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EFI和GPT下硬盘克隆后的BCD引导修复
UEFI和GPT下硬盤克隆后的BCD引導修復-Storm_Center http://www.stormcn.cn/post/1901.html
當硬盤引導換成GPT,系統啟動也變成UEFI后,如果直接通過克隆方式來更換硬盤,有可能新硬盤無法啟動,需要修復啟動文件BCD。BCD可放在單獨的ESP分區(FAT格式,用光盤文件正常安裝就有),也可放在C盤,UEFI啟動的BCD文件在efimicrosoftoot下。即使是MBR和BIOS啟動且同樣擁有ESP單獨分區的話,BCD則是在BOOT文件夾中,所以即使是MBR格式,如果同樣引導文件未放在C盤,也需要在克隆后修復對應位置的BCD,修復則同前者一樣,都是要把引導文件的路徑指向對應分區和路徑下的BCD。還有恢復環境recovery,也是需要指向指定的分區或位置(如果沒有設置專門的NTFS分區,則放在C盤也可)。
如果不修復引導,則在克隆后用新硬盤啟動,會出現0xc0000225的錯誤(順便說一下,MBR格式硬盤且有ESP分區的,可能出現的錯誤代碼是0Xc000000e),也可能直接黑屏沒有反應,如果修復失敗,還有可能出現黑屏但還有鼠標光標,剩下的鼠標光標也能動,這絕不是丟失或損壞了什么dwmapi.dll文件的問題,也調不出什么任務管理器去運行explorer.exe,都是引導與啟動修復失敗的結果。
而修復BCD,一般都有工具,有智能自動修復的,只要指定windows目錄所在地,或者在PE中要先給ESP指一個盤符,讓修復工具能自己找得到它,只要硬盤修復成功啟動,ESP還是會回到無盤符狀態,不會影響什么的,唯一要注意的是隨著WIN10以后的更新版本系統的出現,修復工具最好選用最新版本的,雖然win7時代的工具可能也能用。另外自動修復工具其實與命令修復(如bcdboot c:windows /s z: /f uefi /l zh-cn,這里/s后的z:是預先指定的ESP分區的盤符,如果引導文件在C盤,這里也得指定為c:,/f后面也可以用ALL,具體參數參考bcdboot/?)都是往BCD文件里添加一條新的啟動引導項,而不是在舊有條目上進行修改。
如果要對BCD引導文件里舊有條目手動進行修改,這些工具(如EasyBCD、BOOTICE)也都有手動修改的功能。不過我在虛擬機中嘗試克隆硬盤后手動修改BCD是成功,但在一臺實機上卻一直失敗,被修改的路徑應該是正確的,但卻無法被識別成正確的C盤(而是加裝雙硬盤后的H盤,即使前一塊硬盤在取掉的情況下仍然如此),以至于雖然能啟動,但最后出現如上面說過的黑屏上只剩下一個鼠標光標。所以在實機上我采用的方法是用PE啟動,然后運行DG,用DG里的克隆硬盤進行克隆,克隆后,在PE計算機管理中的磁盤管理里,新硬盤的狀態是脫機的,這不是僅僅由于權限策略限制而脫的機,而是由于兩塊硬盤上的簽名一樣(即盤符設置相同)而造成的脫機,這時不能在磁盤管理里隨便就點聯機進行讓其恢復聯機狀態,如果此時聯了機,新硬盤的簽名就改變了,克隆的作用就沒了,新硬盤上各分區將按順序在舊硬盤后分配到盤符,這樣即使用新硬盤進行啟動,就會出現找不到系統,所以必須在保持其脫機狀態下關機,然后取走舊硬盤,再用新硬盤進啟動,這樣就能順利進入系統,一切如常,然后再考慮處理舊硬盤,如果還想用的話。
注意自動修復BCD也僅僅是修復引導啟動,而BCD里還有windows的恢復環境,那個WinRE,在克隆后這個恢復環境也有可能遭到破壞,但修復工具們一般不管它,需要手動修復,就是指定恢復環境WinRE在哪,可以手動指定,也有命令可用于修復,就是reagentc命令,具體參數就不說了,因為在上面即使是引導修復成功的虛擬機上,我用命令也無法修復恢復環境,最后還是手動用BOOTICE工具來修改,沒做成功的就不說了,以后再琢磨。
>> 除非說明均為原創,如轉載請注明來源于http://www.stormcn.cn/post/1901.html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UEFI和GPT下硬盘克隆后的BCD引导修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液晶屏的偏振膜
- 下一篇: iOS 获取当前月份的天数(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