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写历史 中国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不是夜猫子
生活在現代的貓頭鷹(鸮形目鳥類的統稱),絕大多數種類都是夜行性猛禽。然而,大多數人可能并不知曉,少數種類的貓頭鷹更適應日間狩獵,在白天反而更加活躍。
據中科院消息,3月28日,該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表論文,描述了一件發現于青藏高原東北緣的晝行性貓頭鷹化石。
這一已滅絕的古老物種生活在距今約600-950萬年前的中新世末期。這是迄今首次在中國發現的最早的鸮形目鳥類化石。
該研究不僅重建了貓頭鷹晝-夜行性的演化歷史,而且為晚中新世青藏高原周邊的古生態以及古北界鳥類的區系演化提供了新證據。
更幸運的是,它的遺骸基本得到近乎完整的立體保存。這具標本出土自臨夏盆地的柳樹組細粒粉砂質粘土堆積,與北鷹鸮(Surnia ulula)的體型更為接近。
本研究將此件貓頭鷹化石的鞏膜小骨與55種爬行動物以及包括眾多種貓頭鷹在內的360多種鳥類的鞏膜骨及眼眶大小,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分析和比較。結果證明,這種已滅絕的貓頭鷹的眼睛對光線的開放度較小,這樣就能使透入的日光大幅度削弱,從而在正午時分也能看清楚東西。
此外,本研究還利用鳥類多樣性數據庫中超過360個物種的數據,進行了一項更大規模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所有現存貓頭鷹的祖先幾乎均是夜間為主的活動模式,但包括鵂鹠屬(Glaucidium)和中新猛鸮在內的猛鸮屬的祖先,則是無疑的“白日行者”。而將中新猛鸮的數據加入其中后,猛鸮類晝行性的概率達到接近百分之百。
相關論文地址:
中新猛鸮復原圖(鄭秋旸繪制)
正型中新猛鸮標本照片及眼部骨骼聚焦(藍色覆蓋處為鞏膜骨,右邊顯示了現代鵂鹠類貓頭鷹頭眼眶中完整的鞏膜環)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改写历史 中国发现最早猫头鹰化石 600万年前竟不是夜猫子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米粉节福利!小米推49元换电池活动:每天
- 下一篇: 供电一整天!GoPro全新配件问世: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