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矿石价格涨上天,稀土价格却狂跌,为什么?
大家好,這里是“希財課堂每日讀財”,我是大財師兄,本期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鐵礦石”。
過去一段時間,部分大宗商品價格再次出現飆漲。以鐵礦石為例,本周三(5月12日),鐵礦石主力期貨再創1358元/噸的新高,從4月份以來漲幅已經超過了40%。除了鐵礦石外,銅、鋁、鎳等金屬產品同樣有不小漲幅。
鐵礦石大漲,稀土卻大跌?
鐵礦石價格的大漲,可以說是牽動著國人的神經。因為我國是全球最大的鋼鐵生產大國,對鐵礦石的需求巨大,而我國自產的鐵礦石又遠遠滿足不了需求,大部分的鐵礦石都需要靠進口。
根據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的鐵礦石產量為8.67億噸,同比增長3.7%。盡管自產的鐵礦石很多,但進口的鐵礦石更多,去年全年進口的鐵礦石高達11.7億噸,為自產鐵礦石的1.3倍。要知道,2020年全球除了我國之外的鐵礦石產量一共也就19億噸,可見全球大部分的鐵礦石都流入了我國。
正是因為鐵礦石需求量大,所以在鐵礦石價格大漲后,我國也是比較吃虧的。比如今年前4個月,我國進口的鐵礦石超過3.8億噸,雖然進口數量僅增長6.7%,但進口金額卻大增69.4%。
很明顯,鐵礦石進口金額的大漲,主要就是因為鐵礦石價格大漲引起的。按照我國鐵礦石的進口量,在價格大漲之后,我國每年在鐵礦石的進口上要多花幾千億元。
然而,這一輪金屬產品的漲價潮,卻并沒有把稀土礦產包含在內。比如稀土礦產中的用量最多氧化釹,從今年3月份以來已經由70萬元/噸左右跌到了50多萬元/噸,價格不僅沒漲,反而出現大跌。由于我國正是全球最大稀土儲量和生產國,所以稀土價格的大跌看起來并不是個好消息。
那么,為什么價值不怎么高的鐵礦石都能大漲,而價值很高的稀土反而出現大跌呢?
鐵礦石價格上漲和稀土價格下跌的原因有哪些?
首先來看鐵礦石價格大漲的原因。此輪鐵礦石價格的大漲,是全球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一個寫照。而對于全球大宗商品價格大漲的原因,央行在近日發布的《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就已經給出。
一是主要經濟體政府出臺大規模刺激方案,市場普遍預期總需求將趨于旺盛。比如美國,兩輪經濟刺激計劃的規模就超過了4萬億美元。
二是境外疫情明顯反彈,供給端仍存在制約因素,全球經濟在后疫情時代的需求復蘇進度階段性快于供給恢復。
三是主要經濟體中央銀行實施超寬松貨幣政策,全球流動性環境持續處于極度寬松狀態。
總而言之就是需求增加、供給受限,再加上發行的貨幣太多,從而造就了此輪大宗商品的漲價潮。當然,對于鐵礦石來說,除了以上原因之外,可能還有其特殊因素。
因為鐵礦石的生產主要掌握在少數國家及少數企業手中,其中澳大利亞和巴西的幾大鐵礦石企業,就壟斷了全球一半以上的鐵礦石。比如我國2020年進口的鐵礦石有近六成都是來自澳大利亞。這樣的壟斷,可以讓賣家掌握較大的主動權,從而推動價格上漲。
而我國稀土價格之所以會大跌,其中就跟我國稀土資源的集中度較低有一定關系。因為我國的稀土礦產沒有形成像鐵礦石那樣被少數幾家企業掌控主要資源的局面,而是眾多企業相互競爭,價格自然就容易下跌。
除此之外,可能也還跟之前價格上漲較多關系。今年前幾個月,我國出口的稀土價格其實也有不小漲幅。前4月我國出口了1.56萬噸稀土,出口數量同比增長1.9%,而出口金額則同比大漲37.5%。由此可見在3月份開始下跌之前,稀土價格已經漲了不少。
其實,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產國,生產的大部分稀土都留在了國內。去年我國的稀土產量在14萬噸左右,出口數量在3.5萬噸左右,僅為產量的25%。可能因為大部分的稀土都在國內被消化了,所以價格也就難持續上漲。
不過,畢竟稀土礦產是重要的戰略資源,如果都是在國內就被消化了,價格不漲也就罷了,可如果是要銷往國外,那現在的價格還是顯得太便宜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铁矿石价格涨上天,稀土价格却狂跌,为什么?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目前主流的理财产品中,正常来说收益率达到
- 下一篇: 招行小白信用卡分期利息多少 根据分期业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