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万米高空掉进海里 有生还的可能吗?
在人類的航天史上,確實有人在沒有降落傘的情況下從一萬米的高空墜落并生還,不過她最幸運的地方就是沒有墜落在大海里。
萬米高空墜落的幸存者1972 年 1 月 26 日,一枚炸彈在國際航班JAT 367的一個行李箱里爆炸,并最終導致飛機在捷克斯洛伐克上空墜毀。
這次航班總共有 23 名乘客和 5 名機組人員,但只有一名空姐活了下來,她的名字叫作維斯納·武洛維奇。
圖注:維斯納·武洛維奇
根據后來的事故調查,飛機失事時的高度是10160米。眾所周知,民航客機沒有降落傘,所以維斯納·武洛維奇是在沒有任何保護措施的情況下,從萬米高空墜落并生還,她也因此被吉尼斯世界紀錄評為從最高地方墜落并生還的人。
根據維斯納·武洛維奇的回憶,專家斷定她能夠生存下來的原因是她和座位一起墜落在充滿積雪、且長滿樹木的山坡上。
飛機的座位給維斯納·武洛維奇提供了保護,在她落向地面前,樹枝提供了第一輪減速,然后她接觸地面后積雪又提供了第二輪緩沖,最后她墜落點還正好是在上坡上,落地的滾動第三輪分散掉了沖擊力,最終讓她存活下來。
如果換成水面的話,她將沒有任何的減速和緩沖,以及分散。同時由于水的表面張力,萬米高空墜落的人基本沒有任何機會。
撞向水面的速度越快、接觸面積越大,水的張力反彈過來的力就會越大,事實上從萬米高空墜落,如果還坐在飛機座椅上的話,它將和落在水泥地面上沒什么區別。
那么,還有一個有趣的問題,人從萬米高空墜落,這過程到底會怎么樣呢?
人從高空墜落的終端速度其實,人不會一直加速,這是因為我們墜落的速度是地球引力提供的,但是速度越快則意味著空氣提供的阻力也越大,當阻力和重力相等時,也就不再加速了,這個速度被稱為終端速度。
如果大氣密度恒定,墜落時阻力的大小是由人與空氣的接觸面積決定的,接觸面積越大阻力則越大,所以人的終端速度并不是固定不變的。
一個成年人在盡量攤開身體的情況下,它的終端速度大約是198公里每小時,如果是像跳水運動員那樣盡量縮緊身體的話,那么終端速度會超過320公里每小時。
我們可以簡單用自由落體的公式(v=gt)計算下,大約只要6秒左右的時間,我們就可以達到這個速度(198公里每小時)。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達到終端速度時,實際上只下落了180米左右,換句話說,如果是1萬米高空墜落,我們會以終端速度下落很長的時間和高度。
在通過一些簡單的換算可以得到,萬米高空墜落的話,我們大約有3分鐘的墜落時間。
好吧,時間還是很“充裕”的,這些時間我們可能可以完成一些自救。
高空墜落自救指南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我們應該盡可能地降低終端速度閾值,方法當然就是盡量讓自己的接觸面積變大了,可以像一些跳傘運動員那樣攤開身體。
其次,我們得早早認準自己墜落的地方到底是什么——是山地、草原,還是水面,當然大部分著陸材料對我們都是致命的,但是有些做法可以盡量減輕著陸時的沖擊力。
最有可能生還的著陸地面就是和維斯納·武洛維奇一樣,正好落在山坡且有積雪的地方,如果正好是這樣的話,那么在著落前一刻把自己縮成一個團,這樣可以更好的通過滾動來分散沖擊力。
但是這個做法會增加降落的終端速度,所以一定要著陸前一刻這么做。
如果是水面的話,雖然幾乎也不可能生還,但是有一個做法可以增加逃生的可能性——那就是一定要減少和水接觸的面積,可以像跳水運動員一樣把自己繃緊了再著陸。
不過,有研究人員用假人做過測試,一個成年人以終端速度撞向水面的話,即便是豎著(接觸面積最小)撞上去,其沖擊力也足以弄斷我們全身的骨骼。
如果是其它表面的話,那么只能享受這最后的三分鐘了。
圖注:拉索·沙勒
最后有一個極限運動項目——高空跳水(或者懸崖跳水),雖然不屬于奧運會的項目,但由于其的刺激性,所以熱度很高,受到廣泛關注。
關于這個項目有一個重要考核指標,那便是跳水的高度,目前的最高紀錄只有58.8 米,由運動員拉索·沙勒于2015年完成。
58.8米基本就是人類高空墜落掉入水中的極限了,而且只有經過專業訓練的人才能完成。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从万米高空掉进海里 有生还的可能吗?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基于集成提升和 Bagging 的地下水
- 下一篇: 【转】vivado18.3的安装 安装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