又考了很多機器學習的內容,也是問的非常深入的那種,再之后是推薦算法相關的問題,同樣是很多細節上的問題,因為這些方面都掌握的比較扎實,所以面試官對我的表現還是很滿意的。于是后來豆瓣到浙大面試的時候,直接讓我去和算法組的leader進行了面試,期間也只考了一道涉及機器學習某個算法的題目,因為之前做過相關方面的研究,所以很輕松地就答了出來。過了幾天收到了HR打來的電話,也是一個special offer。對于待遇和職位我都覺得OK的,唯一需要考慮的就是發展前景的平臺的問題了。
?
微策略:
流程:1輪英文筆試,4輪英文面試,1輪boss面試
過程:在北京參加的筆試,基本都是coding題,然后因為有些題要寫英文解釋,所以導致還有半題沒有做完,不過因為分數線比較低,所以還是進入了面試階段。面試4輪都是全英文,之前聽說微策略喜歡考很多智力題,但是我自己面試的時候只碰到了一道比較簡單的智力題,其他主要都是以數據結構和算法的coding題為主,也有設計模式的題和數學題。3,4面是兩個外國人,一個是英國/美國人,一個是印尼人,居然被表揚英語口語比其他candidate要好很多,還問我是否出過國生活,心里暗爽了一把,要知道我的英語特別是聽力和口語是挫得不行的,可能是因為研究生英語課上被迫著練了很多的口語,做到張口就講(基本無視語法的那種…)所以稍微顯得比其他人會好一些罷了。后來boss面的時候問了下是否能拿到offer,boss說根據你的面試表現和背景,應該沒有問題。于是乎最后一個面試也結束了,這樣子杭州也有了可以落腳的公司,可以解決妹子一下子要讀個博或者找到杭州這邊的好公司情況了:)
?
至此,找工作之旅也結束了,因為實驗室還有一堆的事情要處理,也折騰不起了。感謝在找工作過程中對我給予幫助的所有老師和朋友,沒有你們的幫助估計我還要走更多的彎路。轉眼就要結束讀書生涯走向社會了,又是一個人生的新的階段,又要站在新的一條起跑線上重新往前沖刺。導師常說,人生最重要的還是畢業以后到35,40歲的這個階段,之前的時間都是為了這段時間的爆發做積累,做準備。靜水才能流深,厚積才能薄發,大家一起共勉吧。當然了,我覺得做人嘛,最重要還是開心:)只要生活的開心,其實很多名利上的東西都是可以舍棄的^ ^
蝦悠悠如是說:廣大屌絲們,加油吧。。。
??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2013互联网公司找工作--大牛总结(ZJU)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ava内功修炼
- 下一篇: SAP 取月度期初库存和月度期末库存(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