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VS微信,谁更有移动优势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微博VS微信,谁更有移动优势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
微博、微信,一個是中國互聯網的明星,一個是中國互聯網的后起之秀,前者出身于中國最大的門戶網站新浪,后者出身于中國最大的即時通訊公司騰訊。作為各自公司在移動互聯網上的主推產品,兩者都背負著公司的巨大期望。那么,就當下的情況而言,誰在移動互聯網領域更有優勢呢? 一、用戶數:新浪微博VS騰訊微信 據某互聯網檢測機構近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國內微博用戶的總量約為3.27億,19歲及以上的微博用戶比達到88.81%。 而據新浪公司公布的數據顯示,新浪微博第二季度廣告營收超過1000萬美元,注冊用戶總數已超過3.68億,并繼續保持增長。 “終于,2億!”2012年9月17日凌晨,騰訊微信團隊發布消息稱,微信用戶數突破2億,騰訊CEO馬化騰隨即轉發了此條微博。 從用戶量來看,微博顯然是比微信多的。 二、用戶粘性:新浪微博VS騰訊微信 何為用戶粘性?何璽的理解就是用戶把某應用作為自己的必備工具,通過它能夠滿足用戶的某些基本需求,并有較高的使用頻率和對應用有較強的依賴性強。 就數據而言,沒有任何第三方數據表明新浪微博的用戶粘性比騰訊微信強,但就何璽的觀察和使用情況來看,新浪微博的粘性顯然是要超過騰訊微信的。 微博的粘性為什么比微信強?因為微博已經成為人們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之一,微博也是人們聯系朋友的社交工具之一,而微信,目前還沒有成為人們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主要工具,微信用戶現在用得多的查找附近的人,搖一搖,漂流瓶等主要功能,大多時候是作為用戶的一種消遣功能存在。 三、用戶習慣:新浪微博VS騰訊微信 什么是用戶習慣?用戶習慣是一種不需要意識的行為,它是用戶經過多次重復后形成的慣性,它是一種跳過思考而直接進行的行為。比如,我習慣把常用的app放在我的手機桌面,習慣把常用的工具放在電腦桌面,習慣通過微博了解當下的熱點等等。 而這種用戶習慣,也一直是很眾多互聯網創業者夢寐以求想要獲得的東西。因為一旦用戶習慣被養成了,應用下載量、訪問次數這些公司賴以生存的東西就有了保證。 現在,你有經常使用微信的習慣嗎?在何璽看來,微信還沒有讓用戶形成一種用戶習慣。起碼我自己沒有天天使用微信的習慣,不管是看新聞,聯絡朋友,發短信,還是微信的其他功能,都沒有讓我養成使用微信的習慣。 反過來,現在每天都在使用微博獲取最新的新聞資訊,和朋友進行聯系,通過發布,評論或轉發別人的微博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微博已經成為了我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四、盈利模式:新浪微博VS騰訊微信 在商業模式方面,新浪微博已經開始了自己嘗試。據新浪最新發布的2012年Q2財報顯示,今年第二季度,新浪微博廣告營收超過1000萬美元,微博廣告占總比達10%。新浪首席執行官兼總裁曹國偉表示,從客戶和廣告機構的初步反應結果來看,新的微博廣告系統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績。”。 在商業模式方面,微信也在做一些嘗試,比如前不久推出的微信公眾平臺,就被看著是微信的商業化措施之一,此外,微信與商家推出的微信會員卡也是微信的商業化嘗試,不過就目前的情況來看,不管是微信公眾平臺還是微信會員卡,都沒有多少營收,起碼跟微博目前的營收相比,相差巨大。 就微博和微信的盈利模式,目前來說都不成熟,尚處于摸索挖掘階段。 以上就是微博和微信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各自的現狀,從現在的情景來看,不管是從用戶量、用戶粘性、用戶習慣、盈利模式,微博的優勢都較為明顯。 那么微博現在的優勢會一直持續嗎?何璽認為恐怕未必。為什么這樣說?在移動互聯網領域,前期的積累確實很重要,但是在二者差距不是十分懸殊的情況下,移動互聯網更需要的是對行業的理解和領悟。就現在雙方對移動互聯網的理解來看,微信團隊對移動互聯網的理解更為深刻,這一點從他們對LBS的運用上就能夠看出來。新浪微博,則做的太常規,移動化應用做得太生硬。 移動互聯網時代,理解和領悟比基礎更為重要。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微博VS微信,谁更有移动优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Daily Scrum 10.29
- 下一篇: Chrome谷歌浏览器离线安装包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