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感觉的物价上涨明明很快,为什么官方公布的通胀数据却很低?
大家好,這里是“希財課堂每日讀財”,我是大財師兄,本期和大家分享的主題是“通脹”。
根據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國廣義貨幣(M2)發行量已經達到了214.97萬億元,可以說是全球貨幣發行量最多的國家。
不過比較奇怪的是,我國的貨幣發行量這么多,可官方公布的通貨膨脹率卻不高。所以有人覺得我國官方公布的通貨膨脹數據失真,認為實際物價上漲要快得多,是不是這樣呢?
我國的經濟增速比通貨膨脹率高
在衡量通貨膨脹率的高低時,有一個數據會被經常用到,那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因為通貨膨脹的表現形式便是物價上漲,要看通貨膨脹的高低,自然需要看物價的上漲速度。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10月,我國的CPI同比漲了3%,這個漲幅并不算高,因為今年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就增長了10.5%。
事實上,不僅是今年,在過去20年里,我國的CPI都不高,最高的時候也只有5.5%,20年的平均CPI僅為2.2%左右,今年還算是在平均水平以上。
然而,過去20年里,我國的平均GDP增速卻高達9%,廣義貨幣發行量的增速更是達到了15.8%。可見經濟和貨幣發行量的高速增長,完全沒有在物價上漲上體現出來。
不過,相信很多人會對此表示懷疑。因為在大家的實際感受中,物價的上漲速度應該不止官方公布的那么慢,一個最好的例子就是房價。
現在的房價相比20年前漲了幾倍不止甚至十幾倍,明顯要比官方公布的通脹水平高很多。為什么會這樣呢?
為什么大家感受到的物價上漲速度更快?
近日,前央行的行長便發文對這一現象做出了解釋。在它看來,貨幣發行量的快速增長之所以沒有在通貨膨脹數據上體現出來,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因為目前的通脹范疇和度量出了問題。
因為目前的通脹數據,仍然僅統計消費品及生產資料價格的情況,并沒有把資產價格的上漲算進來。比如在CPI數據中,就不包含房價的上漲情況。
也正因為央行發行貨幣都被用到了推動資產價格的上漲上了,所以對社會消費品價格上漲的推動就減弱了。
比如北京的房價在20年前差不多就2000—3000元/平米,如今平均房價已經是5—6萬/平米,年平均漲幅接近20%,這可比CPI的上漲快多了。
其他地方的房價或許沒有北京漲得這么快,但肯定都比CPI要快得多。另外還有股市、債市等資產,如今的規模也是比20年前增長了數倍。
可見,資產的增長速度比物價上漲速度快多了。可資產價格的增長卻并不能在通脹數據中體現出來。而資產價格的上漲速度快于物價上漲速度,其結果是財富越來越向富人集中,因為富人手中往往擁有更多的資產。
所以,我們之所以會感到通貨膨脹數據失真,結論就是央行發行的貨幣大多流入的富人的口袋,令資產價格飛漲。可這個社會還是窮人居多,以窮人的財富增長速度,跟不上資產價格上漲速度,所以才會覺得官方公布的通脹與實際的物價上漲速度不符。
本期希財課堂每日讀財就到這里,謝謝大家收聽!大財師兄希望大家可以點個贊,也別忘了關注公眾號:希財課堂,了解更多精彩理財知識。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大家感觉的物价上涨明明很快,为什么官方公布的通胀数据却很低?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限制会话id服务端不共享_不懂 Zook
- 下一篇: ubuntu mysql 防火墙_m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