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单变保单”是什么意思?银行代销套路
存單變保單,是最讓消費者憤懣的事情之一,尤其是老年消費者。什么是“存單變保單”?就是本來想去銀行存錢,結果被銀行工作人員忽悠,購買了保險理財產品。
誤買的保單,最大的麻煩是流動性,一般投資期限有三到五年,未到期不能取出。本來消費者買的是存款,結果買的是保單,等急用錢的時候發現不能取出,所以就會出現“存單變保單”的糾紛。
為了整治這種現象,2017年保監會曾印發《保險銷售行為可回溯管理暫行辦法》?!掇k法》規定,保險兼業代理機構開展保險銷售業務時,在某些場景下,需要做好錄音和錄像。電話銷售業務需要全程錄音,銷售超過一年的人身保險,需要錄音錄像。
這里說的保險兼業代理機構,主要就是指銀行渠道。《辦法》執行后,銀行銷售期限一年以上的保險,都要執行雙錄。至此,銀行渠道保險銷售誤導行為有所減少,“存單變保單”糾紛也變少了。
不過“存單變保單”的套路并沒有完全消失。2018年,有14家銀行因為銀保銷售誤導吃了銀保監會的罰單,這說明“存單變保單”現象還是存在的。
銀保銷售的套路防不勝防。有的銀行利用客戶對存款的信任,宣傳理財保險時,運用“存入”等字眼,使消費者誤以為是存款。
有的銀行在宣傳理財險時強調高預期收益,比如年化預期收益5.5%等,讓消費者誤以為銀行承諾保本保息。實際上,根據保監會規定,理財保險的保證預期收益最高不得超過3%,所以凡是高預期收益的保險理財,肯定是有一定貓膩的,最終不一定能拿得到。
還需要注意的是,大部分銀行推銷的保險理財,保險期限是很長的,一般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有,但是銀行銷售會把保險包裝成理財產品,說什么三年可取或者五年可取,讓消費者以為三五年產品就到期了,實際上并不是如此,而是當時的保險現金價值已經超過本金,可以兌付本息,退保還是有一定損失的。
最后,有銀行銷售介紹保險理財時,會引導客戶通過手機銀行方式完成購買,規避“雙錄”,這一點消費者也要留意。到銀行存錢或者買理財,最好直接到柜臺辦理業務,走正規渠道。
好了,關于存單變保險就說到這里,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溫馨提示,理財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介紹閱讀:
2018最新理財騙局揭秘 一招遠離銀行理財騙局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存单变保单”是什么意思?银行代销套路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广州银行银联标准卡白金卡额度一般是多少
- 下一篇: 客商银行靠谱吗?拥有正规银行资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