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用20年吃透乌克兰军用技术,为什么却留下一大遗憾?
我國用20年吃透了烏克蘭的軍用技術,為何卻留下一個遺憾呢?這個遺憾又是什么呢?
對于我國來說,蘇聯的解體也是千載未遇之大變局。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蘇聯都壓得我國喘不過來氣,然而在蘇聯解體之后,除了讓我國國防壓力驟減之外,還留下了一個巨大的寶庫。
解體之后,蘇聯分裂成了許多國家,其中有一些國家的實力要遠勝于其他。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就是蘇聯拼圖上最大的三塊。
白俄羅斯及時發現西方國家的貓膩,停止了所謂的休克療法,救了自己一命。
俄羅斯體量足夠大沒有把自己折騰完蛋,只有烏克蘭在反復折騰之后,終于把自己折騰到了毀滅的邊緣。
現在烏克蘭不要說看那些蘇聯寶物了,連生存都變成了問題。
為了保住國家的存在,烏克蘭最終做出了一個艱難決定,那就是通過變賣手里的資產來求一條活路。
對于當年的中國來說,這是個大好時機。
隨著蘇聯的解體,中美關系開始變得不那么融洽。過去美國號稱中國是朋友,中美將會進行長期的軍事交往。
可沒想到在蘇聯解體之后,美國的嘴臉變得比翻書還要快,不但停止了軍事往來,甚至還揮起制裁大棒,準備把中國當成下一個目標,一時之間讓中國陷入到了極大的困難之中。
實際上哪怕在所謂的中美蜜月期,中國也沒有從美國那里得到太多的援助,反而是將大量的資源交給了美國,讓美國得以騰出雙手來對付蘇聯。
而在90年代這個前所未有的大變局之下,中國能否生存下來就成了一個重大問題。
美國虎視眈眈,曾經能為中國遮擋的蘇聯又消失了,中國就必須在極短時間內讓自己的軍事實力得以成長。
但在被美國封鎖的情況之下,獲得軍事科技又談何容易。
中國的軍事科技在那個年代幾乎方方面面都落后于世界主流水平,在這樣一個四面楚歌的境地之下,只能去找烏克蘭。
烏克蘭看到中國這個大客戶也是兩眼放光,最終雙方一拍即合,開始了中國對烏克蘭的20年軍工技術收集之路。
烏克蘭曾是冷戰的最前沿,所有蘇聯的先進武器裝備基本都部署在烏克蘭,因此烏克蘭有著大量的先進軍事技術。
對中國來說,這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現在中國許多現代高科技武器裝備都和烏克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最簡單的例子就是遼寧號航母。
在蘇聯解體之前,真正意義上的航母總共有兩艘半。
為什么說有兩艘半呢?因為除了瓦良格號和庫茲涅佐夫號,還有一艘沒有完工的核動力超級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蘇聯在解體之后,繼承者們無力將核動力超級航母完成,所以說只能拆除,而剩下的兩艘航母都在烏克蘭,俄羅斯率先行動,派遣水兵把近乎完成的庫茲涅佐夫號航母開了回去,只留下孤零零的瓦良格號。
當時美國為了防止俄羅斯得到瓦良格號,一直敦促烏克蘭拆解這艘船。就在烏克蘭搖擺不定之時,中國出現了。
通過中烏的秘密接觸,中國決定給烏克蘭解決燃眉之急,從而獲得烏克蘭的航母。
烏克蘭的經濟早就已揭不開鍋,有中國援助烏克蘭自然好受一些,因此烏克蘭決定把航母交給中國。
就這樣,雙方通過的暗度陳倉,瓦良格號終于突破美國和俄羅斯的雙重封鎖,來到中國手上。
中國的航母夢已經做了很多年,但第一次摸到航母,內心還是無比激動。
自從1990年中國和烏克蘭談妥了購買航母之后,用了多年時間才終于把瓦良格號送到大連造船廠。在大連造船廠,瓦良格號浴火重生,變成了遼寧號航母。
雖然西方國家對這艘航母嗤之以鼻,聲稱它的設計已經極大落后于時代,戰斗力也不敢恭維,但遼寧號航母開始了中國航母時代。
遼寧號給中國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讓中國知道一艘航母起碼要長成什么樣子,里面的艙室該如何布置。
在完成這一系列的布置之后,中國就造出了第一艘完全國產航母山東號,現在中國的超級航母福建號也和遼寧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如果沒有遼寧號,中國海軍工業的發展就基本上無從談起,因此沒有瓦良格號就沒有中國航母編隊,這絕對不是一句空話。
在海軍方面,還有另一項重大裝備也是由烏克蘭提供的,那就是烏克蘭的燃氣輪機。
一直以來中國的燃氣輪機技術都相當不發達,甚至當年在建造哈爾濱號和青島號兩艘最新銳的驅逐艦時,燃氣輪機還要從西方進口。
可隨著西方國家掐斷對燃氣輪機的供應,中國就陷入了必須要自己摸索的困境當中。
但一切從零開始又談何容易,就在此時中國想到蘇聯曾經開發過一款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燃氣輪機,就是u gt 25000燃氣輪機。
蘇聯原本打算將其應用于先進的驅逐艦和巡洋艦上,然而隨著蘇聯的解體,一切都變成了鏡中花水中月,這些燃氣輪機被閑置在工廠,近乎面臨著要被拆解的命運。
當時這些燃氣輪機的圖紙都保存在烏克蘭的曙光機械設計局,我國想盡一切辦法與烏克蘭方面接頭,從1993年開始與烏克蘭簽署了訂單,引進十臺該類型燃氣輪機,并且獲得相關技術。
烏克蘭本來就窮的揭不開鍋,看到中國愿意出如此大的一筆訂單自然喜出望外,于是很快便與中國談妥了這筆交易。
隨著燃氣輪機被交到中國手上,中國的052系列新型導彈驅逐艦,護衛艦都開始換裝。
該型燃氣輪機對中國驅逐艦的現代化起到了相當重大的作用,隨著對于這一燃氣輪機技術的鉆研,中國在20年內終于吃透了艦載先進燃氣輪機技術,隨后開發出了一系列在壽命成本上更加可靠的新型燃氣輪機。
這些新型燃氣輪機也廣泛裝備在包括航母和大型驅逐艦等各類軍艦上,對中國維護海上安全起到了相當重大的作用。
除了海軍的發動機之外,還有陸軍的坦克發動機等等。
這些發動機技術都給中國造成相當大的影響,通過從這些技術當中汲取養分并且逐漸轉化,形成了中國獨特的科技樹。
中國的新型坦克發動機在性能上早就超越了烏克蘭的發動機,而從烏克蘭引進的其他先進設備,比如說蘇33原型機,最終也變成了殲15戰斗機的基礎等等。
可以說在中國科技發展的道路20年里,就是摸著烏克蘭遞過來的石頭過河的。
然而從烏克蘭獲得的諸多技術中,唯有一項成為了巨大的遺憾,那就是高性能的戰略轟炸機。
烏克蘭作為冷戰前沿,部署了最先進的圖160白天鵝戰略轟炸機。
這些轟炸機擁有著極大的航程,極快的速度,以及強悍的全球部署能力和突防能力,是當年美國人的噩夢。
然而在蘇聯解體之后,中國曾試圖從烏克蘭獲得先進戰略轟炸機,可在美國以及俄羅斯的阻礙之下并沒有成功,最終烏克蘭將所有轟炸機盡數拆毀。
這也讓中國失去了接觸這一世界頂級飛行器的機會,也成為了中國軍工科技歷史上的一大遺憾。但毫無疑問,隨著中國近些年各種國產大飛機的起飛,中國戰略轟炸機又一次看到了曙光。
有人說當年從烏克蘭引進那些技術是乘人之危,但我們也不得不表示,如果當年不從烏克蘭引進這些技術,現在應該還是任人宰割的弱小國家。
我們很慶幸在最關鍵的時刻遇到了最關鍵的機會,而對于那點小小的遺憾,自然也就無足輕重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国用20年吃透乌克兰军用技术,为什么却留下一大遗憾?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美军干的?为什么2014年马航MH370
- 下一篇: 沙特那么有钱,为什么没有国家敢侵略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