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充电98% 硅负极锂电池迎来重大突破!
硅負極鋰電池,迎來一則最新進展:
美國電池制造商Enovix,在一塊0.27Ah的硅負極動力電池單元上,成功實現0-80%充電只用5.2分鐘;0-98%充電在10分鐘以下的6C快充。
比美國先進電池聯盟(USABC)目前快充目標減少近2/3。
而且,這個數據還是在保證電池壽命的前提下實現的,官方循環壽命數據:
1000次循環后電池容量還能保持在93%,而目前主流的三元鋰電池1000次循環后,容量只能剩下80%左右。
在理論上證明了硅負極鋰電池,快充和電池循環兼得的可行性。
而這背后的技術,正是Enovix的看家專利:3D Silicon電池結構。
兼顧使用壽命和速度,如何做到?
Enovix在官方的新聞稿中給出2大關鍵信息:
硅負極材料,以及Enovix的獨家專利:3D Silicon電池結構。
眾所周知的是,相比目前主流的石墨負極材料,硅基負極材料有2大優勢:
首先,單位容量高,數據顯示,采用硅作為負極材料的鋰電池,理論容量可以達到4200mAh/g,相比之下,目前主流的鋰電池單位容量則為365mAh/g,兩者差距在10倍以上。
用“電池容量=單位能量密度 x 體積/質量”的公式簡單推導,意味著硅基電池的能量密度也可以達到石墨負極材料的10倍以上。
其次,也是經濟和環境方面的優勢,硅材料在地球的礦物儲量中極為豐富,而且本身對環境更為友好。
最后,石墨負極鋰電池在充放電過程中,會因為鋰電鍍過程而形成枝晶,從而可能穿透隔膜引起短路等安全問題,這也是影響鋰電池充電速度的重要因素,而硅元素則可以抑制枝晶的生長,從而在充電速度上形成優勢。
基于以上優勢,硅負極電池也被看作未來鋰電池的發展方向。
“未來”,代表趨勢,也代表還有未解決的問題,具體到硅負極電池而言,想要成功在電動車領域商業化,還要掃除1個最重要的障礙:
首先,充電膨脹問題,數據顯示,硅嵌鋰形成硅鋰合金化合物的過程中,體積膨脹可以達到300%-400%,遠遠高于石墨負極材料電池。
硅負極電池在充電過程中會導致硅材料和導電劑脫離,導電性降低,結果是電池容量快速衰減,降低循環壽命;
巨大的膨脹變化會使電極膜變大開裂,最終使活性材料從集流體上脫落,導致電池內阻增加,發熱量加大,帶來嚴重的電池安全問題。
所以綜合來看,硅負極材料優勢很明顯,電池容量和能量密度有巨大優勢,但劣勢同樣明顯:壽命短。
這兩個問題,從當下純電動車動力電池的需求角度看,幾乎就是原罪。
所以,Enovix如何解決?
這里就要講到第二個關鍵點:3D Silicon電池結構。
先說傳統的纏繞式電池結構,是將電池正負極以及隔膜疊加起來,然后像卷紙一樣卷起來,差不多就是下面的樣子:
傳統結構的缺點在于,為了避免電池內部出現短路,一般會將隔膜做的比正負極更寬,浪費了儲能的空間。
而3D Silicon電池結構,是這樣的:
具體來看,就是用一塊1毫米厚的硅片來做電池,用光刻的方式在硅片上制造凹槽,然后在凹槽中用電鍍的方式鍍上電池的導電層,然后在凹槽中再填充正極材料和隔膜。
官方數據顯示,這種結構,能將儲能物質的空間利用率提升至75%,可以在單位容量上減小電池體積。
除了容積的提升,這種電池結構更大的優勢在于,在保證高能量密度和快充速率的基礎上,提升了硅負極電池的循環次數和使用安全。
而這方面,Enovix并未透露,但我們在查閱Enovix相關的論文和專利時,發現了2個關鍵點:
一方面,是微觀層面,3D Silicon電池在硅板上蝕刻凹槽的時候,會提前為硅負極預埋空隙,用于解決硅嵌鋰過程中膨脹可以內部消化,而不至于擠壓電池空間,形成短路。
另一方面,3D Silicon電池還用到了一種叫做BrakeFlow的技術,來抑制電池在發生短路的情況下熱失控。
具體來說,就是在多個電池板疊加的情況下,在連接每個單元的母線設定一個固定的電阻,這樣在內部短路的情況下,就可以通過BrakeFlow調節通過短路處的電流,限制讓短路區域過熱出現熱失控的情況。
但這個BrakeFlow的發生機制和背后原理,Enovix官方并未透露。
最后一個問題,基于硅負極材料和獨特的電池結構設計,硅負極電池具體表現怎么樣?
Enovix放出了實驗結果:
基于一塊0.27Ah的電池單元,在4.2–2.5V電壓,6C充電倍率(電池容量的6倍)的情況下,實現了0-80%充電時間5.2分鐘,98%電量以上的充電時間保持在10分鐘以內。
同時,能夠在1000次以上循環充電后,依然保持93%的電池容量,性能遠遠高于目前主流三元鋰電池1000次循環后容量80%左右的數據。
當然,這只是在0.27Ah小電池單元上實現的實驗數據,最終能否成功商業化,還是個未知數。
不過從官方的業務中可以看出,采用同樣結構的硅負極鋰電池,已經在3C消費領域得到商業應用,據悉其產品能量密度可以達到900Wh/L。
而根據Enovix此前的規劃,進軍電動車動力電池領域,定在了2023-2024年。
Enovix是誰?
說完技術,背后的Enovix需要關注和起底。
官方信息顯示,Enovix是一家美國電池制造商,成立于2007年,總部位于加州。核心創始團隊有3人,有意思的是,這3人在創立Enovix之前,沒有一個人的背景與電池有關,反倒是供職于同一家公司:
FormFactor,一家半導體產品的制造商。
現在也能夠理解,Enovix為什么會用造芯片的思路造電池了吧。
其中,聯合創始人兼CEO哈羅德-拉斯特(Harrold Rust),曾在斯坦福大學獲得機械工程碩士學位,是Enovix的商業掌舵人,在FormFactor之前,曾在IBM供職,領導IBM在亞洲、中美洲和歐洲的全球磁盤驅動頭業務的財務計劃責任。
聯合創始人兼CTO阿肖克-拉希里(Ashok Lahiri),是Enovix的技術核心,Enovix 3D電池結構相關的大多數專利,都有他的參與。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拉希里在FormFactor供職期間,主要的任務,就是優化芯片硅基板的結構,這也為其后來開發3D電池結構打下基礎。
聯合創始人兼副總裁穆拉里-拉馬蘇布拉姆尼安(Murali Ramasubramanian),曾經在FormFactor負責新材料和結構的研究開發,曾經主導了FormFactor半導體晶圓測試的三維MEMS接觸技術研發。
商業模式方面,Enovix在電池領域最先打入的賽道是小型電子設備,包括可穿戴設備以及3C消費電子等。
而以可穿戴設備作為突破點的原因,據官方招股書披露,是基于成本的考量,可穿戴設備行業對電池成本不那么敏感,但對于能量密度要求更高,這也契合硅負極電池的優勢。
截止到目前,Enovix成品電池的能量密度已經可以達到900Wh/L,同時已經通過深度循環500次的測試。
對于后續的規劃,因為消費類電子的市場規模遠不足電動車市場,Enovix計劃通過3D電池結構技術,在2023-2024年進入動力電池領域,目前已經在相關業務上與三菱汽車達到合作。
融資進展上,截止到2020年初,Enovix已經進行了6輪累計近2億美元的融資:
2007年3月,A輪融資230萬美元,投資方為DCM Ventures;2008年9月,B輪融資1200萬美元,投資方為Trinity Ventures;2012年3月,C輪融資1500萬美元,投資方為DCM Ventures和Sofinnova Investments;2016年4月,D輪融資1億美元,由英特爾領投,Qualcomm,Cypress賽普拉斯半導體跟投;2018年8月,獲得1700萬美元風投資金,投資方不詳;2020年3月,獲得E輪融資4500萬美元,由賽普拉斯半導體創始人T·J·Rodgers個人投資。
從投資人來看,Enovix有英特爾這樣的巨頭,也有賽普拉斯這樣的半導體公司,但唯獨沒有主機廠的投資。
2021年2月,Enovix通過SPAC合并借殼上市,融資金額4.05億美元,估值11億美元。截止到上周五,Enovix股價報11.12美元/股,市值達到17.44億美元。
目光再說回國內,硅負極電池研發,現在什么景象?
就目前來說,硅負極電池已經成為電池制造商和主機廠重點發力的領域,但從技術路線來說,國內主要是在材料進行突破,而不是電池結構。
以廣汽的海綿硅負極片電池技術為代表,分別是在電極材料、粘合劑和修復技術上入手,具體來看:
首先是通過納米復合硅技術,將硅材料控制在納米尺度,并在表面覆蓋保護層用以控制微觀狀態,同時避免硅元素與電解液的直接接觸,從而控制充放電過程中的體積膨脹。
其次是在極片連接上采用具有自修復功能的粘合劑技術,讓破損的硅負極可以在膨脹收縮過程中得以自我修補,保證電極結構穩定性。
最后是梯度復合涂布技術,通過硅負極極片活性組分與非活性緩沖組分的梯度分布設計,大幅提升了活性層與集流體的結合力,改善了負極極片本體的結構穩定性。
除此之外,商業化方面,則是以貝特瑞、國軒高科等電池產業鏈玩家走在前面。
其中貝特瑞已經在2013年實現硅負極材料的商業化,是國內最早量產硅負極材料的企業之一,就在不久前,貝特瑞還在深圳投資建設了年產4萬噸的硅負極材料生產線。
國軒高科則是在2016年投建5000噸硅基材料項目,并在去年年初發布210Wh/kg軟包磷酸鐵鋰電芯,宣布首次在磷酸鐵鋰化學體系中成功應用硅負極材料。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10分钟充电98% 硅负极锂电池迎来重大突破!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ES curator离线安装与部署
- 下一篇: cout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