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箴言 || 人生感悟 】//wodeganwu3034 == 8. 回溯做过的事情,如Review自己曾经写过的代码或者设计,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
為什么大觸都不看SPwcnm*確實讀書才是bestwaytolearnandtoliveandtobehappyandheartflow
becausehenduoXspXljAfuzaoAzhileiDe
lllgggxiezaiXyouxinbXbutingXXkansiyinyueNBlllggg
這正是愉快的生活 (pleasant life) 與美好生活 (good life) 的分野。
這里可以引入心靈資本 (psychological capital) 的概念:享樂是心靈資本的消費,而心流中的滿足則是心靈資本的投資。享樂標志著生理滿足的成就 (achievement of biological satiation),而滿足則標志心靈成長的成就 (achievement of psychological growth)。
人的一生中只有七次機會,平均每七年擁有一次,大概在25歲到75歲,第一次通常抓不到,因為太年輕,最后一次也抓不到,因為太老。中途還有2次因為自己錯過,所以抓不到。所以對于人來說人真正才會有三次機會,人的一生真正只有三次,只有稱為能改變自己命運的機會才可以稱作是機會。其實人生的機會很快就會過去。能真正抓住機會的人,首先靠的是自己個人的能力;其次靠的是環境。
一個人如果素質不好,行為不好,那么即使你再聰明,再刻苦讀書,給人的印象還是不好。
中國的家長總是在從小就特別注意自己的孩子在學校有沒有吃東西,有沒有被人欺負而日本的家長則很關心孩子在團體里和別人的關系,特別在意是否做過對集體有益的事情。中國的家長喜歡問孩子今天老師教了什么,而美國的家長則會問孩子你今天問了老師什么,就這樣中國的孩子從小就缺少互動,而在那兒專心聽講,不管自己喜不喜歡,因為沒有了互動,所以以后工作中就不敢和自己老板提問題,也與團隊沒有了互動,折殺了孩子的EQ。
科學研究表明,每個人的IQ成正態分配,95%的IQ都在90分到120分之間,90分以下的小學很難畢業。
一個人的成功智商占20%,80%靠的是他的情商。一個大學本科真正用在企業或政府里的只占5%到10%,所以在你進入到一家公司后,人家看過你的學歷后,以后就完全靠你的EQ,你的學歷只能證明你的學問還可以,你的思維還可以。
什么是官僚主義:吃飯和開會的時候只注意誰坐在哪里,當上面的領導下來視察時,研究用幾部車子去接他,誰走在后面,在做事情的時候總是把領導看的比下面人重要,有功從領導開始,有過從員工開始做什么事情總是把標語掛在墻上,從來不去想誰去執行。
執行力就是按時按量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務。
企業核心競爭力(從顧客角度來看沒有替代品,從競爭者角度來看我的能力別人無法模仿)就在于執行力。
好的核心競爭力需要好的管理團隊。
領導應以身作則,人力資源就會發揮最大的執行力。
不要看自己后面的人,要經常看看自己前面的對手,有很多人都只看后面的人來使諒解自己,來安慰自己。
國人對執行力的看法:
1.對執行的偏差沒有感覺,覺得不重要(中國人只要一咬牙就能做好,而做螺絲釘的時候忘記了咬牙)。
2.個性上不追求完美。
3.很少在自己的領域處理自己的問題。
4.當公司制訂一個標準時候,不能堅持,老是把“還可以,還行,馬馬虎虎,還過得去,我看還行,無所謂”永遠是我們嘴上的口頭禪。
不要隨便顯露你的情緒,不要逢人就訴說自己的困難和遭遇(常常在別人訴說自己遭遇的人到任何地方都不會有人敢用)。
在征求別人意見以前,自己不要先講(讓別人先講是對別人的尊敬,先講話的人往往有漏洞和破綻,別人講話的時候你就開始組織自己的答案)。
不要一有機會就嘮叨自己的不滿(凡事喜歡嘮叨的人做事情都不牢靠)
重要的決定不要馬上公布(重大決定要隔夜)。
作為一個主管應該花點時間去研究自己下屬的行為和動作,思想,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要用一個人的長處。
外國經常遇到違法的事情時,首先講法律然后講道理最后講人情,而中國很多時候卻相反。
治理中國應該采取開明專制。
一個公司在強調法律的時候應該強硬,做事情時候應該講原則,這樣公司才會走上正軌。
做主管的有四個責任:為公司創造利潤(最重要的),為社會謀求就業,為員工謀求福利,為消費者謀求品質。
性格左右命運,氣度影響格局。
學會放下,一個主管應該把眼光放得遠一些,放在大目標上。很多人花90%的時間用在10%的利潤上。
一個人每天做的事情應該是最重要的和最緊急的事情,做完之后就不要再想其他的,回家去休息吧。
把問題看成機會,如果一件事情出現問題,你才可以從此處插手。
凡事你忘記了或想不到的事情你的敵人就會幫助你想到!
管理者應該有五種特質:
1> 智 力:要有點知識;
2> 監督力:作為一個領導,光獨善其身是不行的,真正應該做的事情是使底下的人都搞好;
3> 自 信:很多事情就是在多咬牙一點,多堅持一點,多走一步,多想到一點,作為一個領導者要沉住氣,要沉穩;
4> 主動積極的態度:主動的發現問題,主動的思考問題,主動的解決問題;
5> 果 決:做事情的一種魄力。
無論是到哪一個地方都要帶一本書,養成一個習慣。
藝術會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人的素質和修養,使人向完美的方向發展。
溝通的障礙:
1.地位的差異:由下往上溝通很困難,由上往下溝通很容易,所以總經理應該有兩個桌子,一個應該是和比自己高的,另一個是和底下的人溝通用的,要經常主動和員工交流。
2.個人的可信度有關:你的話一出去就要有很高的可信度。
3.認知偏誤:來源于很多時候的偏見。
4.過去的經驗:沒有一個人的經驗都是正確的,成功不可以復制,成功過一次的經驗不一定再一次成功。
5.情緒上的干擾:重要的決策不能受情緒的影響,隔一段時間再做決定。
公司之間的障礙:
1.信息泛濫:
a.送報告給老總的時候,要先把一些雜亂的信息給整理一下(只要一頁)
b.時間的壓力
2.組織的氛圍:
a.對不同的意見很多人認為是負面的
b.人和人一定會產生沖突,我們應該利用技巧去緩和
c.太靜的氛圍對公司的發展不好
3.信息過濾:從上到下把信息過濾是因為權力,從下到上把信息過濾是因為危機,所以管理者應該經常到下去到顧客那兒座座,了解一下情況。
4.缺乏反饋:領導做筆記應該要及時解決。
付薪水是按一個人的價值來的,而不是工作久了就理所當然的就要加薪,你連自己都說不出自己的價值那要別人怎么會給你加薪。
=========================================================================
35歲前要做好的10件事
35歲是青春的后期,35歲以后是收獲的季節,如果你沒有資格說這句話,你將會憎恨自己。所以在35歲以前,在爛漫蓬勃的青春年華里,你最好把下面十件事做好!
第一,學會本行業所需要的一切知識并有所發展。已故零件大王布魯丹在他35歲時,已經成為零件行業的領袖,并且組建了年收入達千萬美元的海灣與西部工業公司。每個人在年輕時都可能有過徹夜不眠、刻苦攻讀,這在20歲甚或30歲都沒有問題,但到了35歲,就不應該再為學習基本技能而大傷腦筋了。35歲之前是一個人從事原始積累的階段,35歲之后就應該勃發了。
第二,養成個人風格。在35歲以前,找出你所喜歡的,不論是衣著或是愛好,哪怕是與眾不同的小習慣也好。20歲、30歲時你可以不斷嘗試、不斷改變,但是到了35歲,你便要明確地建立個人風格。一位男士或女士在事業中途改變自己的形象,就會讓人覺得很不可靠。你喜歡穿西裝嗎?好!就把西裝當作你的商標吧!辦公桌上擺些鮮花會令你工作更有效率嗎?那就每天都擺些鮮花吧!
第三,在感情生活方面平和安定。在攀登事業的高峰時,如果私人生活不愉快,陷入感情危機,對你會產生很大的干擾,甚至會逐漸令你對別的事物失去興趣。那些在35歲之前私人生活已經平和安定的人,一般都比生活動蕩不安的人有更大的機會獲得成功。因此,如果你想結束一段沒有結果的戀情,或者你想和女友結婚,那就趕快行動吧,免得把問題拖到生命的第35個春秋。在35歲以后,你應該專注地看著你對事業的投資開始獲利。
第四,明白自己的短處。承認有些事情你的確做不好,或者不愿做。如果你討厭數字而喜歡創作,那就不要因為待遇高或順從別人的期望而強迫自己做數字工作。在35歲之前,一定要投入你所喜愛、所擅長的那種工作。否則,35歲之后必然會有一段郁郁不樂的日子。而且,真正的成功可能因為活力的消退而喪失。
第五,知道自己的長處。你應該知道自己擅長什么,并且清楚你所喜歡做而又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情。不管你目前擔任什么樣的角色,知道自己的長處對成功都很重要。
第六,儲備辭職另謀生路的錢。在這個多變的職業世界里,你也許不會永遠在一個地方工作,或者永遠在一個位置上淋漓盡致地發揮自己,當你感到無法施展時,你很可能會想到辭職,或者開辟第二職業,如果你事先儲蓄了足夠的錢,你便有了一個安全的后盾。
第七,建立人際關系網。如果到了35歲你仍未建立起牢固的人際關系網,那你就有麻煩了。這個人際關系網包括你的朋友、親人,最低限度包括所有可以互相幫助的人。這些人有的是你的同事,有的受過你的恩惠,有的你傾聽過他們的問題,有的你和他有著相同的愛好。人際關系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來的,它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培養。一個人在事業上、生活上的成功其實如同一個政黨的成功,你要有許多人散布在適當的地方,你可以依賴他們,他們也可以依賴你。
第八,學會授權他人。許多人不肯或不能這樣做,因此始終被釘在從屬的職位上。授權他人是成功的一半,一個事無巨細,不能將工作授權別人的人,注定會遇到極大的障礙。到了35歲,你最好已成為這方面的專家。換言之,你懂得挑選合適的人并信任他們。
第九,學會在什么時候三緘其口。因說話不小心而自毀前程的人,比因為任何其他原因喪失成功的人都多。要學會保持沉默而且看起來機智——別人自然以為你知道的比實際還多。別講別人的閑話,別談論你自己的大計,守口如瓶所贏得的聲譽,遠比講人閑話所帶來的東西更加珍貴。你在事業上越成功,這一點就越重要。
第十,對人要忠誠。如果你到了35歲仍未能建立起堅如磐石的忠誠信譽,這一缺點將會困擾你一生。不忠誠的惡名必然會使你在事業上到處不受歡迎。你不能靠暗箭傷人爬到事業的頂峰,而要靠在早期樹立起來的真誠剛直和不可動搖的聲譽。35歲以前,忠誠只是投資;35歲以后,你會作為一個可以信賴的人收到忠誠的回報。
===========================================================
感悟:一生值得收藏的80句話
01.每天告訴自己一遍:我真的很不錯.
02.生氣是拿別人做錯的事來懲罰自己
03.生活中若沒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沒有陽光一樣
04.明天的希望,讓我們忘了今天的痛苦
05.生活若剝去理想、夢想、幻想,那生命便只是一堆空架子
06.發光并非太陽的專利,你也可以發光
07.愚者用肉體監視心靈,智者用心靈監視肉體
08.獲致幸福的不二法門是珍視你所擁有的、遺忘你所沒有的
09.貪婪是最真實的貧窮,滿足是最真實的財富
10.你可以用愛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
11.人的價值,在遭受誘惑的一瞬間被決定
12.年輕是我們唯一擁有權利去編織夢想的時光
13.青春一經典當即永不再贖
14.沒有了愛的語言,所有的文字都是乏味的
15.真正的愛,應該超越生命的長度、心靈的寬度、靈魂的深度
16.愛的力量大到可以使人忘記一切,卻又小到連一粒嫉妒的沙石也不能容納
17.當一個人真正覺悟的一刻,他放棄追尋外在世界的財富,而開始追尋他內心世界的真正財富
18.只要有信心,人永遠不會挫敗
19.不論你在什么時候開始,重要的是開始之后就不要停止
20.不論你在什么時候結束,重要的是結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21.人若軟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22.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23.『不可能』只存在于蠢人的字典里
24.抱最大的希望,為最大的努力,做最壞的打算
25.家!甜蜜的家!天下最美好的莫過于家
26.游手好閑會使人心智生銹
27.每一件事都要用多方面的角度來看它
28.有理想在的地方,地獄就是天堂
29.有希望在的地方,痛苦也成歡樂
30.所有的勝利,與征服自己的勝利比起來,都是微不足道
31.所有的失敗,與失去自己的失敗比起來,更是微不足道
32.上帝從不埋怨人們的愚昧,人們卻埋怨上帝的不公平
33.美好的生命應該充滿期待、驚喜和感激
34.世上最累人的事,莫過于虛偽的過日子
35.覺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實只在一念之間
36.第一個青春是上帝給的;第二個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
37.少一點預設的期待,那份對人的關懷會更自在
38.思想如鉆子,必須集中在一點鉆下去才有力量
39.人只要不失去方向,就不會失去自己
40.如果你曾歌頌黎明,那么也請你擁抱黑夜
41.問候不一定要慎重其事,但一定要真誠感人
42.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43.當你能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飛
44.當你能夢的時候就不要放棄夢
45.當你能愛的時候就不要放棄愛
46.生命太過短暫,今天放棄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
47.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努力
48.人總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遺忘了所擁有的
49.快樂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樂
50.自己要先看得起自己,別人才會看得起你
51.一個今天勝過兩個明天
52.要銘記在心;每天都是一年中最美好的日子
53.樂觀者在災禍中看到機會;悲觀者在機會中看到災禍
54.有勇氣并不表示恐懼不存在,而是敢面對恐懼、克服恐懼
55.肯承認錯誤則錯已改了一半
56.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塊土地,因它充滿了希望
57.理想的路總是為有信心的人預備著
58.所有欺騙中,自欺是最為嚴重的
59.人生最大的錯誤是不斷擔心會犯錯
60.把你的臉迎向陽光,那就不會有陰影
61.經驗是由痛苦中粹取出來的
62.用最少的悔恨面對過去
63.用最少的浪費面對現在
64.用最多的夢面對未來
65.快樂不是因為擁有的多而是計較的少
66.你的選擇是做或不做,但不做就永遠不會有機會
67.如你想要擁有完美無暇的友誼,可能一輩子找不到朋友
68.不如意的時候不要盡往悲傷里鉆,想想有笑聲的日子吧
69.把自己當傻瓜,不懂就問,你會學的更多
70.要糾正別人之前,先反省自己有沒有犯錯
71.因害怕失敗而不敢放手一搏,永遠不會成功
72.要克服生活的焦慮和沮喪,得先學會做自己的主人
73.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能轉變你的心情
74.孤單寂寞與被遺棄感是最可怕的貧窮
75.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
76.漫無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沒有指南針
77.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該做的事
78.一切偉大的行動和思想,都有一個微不足道的開始
79.得意時應善待他人,因為你失意時會需要他們
80.學做任何事得按部就班,急不得
大學畢業后5年拉開距離!
有人工作,有人繼續上學,大家千萬不要錯過這篇文章,能看到這篇文章也是一種幸運,真的受益匪淺,對我有很大啟迪,這篇文章將會改變我的一生,真的太好了,希望與有緣人分享,也希望對有緣人有所幫助!看完之后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特別激動,希望大家好好的珍藏這篇文章,相信多年以后,再來看這篇文章,一定有不同的感覺。
正如"打工皇帝"唐駿說:“我覺得有兩種人不要跟別人爭利益和價值回報。第一種人就是剛剛進入企業的人,頭5年千萬不要說你能不能多給我一點兒工資,最重要的是能在企業里學到什么,對發展是不是有利……”
人總是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少,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多;從平坦中獲得的教益淺,從磨難中獲得的教益深。一個人在年輕時經歷磨難,如能正確視之,沖出黑暗,那就是一個值得敬慕的人。最要緊的是先練好內功,畢業后這5年就是練內功的最佳時期,練好內功,才有可能在未來攀得更高。
出路在哪里?出路在于思路!
其實,沒有錢、沒有經驗、沒有閱歷、沒有社會關系,這些都不可怕。沒有錢,可以通過辛勤勞動去賺;沒有經驗,可以通過實踐操作去總結;沒有閱歷,可以一步一步去積累;沒有社會關系,可以一點一點去編織。但是,沒有夢想、沒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讓人感到恐懼,很想逃避!
人必須有一個正確的方向。無論你多么意氣風發,無論你是多么足智多謀,無論你花費了多大的心血,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就會過得很茫然,漸漸就喪失了斗志,忘卻了最初的夢想,就會走上彎路甚至不歸路,枉費了自己的聰明才智,誤了自己的青春年華。
荷馬史詩《奧德賽》中有一句至理名言:"沒有比漫無目的地徘徊更令人無法忍受的了。"畢業后這5年里的迷茫,會造成10年后的恐慌,20年后的掙扎,甚至一輩子的平庸。如果不能在畢業這5年盡快沖出困惑、走出迷霧,我們實在是無顏面對10年后、20年后的自己。畢業這5年里,我們既有很多的不確定,也有很多的可能性。
畢業這5年里,我們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決定。
迷茫與困惑誰都會經歷,恐懼與逃避誰都曾經有過,但不要把迷茫與困惑當作可以自我放棄、甘于平庸的借口,更不要成為自怨自艾、祭奠失意的苦酒。生命需要自己去承擔,命運更需要自己去把握。在畢業這5年里,越早找到方向,越早走出困惑,就越容易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就、創造精彩。無頭蒼蠅找不到方向,才會四處碰壁;一個人找不到出路,才會迷茫、恐懼。
生活中,面對困境,我們常常會有走投無路的感覺。不要氣餒,堅持下去,要相信年輕的人生沒有絕路,困境在前方,希望在拐角。只要我們有了正確的思路,就一定能少走彎路,找到出路!
成功的人不是贏在起點,而是贏在轉折點。
不少剛剛畢業的年輕人,總是奢望馬上就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無法等來的,你必須選擇一份工作作為歷練。職業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無疑是踏入社會這所大學的起點。也許你找了一份差強人意的工作,那么從這里出發,好好地沉淀自己,從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價值的營養,厚積薄發。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發,就有希望到達終點。
起點可以相同,但是選擇了不同的拐點,終點就會大大不同!
畢業這幾年,我們的生活、感情、職業等都存在很多不確定的因素,未來也充滿了各種可能。這個時候,必須學會選擇,懂得放棄,給自己一個明確的定位,使自己穩定下來。如果你不主動定位,就會被別人和社會"定型"!
可以這么說:一個人在畢業這5年培養起來的行為習慣,將決定他一生的高度。我們能否成功,在某種程度上取決于自己對自己的評價,這就是定位。你給自己定位是什么,你就是什么。定位能決定人生,定位能改變命運。丑小鴨變成白天鵝,只要一雙翅膀;灰姑娘變成美公主,只要一雙水晶鞋。
人的命,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有夢就"會紅",愛拼才會贏。只要不把自己束縛在心靈的牢籠里,誰也束縛不了你去展翅高飛。現實情況遠非他們所想的那樣。于是,當優越感逐漸轉為失落感甚至挫敗感時,當由堅信自己是一塊"金子"到懷疑自己是一粒"沙子"時,憤怒、迷茫、自卑就開始與日俱增。
其實,應該仔細掂量一下自己,你是否真是金子?是真金,手中要有絕活,才能上要有過人之處才行。一句話:真金是要靠實力來證明的,只有先把自己的本領修煉好了,才有資格考慮伯樂的事情
每顆珍珠原本都是一粒沙子,但并不是每一粒沙子都能成為一顆珍珠。
想要卓爾不群,就要有鶴立雞群的資本。忍受不了打擊和挫折,承受不住忽視和平淡,就很難達到輝煌。年輕人要想讓自己得到重用,取得成功,就必須把自己從一粒沙子變成一顆價值連城的珍珠。
天有下雨與日出,人生高峰與低谷。
莫為浮云遮望眼,風物長宜放眼量。
只要拂去陰霾,就能亮出朗朗晴空。如果你在工作上有些不如意,要相信自己不會一直處于人生的低谷期,總有一天能沖破重重云層。告訴自己:我并沒有失敗,只是暫時沒有成功!只要在內心點亮一盞希望之燈,一定能驅散黑暗中的陰霾,迎來光明。
的確,論資歷,他們是不折不扣的職場菜鳥,業務涉及不深,人脈一窮二白,在工作中經常碰壁。他們的壓力并不一定都像千鈞大石,而是像大雨來臨前的天色,灰色低沉,明明有空間,卻被灰色填滿每個縫隙,只能等待大雨傾盆之后的晴空。
"起得比雞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驢多,吃得比豬差。"這是很多剛剛畢業的人喜歡用來調侃自己生活狀態的話。雖然有點兒夸張,但是,他們中的很多人的確一直都被灰色心情所籠罩–心里永遠是多云轉陰。記得有位哲人曾說:"我們的痛苦不是問題本身帶來的,而是我們對這些問題的看法產生的。"換個角度看人生,是一種突破、一種解脫、一種超越、一種高層次的淡泊與寧靜,從而獲得自由自在的快樂。
一位哲人說:"人生就是一連串的抉擇,每個人的前途與命運,完全把握在自己手中,只要努力,終會有成。"就業也好,擇業也罷,創業亦如此,只要奮發努力,都會成功。你是不是準備把生命的承諾全部都交給別人?
畢業后這5年,是改變自己命運的黃金時期。在最能決定自己命運時,如果還不把握,那你還要等到什么時候呢?我的人生我做主,命運由己不由人。
不要活在別人的嘴里,不要活在別人的眼里,而是把命運握在自己手里。
別說你沒有背景,自己就是最大的背景。美國作家杰克·凱魯亞克說過一句話:“我還年輕,我渴望上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們永遠都是年輕人,每天都應該滿懷渴望。每個人的潛能都是無限的,關鍵是要發現自己的潛能和正確認識自己的才能,并找到一個能充分發揮潛能的舞臺,而不能只為舞臺的不合適感到不快。要客觀公正地看待自己的能力,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和愛好冷靜選擇,盡可能到最需要自己、最適合自己的地方。在人力資源管理界,特別流行一個說法,即"騎馬,牽牛,趕豬,打狗"理論:人品很好,能力又很強的,是千里馬,我們要騎著他;人品很好但能力普通的,是老黃牛,我們要牽著他;人品、能力皆普通的,就是"豬”,我們要趕走他;人品很差能力很強的,那是"狗”,我們要打擊他。
我想,剛剛畢業幾年的你,一樣胸懷大志,一樣想成為一匹被人賞識、馳騁沙場的千里馬吧?那么,就好好沉淀下來。低就一層不等于低人一等,今日的俯低是為了明天的高就。所謂生命的價值,就是我們的存在對別人有價值。能被人利用是一件好事,無人問津才是真正的悲哀!
能干工作、干好工作是職場生存的基本保障。
任何人做工作的前提條件都是他的能力能夠勝任這項工作。能干是合格員工最基本的標準,肯干則是一種態度。一個職位有很多人都能勝任,都有干好這份工作的基本能力,然而,能否把工作做得更好一些,就要看是否具有踏實肯干、苦于鉆研的工作態度了。
在能干的基礎上踏實肯干。
工作中,活干得比別人多,你覺得吃虧;錢拿得比別人少,你覺得吃虧;經常加班加點,你覺得吃虧……其實,沒必要這樣計較,吃虧不是災難,不是失敗,吃虧也是一種生活哲學。現在吃點兒小虧,為成功鋪就道路,也許在未來的某個時刻,你的大福突然就來了。
能吃虧是做人的一種境界,是處世的一種睿智。
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事或多幫別人干點兒活就是吃虧。如果領導讓你加加班、趕趕任務,別以為自己吃了大虧,反而應該感到慶幸,因為領導只叫了你,而沒叫其他人,說明他信任你、賞識你。吃虧是一種貢獻,你貢獻得越多,得到的回報也就越多。樂于加班,就是這樣的一種吃虧。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學會在適當時吃些虧的人絕對不是弱智,而是大智。 給別人留余地就是給自己留余地,予人方便就是予己方便,善待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傻人有傻福,因為傻人沒有心計。和這樣的人在一起,身心放松,沒有太多警惕,就能相互靠近。傻在很多時候意味著執著和忠貞,也意味著寬厚和誠實,讓人不知不覺站到他一邊。傻人無意中得到的,比聰明人費盡心機得到的還多。畢業這幾年,你的天空中只飄著幾片雪花,這樣你就滿足了嗎?成功需要堅持與積累,與其專注于搜集雪花,不如省下力氣去滾雪球。巴菲特說:“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讓自己沉淀下來,學著發現"很濕的雪”,努力尋找"很長的坡”。記住:散落的雪花會很快融化,化為烏有,只有雪球才更實在,才能長久。
在畢業這幾年里,你要是能做到比別人多付出一分努力,就意味著比別人多積累一分資本,就比別人多一次成功的機會。
什么是職業化呢?職業化就是工作狀態的標準化、規范化、制度化,即在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用合適的方式說合適的話、做合適的事,使知識、技能、觀念、思維、態度、心理等符合職業規范和標準。"在每個行業里,都有很多出色的人才,他們之所以能存在,是因為比別人更努力、更智慧、更成熟。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們比一般人更加職業化!這就是為什么我現在能當你老板的原因。一個人僅僅專業化是不夠的,只有職業化的人才能飛在別人前面,讓人難以超越!"不要以為我們現在已經生存得很安穩了。對于畢業5年的人來講,一定要認清即將面臨的五大挑戰。
一、贍養父母。
二、結婚生子。
三、升職加薪。
四、工作壓力。
五、生活質量。
有的人為生存而雀躍,目光總是停在身后,三天打魚兩天曬網,有始無終。
有的人為發展而奮斗,目光總是盯在正前方,每天進步一點點,堅持不懈。
畢業這幾年,不能沒有追求和探索,不能沒有理想和目標。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甘于現狀的生活就是不再前行的船,再也無法追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一定要抓緊每一秒鐘的時間來學習,要明白學習不是學生的專利。小聰明的人最得意的是:自己做過什么?大智慧的人最渴望的是:自己還要做什么?
小聰明是戰術,大智慧是戰略;小聰明看到的是芝麻,大智慧看到的是西瓜。
在這個世界上,既有大人物,也有小角色,大人物有大人物的活法,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瀟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誰也勉強不了誰。但是,小聰明只能有小成績和小視野,大智慧才能有大成就和大境界。小企業看老板,中企業看制度,大企業看文化。
小公司與大企業都有生存之道,沒有好壞之分,但對一個人不同階段的影響會不同。
小公司肯定想要發展為大企業,這是一種目標,年輕人也要給自己的職業生涯制定目標。畢業幾年的你,是否經常會怯場或者是感到沒有底氣?居安思危絕對不是危言聳聽!此刻打盹,你將做夢;此刻學習,你將圓夢。在競爭激烈的人生戰場上,打盹的都是輸家!
每個人在年輕的時候似乎都豪情萬丈,什么都不怕,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每天想著房子、工作、養家糊口這些俗事兒,再也沒有年輕時那種敢于"上天探星、下海撈月"的勇氣了。是我們改變了生活,還是生活改變了我們?我們的思想越來越復雜,因為有了越來越多的舍不得、越來越多的顧慮,我們總是在徘徊、總是在猶豫。畢業開始一兩年,生活的重擔會壓得我們喘不過氣來,挫折和障礙堵住四面八方的通口,我們往往在壓迫得自己發揮出潛能后,才能殺出重圍,找到出路。可是兩三年后,身上的重擔開始減輕,工作開始一帆風順,我們就松懈了下來,漸漸忘記了潛在的危險。直到有一天危機突然降臨,我們在手足無措中被擊敗……畢業這幾年,仍然處于危險期,一定要有居安思危的意識,好好打拼,這樣才能有一個真正的安全人生!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能畫地自限,而是要勇于接受挑戰。對畏畏縮縮的人來說,真正的危險正在于不敢冒險!年輕人在社會的重壓下,適應能力已變得越來越強,只是他們不自覺地習慣被環境推著走。他們不敢冒險,怕給自己帶來終身的遺憾,于是告慰自己:"我對得起自己、對得起家人,因為我已竭盡全力。"其實,人只有不斷挑戰和突破才能逐漸成長。長期固守于已有的安全感中,就會像溫水里的青蛙一樣,最終失去跳躍的本能。經歷了這幾年社會生活,你應該明白:這個世界上有富也有貧,有陰也有亮,有丑也有美,到底看到什么,取決于自己是積極還是消極。在年輕時學會勤勉地工作,用一種光明的思維對待生活,那么,只要張開手掌,你就會發現,里面有一片燦爛的人生。把感恩刻在石頭上,深深地感謝別人幫助過你,永遠銘記,這是人生應有的一種境界;把仇恨寫在沙灘上,淡淡忘掉別人傷害過你,學會寬容,讓所有的怨恨隨著潮水一去不復返,這也是一種人生境界。
學會倒出水,才能裝下更多的水。從畢業那天開始,學會把每天都當成一個新的起點,每一次工作都從零開始。如果你懂得把"歸零"當成一種生活的常態,當成一種優秀的延續,當成一種時刻要做的事情,那么,經過短短幾年,你就可以完成自己職業生涯的正確規劃與全面超越。
在職業起步的短短道路上,想要得到更好、更快、更有益的成長,就必須以歸零思維來面對這個世界。不要以大學里的清高來標榜自己,不要覺得自己特別優秀,而是要把自己的姿態放下,把自己的身架放低,讓自己沉淀下來,抱著學習的態度去適應環境、接受挑戰。放下"身段"才能提高身價,暫時的俯低終會促成未來的高就。
年輕人從校園或者從一個環境進入一個新環境,就要勇于將原來環境里熟悉、習慣、喜歡的東西放下,然后從零開始。我們想在職場上獲得成功,首先就要培養適應力。從自然人轉化為單位人是融入職場的基本條件。一個人起點低并不可怕,怕的是境界低。越計較自我,便越沒有發展前景;相反,越是主動付出,那么他就越會快速發展。很多今天取得一定成就的人,在職業生涯的初期都是從零開始,把自己沉淀再沉淀、倒空再倒空、歸零再歸零,正因為這樣,他們的人生才一路高歌,一路飛揚。
在畢業這幾年里,我們要讓過去歸零,才不會成為職場上那只背著重殼爬行的蝸牛,才能像天空中的鳥兒那樣輕盈地飛翔。請好好品味一下杰克·韋爾奇說過的一句話:"糾正自己的行為,認清自己,從零開始,你將重新走上職場坦途。"吐故才能納新,心靜才能身涼,有舍才能有得,杯空才能水滿,放下才能超越。
歸零思維五大表現:心中無我,眼中無錢,念中無他,朝中無人,學無止境。年輕人難免帶著幾分傲氣,認為自己無所不能、所向披靡,其實不然,初入職場的新人還是個"嬰兒",正處在從爬到走的成長階段。在畢業這幾年里,一定要讓自己逐步培養起學徒思維、海綿思維、空杯思維,具有這樣思維的人心靈總是敞開的,能隨時接受啟示和一切能激發靈感的東西,他們時刻都能感受到成功女神的召喚。
============================================
未來五年程序員應當具備的十項技能
作為一名程序員,如果你想在這個領域內繼續向前進步或者在當前的經濟形勢下保持不被炒魷魚,那么你就決不應當自滿自足,你需要繼續學習。近日,著名IT評論員Justin James在他的博客中列出了未來五年程序員應當具備的十項技能,如果照此實踐,你未來的工作前景一定一片光明。
當前的經濟形勢下,很多程序員將目光聚焦在短期內的工作形式上,但是你仍然要抽出時間和精力學習新的技能。以下是作為程序員應當即刻學習的十項技能,以確保在未來五年內你的簡歷上有真材實料。當然這個名單很難做到詳盡而沒有遺漏,有些領域沒有涉及到(比如大型機開發者)。然而,對于一般的主流開發而言,你至少要學會以下十條中的七條,而且掌握的程度不是那種你在工作面試上能夠夸夸其談,而是真正能夠用于實際開發。
1,三大主流開發體系之一(.NET, Java, PHP)
除非軟件開發領域發生巨大的變革(這機率好比行星撞擊地球),不然程序員至少需要知道三大開發系統中(.NET (VB.NET or C#), Java, PHP)的一種。而且僅僅了解核心語言是不夠的,因為現在的項目擁有越來越多的不同功能,這也迫使程序員對相關的框架和庫了解得更深。
2,富客戶端應用(Rich Internet Applications)
無論你對Flash是愛還是恨,我們都不得不承認在過去的幾年里Flash的發展壯大已遠不僅是應用于動畫制作。Flash以及Flex和AIR都具備越來越多的功能。而Flash的競爭者,如JavaFX和Silverlight等也在不斷提升自身的性能和表現。讓富互聯網應用更加活躍的是,HTML 5正整合進所有種類的RIA功能,包括數據庫連接、將W3C置于AJAX上等。在不遠的將來,作為一名RIA領域的專家無疑將給你的簡歷添上濃重的一筆。
3,Web頁面開發
Web開發恐怕在未來的很長時間內都是主流技術之一。許多程序員往往滿足于構建后臺、或者只是專注于框架基礎而忽略了Web。但是越來越多的企業需要如何在交互代碼(hand code)級別處理Web技術的人員,所以掌握JavaScript、CSS和HTML必將在未來五年內的職場上無往不勝。
4,Web服務端開發
REST 還是SOAP? JSON 還是XML?當然選擇答案得依據項目來定,但如果一名程序員不會創建Web服務(盡管這個程序員也許不用寫Web應用),那么他在工作崗位上一定倍感艱難。因為即便是過去那些被ODBC, COM或者 RPC主宰的領域現在也轉到了一些形式的Web服務上了。
5,軟性技能
一段時間以來就有這樣一種趨勢即:無論在企業內部還是企業外部提高IT的能見度。程序員被越來越多地帶去參加非開發性會議來提供技術支持。例如,沒有IT升級系統,首席財務官不可能改變收支細則;沒有IT升級CRM工作流,運營總監不可能改變一個中心呼叫進程。同樣,客戶經常直接與開發團隊溝通以確保他們的需求被完成。是否每個程序員都應該回去學習禮儀課來與別人更好的交往呢?那倒不必,但是程序員的確要提高待人接物的軟性能力,以在職場上獲得更大的價值。
6,一種動態或者函數式程序設計語言(Functional Programming Language)
類如Ruby, Python, F#和Groovy等的語言雖然不完全主流,但是語言內部包含的思想卻是開發界的主流。比如,微軟.NET中的LINQ系統就是函數式程序設計語言的一個直接派生。得益于Rails框架和Silverlight的發展,Ruby和Python語言在一些領域變得很熱門。學習這樣一門語言不僅豐富了你的簡歷,而且會開闊你的開發視野。我所遇到的頂級開發者幾乎都曾在演講中提到學習一門動態語言或者函數式程序設計語言的重要性,就我的個人經歷而言,這確實很有用。
7,敏捷開發
當敏捷開發第一次沖擊主流的開發意識時,我跟許多開發者一樣持懷疑的觀點。因為它拋棄了控制、標準等,看起來是一種完全與傳統方法相悖的開發方法。但隨著時間的發展,敏捷背后的思想被定義的越來越好,應用得也越來越棒。許多開發或者采用敏捷,或者在敏捷開發的實驗階段。盡管敏捷不是失敗項目的萬靈藥,但它確實在軟件開發中有一席之地。那些對敏捷有很好的理解并且有應用經歷的開發者必將在未來五年內成為搶手貨。
8,業務領域知識
開發團隊越來越被看做是項目的合作者,這意味著了解該領域的開發者將對該項目的貢獻更大。有了敏捷,開發者可以說我們可以在這兒很簡單地增加這個功能,而這將讓我們的產品更具價值。或者這個要求不符合我們日志顯示的常用類型。由于越來越多的程序員反對必須了解該領域內的所有問題(實際上也不可能做到),所以不可否認的是越來越多的企業希望開發者起碼了解該領域內的基礎知識,越多越好。
9,質量控制
幾年前的時候,很多企業和產品沒有bug跟蹤系統、沒有版本控制和其他類似的工具,所寫出的代碼和產品都只是跟程序員和他所用的IDE有關。幸而開發領域有了新的、集成的工具如Microsoft Visual Studio Team System,而且產品、代碼高質量及可用性的透明度提高,開源環境等,現在沒有這種工具的企業已經越來越少稀少。開發者除了知道如何源代碼控制、如何使用VM系統構建測試環境之外,還要做更多的質量控制工作,并具備很好的清潔意識來確保他與他的團隊協調一致。那些將代碼處存在個人硬盤中,沒有記錄代碼變更、任務目錄等的開發者,不但在傳統的開發環境中不受歡迎,在敏捷的開發環境中也不受歡迎。
10,移動開發
在上世紀90年代末,Web開發一躍成為主流并且將原來傳統的桌面應用開發邊緣化。在2008,移動開發大肆進入人們的視野,而且至少在五年內移動開發都將是開發領域的重中之重。當然移動開發的方式有很多種,但無論你選擇哪一種都將令你成為未來的搶手貨。
=============================================
學習一種編程語言要做的15個練習
雖然我已經可以使用很多種編程語言進行工作,但我的工作常常會要求我快速掌握一門新的語言。我沒有選擇去閱讀幾百頁的程序手冊,而是快速瀏覽10到15頁的教程(可以在Google中搜索),并把程序語言的語法參考說明印在小卡片上(在google里搜索language to learn+reference card就能找到)。
首先,我會熟悉這種程序語言的編譯器、編譯選項、編輯器或集成開發環境的的快捷鍵和小技巧,寫一個簡單的“你好世界”程序,編譯并運行它,再用調試器進行簡單的調試,如設置斷電、查看變量值、跳轉到某一位置等。
為了能夠快速地掌握一種新的語言,我會做以下幾個練習。注意,有些程序對初學者來說是很困難的。
1、用無限循環語句顯示一系列數字(1、2、3、4、5……),并設置當用戶按下某個按鈕時(如ESC鍵)程序就會中止;
2、斐波那契數列、交換兩個變量的值、從一組數據中找出最大最小值等;
3、讓用戶輸入一些數字或字符串,以升序或降序進行排列;
4、雷諾數的計算公式是(Dvrho)/mu,其中D為直徑,v為速度,rho為密度,mu為黏性。編寫一個程序,接收一組數據并計算雷諾數。如果小于2100,則顯示“層流”;在2100至4000之間,則顯示“暫態流”;大與4000則顯示“湍流”(使用分支語句if else then);
5、修改上面的程序,顯示“開始新的計算?(是/否)”,如果選“是”,則重新輸入一組數據;如果選“否”,則退出程序(使用循環語句)。如果mu 的值為0,程序是否會提示“除數為0”的錯誤?或是給出“程序崩潰”的提示?怎樣處理這種情況呢?該程序語言里是否提供了這樣的機制?(異常處理)
6、編寫一個科學計算器,包括加、減、乘、除、平方、立方、平方根、正弦、余弦、正切、階乘、倒數、取模等操作;
7、用不同的格式進行輸出(比如四舍五入到5位數字、截取前四位數字、用0填充左邊或右邊、左右對齊等)(輸入輸出操作)
8、將一個文本文件轉換成網頁文件(文件輸入輸出操作、字符串操作)
9、時間和日期:獲取系統當前時間并將其轉換成不同的格式;
10、創建一個文件名中含有時間日期的文件;
12、輸入一個HTML表格,將其轉換為以逗號或制表符分隔的文件;
13、實現自動換行的功能(看看Windows里記事本是怎樣做的)
14、在數組的開頭、結尾和中間添加或刪除元素;
15、該程序語言是否支持以下特性:操作符重載、虛函數、引用、指針等;是否有命名空間、包、模塊等;了解一下吧
===========================================
十年學會程序設計
研究者 Hayes,Bloom 的研究表明,在幾乎所有的各種領域,大約要十年才能培養出專業技能。這些領域包括下西洋棋、音樂作曲、繪畫、鋼琴、游泳、網球,及神經心理學和數學拓撲學。似乎沒有真正的捷徑--即便是莫扎特在四歲就展露出音樂天才,在他寫出世界級的音樂之前仍然用了超過十三年的時間。
再看另一種類型的領域。披頭士樂團似乎是在1964年的Ed Sullivan 劇場表演突然地火起來并成為第一樂隊的。但其實他們從 1957 年開始,就在利物浦、漢堡等地的小型俱樂部表演。雖然他們很早就顯現強大的吸引力,但他們決定性的成功作品 Sgt Pepper 也到1967年才發行。Samuel Johnson 則認為或許還不止十年才行,他說:任何領域的卓越成就都必須用一生的努力才能取得; 稍微低一點的代價都是換不到的。Chaucer 則感嘆道: “生命如此短促,學習技藝卻要這么地長”
以下是我在編程上成功的秘訣:
對編程產生感興趣并因為樂趣而寫程序。確信你自始至終都能樂在其中,這樣你才愿意將十年光陰投入編程事業.
與其他程序員交流;閱讀別人的代碼。這比任何書任何培訓都重要。
不斷地編寫。 最好的學習方法是在實踐中學習 。從技術角度說,”在特定領域的個人最高效率并不因為經驗夠多就會自動獲得;但若有意識的通過努力去提升經驗,個人效率會變高”(第336頁)而 “高效的學習一般需要明確的任務和因人而異的適當難度,以及及時的反饋和重復或者修正錯誤的機會”(20~21頁)Cognition in Practice: Mind, Mathematics, and Culture in Everyday Life (實踐中認知:心智、數學與日常文化) 是這個觀點的一本有趣參考書籍。
如 果你愿意,你可以去讀四年大學(或再讀研究生)。這可以讓你滿足一些工作的學歷要求,同時也可讓你對這個領域有更深的認識。但如你不喜歡上學,你也能(得 有犧牲)通過工作獲得類似的經驗。無論如何,只讀書是不夠的。《New Hacker’s Dictionary》的作者Eric Raymond 曾經說過: “計算機的教育無法讓人成為編程的專家,正如研究畫筆與顏料不能讓人成為專業畫家一樣.” 一個在我所有招聘過的人中屬于最優秀之一的程序員只有高中畢業,但他寫出很多很棒 的程序,他甚至有自己的新聞組。他獲得的股票期權使得他可以擁有自己的午夜酒吧.
跟其他程序員一起完成項目。在一些項目中成為最好的程序員;在一些中則充當最差的一個。當你是最佳的,你要測試自己領導項目的能力,并以你的能力鼓勵他人。當你是最差的,要看看高手做些什么,他們不喜歡做什么 (因為他們會叫你去幫他們做).
接手別的程序員完成項目。全心投入并理解別人的程序。當原作者不在的時候,看看在理解與修改時有什么要注意的。想想如何設計你的程序使得后來維護的人容易上手。
至 少學會六門編程語言。一種要支持類/對象(class abstractions)的語言, 如Java或C++; 一種函數式(functional abstraction)語言, 如 LISP 或 ML; 一種支持語法抽象(syntactic abstraction) 的語言 如 LISP; 一種聲明式語言, 如Prolog或 C++模版; 一種支持協同式(coroutines)編程, 如 Icon 或 Scheme; 還有一種支持并行(parallelism)的語言, 如 Sisal.
記住在 “計算機科學” 中包括”計算機” 這個詞。要知道你的計算機執行一條指令需要多久,到內存中取一個字需要多久(緩存是否擊中), 到磁盤讀取連續的字需要多久,而磁盤的定位又需要多久. (解答見文末)
進行語言標準化的工作。可以像是由ANSI C++ 委員會,或由你自己的團隊,來決定你們的編碼風格,譬如說縮排是2或4個空格。不管怎樣,你都能學到別人到底喜歡什么,對語言的感受有多深,甚至能了解到一點他們為什么有這樣的感覺。
并具備良好的判斷力,也別老糾纏在語言標準化上.
談 了上面所有的想法后,我不禁要問究竟能從書上學到多少。在第一個孩子出生前,我讀完了所有的 “怎樣…” 的書,仍覺得自己是個一無所知的(照顧孩子的)菜鳥。30個月后,第二個孩子出世,我要重回這些書好好復習么? 不! 取而代之的是,我開始相信自己的個人經驗。這些難得的經驗,比專家寫的幾千頁手冊還要有用,而且讓我重新找到了自信.
Fred Brooks (譯注: <人月神話>作者) 在他的文章沒有銀彈 中指出,發掘卓越軟體設計者的三部曲:
1.盡早盡可能地以系統化的方式發掘最佳設計人員。
2.給有潛力者指派生涯規劃師,并謹慎地規劃他們的職業生涯。
3.提供機會給正在成長的程序員,讓他們能相互影響,彼此激勵。
這里假定了某些人已具備成為卓越設計師的必要潛能;工作只是誘導他們前進。Alan Perlis 說得更簡潔了,你可以教任何人學雕塑,但對米開朗基羅而言,要教他的
反倒是有哪些事不要做, 卓越的程序員也一樣。
所以,盡管買那些 Java 書吧!你或許能從中找到點有用的,但是在24小時,幾天或者幾個月中,這些都不會改變你的人生,你也不能掌握一個真正的程序員應該具備的真正的綜合的技能。
===========================================
華羅庚–學習方法 & 梁肇新–程序員的成長(六個階段)
求學問就是一個“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學習過程。前者是學習、接受的過程,“譬如我們讀一本書,厚厚的一本書,加上自己的注解,就愈讀愈厚,我們知道的東西也就‘由薄到厚’了。但是這個過程主要是接受和記憶的過程”。后者則是消化和提煉的過程,“即把學到的東西,經過咀嚼、消化、融會貫通,提煉出關鍵性的問題來”,到這時就會感到這本書變薄了。
============================
不系之舟
凡人凡語:
一個人,如果沒有堅定的信心、征服困難的勇氣和堅持到底的毅力,他將一事無成。
不系之舟
沒有什么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zong)然岸旁(pang)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 是不系之舟——題記一“生活而不為生活俘虜,做自己的主人!”抱著這樣的信念,在1995年的9月,我拿著那張錄取通知書,背著我沉甸甸的包裹,攜著我沉甸甸的希望,走進了北京大學——我心中的圣殿。我就象一個好奇而興奮的孩子,當天下午,就迫不及待地來到了那一泓被稱為“未名”的湖水邊。煙雨濛濛之中,高聳古樸的博雅塔若隱若現,湖心島畔(pan)的石船似欲乘風破浪……一切的一切都是這么地富有詩意,讓我陶醉、讓我流連。啊,北大,我終于擁有了你,我終于能自豪地說“我是北大人”了。我壓抑不住心中的激動,真想對著未名湖大聲喊:北大,我來了。你可知道,多少次,夢中曾出現你的一潭碧水;多少次,夢見我佩上了那枚莊重素雅的校徽?你不會知道,我曾為你放棄了多少,我曾為你忍受了多少,我曾為你付出了多少。在我的心中,“北京大學”這四個字有多么重的份量啊!
二我不是一個幸運兒。求學的路途也不象人們所想的那樣平坦,我的求學始終是同挫折和奮起結合在一起的。我很自負,因為我很自卑,自卑又更加激起和增添了我的自負。我的自負蘊含有豐富的悲劇因素,我也倍受這些因素的折磨。我失意過,也曾失敗過;我心灰意冷過,也曾自暴自棄過。但是,最終,我還是戰勝了這些,從生命的陰影中走出來,開始了一個新的歷程。一次次地跌倒,并沒有使我喪(sang)失前進(jin)的勇氣,相反,每次爬起來之后,我變得更加地堅強了……
我是在山東省臨沂市第二中學度過了我的高中時期的。在此之前,我就讀于一所小小的中學。有人說,天真的兒童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不懂什么是悲傷。那么,初中時候的我,也可以算作是幸福的了。那時,我并不用功,很喜歡一個人跑出這小小的校園,但我的成績卻總是很出色。所以,那時我是同學中的驕子,老師的寵兒。正是由于這樣的環境,使我盲目自大,總以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自己的世界永遠沒有失敗和哭泣。卻不知,自己的世界是多么地狹小。
這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意識陪伴我度過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在這三年中,我從未受到過什么打擊,也沒有經歷些磨難,在我的思想里,仿佛生活鋪開了一張潔白的大紙,等著我去描述一幅最美麗的圖畫……
舒舒服服結束了三年初中生活,輕輕松松地跨進了高中階段。離開小鎮那所小小的學校,來到了臨沂二中,我仍舊帶著那份傲氣和天真的自負,把上帝看成是自己的,不是大家的。所以,我仍舊每天玩耍,還沉浸在對舊日繁華的回憶之中。現在回想起來那時是多么地可笑,但在當時卻真的是一點也沒有察覺。
經過一段時間的相互了解之后,現實就開始讓我明白世界并不象我所想的那樣,我也并非那種“振臂一呼,應者云集”的人物,我只不過是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最最普通的一員罷了。我就好象巴爾扎克小說《幻滅》中初到巴黎的呂西安一樣,自以為是了不起的“外省大人物”,別人卻根本不把你當回事。同學們幾乎都是各地方的最杰出者。他們不僅學習好,而且在別的方面也很突出,有的活動能力特別強,有的知識特別地豐富,有的……。在他們的強烈的對比之下,我感覺自己就象一條被拿到太陽底下的小蟲,顯得是那樣地蒼白無力。我看不到自己的優點了,只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我的世界傾斜了,我從自我的天堂中落入了他人的地獄。天真的自負消失了,而一種自卑感卻油然而生。在這種自卑的情緒之中,我感到一片茫然,不知該怎樣卻面對這個已經是完全不同了的世界。
我只有沉默。
“不是在沉默中爆發,就是在沉默中滅亡。”我沒有“爆發”的勇氣,也沒有“爆發”的能量,我只有無奈地接受后者。可以說,我由自我心中的“天子驕子”墜落到地上,第一次接受命運的挑戰時,我是一個被擊敗者。在突然改變了既定的進行軌道,對自我價值重新進行估計和思索的過程中,我失去了自我。我不愿意接受這樣的現實,想把自己隱藏在回憶里來逃避它。然而,回憶雖可使人獲得短暫的歡欣,但在重新面對現實時,更加使人感到寂寞。我封閉了自我,不敢去接觸這個多彩的世界。于是,課上,我總是縮在自己的椅子里。呆呆地聽別的同學發言;課下我躲在房間里拉上窗簾聽外面的熱鬧喧嘩,甚至在走路時我也低著頭只看自己的兩只腳起來又落下-----我完全成為了一個局外人來。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一個人只有在同別人的交流中才能取得進步。由于我對這突然改變的環境的不適應和自我封閉,我的學習成績下降了很多,高一一年竟然沒有進過班里的前十五名(而我入學成績在班里還可以排到前十名,只是由于我習慣了“第一”而感覺自己學得不好罷了)。從前每次公布成績,對我總是一種快樂,而現在則成為一種懲罰。手里拿著成績單,我覺得對不起我自己,更不敢拿給爸爸媽媽看,我不忍心給他們火熱的期望潑上一盆冰涼的冷水。而每次假期時在初中老師家的聚會上,原來很不起眼的同學竟然也神采飛揚,滔滔不絕地談自己的校園生活。同學們看起來個個意氣風發,只有我獨自縮在臨窗的椅子里無言地捕(bu)捉天空中吹過的一絲絲看不見的風-----我感到了從來未有過的空虛和失落。
三雖然,我高一的生活是灰色的、頹廢的,但生活本身并不是灰色的,它是多姿多彩的。我沒有發現生活的本身,只不過是因為我用灰色的眼睛去漠視它罷了。在高一的暑假,我的一位可敬的老師同我做了一次長談,他年逾花甲,經歷過無數的坎坷滄桑。他沒有對我說在學習方面應該如何如何,而是告訴我一個對待生命的態度應該是什么。人的生命原本就是一種莊嚴,一種責任,我們不能將之隨意拋棄,浪費自己的青春是不道德的,而自己迷失了自己,則是最惡劣的孤獨。一個人要盡力地去適應環境,而不能讓環境去適應你。他告誡我不能只活在記憶中,那是一種可恥的逃避,是一種卑怯的行為,人必須面對現實。這番話給了我很大的震動,使我想了很多很多……
經過這次長談,我終于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我不再沉醉于自己為自己營造的哀愁的氣氛之中了。在高二,我改變了許多,一經打破心靈的枷鎖,頓然覺得自己并非想象中的那么差。我開始充滿信心主動地學習,并且交了兩個很好的朋友,體味到了分別已久的真正友誼的甘甜。我突然發現,精神的力量是無限的,人的能動作用有時讓人吃驚,它可以創造出幾乎是不可能的奇跡來。
高二下學期的統考,我取得了第三名。
終于迎來了最為關鍵的高三。早在高一時,就聽老生說高三的生活是多么緊張,高三的學習競爭是多么地殘酷。我也常常在校園中看到來來去去的人。許多人,拎著很臟的飯盒,低著頭從旁匆匆而過。他們看起來很有目的性,也很有節奏感-----他們都是高三生。
一眨眼間,我從剛入校的那個幼稚少年也變成一名高三生了。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試卷和習題,我明白了他們為什么那么有目的性地來去,也明白了為什么他們的飯盒是那么的臟。
我也終于開始忙起來了,每天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我的努力也“變本加厲”了,幾乎終日坐在椅子上看書、做題。“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難成”,縱然再忙,我仍然不敢忘記交朋友,人只有在同別人的交流中才能取得進步。班里又轉來了三位新生,他們學習相當出色,幸好又同我是前后桌,于是,在相互的學習和幫助中,我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我們這幾個人逐漸形成了一個“學習角”,班里每個同學都說,我們這兒有最濃的學習氣氛。
就在這種幫助之下,我的成績可以說是步步高升。如果高二那次考得好僅僅是偶然的話,那么高三我取得好成績則可以說是必然了。我一直保持年級前三名之列。與此同時,我立下了報考北京大學的志愿。在我很小很小的時候,我就知道在北京西部有一所大學,校園里面有一個美麗的湖,湖里還有一只不沉的石頭船,那是每一個中國學生都向往的地方。能到這湖邊學習看書,是我的最大心愿。
但對于我而言,這個愿望是很難實現的。在我所生長的這座小城里,已經多年沒有學生考到北京大學去了;況且,我在年級里只是前三名,而第一名也報考了北京大學。正如莎士比亞所說:重重的顧慮使我們變成了懦夫,決心的熾(chi)熱的光彩,被審慎的思維蓋上了一層灰色,偉大的事業在這種考慮之下,也會逆流而退,失去了行動的意義。在別人善意的勸說和自己的猶豫不決之后,我終于無奈地放棄了我曾為之夢牽魂縈的北京大學,默默地選擇了一所小小的學院。我安慰自己說,或許這就是命運。
當填報完志愿后,我躲到一個沒人的地方,偷偷地哭了,我哭得好傷心。我明白,我永遠也不可能到這座心中圣殿了。我茫然若失,感覺自己從前的努力好象全是白用力。只有北京大學才能承受我的這些心血。而今,這個目標失去了,我也就失去了鼓舞我前進的動力。
參加了高考。我根本沒有哪怕是一點點的緊張和激動,因為我明白,我可以輕易地考上那所小小的學院。所以,在高考前的一周里。我根本沒有學習,甚至也沒有碰書本,只是整天在家隨邁克爾.杰克遜的節奏扭來扭去。高考時,我只帶著一張準考證和幾支筆,松松散散地就去了。
結果我以618分名列全市第一。
在別人為我取得這樣的成績而高興的時候,我避開了人群,獨自在街上游蕩,直到深夜。我心里發苦,卻流不出淚,一個人盡往濃黑處走。那一刻,誰也不會認得我,一個心灰意懶的我,象一頭受傷的野獸獨自寂寞地舔著自己的傷口。真的,我不甘心,我不甘心呀!街上的人已漸漸地稀少,以往沸騰喧鬧的街頭也安靜了許多,只有偶然而過的汽車的燈光刺痛我的眼睛,使我本已蒼白的臉更無血色。我躲進街旁一個小小的酒吧,里面沒人,只有老板在打瞌睡-----夜,已深。
我把酒一杯杯地灌下去,這是我自釀的苦酒。我知道,世間有許多的“可遇不可求”,但有什么比這樣一種“可遇而不可求”更叫人苦不堪言呢?我的追求為什么給我帶來這么多的憂愁?
我無法回答,因為我已淚流滿面。
老板沒有趕我走,他只是在看著這位奇怪的客人。
那一夜,我沒有回家。
那一夜,我學會了抽煙,但抽煙絕不僅僅是為了寂寞。吐出的煙霧,馬上就消失了,再也沒有比看著自己創造出來的東西無所謂地被分解為虛無更讓人痛苦的事了。所以我還要抽,只不過是為了再看一次煙圈的擴張、消散罷了。在離我眼睛很近的地方,燃燒著一顆紅心,它逐漸向我靠攏,我無法拒絕它的訴說,正如我無法擺脫某種來自心底的希冀。就在這靜默無聲的燃燒中,我感受到了……
就在那一夜,我真正明白了什么叫作痛苦,什么叫作后悔。古人曾說:“盡其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可那是力不足呀。我算什么呢?我難道就這樣告別我多年的夢想,象從來不記得北大似的,把他從記憶中輕輕的抹去?
我不能夠。
開學的日期漸漸地近了,我只有把我的想法告訴爸爸媽媽。說實在的,我不愿意看到爸爸臉上的皺(zhou)紋因我而加深,我也不愿看到媽媽頭上的銀絲為我而增多。但是,我是的確放不下我的“北大夢”呀!
為了我,爸爸專程到那個學院去了一次。回來詳細跟我談了。他對我說:“我知道,現在你可以算是一個大人了,你有權力為你的前途、為你的人生設計藍圖,單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出你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精神永遠是自由的,自己的前途要由自己來把握。但是,命運并不存在于一小時的決定中,而是建筑在長時期的努力和思考的基礎上的。”
我處在了極大的矛盾之中。如果我真的不去那個學院,我不僅要耗掉一年的寶貴時光,還要承受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但如果我去了,我就會永遠的失去北大,永遠的失去自己的夢想之國,我會為此后悔一生的。雖然,有人說,時間能夠沖淡一切,但失去北大的痛苦和遺憾,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的。
“生存還是毀滅?”
悸動的心,沉思的眼睛,蠕動的嘴唇……
四開學的日子到了,我留了下來。
因為我是自由的,所以我不要受別人眼光的支配。我是我自己的主人。
但是,我的這個舉動,在臨沂還是引(yin)起了一陣小小的反應。公眾表示了極大的不理解,包括父親的一些同事好友。我明白要我的父母承受的這一切是多么的沉重。但我那可敬的父母在面前仍然笑臉相對,唯恐觸動我心中的創傷。我真心地感謝他們,在我最窘迫的時候,他們給了我多少溫暖啊!
重新回到了臨沂二中,重新面對那熟悉的一切,我又覺得似乎都是那么的陌生而遙遠,物是人非,昔人遠走。校園依然是那么地美麗,學生們仍然是那么的忙碌,但我已清清楚楚感覺到,這一片天地已經不屬于我了,我只是一個冒然闖入者,我甚至已經開始相信這是命運的安排了。
經此劇變,我有重新陷入沉默之中。
常常獨自一人,沿著校園矮矮的圍墻慢慢地走,想著一些想不透的心事。低著頭看腳下,我的確在一步一步地走我的路,回頭看身后,卻沒有留下一點點痕跡。我走不出自己心中的苦痛。因為我不知道這種冒險會不會成功。我明白如果失敗對我意味著什么。成功了就是經驗,失敗了就是教訓,只看你所做的事情所取得的結果而并不看重過程本身,如果你失敗了,即使你在為這一目標而奮斗的過程是多么地努力,也將會被這一失敗結果所抹殺。世界就是這樣殘酷。這或許也是一種永久的悲哀。
雖然,我這樣做是我自己的選擇,但一旦面對著鐵一般的現實,我仍然傷心。我雖然知道這是一個事實,但在感情上卻難以接受。所以,剛開始時,我的心情很糟,總覺得這象是一場夢,雖然,課本實實在在地擺在我的面前,我仿佛是一輛失控的賽車,雖然前面是懸崖,我卻無助地向其沖去……幸虧我的朋友們還未忘記我,他們給我寄來熱情洋溢的信,幫助我走出了低谷,重新投入到生活之中去。記得有位同學給我寫信說:人總不免有這樣那樣天生俱來的弱點。苦難也即是一種修煉,有智慧的人追求的不是純粹的完備,而是一種真、賞、美,只有如此,才是為人的極品。痛苦、孤單、艱辛,這些并不可怕,關鍵是在許多無奈的必然面前,請快樂些,學會不再抱怨……只需你坦然地微笑,甘于無聊的忍耐和咬緊牙關的奮斗----而我,總在你的身邊與你同在!縱然不能吶喊,也當默默相伴你前行。讀到這樣的信,我特別感動。我知道,在那遙遠的地方,還有幾顆火熱的心是同我一起跳動的。
我懷念我的這一年。就是它,使我從一個單純的少年變成一個沉思者;就是它,使我認識到純潔的友誼的珍貴;就是它,磨去了我的瑕疵,使我對社會、對人生有了新的認識。我相信,在我今后的人生旅途中,在我為了事業而奮斗的歷程里,這一年所起的作用是無法估計的。
五雪,飄落,有融化。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的過去了。當炎熱的夏天又一次來臨時,我終于又迎來了高考。報考志愿時,我沒有猶豫,只填了北京大學這唯一的志愿。我不想再去選擇,我已別無選擇。
重新面對這個考場,我心中有一種說不出的感覺,咸咸的,象汗珠;澀澀的,象淚水。去年的一幕幕還清晰地印在我的腦海里,如今,我又坐在這里了。窗外,灰灰的天,細雨霏霏;窗內,靜悄悄的,考生們都在默默地等待著。
這,就是決定我命運的時刻了。
這,就是我的戰場。
此時此刻,我無法不去想,這一年我度過的每一個日日夜夜;我無法不去想,我所承受的世人不解的目光;我無法不去想,父母和老師對我的殷切厚望;我無法不去想,真心朋友所給予我的鼓勵和安慰。
真的,面對這個嚴肅的考場,我外表雖然平靜,但內心卻是如此沸騰,被緊張的學習所壓抑的想法全在此時涌了出來:我這樣?做究竟有什么意義?在這場抗爭中,我究竟是得到了還是失去了?我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懦夫,是一個堅韌者還是一個卑怯者?我無法回答,也不敢回答。我只有盡力驅除心中的這些雜念。微閉雙眼,調整氣息,全身放松,漸漸的,我心中一片空靈,什么也不去想了……
第一場考語文,我自覺發揮得還可以,基本沒有大的失誤,可以說是成功的了。這極大地增強了我的信心,消除了我的不安和緊張。后面的每一場考試,我都應付得輕松自如,幾乎當作了平日的小測試,毫無緊張之感了。
考試結果,我以總分634分的成績,取得了山東省文科第一名,被北京大學西語系法語專業錄取。
接到錄取通知書時,我有哭了。是為現在的自己,還是為了逝去的時光,我分不清楚。雖然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是,每每在我人生的重大轉折關頭,我都忍不住悄悄滑落的淚水。是啊!淚水伴著我成長,每一次淚流之后,我就會比以前成熟了許多。淚水之中,我認識了我自己。
酒吧老板還記得去年的那位奇怪的客人。他陪著我,我們一直坐到天明。看著窗外漸漸沉寂的街頭以及點點稀疏的燈光,我們談了很多很多。我們雖然并不熟悉,但卻象是多年的老友。人真是怪,你會對每天見面時說“早上好”“吃過了沒有”的街坊毫無印象,而一次偶然短暫的交往卻能令你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談到傷心處,我們都哭了。
是的,在別人的眼里,我應該是最幸福的了,因為我如愿以償了。但我卻感到平靜,或許這是大喜之后的一種平淡吧。當別人祝賀我時,我只是笑笑;當別人夸獎我時,我仍只是笑笑。不再說什么。真的,我有什么可說呢?我只有笑笑罷了。當有人挖苦我,諷刺我,甚至造謠中傷我的時候,我不也只是笑笑嗎?我有什么理由因別人而怒,我又有什么理由因別人而喜呢?我所做的這一切并不要博取世人的同情或喝彩。我不需要同情,我不需要喝彩,我只須無愧我心,當自己在多年以后,回首往事時,不會為這一段日子而悲傷,不會為這一段日子而遺憾,這,足矣.
六赴京的前一天,我又來到了臨沂二中,我的校園。我悄悄地立在路邊,看著學生們仍在匆匆地走著自己的路。他們的心中,也都有一個屬于自己的夢想吧?
“沒有什么使我停留 / 除了目的 / 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 / 我是不系之舟 /”。
我在心中默默地念著這幾句詩行。真的,我的母校,你賦予了我的生命以豐富的內涵。當有人問我,收獲了什么又失落了什么的時候,你叫我怎么能以輕巧的“得失”兩字來衡量這因滲透了汗水、淚水與歡笑而格外充實的中學時光呢?我是一只不系之舟,雖然我曾停泊在你寧靜的港灣里,但我無時無刻不向往著大海的波濤。如今,我終于要離你而去了,去遙遠的外海,為你擷取最燦爛的珍珠。但我永遠也忘記不了你,忘不了我曾經在此處停泊的地方。你已不僅僅是我的母校,你是我的一部分,永遠珍藏在我內心深處。
如今,我這只不系之舟,歷盡了千辛萬苦,險灘激流,終于憑一股百折不回的精神,逆水而上,來到了我的北大,我的燕園。當我遨游在圖書的海洋中的時候,當我沉醉在“湖光塔影”之中的時候,當我在教室中聆聽老師的教導的時候,當我在勺海望曲廊幽亭的時候,我忘不了我所經歷的那些難忘的時光。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讓我重新來過,那么,美麗的燕園啊,你仍是我無悔的選擇。
現在,我在北大已度過了很長的一段日子了,剛來時的興奮已經在這濃厚的文化氣息中沉淀。而我過去的那段經歷又浮了上來,促使我寫下了上面的文字。我不知道我的這段經歷是否真有價值,但是,如果人生真是一場夢,我不過是這個夢網中的蜘蛛,我只希望我的網能夠結得更堅固更完美罷了;我也不知道我的這段經歷對廣大的中學生有沒有啟示,但是,既然是我的親身經歷,我就要把它真實地記錄下來。我想,這應該有它所應有的作用罷.
作者簡介:
李志,男,1995年高考山東省文科狀元,畢業于山東臨沂二中,現就讀于北京大學西語系。
==============================================
3年工作經驗程序員的發展之路
自己作為一名普通的程序員,工作3年多,技術有一定積累,但目前存在最大的困惑在于不知道將來的方向是什么,不知道該往哪個具體的業務方向發展。
一次很偶然的機會,很幸運地和CSDN CEO蔣濤先生見了面,并得到了他提供的一些寶貴的經驗和意見,總結如下:
----------------------------------------------------------
發展方向:
一、磨煉技術
1. 當前公司內部的技術
1). 與同事交朋友,多交流
2). 與同事討論問題,從他人身上學習
3). 爭取得到同事的正反饋,好的反饋對自己是一種肯定和鼓勵,差的反饋促使我們做改善
2. 延伸方向的技術
1). 尋找與公司技術有相關性的方向
2). 尋找與自身能力有相關性的方向
3). 方向大概確定后,找相關的開源項目或題目來研究,
3. 自己喜歡的方向
4. 發展趨勢的技術
1). 如果對以上都不感興趣,建議做移動方面,如Android
二、產品、用戶
做滿足用戶某方面特殊需求的優秀產品
優秀產品的特點:
1). 吸引用戶,用戶覺得該產品的功能有意思或者有用
2). 具備傳播效應
如何做產品:
1). 多在網上了解產品相關的信息,多與相關人士交流產品相關信息
2). 做自己覺得有意思或者有用的小型應用,如在Android、微博平臺上做小應用
3). 做了應用之后向外圍推廣,尋求反饋,反饋是最好的朋友之一
4). 到網上的應用平臺尋找合作伙伴共同開發
一些經驗:
1. 多堅持,不能堅持是因為沒有目標
2. 堅持要有方法
3. 堅持要有目的性,否則難以堅持下去
4. 一定要做事(理解為一定要做項目,主要是指工作之外的項目,即使沒有也得創造出來去做)
5. 選定方向后一定要鉆研進去,深度比廣度重要得多
6. 培養快速解決問題的能力
7. 帶著目標和問題去學習,如果沒有目標,不容易產生積累,并且沒有成果,導致產生漂移
== 8. 回溯做過的事情,如Review自己曾經寫過的代碼或者設計,思考為什么會這么做,有沒有更好的方法==
回溯是培養大局觀、系統觀和分析能力很好的一種方式
推薦兩種書:
《異類》
《Facebook效應》
----------------------------------------------------------
以上絕大部分內容均為蔣濤先生原話,記是記下來了,但更重要的是能否從中得到實實在在地收獲,還得針對自身的情況,仔細想想、認真思考。
各位和我相仿的程序員朋友們,希望大家看了上述內容能有各自的收獲,共勉之。
=======================================
萬物即可為我師!----松下幸之助
心境
每個人都必須站在鏡子前面,才能端正服飾,因為鏡子是最公正無私的,不論什么形狀,都會據實反映出來。一個堅持自己的領帶沒有打歪的人,只要往鏡前一站,是非曲直,自然就一目了然了。儀容固然可以在鏡子前面整飾,但心術的不正,卻無法顯示出來。人往往不容易發覺自己想法或做法的錯誤。那是因為沒有一面心鏡的關系。然而人只要有一棵謙虛上進的心,心境就幾乎無處不在了。我們周圍的人和物,都是我們的鏡子,所有的東西,都能反映出我們的心,所有的人都和我們的心連系在一起。古代的圣賢告訴我們“先除去我們本身眼睛的障礙”,這樣才能把周圍看得更清楚。有了謙虛而坦然的心胸,那么所有的人或物,都會成為我們的借鑒。把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的正誤,原原本本地反映出來。動物園的動物,沒有饑餓惶恐不安,也沒有被其他動物殘害的危險;管理員會定時給它們食物,在欄里自由躺臥、悠閑自得。然而,它們會對這種生活感到滿足嗎?我們雖然無法窺知它們的內心,但是,可以猜想到,它們對于置身險境、盡情奔馳于廣闊無邊的原野的那份喜悅,可能不曾往懷吧。一個人往往憧憬沒有任何憂慮、任何危險,不必費盡心力,不必努力的生活形式:這種生活難道會有生存的意義嗎?面對艱難、徘徊歧路,而能竭盡一切力量去克服它,看著生命的危險,去打開條生路……….唯有這種態度,才算是最充實的生活。冷靜
風吹浪起,船只隨之搖擺,當然,風平靜的最好的,可是一旦強風到來,波濤洶涌,就算是幾萬噸的大船也難會搖擺不定,倘若勉強制止,搖擺的時候就得隨之搖動,才是安全的做法。而最緊的就是不要慌張失措,否則就會迷失航路,以致使不應該沉沒的船只也沉沒了。如果每個人都能冷靜地監守自己的崗位,進而團結一致,產生一股堅強的力量,必可安度險關。暴風雨來到的時候,最重要的莫過于協力合作,因此,與其擔心船只搖晃,還不如憂慮無法團結一致。以人的運氣來說,幸運與倒霉只不過是一線之隔。暴風雨在什么時候會突然降臨,任何人都無法預測,所以聰明的人必須冷靜觀察自己的處境,重新認清自己,早做準備。桶中沉浮
最近很少在街上看到洗甘薯的景象了,但是,偶爾在意料不到的地方,還可以看到。一個大木桶里裝滿了甘薯,年輕人站在桶框上,用兩條圓木棍攪拌甘薯。甘薯在木桶里轉動,大小參差不齊的甘薯,一會兒出現,一會兒消失。浮在上面的,未必永遠浮在上面;沉在下面的,也未必始終沉在下面。總是一會兒浮起來,一會兒沉下去。這個景象,仿佛是人生的寫照。人的一生,或多或少,總是難免有沉浮。不會永運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運痛苦潦倒。反復地一浮一沉,對于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因此,浮在上面的,不必驕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著悲觀。必須以率直、謙虛的態度,樂觀進步、向前邁進。當一個人的內心,有了傲慢的心情,或悲觀的情緒的時候,憶起洗甘薯的景象,不無幫助。冬天的陽光
今日,沒有任何事比有一顆淳樸的心更重要的了,不管一個人是多么地神通廣、有辦法、單靠一個人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如果離開了大自然,光憑人類的智慧與力量,也活不下去的。如果回歸自己淳樸的心,必然會明了這個道理。一個聰明才智的人,若只是依靠自己的聰明小慧定各種策略、一個孔武有力的人,若只是依其勇力來扭曲正道,使可有那充滿疑惑的臉上察知,他的心靈已逐漸地喪失了那份溫柔的光。今日,沒有任何事比有一顆淳樸的心更重要的了。有你才有我,有我才有你。擁有一顆淳樸的心靈,才能用心眼透視這一層道理;而一般的人只是想到自己,以至于不知不覺就身陷孤僻寂寞之中,漸漸失去一臉上的笑容。冬日的陽光是很令人思念的。愈是酷寒凜冽,那由云間透露出的淡淡陽光,更能使我們的心靈沉靜、思緒調和。這由天而降的訊息與感覺,是溫暖而令人心懷期盼--------他仿佛呼喚著我們,要我們并肩攜手,融合團結在一起。而我們這顆淳樸的心,就仿佛是冬天的陽光。防雨就帶傘
下雨的時候,有傘撐傘,沒有傘,包頭巾也行。如果什么都沒有的話,那就非淋濕不可了。下雨時沒帶傘,那是因為疏忽天氣,未做準備的關系。等淋了雨才知道傘的重要。雨停以后,就會想到不要被雨淋濕,非帶把傘不可。這也算是人生的一個教訓。人生和天氣一樣,有天晴的時候,也有下雨的時候,有順手的時候,也有棘手的時候,連著幾天好天氣的話,就容易忘記有下雨的時候,順手的時候,就可能會跑過頭而有疏忽這也是人們普通的一種心態吧。為了有所警惕,前人有所謂“勝勿驕”、“居安思危”的警句。不論是做什么工作或什么事情,真理只有一個。下雨就該撐傘,沒傘的話,只好被淋了。人們往往在避雨的時候,才想到下次一定帶傘,不再被淋到。所以,不論上雨的傘,工作的傘,或是人生的傘,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東西。生活每天都是新的
春來了。夏去秋來,冬盡春至。一年又復春。雖然我們看見的是相同的事物反復循環,然而,樹木在著循環與更替之間,又成長茁壯了不少。通往山頂的道路,蜿蜒曲折,一圈一圈環繞而上,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過一會兒似乎又看到相同的景色,使人想到我們只是在這么一圈又一圈地繞來繞去,可是,每環繞一圈或升高一層,攀沿而上的,卻絕非相同的道路。有時,我們想每日的生活亦是如此,我們似乎日復一日地過著相同的日子。然而,事實上今天較之昨天,我們對世事的體驗要深刻得多,似乎頭腦也變得比較聰明才明智。人生也是如此,與時間一樣愈累積愈多,但絕非同樣的日子在堆砌累積。倘若一個人認為事物只是相同的東西在重復地演變,那么就是將自己邁向進步大道的路給封閉了起來,要知道,那絕非同樣的事物在重復地發生著。等待時機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適當時機”。時機乃是超乎人類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無論你怎么渴望,在春天來臨之前,櫻花絕不可能盛開;無論你怎樣焦急,在時機尚未成熟的時候,做事必然無法成功,嚴冬來了,春天就不遠了。櫻花即使是被凜冽的寒風吹打,或遭遇到壓彎樹枝的大雪,仍然寧靜地等待春天的駕臨、充分表現了對于大自然恩惠的信賴。不如意的事情過去了,好的時機必然來臨。因此,凡是成大事的人,無不等待時機的來臨。既不焦慮,也不慌張,靜靜地處理眼前的工作。偉人等待時機的心情,恰似等待春天的櫻樹。然而,消極地等待,無異是企求僥幸,櫻樹雖然靜靜地等待春天,卻無時不在養精蓄銳,沒有儲蓄潛力,時機即使到了,仍然一無所成。愈需要等待,則內心愈是焦慮,這個人之常情。然而,自然的法則,卻不能被人情所左右,這不是冷淡,時機對于靜靜等待它的人,無不以溫暖的雙手去迎接。對于生命中將遭遇的任何事情,如果是可能的話,我試圖去做;如果是不可能的話,我也試圖去做。影子的暗,反襯了光的強,影子的長,何嘗不可以反證形象的高大。在冰冷得刻骨的理性中,其實蘊藏著更飽滿的生之創痛、掙扎與歡欣。如是:我將日漸趨于完美。==================================
兒浮起來,一會兒沉下去。
冬天的陽光
今日,沒有任何事比有一顆淳樸的心更重要的了,不管一個人是多么地神通廣、有辦法、單靠一個人是無法生存下去的,如果離開了大自然,光憑人類的智慧與力量,也活不下去的。如果回歸自己淳樸的心,必然會明了這個道理。一個聰明才智的人,若只是依靠自己的聰明小慧定各種策略、一個孔武有力的人,若只是依其勇力來扭曲正道,使可有那充滿疑惑的臉上察知,他的心靈已逐漸地喪失了那份溫柔的光。今日,沒有任何事比有一顆淳樸的心更重要的了。有你才有我,有我才有你。擁有一顆淳樸的心靈,才能用心眼透視這一層道理;而一般的人只是想到自己,以至于不知不覺就身陷孤僻寂寞之中,漸漸失去一臉上的笑容。冬日的陽光是很令人思念的。愈是酷寒凜冽,那由云間透露出的淡淡陽光,更能使我們的心靈沉靜、思緒調和。這由天而降的訊息與感覺,是溫暖而令人心懷期盼--------他仿佛呼喚著我們,要我們并肩攜手,融合團結在一起。而我們這顆淳樸的心,就仿佛是冬天的陽光。防雨就帶傘
下雨的時候,有傘撐傘,沒有傘,包頭巾也行。如果什么都沒有的話,那就非淋濕不可了。下雨時沒帶傘,那是因為疏忽天氣,未做準備的關系。等淋了雨才知道傘的重要。雨停以后,就會想到不要被雨淋濕,非帶把傘不可。這也算是人生的一個教訓。人生和天氣一樣,有天晴的時候,也有下雨的時候,有順手的時候,也有棘手的時候,連著幾天好天氣的話,就容易忘記有下雨的時候,順手的時候,就可能會跑過頭而有疏忽這也是人們普通的一種心態吧。為了有所警惕,前人有所謂“勝勿驕”、“居安思危”的警句。不論是做什么工作或什么事情,真理只有一個。下雨就該撐傘,沒傘的話,只好被淋了。人們往往在避雨的時候,才想到下次一定帶傘,不再被淋到。所以,不論上雨的傘,工作的傘,或是人生的傘,都是非常重要的一件東西。生活每天都是新的
春來了。夏去秋來,冬盡春至。一年又復春。雖然我們看見的是相同的事物反復循環,然而,樹木在著循環與更替之間,又成長茁壯了不少。通往山頂的道路,蜿蜒曲折,一圈一圈環繞而上,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向西,過一會兒似乎又看到相同的景色,使人想到我們只是在這么一圈又一圈地繞來繞去,可是,每環繞一圈或升高一層,攀沿而上的,卻絕非相同的道路。有時,我們想每日的生活亦是如此,我們似乎日復一日地過著相同的日子。然而,事實上今天較之昨天,我們對世事的體驗要深刻得多,似乎頭腦也變得比較聰明才明智。人生也是如此,與時間一樣愈累積愈多,但絕非同樣的日子在堆砌累積。倘若一個人認為事物只是相同的東西在重復地演變,那么就是將自己邁向進步大道的路給封閉了起來,要知道,那絕非同樣的事物在重復地發生著。等待時機
無論做什么事情,都是“適當時機”。時機乃是超乎人類能力的大自然的力量。無論你怎么渴望,在春天來臨之前,櫻花絕不可能盛開;無論你怎樣焦急,在時機尚未成熟的時候,做事必然無法成功,嚴冬來了,春天就不遠了。櫻花即使是被凜冽的寒風吹打,或遭遇到壓彎樹枝的大雪,仍然寧靜地等待春天的駕臨、充分表現了對于大自然恩惠的信賴。不如意的事情過去了,好的時機必然來臨。因此,凡是成大事的人,無不等待時機的來臨。既不焦慮,也不慌張,靜靜地處理眼前的工作。偉人等待時機的心情,恰似等待春天的櫻樹。然而,消極地等待,無異是企求僥幸,櫻樹雖然靜靜地等待春天,卻無時不在養精蓄銳,沒有儲蓄潛力,時機即使到了,仍然一無所成。愈需要等待,則內心愈是焦慮,這個人之常情。然而,自然的法則,卻不能被人情所左右,這不是冷淡,時機對于靜靜等待它的人,無不以溫暖的雙手去迎接。對于生命中將遭遇的任何事情,如果是可能的話,我試圖去做;如果是不可能的話,我也試圖去做。影子的暗,反襯了光的強,影子的長,何嘗不可以反證形象的高大。在冰冷得刻骨的理性中,其實蘊藏著更飽滿的生之創痛、掙扎與歡欣。如是:我將日漸趨于完美。==================================
林徽音
喜歡有才氣的女子,長得漂亮的,更是再贏色相。
看年輕時林徽音(1904—1955)的照片,伊是如此清麗,燦笑如花。那股獨有的書香氣質,裝不來。父親李長民是藝術家與浪漫才子,在嚴父管教下,林徽音早培養出一種與別不同的藝術氣質,加上生來成熟早慧,聰明伶俐,對人情事,尤其敏感。1920年她隨父親走過半過地球再到倫敦去,入讀當地的圣瑪麗女子學院(St. Mary’s Collegiate School),很快就說得一口流暢英語。
林徽音從小活在父親的生活圈子里,經常接待中外知名人士及知識分子,儼如家中的女主人。這種社交活動,叫林徽音從小長袖善舞,落落大方,難怪吸引不少異性,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要說是詩人徐志摩。
當年,較她年長近十年的徐志摩,也不免被這個女孩的聰慧與靈光吸引,她的文學天賦叫這位康橋詩人深深傾倒,火速拜倒其石榴裙下。和她在一起時,他就急于領她進入一眾英國詩人作品世界:雪萊(Shelley)、濟慈(Keats)、拜倫(Byron)、吳爾芙(Virginia Woolf)……面對林徽音,他是幾近情感失控,不惜想到跟妻子張幼儀離婚,拋下孩子,然后跟林徽音做對靈魂伴侶。
那年,伊不過16歲。但對已婚的徐志摩,林徽音始終未想交托。
另一位是梁思成,梁啟超的兒子。梁啟超跟林徽音父親是知交好友,二人早在子女年幼時,打趣說過要為倆小口許配。梁思成跟林徽音同樣對建筑充滿興趣,1924年,二人共赴美國費城的賓州大學修讀,前者選讀建筑,后者選讀美術,彼此修讀的學科有著緊密連系。
然而,二人性格與脾性南轅北轍,梁生性死硬、刻板而嚴肅,工作要求一絲不茍,跟酷愛自由愛幻想的林徽音不盡相同,她是創意澎湃,卻有欠規律,每回在交設計圖樣最后期限到來,她就是不眠不休也趕不及似的,倒有賴梁思成每回插進來幫一把,把林徽音那亂七八糟的草圖化成一幅幅漂亮圖樣。二人的互補性格,經過一段磨合期,為彼此生命注入不一樣的特質。
說林徽音是才女,所言非虛。她在校內的作業,大多取得班內最高的成績,偶而也拿拿第二。在朋友眼中,她是文文靜靜,幽默而謙遜,從來不把自己的優良成績掛在口邊。林跟梁,同于1927年在賓大畢業,二人的四年學業都在三年完成,1928年二人更在渥太華結婚。
他們的一對美國友人曾對他們有過這樣的描繪:
「菲麗絲(林徽音的洋名)感情豐沛,愛開玩笑,對任何事都很堅持,走到哪兒都惹人注目……思成則是溫文爾雅、有幽默感和神情愉快,對古代公共建筑、橋梁、城墻、店鋪和民居的任其損壞或破壞,表示深惡痛絕。他們兩人是完美的組合,一種氣質和技巧的平衡,即使在早期,似乎也看出兩人合為一體,比各自分散所得成果要大得多──一種罕有的奇跡配合。」
林徽音是中國過渡一代的女知識分子,自小接受西方教育,放洋國外過的是自由的生活,但婚嫁回國以后,她也當起妻子、母親、管家的工作,家中大大小小事情,也由她作出決定。家中,她是賢妻良母,從來不叫梁思成煩心;成就家庭以外,她也繼續建筑圖的繪畫與詩歌創作,只是,生活煩瑣事多,她也不得不經常為著別人解決麻煩。
在眾人心目中,林徽音一身像充滿磁場,吸引四周的人,叫人人都投向她,向她傾訴,像要黏著她方感覺安全似的。作家蕭干曾這樣記下他第一次見林徽音的情景:
「……原聽說這位小姐的肺病已經相當嚴重,那時的肺病就像今天的癌癥那么可怕。我以為她一定是穿了睡衣,半躺在床接見我們呢!可那天她穿的卻是一套騎馬裝,話講得又多又快又興奮……給我留下印象是,她完全沒提一個『病』字。比健康的人精力還旺盛,還健談。大家都稱她作『小姐』,但她可不是只會抿嘴嫣然一笑的嬌小姐,而是位學識淵博、思想敏捷,并且語言鋒利的評論家。」
患病時的林徽音也是如斯叫人印象難忘,更何況健壯時的她。只是,中國世局多變,像林徽音與梁思成這一代人生不逢時。這對才華夫妻,在連年內戰外戰氛圍下,一直只能困苦生活。
好一段日子,林徽音更在病榻中度日。然而,躺在醫院病床的她,卻從來不會因為病痛而向人傷春感懷,反過來閑時就打量醫院的建筑,寫下自己一些看法,足見這位女子對建筑的敏感與鐘愛;此外,好些時候詩興大發,她就不間斷地寫詩投稿,浪漫情懷不變。
曾經,有一位年輕女子如此形容林徽音:
「……她是那么健談又風趣,我除了不時發出咯咯的笑聲外,再插不上嘴。她是我一生中所見過最美、最有風度的女子。當然,我見到她時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人了,病魔已經把她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頭。但是一旦和她接觸,實體的林徽音就不見了,你所感受的只是她的精神,她的智慧與美的光芒,我常常陶醉在對她的欣賞中……」
要一個女子贊美另一個女子可不容易,更何況,那是出自梁思成第二任太太林洙的說話。她對她,沒有妒嫉,只有由衷的欣賞,足見林徽音的魅力所在。只是,這個女子活著的時候多勞心勞力于身邊的人,一直未能把自己發揮最好。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樣,
太薄弱
是人們的美麗的想象……
============================================
Authentic Happiness (臺譯)真實的快樂
基本問題
心理學的中心話題一度主要是關于如何治療心理疾病 (mental illness) 的(這也正是弗洛伊德作為一名心理醫師 (psychiatrist) 的切入角度),而積極心理學則聚焦于如何使正常人擁有更好的生活。事實上,即便從心理疾病的角度去考慮,積極心理學也提供了有效的預防手段。積極心理學期望的成果是快樂(happiness or wel-being),研究對象包括積極的情感 (positive emotions)、積極的特質 (positive traits)和積極的組織 (positive institution),這也正是本書的三個部分分別所講述的。什么是快樂呢?這個問題并不僅僅是簡單的享樂主義理論 (simple hedonic theory) 能解釋的。快樂也并不僅僅是快樂的感覺 (feelings)。簡單的享樂是能引發快樂的“快捷方式” (shortcuts) ,但并不能帶來真正的快樂。踐行自己的優勢和品德 (the exercise of strengths and virtues)帶來的快樂,才是真實的快樂。(本文以觀點的總結為主,作者的這些觀點在書中都有精采的論述和例證作為支撐,這里就不詳述了。)人為什么要尋求快樂呢?這也許是一個無需回答的問題,不過作者仍然在書中給出了為啥要快樂的科學證據:人的快樂程度與健康長壽、美滿婚姻、事業成就都有顯著的相關性 (correlation),例如有一個很有趣的例子是,在畢業照中真笑 (Duchenne smile) 的人比假笑的人日后擁有更美滿的婚姻。同時研究表明更多的快樂直接導致了 (caused) 更高的生產力 (productivity) 和收入。另一個值得回答的問題是:為何進化過程中發展出了快樂呢?負面情緒和積極情緒又分別是怎樣產生的呢?答案是:負面情緒對于贏得進化中非贏即輸的勝負游戲 (win-loss game) 有幫助,例如獵物對捕食者的恐懼情緒;而積極情緒則促進了生物個體應用雙贏的局面 (win-win encounter),例如愛情的甜蜜和撫養下一代的滿足感。換句話說,負面情緒和積極情緒分別標志著潛在的勝負游戲和雙贏局面。人的快樂能否通過人為干預而持久地 (lastingly) 提升呢?這個問題的答案并不顯而易見。暫時地提升快樂水平是簡單可行的(例如一份禮物,一場郊游,或一次高潮),但這種提升不能持續,例如研究表明彩票中大獎的人主觀感受到的快樂程度會逐漸回落到原來的水平。積極心理學的研究認為,持久地提升人的快樂水平是可以做到的,并給出了如何做到的答案。積極情緒
持續的快樂水平 (enduring level of happiness) 由三個因素決定:個人可達到的快樂的區間(set range),外部環境(circumstances),以及你能自發控制的因素(factors under your voluntary control)。研究表明你的快樂水平可能達到的最高上限和最低下限很大程度上是由基因決定的。外部環境因素也不同程度地決定了快樂與否,例如婚姻、豐富的社會生活 (social life)、所處組織 (institution) 的整體氛圍等;自己主觀認定的(而非客觀衡量的)健康程度等因素也和快樂有很大相關性。可以自發控制的因素可分為三個方面:對過去的滿足(satisfaction about the past),對未來的樂觀(optimism about the future),和當下的快樂(happiness in the present)。關于過去、現在和未來的三種積極情緒是不同的,且并不一定緊密相聯。提升對過去的滿足情緒的唯一辦法是重寫 (rewrite) 自己的過去,手段包括:摒棄過去對于未來的決定論的思想體系;增強對于美好記憶的感恩之心;學會寬宥過去的錯誤。對未來的樂觀和悲觀體現在兩個方面:永久性 (permanence) 和普遍性 (pervasiveness),分別對應于時間和空間。永久性是指相信過去的事件是持續的 (persistent),導致事情發生的原因是由于個人的特質和能力。普遍性指對事情的發生做出普適的 (universal) 解釋。于是,樂觀和希望就是,對好事的來臨做出永久和普適的解釋,同時對不幸的事件找到暫時的 (temporary) 和專門的 (specific) 原因。要知道自己以為確實的事情 (beliefs) 可能并非事實真相 (facts),我們做出的關于我們自己的判斷可能是錯誤的。克服悲觀情緒需要有意識地和自己的悲觀想法爭辯,辨認出這些想法,可以想象他們是出自一個專門和自己作對的敵人之口。做自我爭辯 (self-disputation) 的方法包括:用證據來證明悲觀想法在事實上的錯誤;對令人悲觀的事情找到其它的原因來解釋,這種原因應該是可改變的 (changeable)、專門的且并非針對個人的;做出現實的推斷 (realistic implications),不偏向持續的或普適的解釋;確定該想法是否有用,思索是否能夠改變,如何做出改變,排除與此無關的無用的想法。有必要將有效的自我爭辯的記錄書寫保存下來。當下的快樂包括兩個層面:享樂 (pleasures) 和滿足 (gratifications)。享樂是指純粹的感覺 (raw feels),如陶醉忘我(ecstasy)、驚險刺激(thrill)、性高潮(orgasm) 等。這種感覺是短暫易逝的 (evanescent),而且極少或根本沒有牽扯到思維。加強享樂感覺的方法有三種:避免習慣化(habituation),就是要讓特定種類的享樂感覺之間相隔較長的時間;細細品味(savoring);留心觀察(mindfulness)。心流中的滿足
享樂和滿足之間的不同在于,享樂有關感覺和情緒 (senses and emotions),而滿足則側重于展現個人的優勢和品德 (strengths and virtues)。這種滿足的狀態表現為完全沉浸于心流 (flow) 中,專注 (immersion) 代替了意識 (couciousness),情緒則完全不存在。這正是愉快的生活 (pleasant life) 與美好生活 (good life) 的分野。心流 (flow) 的組成部分包括:有挑戰性、需要技巧的事務、我們的專注、清晰的目標、即時的反饋(feedback)、深入而應付自如的參與 (deep, effortless involvement)、控制感 (sense ofcontrol)、自我的感覺 (sense of self) 消失不見、時間停止了。──過程中并沒有積極情緒的參與,心流的核心正是情緒與意識的缺失。這里可以引入心靈資本 (psychological capital) 的概念:享樂是心靈資本的消費,而心流中的滿足則是心靈資本的投資。享樂標志著生理滿足的成就 (achievement of biological satiation),而滿足則標志心靈成長的成就 (achievement of psychological growth)。那些抱著電視不放的人 (couch potato) 注視屏幕時的精神狀態實際上普遍是輕度的抑郁 (mildly depressive)。當今社會抑郁 (depression) 的蔓延可解釋為對快樂的“快捷方式”的過度依賴,這種自我專注 (self-absorption) 是心流和滿足的反面,產生了一整代以自己一時感覺為先的自戀者 (a generation of narcissists whose major concern is with how they feel)。為何人們寧愿選擇享樂甚至不快 (displeasure) 也不選擇滿足的心境呢?因為享樂來得容易,而贏得滿足是艱難的。滿足產生心流,但這個過程需要技巧和努力,會遇到挑戰,存在失敗的可能性。不要問“怎樣才能快樂” (How can I be happy) 了,問自己“怎樣才是美好的生活” (what is the good life) 吧。
(第七章講gratifications的后半部分是本書重要的關節,也是給我啟示最大的地方。這里的總結尚失全面,亟待補充。)
優勢和品德
對優勢和品德 (strengths and virtues) 進行研究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廣泛認同的分類系統(類似于 DSM-III 之類精神疾病的分類系統)。入選分類的人格特質應該盡量普適 (universal),在迥異的文化和歷史的不同階段中得到廣泛的 (ubiquitous) 體現。品德被分為六種:智慧和知識(wisdom and knowledge),勇氣(courage),愛與人性(love and humanity),公義(justice),堅忍(temperance),超越(transcendence)。每種品德都有若干實現的途徑 (way to achieve),這也就是不同的人格優勢 (strengths of character),分為24種。
(各個人格優勢的名稱主要根據本書作者的另一本書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進行表述,分類和遣詞有不同但無本質差別。)
智慧方面的優勢包括:1. 創造力 (Creativity);2. 好奇心 (Curiosity);3. 開放思維 (Open-Mindedness);4. 熱愛學習 (Love of Learning);5. 洞察力 (Perspective)。
勇氣方面的優勢包括:6. 英勇 (Bravery);7. 耐心 (Persistence);8. 真誠 (Integrity);9. 活力 (Vitality)。
人性方面的優勢包括:10. 愛和被愛 (Love and Be Loved);11. 仁慈 (Kindness);12. 社交智慧 (Social Intelligence)。
公義方面的優勢包括:13. 公民精神 (Citizenship);14. 公正 (Fairness);15. 領導才能 (Leadership)。
堅忍方面的優勢包括:16. 寬恕和慈悲 (Forgiveness and Mercy);17. 謙恭及虛心 (Modesty and Humility);18. 小心謹慎 (Prudence);19. 自控 (Self-Regulation)。
超越方面的優勢包括:20. 對卓越事物的欣賞 (Appreciation of Beauty and Excellence);21. 感恩 (Gratitude);22. 希望 (Hope);23. 幽默 (Humor);24. 精神感悟 (Spirituality)。
個人的優勢可作為薄弱之處 (weaknesses) 的緩沖 (buffer)。而尤為重要的是個人的顯著優勢 (signature strengths),這些優勢你能快速習得、靈活運用,這些優勢給你真實擁有的感覺,運用這些優勢給你帶來的是興致、熱情甚至狂喜。
(我在 authentichappiness.org上做了 VIA Survey of Character Strengths 的測試,結果的前五位分別是:Love of learning; Creativity, ingenuity, and originality; Capacity to love and be loved; Judgment, critical thinking, and open-mindedness; Curiosity and interest in the world.)
達成美好生活的公式就是:每天在生活的各種領域中運用自己的顯著優勢,以帶來充沛的滿足 (abundant gratification) 和真實的快樂 (authentic happiness)。
意義和目的
擁有關于過去、未來和現在的積極情緒即是愉快的生活 (pleasant life),能發揮出自己的顯著優勢即是美好的生活 (good life),但這仍然未臻極致。擁有生活的意義和目的 (meaning and purpose),才是有意義的生活 (meaningful life),才是完滿的生活 (full life)。本書作者對于意義和目的的答案是神 (God),脫胎于宗教卻并不同于宗教中的意義。他的論述大致是這樣的。猶太教-基督教傳統 (Judeo-Christian tradition) 中的神具有四個主要屬性:全知 (omniscience),全能(omnipotence),至善 (goodness) 和創世 (creation of the universe)。然而這最后一個屬性是可能帶來矛盾的,如果神是世界的設計師和創造者,同時既善良仁慈又全知全能,那為何這個世界仍存在疾病、罪惡和暴行?各種理論上調和矛盾的努力不令人滿意,于是創造世界這一層神的屬性被作者放棄了。放棄這個屬性之后,全知全能至善的神是否存在呢?還用剛才那個矛盾來說明會給出否定的答案,同時神的全知全能與個體的自由意志 (free will) 也是存在矛盾的。所以結論是,這樣的神在過去和現在不存在,神只能存在于將來。作者認為,雙贏的自然進程 (natural principle of win-win) 和持續增加的復雜性 (complexity) 的最后就是全知、全能和至善的可稱為神的實體的產生。當然,這并不會在我們個人的生命進程中實現,甚至可能不會在我們種族的歷史進程中實現。我們作為個體能做的就是增進自己的知識、力量和善念,成為這一達到全知、全能和至善的進程的一分子。
以上是作者書中給出的答案,但每個人關于生活的意義的答案可以各有不同。各種答案的共同點是:它關聯到某種大于你自身的讓你想投入其中的東西。這種東西可以是道,可以是仁,可以是兼愛,可以是圣杯,可以是理念世界,可以是共產主義,可以是幾何的公理系統,可以是神學的三位一體,可以是數學的哥德巴赫猜想,可以是物理的大一統理論,既可以是對愛情的渴望對知識的追求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也可以是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甚至可以是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之中去,同樣可以是讓每一張辦公桌和每一個家庭里都有一臺裝有我們軟件的電腦……但你得有你的答案,得有你自己心中的那個大于你自身的你想要投入其中的東西。
以全書的最后一段作為結束,原文引用如下:
The good life consists in deriving happiness by using your signature strengths every day in the main realms of living. The meaningful life adds one more component: using these same strengths to forward knowledge, power, or goodness. A life that does this is pregnant with meaning, and if God comes at the end, such a life is sacred.
==========================================
Maria Arredondo 瑪麗亞.亞瑞唐多
瑪麗亞·亞瑞唐多,1985年7月6日降生于挪威的文內斯拉(Vennesla)小鎮。 和很多出色的歌手一樣,Maria從很小的時候便顯露了過人的音樂天賦。她的母親說她是“從會走路的那天起,就會唱歌了”。她從10歲起就開始參加地區的各種歌唱比賽,成績頗佳。她用了兩年時間慢慢尋找自我風格,然后簽訂了自己的唱片合同。她可以唱各種各樣的歌,從慢而深情的“Cross Every River"到瘋狂有力的快歌如“Mad Summer”。是個跨過古典和流行界的歌手。
檔案
全 名:Maria Arredondo
生 日:1985年7月6日
出生地:挪威文內斯拉(Vennesla)
長大地方:Kristiansand og Vennesla
身高:167cm
最喜歡的顏色:紫色
喜歡的音樂:噢,一直在改變……任何東西都會出現在適當的時間
喜歡的藝人:Alicia Keys、Shania Twain、Robbie Williams、Eva Cassidy、Toto、Avril Lavigne、Lisa Nilsson 等等
喜歡的專輯:寫這個的時候是……Eva Cassidy的Songbird
喜歡的歌:“Fields of Gold” Sting 與 Eva Cassidy的版本都喜歡
喜歡的電影:Danny Glover,Whoopi Goldberg和Oprah Winfrey出演的黑人音樂劇 “The Color Purple”《紫色/紫色姊妹花》
喜歡的食品:匹薩、意大利面和炸玉米餅
喜歡的飲料:達和橘子汁
喜歡:音樂和好伙伴
不喜歡:不公平和恃強欺弱
欣賞怎樣的人:無論如何堅持自我的人
夢想:經常旅行,接觸許多新的朋友和文化,最重要的是一直從事音樂方面的工作
元素:水
幸運星:月亮
比較像的動物:螃蟹(這個官網說的……)
守護石:月亮石
人生追求:不停地安慰和親密人們
秘密:希望有安全感(在情緒、思想上、財政上、感情上)
用3個詞形容自己:快樂的、敏感的、堅持的
歷程
她的第一張同名專輯請來了諸如Jonas von Der Burg, Espen Lind, 這樣的大牌制作人。作曲者也是水準很高,Christian Ingebrigtsen,Silje Nergaard等都為她操刀動筆。這張專輯甫一出世,就在挪威最大的報紙的音樂版上獲得了最高的評價。它的銷量是白金。第一首單曲“Can let go”于2002年5月推出,名叫她的第3首單曲,與Christian Ingebrigtsen合唱的“In love with an angel”空降冠軍,同樣是白金銷量。她難以置信的成功使Maria成為了挪威最棒的藝術家。她的首張專輯中的一首歌在排行榜的前三位蟬聯了4個月。而下一首單曲《A thousand nights》也被廣播。 Maria的嗓子有些象流行天后Mariah Carey,但是比后者要稍微男性一點點。Maria的聲線非常好,性感但不做作,有力但不炫耀,明亮但不過分照人。推薦她的《Burning》,非常棒的歌曲!誘惑力,愛情,妖嬈的盤繞讓人無法拒絕。另一首歌《Cross Every River》,MTV拍得可愛之至。
專輯
2002《Maria Arredondo》
01.Can Let Go
02.Just a Little Heartache
03.On Love With An Angel
04.True Friendship
05.Make Me Feel
06.A Thousand Nights
07.For A Friend
08.Try Again
09.I Need You
10.Better Than That
11.On And On
12 Hardly Hurts At All
2004《Not Going Under》
01.Not Going Under
02.Little Bit Better
03.Burning(燃燒)
04.Mad Summer
05.Catch Me If I Fall
06.Riding Out The Storm
07.That Day
08.Some Hearts
09.Wasted Tears
10.Remedy
11.Cross Every River
12.Mona Lisa Eyes
13.With Hope
2005《Min Jul》
01.Himmel Pa Jord
02.Glade Jul
03.Sonjas Sang Til Julestjernen
04.Jeg Er Sa Glad Hver Julekveld
05.Klagesang
06.Deilig Er Jorden
07.Det Lyser I Stille Grender
08.Ledet Av En Stjerne
09.Det Kimer Na Til Julefest
10.En Stjerne Skinner I Natt
11.Det Hev Ei Rose Sprung
12.When You Wish Upon A Star
13.N Tennes Tusen Julelys
2007《For A Moment》
01.Brief And Beautiful
02.Inconsolable
03.Even When You-Re With Me
04.Hold On My Heart
05.Too Much Ain’t Enough
06.Kyrie Eleison
07.I Do
08.If You Could Only See Me
09.Mercy
10.For The Best
11.For A Moment
12.Himmel Pa Jord (Bonus Track)
13.On Christmas Day (Bonus Track)
2008《Sound Of Musicals》
01. Beauty And The Beast
02. Sound Of Music
03. I Know Him So Well
04.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05. Out Here On My Own
06. All I ask Of You
07. Hoplessly Devoted To You
08. Calling You
09. The Winner Takes It All
10. On My Own
11. Send In The Clowns
12. Who Wants To Live Forever
13. Musikkens Toner
2010單曲
01 The Touch========================================================
15個學習習慣
1)總帶一本書
無論你花一年或者一周去讀一本書,這都無所謂。隨身帶著它,當你有時間的時候就努力去閱讀,通讀。每天只需花擠出來的幾分鐘,一周就能讀一本。那么一年至少就能讀50本。
2)建一個“要學習什么”的名單
我們都有需要做的事情的清單。這些就是我們需要完成的任務。努力建立一個“要學習什么”的清單。你可以把想要學習新領域的思路寫在上面。或許你想掌握一門新語言,學習新技能,或者讀莎士比亞全集。無論是什么激勵你的,都要把它寫下來。
3)尋找更多明智的朋友
開始花更多的時間與那些善于思考的人在一起。并不僅因為他們聰明,而且是因為他們投入了很多時間學習新的技能。他們的好習慣也會在你的身上摩擦出火花。甚至更好的,他們可能會與你分享他的知識。
4)指導自己的思想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任何讀多思少的人都會養成懶惰思維的習慣”。只是簡單的學習別人的東西,這樣的智慧是不夠的,你要在此之上建立自己的想法。多花點時間寫日記,把你對這些學到的知識的思考和想法記錄下來。
5)付諸實踐
如果不使用,學來的技能也是無用的。讀一本C++的書,和寫一個相同的程序,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學畫畫可不是簡單的拿起畫筆。如果你的知識能被應用,那就付諸實踐吧。
6)教導別人
寓學于教。如果你能把知識教給別人,你也可以鞏固學習。建立一個博客,開導別人或者與朋友們討論想法。
7)整理你的博客訂閱
有些形式的學習很容易消化,但往往缺乏實質內容。我就經常定期清理我訂閱的博客。偉大的博客就是一個新思路的巨大源泉。但每隔幾個月,我就意識到我總是收到那些我不關注的博客的信息。每隔幾個月,清理你們的訂閱,就可以節省時間,注意重點。
8 )在群體中學習
終身學習并不意味著讓自己陷于一堆落滿灰塵的課本。加入教授技能的組織。這種群體學習和小組學習活動,都可以培養自己的樂趣和社會經驗。
9)將假設忘掉“把你腦中先入為主的觀念忘掉”
杯子滿了就不能再往里面倒水了。所以我總是盡量與任何想法保持距離。學到了太多的信念,就意味著太少產生新想法的機會。積極尋找那些能改變你的世界觀的想法。
10)找一份能鼓勵多學習的工作
找一份能鼓勵不斷學習的工作。如果你的工作讓你沒有多少學習知識的自由,就該考慮換工作了。不要每周花40小時來做一項沒有挑戰的工作。
11)開始的一個項目
列舉一些你不知道該從何做起的事情。強迫這樣去學習才能得到樂趣,并具有挑戰性。如果你不懂電腦,嘗試學一學。如果你認為你一個可怕的藝術家,那就試試畫畫。
12)跟隨你的直覺
終身學習有時感覺就好像在荒野中漫游。你不知道你在期望什么,而且心里也不是總有一個明確的最終目標。那就讓你的直覺指引你吧,這樣可以讓自我教育更有樂趣。我們的生活已經被完全的邏輯思維所打破,以至于異想天開的想法不復存在了。
13)早上15分鐘
把早上的前15分鐘定為學習期。如果你發現自己筋疲力盡,你也許想要等一會再學。但是不要把它推遲的過晚,因為某些緊急活動可能就會完全把它推之門外。
14)獲得回報
學習你可以使用的資料。了解一些基本的編程,其他人需要外界幫助才能完成的項目,我就可以獨立完成。要知道能夠利用你的學習成果,這可是值得自豪的。
15)把它作為首要任務
很少有外部力量能說服你去學習。渴望應該來自內部。一旦你決定把終身學習作為一種習慣,你就應該把它作為你生命里的首要任務。
十三個很準的心理暗示 (當你對某件事情抱著百分之一萬的相信,它最后就會變成事實.)
01、期望定律期望定律告訴我們,當我們懷著對某件事情非常強烈期望的時候,我們所期望的事物就會出現。
02、情緒定律情緒定律告訴我們,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即使有人說某人很理性,其實當這個人很有“理性”地思考問題的時候,也是受到他當時情緒狀態的影響,“理性地思考”本身也是一種情緒狀態。所以人百分之百是情緒化的動物,而且任何時候的決定都是情緒化的決定。
03、因果定律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有其必然的原因。有因才有果。換句話說,當你看到任何現象的時候,你不用覺得不可理解或者奇怪,因為任何事情的發生都必有其原因。你今天的現狀結果是你過去種下的因導致的結果。
04、吸引定律當你的思想專注在某一領域的時候,跟這個領域相關的人、事、物就會被你吸引而來。
05、重復定律任何的行為和思維,只要你不斷的重復就會得到不斷的加強。在你的潛意識當中,只要你能夠不斷地重復一些人、事、物,它們都會在潛意識里變成事實。
06、累積定律很多年輕人都曾夢想做一番大事業,其實天下并沒有什么大事可做,有的只是小事。一件一件小事累積起來就形成了大事。任何大成就或者大災難都是累積的結果。
07、輻射定律當你做一件事情的時候,影響的并不只是這件事情的本身,它還會輻射到相關的其他領域。任何事情都有輻射作用。
08、相關定律相關定律告訴我們:這個世界上的每一件事情之間都有一定的聯系,沒有一件事情是完全獨立的。要解決某個難題最好從其他相關的某個地方人手,而不只是專注在一個困難點上。
09、專精定律專精定律告訴我們,只有專精在一個領域,這個領域才能有所發展。所以無論你做任何的行業都要把做該行業的最頂尖為目標,只有當你能夠專精的時候,你所做的領域才會出類拔萃地成長。
10、替換定律替換定律就是說,當我們有一項不想要的記憶或者是負面的習慣,我們是無法完全去除掉,只能用一種新的記憶或新的習慣去替換他。
11、慣性定律任何事情只要你能夠持續不斷去加強它,它終究會變成一種習慣。
12、顯現定律顯現定律就是說,當我們持續尋找、追問答案的時候,它們最終都必將顯現。
13、需求定律任何人做任何事情都是帶有一種需求。尊重并滿足對方的需求,別人才會尊重我們的需求。
=====================================================================
1。教學思想
一門課程是由相互關聯的知識構成的,這些知識在一本書中如何組織則是一種信息組織和加工的藝術。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任何不以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的學習,都將出現盲目探索和不成系統的情況,最終學習到的也大都是相對零散的知識,并不能建立起一個系統的知識結構。非循序漸進的學習,也達不到循序漸進學習所能達到的深度,因為后者是步步深入的,每一步都以前一步為基礎。我們是否常有這樣的感受?想認真地學習一門較難的課程,可是卻經常看不懂書上的內容;有時覺得懂了,可又總有一種不能通透的感覺,覺得書上的內容再反復看,也不能深入下去了。這些情況都說明,我們并未真正以循序漸進的方式學習。不能循序漸進地學習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習者所用的教材并未真正地按循序漸進的原則來構造。為此我們需要打破傳統的章節劃分,以一種新的藝術來對課程的內容進行補充、分割、重組,我們稱其為:知識屏蔽,并使其成為一個個串聯在學習線索上的完成特定教學功能的教學節點。采用知識屏蔽的方法,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最小化分割,力求使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所接觸到的每一個知識點都是當前唯一要去理解的東西。我們在看到這個知識點之前,已理解了以前所有的內容;在學習這個知識點的過程中,以后的知識也不會對我們造成干擾。我們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每一步都走得清楚而扎實,不知不覺中,由當初的一個簡單的問題開始,在經歷一個每一步相對簡單的過程之后,被帶入了一個深的層次。通往山頂的道路,蜿蜒曲折,一圈一圈環繞而上。一會兒向東,一會兒又往西,過一會兒似乎又看到相同的景色,使人想到我們只是在這么一圈又一圈地繞來繞去。可是,每環繞一圈或升高一層,攀沿而上的,卻絕非相同的道路。學習主線索上的教學節點有4類:(1) 知識點(即各小節內容),(2) 檢測點,(3), 問題和分析,(4) 實驗;還有一種被稱為附注的教學節點不在學習主線索之中,是由知識點引出的節點,屬于選看內容。應用這本書,讀者將沿著學習線索來學習一個個知識點,通過一個個監測點,被線索引入到一個個問題分析之中,并完成一個個實驗,線索上的每一個教學節點都是后續內容的基礎。每一個節點的信息量或難度,又只比前面的多一點,讀者在每一步的學習中都會有一種有的放矢的感覺。大的困難被分割,讀者在學習的過程中可逐步克服。這好似航行,我們為學習者設計一條航線,航線上分布著港口,每一個港口都是下一個港口的起點。漫長的路途被一個個港口分割,我們通過到達每個港口來完成整個航行。2。本書的結構
有兩點是必須要遵守的原則:
(1) 沒有通過檢測點不要向下學習;(2) 沒有完成當前的實驗不要向下學習。
3。教學重心和內容特點
通過學習關鍵指令來深入理解機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培養底層編程意識和思想。
(1) 不講解每一條指令的功能
指令僅僅是學習機器基本原理和設計思想的一種實例。
(2) 編程的平臺是硬件而不是操作系統
(3) 著重講解重要指令和關鍵概念
圍繞著"深入理解機器工作的基本原理"和"培養底層編程意識和思想"這兩個核心目標來進行的。
============================================================
1994.2 中山市小霸王學習機 (第二代電腦學習機) 五筆輸入練習,A~Z鍵盤練習, Game: 魂斗羅。
1994.9 Basic 1.0 for DOS
1999.9 Turbo2.0 C
2000.0 C++/VB6.0/匯編
2006.7 VC++6.0
【賀方】
我見過一個我們村的一個中專生,94年考的中專生(江西冶金學校),他很厲害。工作兩年,參加成人高考,考取江西農業大學(園藝專業),考研考取南京大學(生物專業),GRE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進入Microsoft。牛人~~
賀俊、賀達、賀方
2011-11-29
有目標 沉住氣 悄悄干
有目標 進艱難 退艱難?
有了目標后,你知道 進-- 一定是實現目標的快樂。
退-- 一定是失敗者的痛苦。有信念、有激情、有耐心
不煩躁、不張揚、不到處渲染
======================================================
女人應該知道的一些事情
(女孩看了是自省,男孩看了是激勵!)
最經典的話:
要是我的男人真的就沒那本事,我就忍了,弄不好他有了本事,我就沒了他呢。他沒逼我長成曼玉嘉欣,我沒理由逼他蓋過李嘉誠。
OK 不廢話了。開始…
1.我在想,為什么女性朋友比男性朋友的平均壽命長,除了女性大多不常抽煙飲酒以外,還有一個主要原因,即男人要負擔的社會責任更重,男人要承受的生活壓力要比女人多得多。
2.你是女孩,你可以想起一出是一出地瞎鬧,煩了就哭美了就樂,你撒嬌你任性,你翻著跟頭抒發自己的感情,什么時候折騰舒服了什么時候算。沒人說 你什么……女孩嘛,感性一些,大家都能原諒你的情緒化。你可以不計后果不失時機地犯犯間歇性神經病,然后美其名曰:我們每個月都有那么幾天……我不是故意 的啦……
3.你想想,是不是每次你撒著嬌對他說這話的時候,他都會瀟灑地攬你入懷說,你發脾氣也很可愛!這老招屢試不爽,即使你犯病的時候一腳踢死他們家養了十年的貓。人家誰愿意和你置氣啊?你就沒想過你憑什么啊!誰都不缺奶奶!
4.他現在愛你,你騎他頭上撒尿都行。你別太過,把男人逼急了,你丫愛誰誰!你以為你真是還珠格格呢!你們家祖墳上長那根蒿子了么?
5.女人要懷有一顆珍惜之心,珍惜那個依著你由著你性子的人。你要記得,若不是他愛你,你什么都不是!說得陰暗一點,女人要學會居安思危,給自己留條后路。
6.女人似乎總喜歡問一些諸如你真的喜歡我么、我和你媽掉河里你先救誰、我和她誰漂亮……要是你不重要的話,人家每天強忍著回答同一個問題10遍之多是為了什么?要是你不重要,你都咒人家媽了人家還強顏歡笑哄著你是為了什么?
7.如果你嫌你的男人沒本事,就趁早找一個有本事的去,免得以后結了婚有了孩子,再后悔就晚了,別給自己找活罪受。你男人沒本事賴誰啊?當初是誰 該好好上學不好好上學,為了你翹課來著?當初是誰該好好上班不好好上班,為了你曠工來著?你到底是讓她陪著你,還是讓他專注事業?你以為你男人是耶和華 啊?你干脆多找幾個,有給你掙錢的,有給你爭臉的,有點燈說話的,有吹燈拔蠟的得了!你知道么,男人最討厭你滿臉舊社會地往床上一歪,就開始沒完沒了數落 他這也不行那也不行,有行的,你配么?咱得知道自己值多少錢一兩!別一邊要愛情要浪漫要人家逢年過節送你玫瑰,一邊又要現實要生活要人家攢錢給你買房買 車。你以為男人都和蓋茨有一腿啊!
8.男人在外面討生活是很不容易的,有的時候,他們的感情也很脆弱,可是他們還要保持理智保持冷靜保持堅強!你不會明白,那有多難!捫心自 問,女人在這個社會上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還有最后一條路,找個人嫁了,做職業家庭主婦。別人說不出你什么來。而你男人,他混得下去也得混,混不下去還得 拼了老命地混;更何況還拖著一個姑奶奶混;更何況往后還得拖著一個甚至更多的小少爺小姑奶奶(你們的結晶)混啊?你想過么……
9.即使你們已經決定結婚,也多給你男人一些空間吧。他會明白而且感激你的,相信我。再愛你他也是個男人,你可以不去理解他為什么看起球賽來就忘 記你的存在、你可以不理解他為什么每周都要和哥們出去喝幾次小酒、你可以不理解他為什么能隨口就有瞎話等著你,你只要接受就可以了;因為那些事是不需要你 去理解的。就像他不會理解,你的衣柜里有你一天一件換到80歲都不重樣的衣服一樣,雖然他不理解,但依然愿意為你相中的一條裙子,去吃半個月的素。
10.我想說,男人不在我們身邊的時候,除了去胡搞亂搞還有揮霍他的錢以外,我們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比如,回家看看你的父母,吃他們給你做的飯,聽聽他們憶苦思 甜;比如,去他家幫他父母打掃一下衛生,活動活動筋骨;比如,約個姐們找地方鍛煉鍛煉身體,將好身材保持到底;比如,找幾本經典,給自己充充電,提高一下養,別覺得一天到晚傻呵呵的當個胸大無腦丟了好找的蠢貨,是件特露臉的事;書實在看不下去,看盤也成,又臭又長的韓劇就別看了,看完了更默嘰,看看有點技術含量的,女人必須還是得以內養外的;要是有點追求,業余時間我勸你練練字,揮毫潑墨就免了,只要趕明兒給你兒子簽字的時候,別讓老師冤枉是你們家孩子 自己簽的,罰小丫挺門口站著去就行了。
11.男人回家了,你能笑著就別喪這個臉了,干嘛啊,苦大仇深的?你男人是殺你爸爸那仇人么?你跟了他不會是想演繹一出女版的傷城吧?這個時 候,把你平時苦練的廚藝展示展示,飯桌上把你偷學的“學問”拿出來嚇唬嚇唬他,跟他聊聊姚明易建聯,侃侃世乒歐錦,說說基金走勢祖國政策……比一來就家長 里短強多了。 有這么一個出得廳堂入得廚房的好媳婦,你想讓他有外遇都難!男人是很怕麻煩的,只要家里的還好使,他絕不浪費時間精力金錢再重新建立一段 感情,除非他還很幼稚。要是他厭煩了你,你就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吧! 曾經我一知己說過這樣一句話:我愛你,我可以給你當牛做馬,但你別真把我當牛馬使喚!這話讓我感觸頗深……姑娘們啊,在你心里,他就真的是牛馬么?你知道,你的一生中,遇到一個甘心為你做牛馬的人,是多大的造化么?為年幼無知的嬌縱默哀…… 如果男人真的不要你了,那就是肯定不要你了。我的意思是說,你最好別糾纏了。他不和你好了,不用歇斯底里地探尋因由了,我告訴你吧,真相 只有一個,你不足夠好。我也困惑過很久,女人的愚蠢,究竟源溪何處?至今,最能讓我信服的答案,是依賴。女人總是把原本不屬于自己的東西死死地認定為是自 己的,然后患得患失;更好玩的是,明明是自己不懂珍惜刁蠻成性而導致失去的東西,她們非要說成是別人的背叛,這點讓男人挺沒轍的。老說女人是弱勢群體,這 矯情勁上來,不一定誰弱呢。你的痛苦,是你老覺得自己是受害者,那你不自找的么?我不得不給你這樣的忠告:認真游戲,但牢記只是游戲。
12.你得面對,最能考驗你們感情的,其實是一件很惡俗的東西——錢。我之所以不反對早戀,是因為,也許只有在學生時代的戀愛,才是最牛X的, 牛X得那么純凈。那時候,是男人最不得志的時候,他沒房沒車沒錢,就算他整天想著和你上床,也是因為他風華正茂生理上的確有這個迫切需要。而那時候,是女 人最得意的時候,她年輕天真純潔,沒有逼著男人給她買SK2、LV……一個前途未知的窮小子領著一個缺心少肺的傻姑娘,一路傻了吧唧地走著。你們一路走 來,走過每天放學要經過的小吃店、走過頂風冒雪也想多膩味一會的車站、走過情人節他只送了你一支玫瑰的天橋、走過逃了不計其數次課的教室后門……一直走到 今天,面對聲色犬馬的物質誘惑,你猶疑過么……
13.其實,歸根結底,我想告訴我的男人,我愛你,我也離不開你,我也想24小時和你膩在一起;但還是因為我愛你,我強迫自己獨立。
我想告訴我的男人,我希望你有錢,因為我骨子里有所有女人有的貪婪和虛榮;你可以不養著我,但你要有養我的能力。 我想告訴我的男人,如果你有一塊錢,那我要你花五毛錢給我買一串我愛吃的麻辣燙;如果你有一千元,我們必須得去吃一次我想吃的三千里,不然,你憑什么說你是愛我的?
14.如果,所有感情的問題,都可以用錢來解釋和解決,那該有多好……但你要知道,只要能用錢解決的事,就都不叫事!我還是想把我的愛情,放在比金錢更神圣一步的位置上。
要是我的男人真的就沒那本事,我就忍了,弄不好他有了本事,我就沒了他呢。他沒逼我長成曼玉嘉欣,我沒理由逼他蓋過李嘉誠。
閑來無事,謹以此文獻給包括我在內的讓人歡喜讓人憂的女孩子們;順便祝包括我在內的大家,每天都由內而外散發著讓人難以抗拒的魅力——性的魅力和人的魅力。
最后,把我認為的一些很好的習慣貼出來,和可愛的你一起分享;強烈希望,姐妹們看完之后,除了可愛,更多幾分優雅!
1.養成每天寫點什么的習慣,哪怕是記錄,哪怕只言片語。
2.不認同別人的看法很正常,因為你有一個獨立的CPU,但學會尊重。
3.別和你爺們兒吵架了,才想起你姐們兒我,再這樣恕我概不接待!
4.就算你長得的確賽過張柏芝,也別搞出“陳冠希事件”,珍惜上天給你的優越條件,潛龍勿用。
5.注重內心,但別不修邊幅;男人審著美都疲勞,整天邋邋遢遢的你這兒給誰填堵呢!
6.了解點國家大事,但別不近人間煙火;了解點時尚潮流,但不必盲目跟風。
7.一輩子就一個男人,并不丟人。
8.如果可以,要有一套自己的房子;一處純純粹粹屬于你自己的落腳之處。
9.記住,男人身上有你一輩子也學不完的東西。你必須欣賞男人。至于欣賞什么樣的男人,欣賞男人的什么,我想在于你的品位。
10.一切條件允許,在適當的時候,做母親吧。
============================================
喜 歡:
平面幾何, 組合數學, 圖論, 二分答案, 平行宇宙, 四維空間, 文字游戲, 一句話證明, 考反應能力,
SeeTee Ship,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傷心者, 一日囚, 地球大炮, 超新星紀元,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Introductory Combinatorics,
What is Mathematics, The Matrix, Minority Report, Saw, 24, Lost, South Park, House,
梁靜茹, Portal, 百戰天蟲, 小游戲, digg, Apple, Nokia, Google, Ubuntu, Brainfuck, Paint.NET,
Copyleft, 中性筆, 分號, 創意廣告, 創意小玩意兒, mashup, 出題, 給別人講課, 開玩笑, 設置懸念,
心理學實驗, 下載A片, 喝酒, 睡覺, 賴床, 發呆, 想問題, 幻想未來, 思考哲學問題, 牽手, 預言, 機場,
n次貼, 希臘字母, 夏天, 短袖T恤, 和MM看電影, KTV, 走路, 冷知識, 通感, 未解之謎, 超自然現象,
高科技產品, 香蕉, 方便面, 果凍, 動作解密游戲, 跳躍性思維, 隱晦的笑話, 一句話笑話, 陰謀論,
魔術, 小貓, Teddy Bear, 惟恐天下不亂, 夸大事態轉述, 煞有其事的玩笑話, 非常精確的細節,
表意清晰的長復合句, 漂亮的軟面抄, 走在MM的左邊, 把手機和鑰匙拿在手上玩, 頻繁登錄某些網站,
帶有遞歸和自我指涉的句子, 帶“亞-”、“反-”、“-性”、“-元”等詞綴的科學名詞
不喜歡:
計算, 噪聲, 小白, 錢包, 奢侈品, 經典名著, 國產電影, 國產電視劇, 韓劇, 流氓軟件, 書簽,
相冊, 形式主義, 跟團旅游, QQ, CCTV, 不懂裝懂, 自以為是, 長大, 失憶, 名人名言, 名人軼事,
政治, 歷史, 沒有挑戰性, 重裝系統, 清理硬盤空間, 重復做某一件事 2011.05
喜 歡:
平面幾何, 組合數學, 圖論, 二分答案, 平行宇宙, 四維空間, 文字游戲, 一句話證明, 考反應能力,
SeeTee Ship, The 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 傷心者, 一日囚, 地球大炮, 超新星紀元, 三體,
Introduction to Algorithms, Data Structures and Algorithm Analysis, Introductory Combinatorics,
What is Mathematics, The Matrix, Minority Report, Saw, South Park, The Simpsons, House, Fringe,
梁靜茹, Portal, 百戰天蟲, 小游戲, reddit, Apple, Google, Mathematica, Brainfuck, Paint.NET,
Copyleft, 中性筆, 分號, 創意廣告, 創意小玩意兒, mashup, 出題, 給別人講課, 開玩笑, 設置懸念,
心理學實驗, 下載 A 片, 喝酒, 睡覺, 賴床, 發呆, 想問題, 幻想未來, 思考哲學問題, 預言, 機場, 希臘字母,
夏天, 墨鏡, 短袖 T 恤, KTV, 走路, 冷知識, 通感, 未解之謎, 超自然現象, 高科技產品,
香蕉, 方便面, 果凍, 動作解密游戲, 跳躍性思維, 隱晦的笑話, 一句話笑話, 陰謀論, 魔術,
惟恐天下不亂, 夸大事態轉述, 煞有其事的玩笑話, 非常精確的細節, 表意清晰的長復合句,
走在 MM 的左邊, 把手機和鑰匙拿在手上玩, 頻繁登錄某些網站, 帶有遞歸和自我指涉的句子
不喜歡:
計算, 噪聲, 經典名著, 國產電影, 國產電視劇, 韓劇, 流氓軟件, 形式主義, 跟團旅游, QQ, CCTV
不懂裝懂, 自以為是, 名人名言, 名人軼事, 政治, 歷史, 沒有挑戰性, 幫人修電腦, 清理硬盤空間, 重復做一件事
===========================================================================
FAQ
我深深地認識到,不回復大家的留言是不對的,不回答大家問的問題是更加不對的。
這里統一答復一下大家經常問到的問題。
Q: 你的網名為什么是matrix67(顧森)?
A: The Matrix是我最愛的電影之一,而matrix這個單詞本身又有矩陣的意思,是數學和信息學中的重要概念。因此,我的網名曾一度為Matrix。申請tom郵箱時,我企圖注冊matrix@tom.com,系統提示說該用戶名已被注冊;繼續嘗試輸入matrix123,系統說這個名字也被占了;我仍不死心,繼續輸入matrix456,居然也有人用。最后,我輸入了一個比較怪一點的matrix67,才得以成功注冊。后來我發現這個ID幾乎沒有別人使用,在各種場合下注冊都很順利。久而久之,matrix67就成了我的網名。
Q: 你現在在哪里讀書啊?
A: 我在北大中文系學習,目前正讀大三。
Q: 為什么你會在北大中文系學習?
A: 這得從我們高中時學校的教學策略開始說起。當時有一個很令老師們著急的現象:在確定自己讀文科前,沒人愿意把政治歷史當門正課來學。因此,往屆大量文科生的高一基本功很不扎實。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學校采取了盡早分科的策略。學校在我們高一上學期結束后便組織了分科考試:如果選擇理科,分班要看語數外理化五科成績;但如果選擇讀文科,分班只看語數外成績。分科后,理科班各科進度照舊,文科班則將重學高一上的史地政課程。由于我的化學成績太差(我一直認為化學這門學科其實很欠缺科學性,因此自中學學習化學以來就對這門學科不感興趣),為了進入實驗班,我被迫選擇了文科。有趣的是,在文科實驗班的學習出人意料的輕松,作業遠遠少于理科班,因此我有充分的時間干我自己想干的事。我參加了信息學競賽,并在高二時拿下了NOI銀牌,得到了保送北大的資格。由于我是文科生,很多專業都不能選。當時,招生辦主任向我介紹了北大中文系與計算機系合辦的一個文理兼收的新專業叫做“應用語言學”,這個專業以計算語言學為核心,專門研究中文信息的自動化處理。我覺得聽上去還不錯,便欣然接受了這一安排。現在我覺得我并不后悔當初的決定。除去一些文學史課程外,很多課程(特別是語言學課程)我都相當喜愛。文科院系學習也比較輕松,時間允許我做包括寫Blog在內的各種自己想做的事情。
Q: 怎樣聯系你呢?
A: 最近越來越懶,除了感謝一些幫忙指錯的網友以外,我基本上不會回復大家的評論。最有效的聯系方式是給我發郵件,我基本上都會一一回復(雖然可能并不及時)。我有兩個郵箱,一個tom的,一個gmail的,發哪個都可以,地址在Blog右側欄的Support欄里。前一個郵箱地址也是我的MSN號,后一個郵箱地址也是我的Gtalk賬戶,不過我都不怎么上。偶爾與MM聊天時可能會以隱身狀態上一下MSN。
Q: 你的Blog配圖都好精致!究竟是用什么畫圖的呢?
A: 我用Paint.NET、Mathematica、GeoGebra、幾何畫板等工具畫圖(大家不要再問這個問題了)。配圖的秘訣就是背景透明化、圖形反鋸齒化、注重色彩、多用png、圖內字體與正文一致。
Q: 為什么“50% Informatics, 50% Mathematics, and 50% Imagination”加起來超過100%了?
A: 這是因為最后那50%是Imagination(還是有不少人沒有理解到)。有一句經典的數學名言是這么說的:Mathematics is made of 50 percent formulas, 50 percent proofs, and 50 percent imagination.
Q: 為什么RSS訂閱的地址是feed.asp?
A: 這個Blog早以前用的是asp下的PJBlog系統,后來才轉為了php下的WordPress。我寫了一些簡單的代碼,使得原來的絕大多數以.asp結尾的路徑仍然能夠正常訪問。為了方便網友,也為了讓訂閱數看起來好看一些,我改了一下.htaccess,繼續沿用了之前以feed.asp結尾的訂閱地址。如果你是一個完美主義者,不想訂閱feed.asp,可以用http://feed.feedsky.com/matrix67。
學習Matrix67,每天用一個關鍵詞來記錄自己的生活。
2010年2月
02.《時尚先生》 !一本雜志,提高自己的品味。
03.《論語今讀》 !李澤厚力作,大師對經典的非常解讀。
愛誰誰 !《新周刊》2月上半月刊主題,現代人的愛情觀,現實壓力下對失去美好愛情故事的追憶。
Matrix67 !北大中文系的一個小孩,文理兼通,fan一下。
06.《園丁集》 !泰戈爾經典詩集,源于青春的愛情,加以歲月的理性哲思。
!還愛的方程式,3D愛心不等式以及太極圖,數學真奇妙!
08.Clean Code !新書,跟著Bob大叔寫干凈的代碼
10.公司春晚 !很喜慶,很振奮,很有才!
成都 !又回來了,同學們,想死我了!
到家 !親愛的爸爸媽媽
除夕 !團圓
鄉村的寧靜 !很享受,寧靜,清新
星空 !家鄉的星空,不一樣的絢麗
Joel !程序員的酋長,我努力的方向
爸媽的身體 !學習醫理,關心爸媽的身體
Codes !Everything is codes!這是寒假最大的收獲,一切皆是代碼,一切皆可代碼!
命運 !外公和老爸一起給我算命,說我命好,會很有造化。我決定相信這個預言,并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其變為現實。
悼亡 !cc的悲傷!我的憂傷因你而美麗~~~
甘地傳 !從圣雄心中靜靜流出的文字,充滿哲思。真誠,對己對人,這是最大的啟示!
22.代碼移植 ! 一定要完整,片面和偏頗會耗時耗力
23.Dev-igner !Developer + Design,一個開發人員最值錢的資產就是他對設計的敏銳的理解
http://tsounaiq.spaces.live.com/blog/cns!1786E40E1B9FC536!1601.entry
http://www.matrix67.com
http://blog.csdn.net/matrix67/category/615582.aspx?PageNumber=2
(一)
很多人問我中文系學些什么。現在我們主要有兩門專業課,現代漢語和古代漢語。現代漢語知識和文學沒有任何聯系,是純粹的語言學,涉及語系、語音、語法等內容,總的來說還是比較科學。而在古代漢語課里則是古漢語基礎知識和文言文鑒賞課交替進行。古代漢語課是我感到最郁悶的課。第一周的課上,老師就告訴我們,我們必須認識所有的繁體字,并且會寫常用字的繁體字。平時的作業和最后的考試都必須用繁體字寫。第二周里另一個班上的老師布置了一個恐怖的任務:要求每個人寫一篇文章,介紹三個不同版本的《水經注》譯注。那個星期,N多個人白天去圖書館找書,晚上在咖啡館熬通宵,就為了做這個BT的作業。第三周我們學到漢字結構與發展,我系統地見識了一樣我之前從來沒想過要學的東西——甲骨文。
(二)
很多人經常聽到我說“文科小女生”這個詞。到底什么叫文科小女生呢?我這里也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妨先讓我列舉一些文科小女生共有的現象(歡迎補充)。
看日劇,看韓劇,看言情小說,并且看一次哭一次
學日語,學韓語,追那種中性化的日韓明星
Blog上寫一些沒有人能夠看懂的東西
寫東西(特別是Blog的日志標題、QQ簽名、論壇簽名等)時通常用一個短語甚至一個字來當一
句話,末尾加一個句號
日常生活中很活躍。喜歡和其它文科小女生扎堆的玩
喜歡認一堆人當自己的親戚,比如認媽媽、女兒、老公之類的
給自己的手機、包包、本本取英文名字
給BF寫小紙條,寫一些很感性的話
喜歡寫信
(三)
文科式幽默:Garfield
理科式幽默:The Simpsons Movie
Geek式幽默:Flatland
C。
理科式幽默:既不牛A,也不牛C
Geek式幽默:C gives you enough rope to hang yourself. C++ also gives you the
tree object to tie it to.
文科式幽默:Q. 蝴蝶折斷了一只翅膀,為什么還能繼續飛翔? A. 因為它很堅強 理科式幽默:Q. 從二樓和二十樓摔下來有什么區別? A. 前者:咚,啊~~~~~~~~~~~ 后者:啊~~~~~~~~~~~~~~~~咚。
Geek式幽默:Q. Why do Computer Scientists get Halloween and Christmas mixed up?
A. Because Oct 31 = Dec 25.
很奇怪他們每次與新朋友玩時都會講那個蝴蝶的冷笑話,并且每次講完后,不管是聽過的還是沒聽過的都會哈哈大笑。(四)
事實上,我沒有興趣同任何一個文科小女生交往(ONS除外)。和文科小女生在一起時,我們之間完全沒有共同話題。沒有人喜歡計算機,沒有人喜歡數學,沒有人喜歡美劇,沒有人喜歡美國電影,沒有人喜歡科幻小說。至于電腦游戲,除了一些QQ的網絡游戲外其它的都不玩。
(五)
文科和理科最根本的差別是什么?為什么我們要選擇理科?我曾經跟不少人說過這樣一種想法,大家都比較認同。
總的來說,文科給這個世界帶來的是分裂、戰爭和倒退,而理科給這個世界帶來的則是團結、和平和前進的動力。文科學習政治,學習歷史,學習經濟,學習法律,學習語言,學習哲學,學習宗教,這些東西都是國家與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最終帶來的是文化的沖突,進而導致世界的分裂和戰爭。但科學是不分國界的,數學符號永遠是全世界統一的語言,全世界的科學家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目標——用科技的力量造福于人類。很可能只有科學才能團結整個世界,使人類進步。
我曾經思考,學習歷史到底有什么用。偶然發現兩句名人名言,我非常贊同:歷史是勝利者的宣傳,只有傳記才是真實的歷史。學習歷史,不如展望未來。中國是一個古老的文明大國,但這個民族似乎不大會向前看,這甚至能從電影電視業上看出來:中國喜歡拍古裝片,美國則擅長于科幻片。同樣地,文科的學問博大精深,但多數時候只是回首過去。而理科所學的才是真正富有想象力,敢于猜想,熱衷于發明創造,展望未來世界的學問。
Matrix67原創
請盡量不要轉載本文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歡迎大家討論
本文來自CSDN博客,轉載請標明出處:
http://blog.csdn.net/matrix67/archive/2007/10/02/4780237.aspx
NOIp結束后,我開始給我們學校高一高二的同學進行選拔賽輔導,時間是從12月11日到2月底,主要講解NOIp以外的知識。期末考試的日期是2月1日,以這個日期為分界點可以把輔導分成兩個階段。前一階段全部進行知識講解,講到了組合數學。這個階段一星期上三次課,每個星期總計大概有8到9個課時。講到1月24日后大家就回去準備期末考試了。后一階段是在寒假中了,上了兩個星期,模擬考試和知識講解交替進行。每一天大概6到7課時。
我講的進度飛快,下面所有的知識基本上是講完了的,不算模擬考試的話總共用了20多天共70到80課時。當然,這些時間里包括了扯蛋,亂談,和集體玩SC、CS、WWP的時間。記得有一天扯蛋扯了一個多小時。
最后的結果不令人滿意,因為這次重慶選拔賽的題目很怪,沒有用到什么比NOIp高級一點的東西。因此,下面我整理的課程安排在實踐上看還沒有確切的最終效果可供參考。
(二)
NOIp的知識點并不多,很多參考書上都有。但是NOIp之外的東西一下子就多了,想再要排出一份課程來就很麻煩了。比如,不少比較交叉的東西很不好歸類。我的這份知識列表很多時候怎么看怎么不順眼,有些重復,有些遺漏,有些歸類混淆。這份列表只是一個參考,我強行地歸一下類僅僅是因為課程的安排需要有一個順序。這只是一個初步的嘗試,很多科學性的問題值得思考。(三)
我收到過很多郵件,不少人問我想要參加NOI還需要哪些知識。需要的知識很多,列一張表出來的話需要經過仔細的思考。然后我就我仔細思考了一下。我發現,NOI需要的東西還真他媽的多。現在,我就把我想到的東西寫在下面供大家參考。這里面沒寫貪心、分治之類的東西,因為它們里面不包含什么特別的知識點,只有一大堆題目。
我預言這篇日志一定是訪問量最高的,因為這里面關鍵字云集。若某人查資料找到這里來失望地發現其實只是一群關鍵字的話,我先給您說不是。
(四)
OIBH上的牛人其實不多,真正牛的人很少上OIBH。像我這樣的NOI菜鳥時常在想,什么時候能像集訓隊的那些牛一樣研究一些更高級的東西。很多東西我都不會,比如線性時間構造后綴樹,查找最大重復子串,HLPP也沒有仔細研究過。但是,我仍然很想幫助更多的OI新手。我經常看到OIBH上很多人問問題卻沒有人回答或回答很簡略,這并不是因為大牛們不會,而是它們沒有時間來寫冗長的分析講解。網上相關的資料其實是很多的,不過能順利理解英文的OIer似乎不占多數,一些中文講解也有很多問題,有很多講不清的地方。嗯,既然大牛們沒有空寫,那就把任務交給我吧。后來我就寫了一些風格比較相近的長篇知識講解,冠名“Matrix67的OI點滴”。前幾天覺得這真他媽的形式化,然后把標題里的這句話都刪了。還有很多東西我都想寫,自己該寫什么就寫什么更自由一些,不用限制在一個自己規定的框架里。今后我打算繼續寫下去,仍然以大眾化的、容易理解的、羅嗦的語言來描述各種算法。省選輔導讓我把這些知識又回顧了一遍,很多東西更清晰了。我想按著下面的線索把我在輔導中講的東西寫下來,提供更多網絡上不好找的資料。
時間復雜度(漸近時間復雜度的嚴格定義,NP問題,時間復雜度的分析方法,主定理)
排序算法(平方排序算法的應用,Shell排序,快速排序,歸并排序,時間復雜度下界,三種線性時間排序,外部排序)
數論(整除,集合論,關系,素數,進位制,輾轉相除,擴展的輾轉相除,同余運算,解線性同余方程,中國剩余定理)
指針(鏈表,搜索判重,鄰接表,開散列,二叉樹的表示,多叉樹的表示)
按位運算(and,or,xor,shl,shr,一些應用)
圖論(圖論模型的建立,平面圖,歐拉公式與五色定理,求強連通分量,求割點和橋,歐拉回路,AOV問題,AOE問題,最小生成樹的三種算法,最短路的三種算法,標號法,差分約束系統,驗證二分圖,Konig定理,匈牙利算法,KM算法,穩定婚姻系統,最大流算法,最小割最大流定理,最小費用最大流算法)
計算幾何(平面解幾及其應用,向量,點積及其應用,叉積及其應用,半平面相交,求點集的凸包,最近點對問題,凸多邊形的交,離散化與掃描)
數據結構(廣度優先搜索,驗證括號匹配,表達式計算,遞歸的編譯,Hash表,分段Hash,并查集,Tarjan算法,二叉堆,左偏樹,斜堆,二項堆,二叉查找樹,AVL,Treap,Splay,靜態二叉查找樹,2-d樹,線段樹,二維線段樹,矩形樹,Trie樹,塊狀鏈表)
組合數學(排列與組合,鴿籠原理,容斥原理,遞推,Fibonacci數列,Catalan數列,Stirling數,差分序列,生成函數,置換,Polya原理)
概率論(簡單概率,條件概率,Bayes定理,期望值)
矩陣(矩陣的概念和運算,二分求解線性遞推方程,多米諾骨牌棋盤覆蓋方案數,高斯消元)
字符串處理(KMP,后綴樹,有限狀態自動機,Huffman編碼,簡單密碼學)
動態規劃(單調隊列,凸完全單調性,樹型動規,多叉轉二叉,狀態壓縮類動規,四邊形不等式)
博奕論(Nim取子游戲,博弈樹,Shannon開關游戲)
搜索(A*,ID,IDA*,隨機調整,遺傳算法)
微積分初步(極限思想,導數,積分,定積分,立體解析幾何)
---------------------
好男人是怎樣消失的?
十歲以前,就不說了,無非是淘氣和不懂事。
十三、四歲的時候,開始對女孩有好感,但是那時候他離女孩遠遠的,并且以討厭女孩自居,生怕被同伴嘲笑。
十五歲的時候,聽到大人們說某某男人好花,把女朋友甩了,女孩自殺了。他覺得這人真狠毒,自己將來一定要做個癡情的男人,一定要一生只愛一個人。
十六歲的時候,他喜歡上了一個女孩,但是他不敢和她說。仍然和往常一樣,臟兮兮的在灰土飛揚的操場上踢球。只在女孩走出校門的時候,躲在二層的窗戶上看她的背影,他覺得她一定是個天使。
十七歲的時候,有個女孩喜歡上了他,但是他離她很遠,他心里面只有自己那個女孩,他覺得看別的女孩都是對她的不忠。
十八歲的時候,看了一個MTV,感動得想哭,他想,如果自己的女孩失去了雙眼,他一定男主角會毫不猶豫的把自己的眼睛給她,讓她能看到光明。
十九歲的時候,高考了。終于和自己暗戀的女孩分別,坐火車去學校的時候,感覺自己離她越來越遠,心像被掏空了一樣。還在想自己一定不會忘記她,等到自己成功以后一定要去找她。
二十歲的時候,聽到有人講黃色笑話,覺得這人真可恥。
二十一歲的時候,她的回信中告訴他,自己有了男朋友。偷偷的哭了一個晚上。
二十二歲的時候,他向一個女孩表白,女孩說“你是個好人,可是我還小。”他想,我的確是個好人,他說“沒關系,我可以等你。”心想,我不會像那些花心的人一樣,三年五年我也能等。
二十三歲的時候,說自己還小的女孩和一個帥哥戀愛了。他很納悶,長大原來可以這樣快。
二十四歲的時候,他又向一個女孩表白,女孩說“你是個好人,可是我并不適合你。” 他納悶很久,我是好人你怎么還不適合我呢?
二十五歲的時候,他又追求一個女孩,女孩接受了他。他開始很幸福的為未來拼搏,他想,一時的開心只是暫時的,只有努力拼搏,他和她才能有快樂的未來,但是,半年以后,女孩和他分手了。只是因為另外一個男孩會說讓她開心的話。女孩說“你是個好人 ,是我對不起你。”他似乎明白了問題所在,他是個好人。
二十六歲的時候,他開始墮落,交網友。打扮得時尚而酷,而且漸漸的學習著討好女孩的話。不久,他有了個女朋友,雖然他對她也很好,可是,他心里知道,自己并不愛她 。
二十七歲的時候,他和女孩分手了。他對女孩說“你是個好女孩,是我對不起你。”
二十八歲的時候,他嘗試了一夜情,發現別人能做的,自己也一樣。
二十九歲的時候,他學會了講黃色笑話,并且以看旁邊的女孩子臉紅為樂趣。
三十歲的時候,他忽然發現自己變得很有能力追求到女孩,但是卻沒有了愛的能力。于是他在自己QQ上寫下了如下的話:
其實每個男孩,本來都是想做一個感情專一的好男人的。
其實每個男孩,本來看女孩子都是看臉而不是胸部的。
其實每個男孩,本來都是不會講黃色笑話的。
其實每個男孩,本來都是渴望愛一個人直到永遠的。
只是,沒有任何女孩愛這樣的男孩,她們覺得這樣的男孩太幼稚,太古板,沒有情趣。
于是男孩開始改變,變成女孩喜歡的那種嘴角掛著壞壞的笑玩世不恭或者幽默。
開始學會說甜言蜜語而不是心里想說的話,開始學會假裝關心,學會給女孩送小飾物討好她學會如何追求,如何把握愛情。
或者看破紅塵,游戲情場,成為女人恨恨的那種男人。
他們可以很容易俘獲女孩子的心 但是他們也會在黑的夜里叼著煙流淚。
心里有愛的時候,沒有女孩;有了女孩,卻永遠沒有了愛的感覺。
在聽到女人抱怨世上沒有一個好男人時候,他們不會再去努力做個好男人,只是微笑著擦肩而過。
=========================================================================
重新定義人生的10000個小時
一、1985年,芝加哥大學的Benjamin Bloom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著作《如何培養天才》(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
他研究的是,如何在青少年中發現未來的天才?
他調查了120個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包括音樂家、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卻得到了一個有點令人尷尬的結論:天才無法在青少年時期發現。
你找不到任何一個普遍適用的指標,暗示這個孩子將來會成才。智商IQ測試與將來的成就,根本就沒有相關性。
但是,有一個變量除外。它與個人成就的大小,呈現強烈的正相關關系。Benjamin Bloom教授發現,所有被調查的精英人物,無一不是投入大量時間,刻苦練習。成就越大的人,似乎越勤奮,鉆研業務的時間也越長。
他最后的觀點就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訓練出來的。
二、這個觀點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多學者跟進,從事后續研究。如果愛因斯坦不是天生的,那么我們能夠訓練出更多的愛因斯坦嗎?
1993年,邁阿密大學的Anders Ericsson教授,來到柏林音樂學院(Berlin Academy of Music),將那里的學生分成三組:普通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卓越的學生。他想了解,最好的音樂家有什么共同點?
結果,唯一發現的共同點,還是練習時間的長短。
普通的學生,練習彈琴的時間,總計在4000小時左右;優秀的學生,大約在8000小時左右;卓越的學生,沒有一個人低于10000小時。
他將這個發現寫成論文發表,題目叫做《有目的的訓練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網上可以下載到(PDF文件,5.31MB)。
三、2008年,暢銷書作家Malcolm Gladwell,將這篇論文寫進了他的新書《異類:成功人士的故事》(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他概念化了原始論文的結論,宣稱存在一個"10000小時規則"(10000 hour rule),即成功至少需要10000個小時的投入。
走紅之前,甲殼蟲樂隊在酒吧中演出過10000個小時。
創立微軟公司之前,比爾·蓋茨編程超過10000個小時。
畫家畢加索、音樂家莫扎特、籃球運動員喬丹,都有超過10000小時的訓練。
…
這本書出版后,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
四、2009年,一位名叫Dan McLaughlin的人,讀到了這本書。
他是一位商業攝影師,但是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沒有興趣。他想要改變人生。這本書啟發了他。
30歲生日的那一天,2009年6月27日,Dan 決定辭職,開始為變成一個職業高爾夫球手而努力。
在此之前,他幾乎沒有打過高爾夫球,甚至對這項運動都沒有太大興趣。他的計劃是,辭職以后,每天練習6個小時,一周練習6天,堅持6年,總計超過10000個小時,然后成為職業選手。
他把這稱為"Dan計劃"。
五、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想法太瘋狂了。Dan的父親和姐姐,都認為不可能成功。
但是,Dan不理會。為了保證想法能付諸實施,他積攢了10萬美元,并且把房子出租出去,以便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2010年4月15日,他開始日復一日地練習,每個小時都做好記錄。
一個普通人,能不能放棄現在的人生,重新開始另一種人生?Dan就在做這樣一個試驗,一個從未有人做過的試驗。
在這樣的年齡(30歲),沒有任何基礎,從零開始練習,堅持6年,一開始就做好詳細的統計,并且按照科學的方法不斷調整,最終成為一個職業選手。
他能成功嗎?
六、Dan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說:“99%的可能性,我不會成功。但是,這沒關系。我的真正目的,是想看看如果不斷投入時間,一個普通人可以走多遠。”
"如果我能變成一個職業高爾夫球手,對于許多普通人來說,他們的人生道路就會多出許多選擇。這個試驗的結果,并不在于我個人的成敗。而是讓人們看到,人生有更多的可能。"“如果我真的在某項事業上投入10000個小時,我就已經成功了。”
“我在測試人類的潛力。”
他想證明"10000小時規則"背后的思想: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嚴格的自律和高強度的付出。
成功的秘密,根本不是秘密,那就是不停地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你會發現自己比想象的要優秀得多。
七、 Dan建立了個人網站theDanPlan.com,每天更新。
截止今天(2011年4月16日),他已經練習1402個小時,還剩下8598個小時。
他正在用自己的行動驗證:即使一個普通的靈魂,只要勇于追求和拼搏,也可以走得很遠很遠
===========================================================================
Yale SOM Announces Largest Alumni Gift to Date Published: January 4, 2010
New Haven, Conn. — Yale President Richard C. Levin PhD '74 announced on January 4, 2010, that Lei Zhang MBA '02, GRD '02 has pledged the largest gift ever to 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by a graduate of the school. Zhang’s pledge, made less than 10 years after his graduation from Yale, also represents the largest gift to date from a young Yale University alumnus. Zhang, the founder and managing partner of 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will give $8,888,888 primarily to help build Yale SOM’s new campus. A portion of the gift will provide scholarship support for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ogram at Yale’s new Jackson Institute of Global Affairs, as well as funding for a variety of China-related activities at the university.
The announcement came at a special event co-hosted by Levin and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Dean Sharon M. Oster at the Westin Beijing Chaoyang, which included a panel discussion between several prominent SOM alumni called “Investing in the Middle Kingdom.”
The panel discussion, moderated by Levin, included Lei Zhang, as well as Brad Huang '90, founder and president, Lotus Capital Management; David Li '94, managing director, E.M. Warburg Pincus & Co.; Liang Meng '97, CEO Greater China Private Equity, D.E. Shaw & Co. Ltd; and Kevin Zhang '94, managing partner, Trustbridge Partners Ltd.
In announcing the gift, President Levin commented, “This truly extraordinary and auspicious gift reflects the deep commitment to Yale that Lei Zhang shares with so many fellow graduates of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Lei’s generosity also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the realization of SOM’s new campus.”
Dean Oster added, “I’m delighted to be here in Beijing with so many of our former students, including Lei. His devotion to SOM is remarkable, and the entire SOM community joins me in thanking him for his wonderful support. We look forwar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uditorium in the new campus that will bear Lei Zhang’s name.”
Zhang, a member of the SOM Board of Advisors and China Board of Advisors, started 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in 2005 and rapidly built the largest independent fund in China. While at SOM, he worked for David Swensen at the Yale Investments Office. He translated Swensen’s 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into Chinese, a task that required him to create Chinese words for “fiduciary” and “endowment.” When he moved back to China, with an initial investment from the Yale endowment, he opened 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with $30 million under management. Zhang has made impressive returns and attracted numerous new investors; he now has $2.5 billion under management.
Zhang chose to make his gift $8,888,888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umber eight in Chinese culture. Throughout China, eight is considered lucky. The Chinese word for “eight” sounds similar to those for “wealth” and “fortune.”
Zhang, raised in Central China, placed first out of 100,000 students in his province for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He studied international finance at the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chose Yale to earn his MBA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Zhang has said that Yale changed his life. He named both his company and a foundation for Hillhouse Avenue, the New Haven street that runs through the SOM campus.
作者:StartAoA
來源:CSDN
原文:https://blog.csdn.net/kent5743475/article/details/8942175
版權聲明:本文為博主原創文章,轉載請附上博文鏈接!重新定義人生的10000個小時
一、1985年,芝加哥大學的Benjamin Bloom教授,出版了一本重要著作《如何培養天才》(Developing Talent in Young People)。
他研究的是,如何在青少年中發現未來的天才?
他調查了120個各行各業的精英人物,包括音樂家、科學家、藝術家、工程師,卻得到了一個有點令人尷尬的結論:天才無法在青少年時期發現。
你找不到任何一個普遍適用的指標,暗示這個孩子將來會成才。智商IQ測試與將來的成就,根本就沒有相關性。
但是,有一個變量除外。它與個人成就的大小,呈現強烈的正相關關系。Benjamin Bloom教授發現,所有被調查的精英人物,無一不是投入大量時間,刻苦練習。成就越大的人,似乎越勤奮,鉆研業務的時間也越長。
他最后的觀點就是:天才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訓練出來的。
二、這個觀點引起了很大反響,很多學者跟進,從事后續研究。如果愛因斯坦不是天生的,那么我們能夠訓練出更多的愛因斯坦嗎?
1993年,邁阿密大學的Anders Ericsson教授,來到柏林音樂學院(Berlin Academy of Music),將那里的學生分成三組:普通的學生、優秀的學生、卓越的學生。他想了解,最好的音樂家有什么共同點?
結果,唯一發現的共同點,還是練習時間的長短。
普通的學生,練習彈琴的時間,總計在4000小時左右;優秀的學生,大約在8000小時左右;卓越的學生,沒有一個人低于10000小時。
他將這個發現寫成論文發表,題目叫做《有目的的訓練在專業人才培養中的作用》(The Role of Deliberate Practice in the Acquisition of Expert Performance),網上可以下載到(PDF文件,5.31MB)。
三、2008年,暢銷書作家Malcolm Gladwell,將這篇論文寫進了他的新書《異類:成功人士的故事》(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他概念化了原始論文的結論,宣稱存在一個"10000小時規則"(10000 hour rule),即成功至少需要10000個小時的投入。
走紅之前,甲殼蟲樂隊在酒吧中演出過10000個小時。
創立微軟公司之前,比爾·蓋茨編程超過10000個小時。
畫家畢加索、音樂家莫扎特、籃球運動員喬丹,都有超過10000小時的訓練。
…
這本書出版后,成為《紐約時報》暢銷書排行榜的第一名。
四、2009年,一位名叫Dan McLaughlin的人,讀到了這本書。
他是一位商業攝影師,但是對自己的工作,越來越沒有興趣。他想要改變人生。這本書啟發了他。
30歲生日的那一天,2009年6月27日,Dan 決定辭職,開始為變成一個職業高爾夫球手而努力。
在此之前,他幾乎沒有打過高爾夫球,甚至對這項運動都沒有太大興趣。他的計劃是,辭職以后,每天練習6個小時,一周練習6天,堅持6年,總計超過10000個小時,然后成為職業選手。
他把這稱為"Dan計劃"。
五、所有人都覺得,這個想法太瘋狂了。Dan的父親和姐姐,都認為不可能成功。
但是,Dan不理會。為了保證想法能付諸實施,他積攢了10萬美元,并且把房子出租出去,以便獲得穩定的租金收入。2010年4月15日,他開始日復一日地練習,每個小時都做好記錄。
一個普通人,能不能放棄現在的人生,重新開始另一種人生?Dan就在做這樣一個試驗,一個從未有人做過的試驗。
在這樣的年齡(30歲),沒有任何基礎,從零開始練習,堅持6年,一開始就做好詳細的統計,并且按照科學的方法不斷調整,最終成為一個職業選手。
他能成功嗎?
六、Dan很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說:“99%的可能性,我不會成功。但是,這沒關系。我的真正目的,是想看看如果不斷投入時間,一個普通人可以走多遠。”
"如果我能變成一個職業高爾夫球手,對于許多普通人來說,他們的人生道路就會多出許多選擇。這個試驗的結果,并不在于我個人的成敗。而是讓人們看到,人生有更多的可能。"“如果我真的在某項事業上投入10000個小時,我就已經成功了。”
“我在測試人類的潛力。”
他想證明"10000小時規則"背后的思想:真正決定一個人成就的,不是天分,也不是運氣,而是嚴格的自律和高強度的付出。
成功的秘密,根本不是秘密,那就是不停地做。如果你真的努力了,你會發現自己比想象的要優秀得多。
七、 Dan建立了個人網站theDanPlan.com,每天更新。
截止今天(2011年4月16日),他已經練習1402個小時,還剩下8598個小時。
他正在用自己的行動驗證:即使一個普通的靈魂,只要勇于追求和拼搏,也可以走得很遠很遠
===========================================================================
Yale SOM Announces Largest Alumni Gift to Date Published: January 4, 2010
New Haven, Conn. — Yale President Richard C. Levin PhD '74 announced on January 4, 2010, that Lei Zhang MBA '02, GRD '02 has pledged the largest gift ever to the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by a graduate of the school. Zhang’s pledge, made less than 10 years after his graduation from Yale, also represents the largest gift to date from a young Yale University alumnus. Zhang, the founder and managing partner of 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will give $8,888,888 primarily to help build Yale SOM’s new campus. A portion of the gift will provide scholarship support for the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Program at Yale’s new Jackson Institute of Global Affairs, as well as funding for a variety of China-related activities at the university.
The announcement came at a special event co-hosted by Levin and Yale School of Management Dean Sharon M. Oster at the Westin Beijing Chaoyang, which included a panel discussion between several prominent SOM alumni called “Investing in the Middle Kingdom.”
The panel discussion, moderated by Levin, included Lei Zhang, as well as Brad Huang '90, founder and president, Lotus Capital Management; David Li '94, managing director, E.M. Warburg Pincus & Co.; Liang Meng '97, CEO Greater China Private Equity, D.E. Shaw & Co. Ltd; and Kevin Zhang '94, managing partner, Trustbridge Partners Ltd.
In announcing the gift, President Levin commented, “This truly extraordinary and auspicious gift reflects the deep commitment to Yale that Lei Zhang shares with so many fellow graduates of the School of Management. Lei’s generosity also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the realization of SOM’s new campus.”
Dean Oster added, “I’m delighted to be here in Beijing with so many of our former students, including Lei. His devotion to SOM is remarkable, and the entire SOM community joins me in thanking him for his wonderful support. We look forward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auditorium in the new campus that will bear Lei Zhang’s name.”
Zhang, a member of the SOM Board of Advisors and China Board of Advisors, started 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in 2005 and rapidly built the largest independent fund in China. While at SOM, he worked for David Swensen at the Yale Investments Office. He translated Swensen’s Pioneering Portfolio Management into Chinese, a task that required him to create Chinese words for “fiduciary” and “endowment.” When he moved back to China, with an initial investment from the Yale endowment, he opened 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 with $30 million under management. Zhang has made impressive returns and attracted numerous new investors; he now has $2.5 billion under management.
Zhang chose to make his gift $8,888,888 because of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number eight in Chinese culture. Throughout China, eight is considered lucky. The Chinese word for “eight” sounds similar to those for “wealth” and “fortune.”
Zhang, raised in Central China, placed first out of 100,000 students in his province for the national university entrance exam. He studied international finance at the People’s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chose Yale to earn his MBA and a master’s degree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Zhang has said that Yale changed his life. He named both his company and a foundation for Hillhouse Avenue, the New Haven street that runs through the SOM campus.
經常有人問我為什么要死努力 我說我是不愿意掉到平均線以下 不愿被那些CS看不起
那個試驗10000小時定律的Dan后來怎么樣了
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10000小時定律,它是暢銷書《異類》提出的: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因為天資超人,而是付出了持續不斷的努力。只要經過10000小時的錘煉,任何人都能從平凡變成超凡。
這句話太富有激情了,它讓很多不是天才的人充滿信心:我之所以沒成為行業精英,不是因為我不能,而是因為我沒有花費10000小時去訓練,只要我花費了10000小時去練習,我能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
2009年,Dan讀到了《異類》,這一年他30歲,已經做了多年的商業攝影師,由于越來越討厭這個職業,他決定辭職,為成為一個職業高爾夫球員而努力。他制定了一個Dan計劃,每天花費六個小時訓練,每周訓練六天,堅持六年。為此他拿出積蓄的10萬美元,并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作為訓練開銷。
一個普通人,之前零基礎,甚至高爾夫球桿都沒拿過,能通過堅持不懈的訓練取得一定的成就嗎?Dan說自己也不確定能不能成功,他的更多目的是想測試一個普通人通過努力能走多遠。
關于這個計劃的意義,Dan有句話說的非常好:“如果我能變成一個職業高爾夫球手,對于許多普通人來說,他們的人生道路就會多出許多選擇。這個試驗的結果,并不在于我個人的成敗。而是讓人們看到,人生有更多的可能。”
理想化來說,這個故事應該有個完美的結局,Dan成功邁入職業賽場,并奪得一些比賽的獎杯。然而現實多少有些殘酷,2015年由于背傷和經濟方面的原因,Dan終止了這個計劃,他的訓練時間停留在了6003小時,訓練期間,他參加過一些比賽,但是并沒有取得很好的成績。
離開計劃的Dan和朋友創立了一個公司Portland Syrups,開始賣飲料。
Dan(左)和他的朋友
Dan公司賣的飲料
Dan談到他的這個計劃時并沒有覺得自己失敗,他說:
如果我們學習,適應和改變,我們永遠不會真正失敗,而是在生活中不斷前進。
我開始這個旅程是因為我知道如果我不試一試,我永遠不會原諒自己。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经典箴言 || 人生感悟 】//wodeganwu3034 == 8. 回溯做过的事情,如Review自己曾经写过的代码或者设计,思考为什么会这么做,有没有更好的方法==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ie传递给系统调用的数据区域太小_内存区
- 下一篇: vue——去除白色边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