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tooth LMP介绍
1. 介紹
LMP即Link Management Protocol,用于鏈路建立和控制
基于這一層的實體我們稱之為鏈路管理器(LM: Link Managers)
LM將命令轉換為Baseband層的操作,包括
- 將Slaves加入到Piconet, 并給他們分配Active Member Addresss - 將斷開連接的Slaves從Piconet中分離 - 配置Master、Slaves切換的鏈路 - 建立ACL、SCO鏈路 - 將連接設置為低功耗模式: Hold, Sniff and Park - 控制測試模式
LMP由一系列消息組成(傳輸在ACL邏輯傳輸層的ACL-C邏輯鏈路) 
這些消息由LM來解釋和執行,且不能往高層協議傳遞
2. 數據包格式
LMP的PDU有兩種數據包格式(Packet Format,Opcode=7/15 bit),詳細格式參考Vol2-Park C-5
LMP消息以Transaction的形式進行傳輸,同一組對話有相同的transaction ID 
標識參數為Transaction ID,0: Master發起Transaction;1: Slave發起Transaction
LMP消息使用DM1包,如果使用HV1 SCO鏈路、并且Payload長度小于9 bytes,也可個DV包
3. 程序規則
程序規則,Procedure Rules,在序列圖中使用如下符號
其中,垂直線表示多個PDU可以有選擇地發送
4. 回應消息
通用回應消息,General Response Messages
LMP_accepted和LMP_not_accepted使用在Opcode=7 bit的情況 
LMP_accepted_ext和LMP_not_accepted_ext使用在Opcode=15 bit的情況 
5. 設備特性
藍牙設置定義了很多設備特性(Device Features)
LMP消息在傳輸時,需確定雙方是否支持這些特性(Vol2-Park C - 3.2) 
這些特性在LMP消息中以bit mask的形式來反應(Vol2-Park C - 3.3) 
6. Procedure
LMP詳細過程包括七個大類(Vol 2-Park C - 4)
- Connection Control - Security - Information Requests - Role Switch - Modes of Operation - Logical Transports - Test Mode
參考:
<Link Management Protoco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Bluetooth LMP介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Joystick using C#
- 下一篇: redis cluster集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