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花一分钱 我让家里Wi-Fi速度翻了四倍
在視頻開始前,我想問一下,你家路由器是不是放在房間角落的。
假如你不想給它挪地方、但又想提升房間整體 Wi-Fi 質量、增強信號的話。
那么你今天來對地方了,我這次測試的方法絕對能滿足你的需要 —— 給路由器套個易拉罐。
我知道,我知道!都已經 2202 年了,這么挖墳扯淡的事怎么還有人信吶?我看到這條微博的時候也是這么想的。
視頻:
然而雖然嘴上這么說,但其實我也沒見有人真仔細測試過,所以我花了點時間,做了點測試。然后。。。我叛變了。
相比原本的網速,套了易拉罐的路由器穿墻信號翻了四倍不止。。。現在我不但可以告訴你這玩意居然真的管用,甚至還可以告訴你,什么易拉罐能給什么型號的路由器增強信號!
試驗過程可能會有點兒長,只想看結論的小伙伴可以直接跳到最后一節,也歡迎大家先馬再看,我是米羅,我們現在開始~
為了不誤導差友們,我得把這事解釋的再詳細一點:所謂易拉罐增強 Wi-Fi 信號,與其說是增強,不如說是重定向。
假如之前有小伙伴好奇拆過路由器天線的塑料外殼的話拆完之后還沒被爸媽揍的可以在彈幕里分享一下經驗可能會發現,路由器的天線,是長這樣式的。
這種天線,有個專有稱呼,叫做“ 全向天線 ”。全向天線發出的無線信號,是扁柿子狀的:俯瞰是個規則的圓球,正著看是個扁環帶。理論上來說,在沒有任何遮擋和干擾的情況下,把全向天線的路由器放在房屋正中心,可以實現你所在樓層的無死角全方位覆蓋。
不過正所謂這只是“ 理想情況 ”,還有很大一部分情況是家中早前裝修的條件有限,路由器放在了一進門的弱電箱旁邊,或者是某個邊角的房間里,這時候一側的 Wi-Fi 信號被浪費掉了,另一側的 Wi-Fi 信號則不夠用,屬于非常尷尬的情形。
所以有人想到了一招,把可以反射無線電信號的易拉罐繞在路由器天線的一側,像土制雷達一樣,把全向發射的信號強制變成定向發射的,做到指定方向的 Wi-Fi 信號增強。
理論上講,這個方案是可行的。但實際上做出來效果怎么樣,我在 B 站上搜了搜,卻沒什么人發過。
其實不難理解,因為真要想把這事完整測試出來,再解釋明白,其實還挺麻煩的:
首先是 Wi-Fi 技術方面經歷的改進:以前最早提出來易拉罐信號大法的時候,Wi-Fi 信號還只工作在 2.4 GHz 這一種載波頻率上,2.4 GHz 載波的頻寬比較小,網速比較慢,但是信號的反射和穿墻效果比較好。然而現在的路由器還多了 5.2 GHz、5.8 GHz,最新的 Wi-Fi 6E 甚至還增加了 6 Ghz 這么三個處于 Sub-6 范圍的載波頻率。這三個載波的頻寬比較大,網速暴漲,但是信號的穿墻能力比較弱。那么易拉罐重定向信號的方案在新的 Sub-6 頻段上,還可行嗎?
而且其實現在啊,部分中高端路由器上已經普及了一項名叫 Beam-forming 波束賦形的技術了擁有波束賦形技術的路由器可以自動識別手機等連接設備的位置,通過調整天線間的功率差,發出具有定向增強特性的無線信號原理有點類似咱們高中學過的水波干涉。
那么路由器內置的智能波束賦形技術,是不是也可以替代粗暴的粘易拉罐?
為了一次性解答上面兩個問題,我買了這么一款狗東銷量比較高、算是頗具代表性的家庭路由器:售價 400 多,屬于小 A 家的中低端型號。Wi-Fi 5 技術規格,支持 2.4GHz / 5 GHz 雙載波、Beamforming 波束賦形這些該有的技術都有了。通過它,易拉罐大法在 5GHz 載波下的效果如何、易拉罐大法與波束賦形技術誰更叼,一次都能測出來。
圖片這兩個問題解決之后,只剩下一個小問題了:選鐵罐還是鋁管?嗯,眾所周知易拉罐它也是分材質的,咱們常和的可樂雪碧是鋁罐陣營的代表,我從小喝到大以及長大之后才喝的咖啡則是鐵罐陣營的代表。那么哪種材質的易拉罐會更有效果呢?當然是都測一遍了!
開始試驗
按照網上的說法,易拉罐的擺放有兩種模式。
一種是我們前面講過的雷達式貼貼覆蓋;一種則是剪成管狀,套在天線上。
嗯?這個套天線上是什么意思?
據說,因為射向四周的的信號被擋住了,所以理論上來說,把這樣形態的易拉罐套到路由器的天線上,一定程度上能增強上下垂直方向上、跨樓層的信號功率與穿透能力。也不知道這些神神叨叨的方案大家都是怎么想出來的。
不過總之,要想完整的測試易拉罐對路由器信號的定向增強能力,我們需要做以下四組試驗:
兩種易拉罐固定方式對比、兩種易拉罐材質對比。
圖片先來交待一下我們這次測試的場地,差評編輯部的攝影棚,我們把路由器放置在影棚聯網之后,先走到隔了三堵墻的室外,測試一下不同方案的水平“穿墻”性能;再走上樓,測試一下不同方案的“斜向”穿墻性能 —— 由于影棚這棟樓的第二層不是我們的,所以純垂直的穿墻性能我們就測不了了 —— 不過話又說回來,只隔了一層樓板的穿墻,測起來也沒意思不是。
OK,我們先來試一下不用易拉罐,開啟 Beamforming 波束賦形技術的情況:站在路由器面前,下行穩定 240 多兆。
走到室外,隔了三堵墻之后,速度還能有 25 兆。嗯。。。8戳。
我們再關掉 Beam-Forming 來一個,這時候速度就只剩下 15 兆了,相比滿速 240,連個零頭都不到。
接著我們上樓,看來跨層的穿墻難度對默認天線來說還是太高,走到一半無線信號就直接丟了。
稍微小結一下:路由器自身的波束賦形技術實測是有用的,穿墻情況下能有接近一倍的網速提升。
接下來我們就要上易拉罐了,首先我們來嘗試一下沒怎么聽說過的“套頭法”,上樓檢測一下易拉罐的定向穿透能力 —— 首先我們套上鋁罐,然后把天線掰到對應樓上測試點位的方向,上樓測速 —— 信號直接丟了,幾次三番都如此。
之后我們換鐵罐 —— 結果一致。
看來套罐的方案并沒有網上吹的那么有效,不套連不上,套了還是連不上,沒什么實質性作用。
接下來我們還是來試試更多人聽說過的雷達天線式罩法吧。
圖片首先,我們先去系統設置里關掉 Beam-Forming,避免和易拉罐的定向效果互相干擾,然后貼上鋁罩。。。下載速度 15 兆、30兆!最后以 25 兆完成了收尾。也就是說,從結果來看,鋁罩實現的穿墻效果和打開了波束賦形技術的效果是相同的 —— 那這樣的話,我干嘛不直接開波束賦形技術,還能實現更智能精準的定位。
欸,這不還有倆罐沒測嘛,讓我們把鋁罩換成貼罩再來一次 —— 好家伙,40、50、60、69!!!你這濃眉大眼的椰樹椰汁,居然這么頂???
不過不出意外的,不管是鋁罐還是鐵罐,它們跨層的穿墻測試依舊都失敗了。
不過總而言之言而總之,易拉罐,定向增強 Wi-Fi 信號,是真實有效的 ——
平層穿墻,鋁罐、鐵罐都有效果,鋁罐的效果和路由器內置的波束賦形技術實現的效果差不多,鐵罐的提升則非常非常明顯,是波束賦形技術實現效果的兩倍多!我稍微查了一下,鐵對電磁的屏蔽性能比銅和鋁都要好,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個原因導致了三堵墻!依舊接近 70 Mbps 的成績!材料這一塊我著實不太懂,有對這方面比較了解的小伙伴可以彈幕插個眼~。
其實如果你真的有Wi-Fi信號困擾的現象的話,沒有什么問題是買一個 Wi-Fi 信號放大器,或者直接換一對 Wi-Fi 6 路由器組 MESH 解決不了的。但假如你就是想省錢,平常還挺喜歡喝飲料的話。。。那我建議你優先考慮徐冬冬。
圖片哦對了還有個題外話,其實為了做這期視頻,我們還買了一款 80 多塊錢的路由器,這款小 T 家生產的低端路由器屬于 Wi-Fi 4 技術規格,只有兩根天線,也只有 2.4 GHz 一種工作載波,站在路由器面前的測速都只有 100 Mbps,并且在我測速的過程當中幾乎每五分鐘死機一次。。。
然而就是這樣一類的路由器是很多租房機構會給房客準備的,也是很多線下電腦店會采購回來忽悠咱爸媽的型號,針對這樣一類路由器我也做了一番測試 ——
同樣三堵墻,前面小 A 家的產品不開波束賦形都還能有 15 Mbps 的速率,到了這臺路由器上只剩下了 0.幾的速率,還沒我手機里面的天線性能高,并且貼了易拉罐之后性能也沒有任何變化。
假如你家里恰巧是這樣的一款路由器,并且平常打游戲不怎么流暢的話 —— 徐冬冬也別考慮了,咱還是從源頭入手,換個新路由器吧。。。紅米榮耀的 AX 系列,或者幾百塊錢的華碩網件洋垃圾,都是性價比很高的選擇。
其實對比易拉罐,還有這樣一種更優雅、也更變態的玩意。
假如你家路由器支持拆卸天線,那么可以直接換上這款充滿戰斗氣息的定向增益天線。
它最早由愛追求刺激的油管博主和它的小伙伴研制出來的,這么一堆銅片疊起來的結果,就是最遠可以接收到 2km 外的信號。
這玩意兒被華強北研究透之后,現在某寶上都是它的仿制品、增強版,甚至還有現成做好的版本。
當你把這玩意兒開啟之后,就知道易拉罐的效果,多少有點兒小兒科了。。。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不花一分钱 我让家里Wi-Fi速度翻了四倍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转】30分钟学会UML类图
- 下一篇: 消灭黑市和高价!知网知网开放个人查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