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核心系统分布式智能化升级大潮?
過去40多年,中國金融業實現了技術上的引進、借鑒,并逐漸開始進行原創性創新。比如,在支付系統建設方面,我國現在就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從二代大小額支付系統CNAPS到跨境人民幣支付系統CIPS再到目前傲視全球的移動支付、掃碼支付,我國已經建立了完整的金融支付體系。
而現在在金融機構又走在了新的“云原生路口”上,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要求金融機構必須對于核心系統進行歷史性的升級改造,而這次升級的背后除了傳統核心系統的集中式架構根本無法應對業務發展的要求以外,更重要的是新一代的云原生核心系統是進一步推動金融業轉型與爆發的“核”聚變武器。
1月18日,阿里云發布“核心轉型路書”?,并推出“金融級云原生工場”,更是以頗為干貨的內容,詳細闡述了阿里云在參與支持我國金融機構實現核心分布式智能化轉型中的成功實踐。在詳細閱讀了全書之后,筆者認為金融機構的核心系統升級的時代大戲已經開啟,并將在阿里云的引領下逐漸走向高潮。
?
金融機構采用云原生技術,并不是將應用上公有云,而是將金融對安全合規、交易強一致性、單元化擴展、容災多活、全鏈路業務風險管理、運維管理等各方面行業要求與云原生技術進行深度融合,發展為一套既符合金融行業標準和要求、又具備云原生技術優勢的“金融級云原生架構”。
核心系統分布式升級,金融機構的迫切需求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移動、二維碼支付等先進支付紛紛登場,這也讓金融行業可以將之前很多不升息的現金轉化為價值更高的活期存款,在金融業體內循環,為金融機構帶來效益,而與此同時交易量大,但交易額小的快捷支付,也成了金融核心系統日常必須需要面對的交易場景,新興的快捷支付手段是典型數字時代的產物,它一方面幫助金融業提高了用戶黏性,另一方面也使金融的交易量不斷快速上升。公開資料顯示工行信息系統的日均交易量已經突破了5億筆,農行、建行的日均交易量也達到了3億筆的量級,這樣的趨勢從客觀上也給金融行業帶來了以下變化。
交易量增長,推動去集中式機構進程:爆炸式的業務量增長,也成為了金融業甜蜜的負擔,因為金融科技的人業人員漸漸發現用戶的增長速度已經漸漸超出系統處理能力的提升速度了,而之前一直沿用的以IOE(IBM的小型機、Oracle的數據庫和EMC的存儲)為代表的集中式、中心化系統體系與這種高用戶并發的場景幾乎格格不入,且不論如此性能的集中式系統成本會有多驚人,關鍵是提供這樣集中式架構的科技巨頭,也沒有經歷過上億用戶同時在線的業務場景,使用他們的產品解決方案有如南轅北轍,無法真正解決問題。
分布式智能化架構加速誕生:集中式架構提升算力的思路是讓服務器越來越強,同樣的系統越堆越多卻相互孤立,而分布式架構的思路則是只需要增加服務器節點的數量,就能處理更多的并發服務請求。也正是基于這樣的機遇,國內科技企業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代。10年前,阿里云就開始對分布式中間件、分布式數據庫產品、分布式存儲等技術開展了研究和探索,而這種不斷向更高并發、更高性能發起挑戰的過程,其實也就是去集中式并選擇分布式架構的過程。
與集中式、中心化系統不同,云原生分布式系統的業務連續性與系統穩定性是靠整個服務體系的工程集成以及容錯能力造就的。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我國的金融科技人,逐漸摸索出一條新的分布式架構,通過發揮云原生技術的威力,使得看似普通的虛擬機集群,能夠碾壓一體機、大型機,能夠為億萬用戶同時提供優質的服務。
升級核心系統,方能基業長青
核心系統轉型已經成為金融業數字化轉型所必須邁過的一道門檻。如果把IT系統比作一個水利系統,那么核心系統則相當于水利的運轉中樞,而如果使用中心式的架構,那么所有的水流都需要經過中心管道處理,這樣的好處是系統的設計架構較為簡單,配套的應用開發起來也很容易,但是缺點是中心管道的容量是有限的,如果遇到特別巨大的水流,這種中心化的架構就會力不從心。
?
所以這時IT界開始考慮使用分布式架構對原有的中心管道進行改造,這種分布式架構,雖然其內部設計較為復雜,不過其最大的好處就是,如果遇到突然到來的洪水,只需要增加核心管道數量就可以從容應對了。
?
一般來說分布式系統中,集群內各節點承擔的工作分量是相對平均的,這樣系統調度起來成本最低,而“降本增效”也恰恰是互聯網時代對于IT技術的基本要求。而在完成了核心系統的云原生改造之后,至少可以為金融行業帶來以下幾個方面的價值提升:
提升客戶互動頻率,拓寬金融業獲客渠道:分布式核心系統支持客戶與金融APP等渠道進行頻繁交互,真正提供隨時隨地無處不在的金融服務,這也使得客戶與金融機構之間的互動頻率大大增加,使金融服務輻射范圍更廣,極大地拓寬了金融機構的獲客渠道。
加速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分布式核心系統是一款典型的由需求驅動、技術創新催生的產品,隨著新技術不斷的引入,金融行業也將隨之對于原有技術體系進行革新與升級,為下一步數字化轉型奠定基礎。
提升金融業風險控制能力:進行分布式系統升級以后,金融業可快速響應客戶的交易請求,這也將為金融風險控制手段提供更有效率的科技武器,對于原有人工式、低效率的風控體系進行全面的迭代升級。
?云原生-金融核心系統升級的最佳實踐
正如筆者上文所述,目前金融核心系統有兩個訴求,一是高效、快速的服務響應能力,二是海量數據的處理能力。目前來看只有直接擁抱云原生分布式、智能化技術方案才能真正擁抱未來。
云原生支持快速彈性擴容:單有分布式不足以應對數字化轉型時代的所有問題,比如發生疫情的地方偶爾會出現健康碼的崩潰,其本質原因不是沒有使用分布式的技術,而是由于沒有使用云原生的方案,無法做到根據流量需求進行彈性擴展。
云原生是一整套工具體系:原有的分布式核心方案往往只有一個數據庫,開發、運維等等方面的難度都很高,沒有配套的Devops平臺來整合服務交付的各個環節,更沒有對應的低代碼平臺,充分發揮業務人員的數字化轉型能力。
云原生有著更強大的數據治理能力:從另一個角度上講云原生也是數據原生,在處理海量數據方面云原生技術平臺有著先天的優勢,更有利于金融行業的數據治理工作開展。
金融核心升級大潮下的應對之道
???未來金融機構若要保證良好的客戶體驗,又要從容面對隨時可能到來的流量高峰,就必須考慮將核心系統全面進行分布式智能化改造,這樣才能使自身服務體系保持足夠的彈性,迅速響應各種驟發需求。而如果不對核心換代升級,繼續死守傳統的集中式架構,且不論存在技術斷供的風險,單從業務發展來說,未來的空間將十分狹小。
而分布式核心系統其特有的共享、共贏的理念都與普惠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時代需求高度重合,所以這也是金融業信息科技一次涅槃重生的契機。雖然轉型對技術要求更高,時間也更為緊迫,但只要把握住這次機會,爭取率先統一 核心系統的技術棧,就能成為時代潮流的領跑者為今后更進一步的服務體系升級打下最為堅實的基礎。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金融机构如何应对核心系统分布式智能化升级大潮?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Centos7 Apache 2.4.1
- 下一篇: 最老程序员创业札记:全文检索、数据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