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DNS篇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Linux——DNS篇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網上介紹DNS的知識很多,在這里我就不再講述DNS原理及做名詞解釋了。本篇我們將以一個實例為例來講述DNS的配置,實驗環境如下:<?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域名:guoxuemin.cn, 子域:shenzhen.guoxuemin.cn 主域名服務器:dns.guoxuemin.cn ,IP地址:192.168.99.9 輔助域名服務器:dns1.guoxuemin.cn,IP地址:192.168.99.8 子域服務器:dns.shenzhen.guoxuemin.cn,IP地址:192.168.99.202 需要解析下列域名: www.guoxuemin.cn —— 192.168.99.10 ftp.shenzhen.guoxuemin.cn —— 192.168.99.203 運行平臺:CentOS 5 
然后我們可以通過查看/tmp/named.log文件來檢查DNS日志信息。 # vi /tmp/named.log 不過,該日志文件中的消息非常少,主要是啟動、關閉的日志記錄和一些嚴重錯誤的消息。要詳細記錄服務器的運行狀況,還需要自己配置服務器的日志行為。 首先我們在/var/log/下面建立一個文件夾named,并賦予named所有權,用來存放日志文件。 然后編輯/etc/named.conf文件,生成日志: # vi /etc/named.conf OK,配置好了,我們來測試一下: 如上圖所示,訪問DNS的記錄都已經記錄在日志文件中了,是不是很方便? 至此,DNS服務器的部署完成。
                        
                        
                        ?
1. 安裝 1)首先,使用命令# rpm –qa|grep bind檢查系統是否已經默認安裝。 <?xml:namespace prefix = v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vml" /> 2)使用RPM方式安裝,系統安裝光盤上已經自帶了DNS的rpm安裝包。使用rpm命令即可安裝(推薦使用這種安裝方式)。 3)使用源碼安裝:可以到https://www.isc.org/downloadables/11下載安裝文件,目前最新版是BIND-9.<?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7.0a1,我下載的是bind-9.6.1。安裝步驟: # tar? zxvf? bind-9.6.1.tar.gz # cd bind-9.6.1 # ./configure? --prefix=/usr/local? --sysconfdir=/etc? -localstatedir=/var? --disable-threads? --with-openssl #? make #? make install 使用源碼安裝設置比較麻煩,所以推薦使用rpm方式安裝,本篇的環境也是使用rpm方式安裝的。?
2. 基本配置 DNS的配置是比較簡單的,只要配置好/etc/named.conf文件,然后建立正向解析文件和反向解析文件就可以了。 1)首先將named.root文件復制到/var/named目錄下(該文件為根提示文件)。 2)主配置文件 # var? /etc/named.conf 3)配置正向解析區域 # vi? /var/named/guoxuemin.cn.zone 可以使用named-checkzone 來檢查區域文件的合法性。 4)配置反向解析區域 # vi? /var/named/99.168.192.in-addr.arpa.zone 5)測試 使用named status命令查看運行狀態: 使用host命令測試: 使用nslookup命令測試: 使用dig命令 Ok,測試無異常,主DNS服務器配置完畢。?
3. 輔助DNS服務器配置 輔助DNS服務器的安裝同主DNS服務器,也需要將named.root復制到/var/named目錄下,按上面的步驟操作就可以了,這里就不再重復說明。輔助DNS服務器的配置,只需要配置/etc/named.conf這個文件就可以了。 # /etc/named.conf 配置完后,重啟DNS服務,我們可以使用tail命令打開日志,查看輔助DNS服務器跟主DNS服務器同步的過程: 同步完成后,我們可以看到/var/named/slaves/下已經自動生成了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文件:?
4. 子域與區域委派 子域的配置方法與主域其實是相同的,也是先配置/etc/named.conf文件,然后建立正向解析和反向解析文件。 # vi? /etc/named.conf # vi? /var/named/Shenzhen.guoxuemin.cn..zone # vi? /var/named/99.168.192.in-addr.arpa.zone 使用nslookup在子域中測試: 使用nslookup在主域中測試: 子域DNS服務器的配置完成。?
5. 日志 我們如何才能夠了解DNS服務器的運行情況下呢,它忙不忙、負載大不大?想了解DNS服務器的運行狀況,可以通過查看DNS服務器在運行時所產生的日志文件來實現。在默認情況下,BIND是通過syslog來生成日志的,存放在/var/log/message文件中。由于這個文件中的日志信息是syslog生成的,所以不并是全都是關于BIND的日志信息。我們執行以下命令,將所有BIND的日志信息挑選出來: # more ?/var/log/message|grep ?named >/tmp/named.log然后我們可以通過查看/tmp/named.log文件來檢查DNS日志信息。 # vi /tmp/named.log 不過,該日志文件中的消息非常少,主要是啟動、關閉的日志記錄和一些嚴重錯誤的消息。要詳細記錄服務器的運行狀況,還需要自己配置服務器的日志行為。 首先我們在/var/log/下面建立一個文件夾named,并賦予named所有權,用來存放日志文件。 然后編輯/etc/named.conf文件,生成日志: # vi /etc/named.conf OK,配置好了,我們來測試一下: 如上圖所示,訪問DNS的記錄都已經記錄在日志文件中了,是不是很方便? 至此,DNS服務器的部署完成。
轉載于:https://blog.51cto.com/wwwjjj/186776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Linux——DNS篇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分享下通过开淘宝网店挣钱的经验,更激励下
- 下一篇: 京东物流系统自动化运维平台技术揭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