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系统互联,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放性结构与网络互联
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開放性和開放性網絡結構問題一直是影響計算機網絡系統發展甚至影響具體網絡系統生命力的一個重要問題。
網絡系統的許多重要概念和特性,如互聯性、互通性、互操作性、可移植性、可擴性、標準化、統一應用環境等,本質上都是與計算機網絡系統開放性密切相關的。以Internet為代表的計算機互聯網結構,實際上也是一種開放性網絡結構發展的重要體現。各種網絡互聯設備,如路由器、橋接器、集線器、LAN
Switch及網關設備等,也多是圍繞增強計算機網絡系統開放性這一總的目標而發展的。這些開放性結構問題雖然與網絡分層通信體系的各層都有一定聯系,但它更是一個計算機網絡的系統結構問題,許多問題很難僅在網絡通信體系結構范圍內和某些通信層中講清楚。Andrew
S.Tanenbaum
的一書雖然在許多地方都涉及到計算機網絡系統開放性問題,但由于該書按層討論各層網絡技術問題的總體框架限制,許多問題較難深入,也難以給讀者建立計算機網絡開放性結構的比較完整的概念。例如:
(1)雖然書中用了許多篇幅討論了OSI、TCP /
IP網絡通信體系結構模型和許多通信協議和協議標準,并在< Introduction
>中專門討論了網絡標準問題。但似未能從計算機網絡系統開放性的高度把這些問題聯系起來分析。事實上,OSI所以被稱為開放系統互聯,正是由于制定了統一的網絡分層通信體系結構和各層協議標準。因此,任何不同類型的計算機系統,只要能按照統一網絡通信體系結構及各層通信協議標準設計和運行各自的網絡通信軟硬件,即可實現不同計算機之間的互聯,相對封閉的計算機(孤島)提高了系統開放性。從這個意義上講,正是計算機網絡系統推動了計算機系統的開放性,因此也把這種可以方便與其他計算機互聯的計算機系統,被稱為開放系統。
(2)書中也用了大量篇幅討論了Internet互聯網的概念和有關結構,全書也以Internet所使用的協議棧作為各層協議內容的基本依據,但也感到未能從計算機網絡系統開放性的高度作更深入的分析。事實上,互聯網結構是計算機網絡系統結構經歷早期以資源共享為主要目的的計算機網絡(有網絡層,但互聯相同協議的相同通信專線)、基于X.25等廣域數據通信網構成的廣域計算機網絡(沒有網絡層的一片云結構)和基于Ethernet等局域通信網構成的局域計算機網絡(也是沒有網絡層的一片云結構)逐步形成的。其特點是,通過網絡層的路由和網關作用,可以互聯各種不同通信協議的通信子網(協議轉換)而推動了計算機網絡系統的全球開放性。也可以說,互聯網把早期仍然相對封閉的計算機局域網和計算機廣域網發展到了一個新的更為開放的計算機網絡系統結構。
(3)互聯網系統結構又推動網絡系統中各種互聯方法和設備的發展,如集線器、橋接器、交換器、路由器、網關等。這些眾多的互聯設備,形成現代計算機網絡系統的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并進一步推動計算機網絡系統結構的開放性。書中在介質訪問層也討論和比較了各種互連設備,但也感沒有從大系統結構高度來討論,受到具體層次的局限。事實上,無論是交換、路由、橋接和網關等概念和方法,都并不是某一層的問題而是各層都有的問題。互聯,原則上可以在各層實現,只是對系統的性能和結構可能帶來很不同的影響。很多情況則須根據系統要求由各層分工、協同來設計和實現。
(4)計算機網絡系統的開放性除了對應互聯環境的開放性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對應應用環境的開放性,這包括網絡統一應用環境接口標準和應用軟件可移植性等重要問題,這在書中沒有得到應有的反映。
因此,如果我們能突破各具體層次的局限,從計算機網絡系統結構的高度集中地分析計算機網絡系統開放性的基本概念和有關問題;統一分析各種互連方法與互連設備、互聯網系統結構及對應應用環境的開放性問題。可能更有利于我們對計算機網絡系統本質的認識。?摘自--倪鵬云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互联,关于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开放性结构与网络互联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linux设置为adhoc模式,Linu
- 下一篇: 网络互联 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