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类书籍推荐
1 《管理者必讀12篇》
?
一部企業管理領域的圣經,擁有無數光環和美譽的暢銷書。這本書涵蓋了企業經理人所必備的全部知識,也對其它任一領域(譬如營銷、人力資源等)的企業管理人士有所啟迪。
《管理者必讀12篇》提供了觀念、原則和工具,是一套極具系統化的管理知識。本書以其深厚的人文素養,強調人的理想性、價值觀及判斷力,成了組織績效表現的關鍵資源。因此,惟有找對人,擺對位置,從旁協助,才可能有“對”的成果。本書強調對人總是要以正面(用人之長)評價,對事則是以負面(高標要標)評估,是各類組織惟一最高的指導原則。
《管理者必讀12篇》一書即以管理的本質切入——就管理者的角色、職務、功能的認知及其未來面臨的挑戰,有著精辟獨到的見解,掀開了管理的奧秘與實務。因此,將本書列于十大經典管理類書籍榜首實至名歸。
2 《競爭戰略》
?
《競爭戰略》是邁克爾·波特在管理理論方面的經典著作。作為哈佛商學院的教授和競爭戰略方面公認的權威,他在此書中提出了行業結構分析模型,即"五種競爭力模型"。他認為這五種競爭力(行業現有的競爭狀況;供應商的議價能力;客戶的議價能力;替代產品或服務的威脅;新進入者的威脅)決定了企業的盈利能力。他還指出,企業戰略的核心必須在于選擇正確的行業,以及行業中最具有吸引力的競爭位置。
我必須指出的一點是,此經典著作注重的是產業結構,較少考慮通過企業的變革來建立長期競爭優勢。對于中國的企業家來說,此著作的意義在于闡明了企業戰略性思考的重要性,是中國企業家的必讀之著。
3 《第五項修煉》
?
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風氣有利于企業組織。其理想狀態是組織具備終身學習的理念和機制,使工作學習化、學習工作化。彼得·圣吉在《第五項修煉》中用個人智商與群體智商作比較,發現了規律性的"群體智障",強調以增強企業的學習力為核心,提高群體智商。整體合力大于各部分簡單相加之和,信息資源的共享與互動,可形成多元反饋和開放的系統,對組織內每個人都有好處。因此共同愿景的建立至關重要,它是團隊活力的源泉、力量凝聚的關鍵、市場制勝的法寶。
"深度匯談"是該書另一引人注目的觀點。群體智障即源于深度匯談的不足。一個組織,如果看不清別人的觀點,則群體智障,決策錯誤必然產生。因此,互相看清彼此的思考、自覺消除習慣性防衛,才能使潛在的團體智慧、組織的共同愿景得以實現。杰出的團體善于攤開沖突、讓思想充分交流。在開放狀態下,可達致深度理解。許多復雜的問題本沒有絕對正確的解釋。在建立共同愿景的過程中,承諾奉行某些人類基本準則,使私利不再主導思想與行為,重拾人類基本價值,有助于削弱組織內部紛爭,使組織利益得到最大平衡。而兼容并蓄的能力與整合全局的觀念則是未來的第六項修煉。
4 《從優秀到卓越》
?
在以往大多數的企業管理方面的書都充滿了英雄崇拜、炫目的科技以及高速成長的戲劇化故事。"渠道制勝"、"品牌為王"、"技術先導"、"神話"、" 創舉"、"革命"的報道似乎存在偏方與靈丹妙藥能夠對于企業發展過程中的一系列詬病"妙手回春";似乎卓越的領導人、先進的技術、偉大的遠景、強大的文化等分別是不同企業的殺手锏 ---人們總在尋找企業發展產生突破時所出現的"唯一重要的東西"。中國經濟正處在一個變革的關鍵時期,既有許多轟轟烈烈,但最終不過曇花一現的公司(中國近年來這樣的公司涌現的太多了),也有許多正在變革的路口,不知要去向何方的公司。
《從優秀到卓越》這本書,它強調的是堅持把簡單的事情做好("刺猬原則")。即使在日新月異的復雜年代,"先爬,再走,然后跑步" 仍然是成功有效的企業經營之道。從優秀到卓越公司的轉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是一個所有因素綜合起作用的系統工程。從優秀到卓越的蛻變過程絕對不是一蹴而就的。卓越的公司不是靠一次決定性的行動、一個偉大的計劃、一個殺手級創意構想、一個好運氣,或靈光一閃而造就。
5 《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
?
今天的中國正處在注重實效、急于求成的時代,企業管理者迫于日程壓力,往往忙于應付燃眉之急,而無法靜下心來做更長期、更全面的思考和規劃,對自身如此,對企業發展亦然。史蒂芬·柯維博士在《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一書中,強調品性修養的同時,還系統地介紹了為人處世的技巧,堪稱經典。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受來與讀者分享,令人信服。我非常建議渴望成功的職業經理人,花小部分時間作為投資來閱讀此書,必能獲得豐厚回報。
6 《變革的力量》
?
約翰·科特,"領導與變革"領域中最杰出的權威,在《變革的力量:領導與管理的差異》一書中指出:領導者的工作是確定公司發展的方向、整合相關者、激勵和鼓舞員工,其目的是產生變革;而管理者的工作是計劃與預算、組織及配置人員、控制并解決問題,其目的是建立秩序。《變革的力量》對領導與管理差異的深入分析,不僅把國際最新的經營理念帶到中國,更為中國企業從概念到實施提供了系統的、可操作的依據。
對于日漸進入國際競爭舞臺中央的中國企業來說,誰能更早地接收、理解并運用此類信息,誰就能在這場發生在家門口的"戰爭"中領先一步。同樣,最具開放心態和學習能力的職業經理人,也將成為獲勝的"將領"。需要注意的是,企業和經理人被強調領導和管理的差異之后,不應把二者割裂、對立開來。它們具有不同功用,好比手心和手背,相輔相成。對這兩個方面的差異了解得愈透徹,就愈能幫助我們盡取其長。
7 《基業長青》
?
作者曾對西方和日本存續時間較長的企業展開過廣泛的調查,他們發現,只有18家企業可稱得上他們定義為"高瞻遠矚"的公司,即那些倍受推崇、影響廣泛的業界翹楚,那些領袖輩出、產品和服務多樣、至少有五十年歷史,而且,長期業績突出的公司。
雖然這些公司分別在各行各業,柯林斯和波拉斯卻發現他們有著某種共性,而這些共性往往異于人們頭腦中優秀公司的傳統形象。他們發現,這些"高瞻遠矚"的公司都有如下特征:
他們并不一定肇始于一個偉大的商業思想;他們并不一定有偉大的、有魅力的領導;他們有務實的理想主義;
他們相信并堅持一系列指導人們行為的核心理念,但對他們來說,這些理念不一定有對錯之分;在歷史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不怕追求膽大包天的目標;他們不去勞神于擊敗對手,而是關注于挑戰自我;他們有教派一般的文化;他們由內部培養出來的領導人引路。
本書在美國上市后,上述結論讓不少管理者大跌眼鏡,因為在那時,媒體總會拜倒在有遠見、有魅力的商業領導腳下,讓人們相信只有這些人才能引領企業走出困境。但是,當這些人物退出舞臺后,企業卻不能持續成功了。
在中國,確有人能快速致富,卻鮮有人能有遠見、有勇氣承諾公司成為"高瞻遠矚"的公司。因為"高瞻遠矚"的公司意味著有核心的理念,并輔之以強健的結構、流程和系統。在我看來,今日中國商界人士,大多雄心勃勃,闖勁十足,但對成就"高瞻遠矚"的公司缺乏遠見卓識。他們的認識還只停在口中,如何行動卻不甚了了,而《基業長青》中總結出來的經驗教訓足以供他們受益匪淺。
8 《6西格瑪管理法》
?
中國的經理人如果希望提高組織績效、實現既定業績,一定要讀這本書。作為一位在中國為70多家公司提供過咨詢服務的管理顧問,我親眼目睹了很多中國公司對于提高組織績效的巨大需求,比如提高質量、客戶忠誠度、增加市場份額和降低成本等。本書為建立合適的6西格瑪項目基礎和獲取合作者和商界領袖的支持提供了一幅清晰簡易的路線圖。
我想提出的一點是,商界領導人一定要認識到6西格瑪不僅是一個簡單的質量改進項目,它需要明晰公司的戰略、公司目標、跨部門合作以及員工的能力發展。6西格瑪還要求有效的變革管理以保證項目的成功實施。書中介紹的概念和工具為中國實施6西格瑪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實戰性指導。
9 《再造宏基》
?
施振榮就是個逆向思維的人。從宏基創建伊始,他就堅持打破常規思維定式,反其道而行。比如在對待企業的"獨門絕活"這個問題上,他針對常規思維:" 企業擁有獨門技術,較具競爭力",提出"開放獨門技術,企業才能長保競爭力",他的思考邏輯是:技術的開放將造成產品的普及,企業可因此擴大經濟規模、降低成本、提高獲利,然后把賺來的利潤投入更多的發明中去,賺更多的錢。在這本書里,像這樣的反向思維隨處可見,對正在思考企業前途的中國企業家,施振榮的思考方式無疑有點化作用。
施振榮在書中寫道,有一次,他同一群企業家分享經驗,說宏繳納的學費不計其數,在場的一位企業家感慨地說:"施先生的經驗又何止千萬!"這本書就是這些經驗的總結。
10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告訴我們:一群平凡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業嗎?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要我們組織中的每一個人都能做到卓有成效。卓有成效可以學會嗎?卓有成效是可以學會的。每個人都必須卓有成效嗎?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須做到的事,但是在所有的知識組織中。每一位知識工作者其實都是管理者一即使他沒有所謂的職權。只要他能為組織做出突出的貢獻。
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決定組織工作成效的最關鍵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級管理人員才是管理者,所有負責行動和決策而又有助于提高機構工作效能的人,都應該像管理者一樣工作和思考。
如何卓有成效?記錄并分析時間的使用情況,把眼光集中在貢獻上,充分發揮人的長處,要事優先,有效決策。
總結
- 上一篇: 蚂蚁开放平台—获取支付宝用户信息
- 下一篇: Win10 LTSC 2021的BUG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