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30年首次进口印度大米后,又有人关心,我国是不是缺粮了
大家好,這里是“希財課堂每日讀財”,我是大財師兄,本期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糧食進口”。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人口多,就意味著對糧食的需求很大。雖然我國的大部分糧食都能實現自給自足,但每年仍然會從國外進口不少糧食。不過,作為我國主糧的大米,進口量卻并不是很多。可就在最近幾個月,我國卻從印度進口了一大批大米,這又讓人開始浮想聯翩,我國是不是“又”缺糧了。
根據海關數據顯示,最近兩年我國每年進口的谷物及大米在300萬噸左右,2019年的進口量僅255萬噸。就算是每年進口300萬噸,平均到我國14億人口上,每人也就兩公斤左右,也就是4斤,就算沒有這些糧食,對我國顯然也沒什么影響。
不過,我國畢竟是一個糧食消耗大國,所以在糧食的進口上稍有變化,可能就會引人關注。尤其是每當我國出現不同往常的糧食進口現象時,便會有人開始臆想我國會不會是出現糧食危機了。
我國近30年首次進口印度大米
近日,有印度媒體報道稱,我國從12月份開始,將從印度進口10萬噸大米。如果消息屬實的話,這應該是我國近30年來首次從印度進口大米。
印度跟我國一樣也是一個人口大國,而且人口不比我國少多少,對糧食的需求量同樣很大,照理說應該不會有多少糧食用于出口。可讓人有些意外的是,印度居然還是世界最大的大米出口國。
而我國不僅是最大的大米消費國,也是最大的大米進口國。以前之所以不從印度進口大米,主要還是因為印度大米的質量較差,達不到我國進口大米的質量要求。此次我國從印度進口的大米,同樣也只是質量不怎么好的碎米。以前我國嫌印度大米質量不好不要,現在連印度的碎米都要大量進口,難免不讓印度媒體揣測我國是不是“又”缺糧了。
我國真缺糧了嗎
其實對于國外媒體關于我國缺糧的臆想,已經是見怪不怪了。這些人不是因為對我國的糧食情況不了解,就是純粹想搗亂的。
就拿今年來說,我國糧食產量有望繼續實現增產增收,全國夏糧早稻產量達到了3402億斤,同比增加了44.8億斤。全年的糧食產量有望達到1.3萬億斤以上,再創歷史新高。既然糧食生產穩定,又怎么會突然一下子就缺糧了?更何況我國還有一到兩年的糧食儲備。
假如我國真的缺糧了,那今年的糧食價格應該會漲不少才對吧?可從10月份公布的數據上看,我國糧食價格同比漲了1.5%,算漲的很多嗎?顯然不算,這漲幅還跑不贏我國的整體通脹水平。
再來看一下我國今年的稻谷和大米進口情況。根據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我國共進口了184萬噸谷物和大米,不僅沒增加,反而還減少了3.7%。我國進口量最大的糧食產品仍然是大豆,占了我國糧食總進口的72%,不過大豆顯然不是我國的主糧。如果我國真的缺糧了,難道不是應該多進口大米嗎?
所以,我國雖然不能完全保證糧食自給自足,但用來當主糧的糧食還是基本可以保障的。那些反復拿我國缺糧來做文章的,若不是別有用心,真不知道還有其他什么目的。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我国近30年首次进口印度大米后,又有人关心,我国是不是缺粮了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我国各省内部经济发展差距大,中西部最明显
 - 下一篇: mysql profile 导出_M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