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lectron入门与实战》创作路上的那些事儿
《Electron入門與實戰》創作路上的那些事兒
- 前言
- 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 系統化的整理和輸出自己的知識
- 幫助初學者更好的入門
- 機緣巧合
- 創作歷程
- 歷程概覽
- 寫書機會怎么來的?
- 正式寫書前的流程
- 選題材料主要寫啥?
- 寫作過程的感受
- 一個人的項目管理
- 寫作小技巧
- 知識盲區
- 書的字數是怎么統計的?
- 開始寫作后經歷的流程
- 寫書帶來的收獲與改變
- 寫一本書之前,需要準備些什么?
- 購買鏈接
前言
我的新書《Electron入門與實戰》于3月正式發布了,目前已經上架到了各大電商平臺,包括當當、京東以及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淘寶旗艦店。書的定價錨定在了89.9元,雖然看起來價格有點高,但電商平臺一般都有打折。這本書比較適合想要入門Electron框架的小伙伴,文末有購買傳送門,感興趣的小伙伴可以支持一波。
整本書由我個人撰寫,由清華大學出版社負責編輯和出版。書的內容主要還是圍繞講解Electron這門可以讓熟悉Web前端技術棧的小伙伴開發桌面應用的框架展來展開。目標讀者是Electron的初學者。內容除了講解必要的概念之外,也加入了比較豐富的案例,可以讓這部分初學者更快的上手這門框架并運用于實際項目中。
這篇文章接下來主要講講關于這本書創作的幾個方面:
創作歷程會涉及寫一本書的過程是怎樣的,比如寫書的機會從哪里來、涉及哪些流程等等,使得大家對寫書有一個初步的了解。
我為什么要寫這本書
那么為什么要決定寫一本書呢?原因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系統化的整理和輸出自己的知識
我個人從2017年開始接觸Electron并在項目中實際使用到現在已經接近6年了,時間算是比較長的。這個過程中實現了各類需求,也遇到了很多問題,一路上磕磕絆絆。其間一直有想把相關的經驗記錄下來,系統化的輸出Electron實踐相關內容的想法。但一直沒有太好的機會,只是斷斷續續在博客里面寫關于Electron的一些系列文章。
幫助初學者更好的入門
對于早期使用Electron框架的開發者來說,入門還是有一定門檻的。畢竟開發過程中會涉及很多以往單純在瀏覽器環境中不會涉及的概念。且早期官方文檔比較簡陋,網上相關的文章也不多,更不會有系統性的教初學者入門的內容了。對于這個部分存在的空缺,還是期望自己的理解和輸出來補上這一塊的內容,幫助初學者更好的入門。
機緣巧合
也是比較巧,在2020年8月的時候在CSDN的私信中收到了清華大學出版社編輯的邀請,覺得這是一個難得而且不錯的機會,就下決心寫一本相關的書籍出來。
創作歷程
歷程概覽
從開始收到意向邀請,到最終書的發布,整個過程持續了1年半多的時間。整個歷程大的概覽可以參見下面這個圖。
寫書機會怎么來的?
工作以來一直csdn上寫博客,博客的內容也積累了一定的訪問量。2020年8月在CSDN的私信中收到一條消息,大意是看我在寫一些系列文章,而且覺得寫的不錯,想溝通下是否有意愿寫一本技術相關的書籍。前面有提到,我也是有這方面的意向的,就懷著試一試的態度加了微信。在微信溝通了解后,對方是清華大學出版社的編輯。
正式寫書前的流程
在正式的寫作之前,會大致走這么一個流程:
首先是選題材料,類似于產品立項的文檔。里面具體要寫的內容后面會講到。準備好選題材料后就是論證會。
出版社會定期開論證會,評估提交的選題是否通過。過程中會考慮書的內容有沒有競爭力,投入產出比等方面。
如果通過就會進入簽合同階段。不通過的話,就再討論其它可行的寫作方向。
選題材料主要寫啥?
選題材料里面需要填的內容比較多,其中最最最重要的就是要回答兩個問題:
- 本書有什么特點?
- 與同類書比較優勢是什么?
其實這就跟做產品一樣,你需要了解你的目標用戶訴求,競品的情況,自身能有什么優勢。講清楚這些問題你的產品才有可能立項通過。
我基本上把市面上能買到的Electron相關的書籍買了回來,看了一遍,去了解它們大概的內容寫的是什么,找一些差異點。
同時也看了這些書在官方電商上的評論,主要看大家因為什么點贊,又在吐槽什么,了解目標用戶的一些需求。
總結出目前已上市書籍存在的一些不足點,比如:
針對這些點,也思考確定了寫作內容的三個特點:
寫作過程的感受
合同簽完就基本可以放心的正式開始動筆了,這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階段,回憶起來的話有這么幾個特點。
高延遲反饋:游戲為什么能讓人上癮?是因為游戲通常在設計上就具有即時反饋的特點,你砍一刀屏幕顯示999的暴擊,打敗一個boss獲得裝備,會馬上帶給玩家成就感,激勵玩家繼續玩下去。而寫書這個過程卻恰恰相反,具有高延遲反饋性,一連幾個月可能都不會有人給你反饋。只有等到書真正發布后才能感受到第一波反饋。這也差不多過去一年了。
孤獨:由于寫作過程中沒有人結伴而行,所以基本是一個人在默默的寫,整個過程也是比較孤獨的。
因此,想要堅持寫作并且按時交稿的難度還是很高的,需要較強的自驅力,同時也需要對寫作過程進行管理,這就跟做產品的項目管理類似。
一個人的項目管理
不過跟在團隊中做產品迭代的項目管理的區別是,寫書的過程是一個人的項目管理,自己管自己。實際上很多時候管自己的難度是要遠高于管他人。
所以這個過程需要自定制定明確的目標,以及過程中的里程杯。我當時是用notion做項目管理工具,以交付初稿為大目標,然后以章節等為里程碑。如下圖所示。
在達到里程碑的時候,會自己給自己一些獎勵,進行自我反饋。
但是,即使計劃安排的再好,過程中也會遇到各種問題影響進展,比如中途生病等等……,落后了就需要想把法把進度趕上來。
寫作小技巧
寫作過程中也遇到過一些坑,分享一些我個人總結的一些技巧。
當你要準備要開始寫作的時候,無論如何,想辦法先開始。比如,我原計劃下班后回家開始寫,但由于惰性回家后先玩了一會(刷了刷抖音、B站什么的),那就當天就基本告別寫作了。到睡覺的時候回想起來又覺得很懊惱。想要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回到家后什么都別干,坐下來打開電腦直接開始寫就對了。
構思碎片化,輸出集中化。利用碎片化時間來寫我嘗試過,但效果很差。我個人往往進入狀態需要一定的時間,碎片時間往往剛進入狀態就結束了,可能這個時候剛有點靈感。所以后來我調整了一下策略,利用中午的時間構思晚上要寫的內容,在晚上回家后集中開始寫作。 所以我一般的時間就固定為中午1-2點,晚上10-1點。
知識盲區
在寫作過程中肯定也會遇到一些要寫的內容處于自己的知識盲區,解決辦法就是盡量多的去查閱相關的資料。
需要非常注意的是不要抄襲,出版社判定抄襲的標準是文章中有連續10~15個字雷同就算抄襲。如果我們想要直接印用一些已發表的內容,必須在文章中進行標注并添加引用來源。
對于一些技術細節如果不太確定,但又沒法找到資料進行核證,那么可以嘗試找權威人士交流。比如當時我對Electron主進程的結構有一些疑惑的時候,通過郵件的方式向Electron框架的作者之一 Cheng zhao進行請教。
書的字數是怎么統計的?
這是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小伙伴們應該都見過書的前兩頁會寫明書的總字數,那么它是怎么計算出來的呢?
我在寫作過程中除了之前提到的設定的章節目標,最開始還參考同類書籍標注的字數,以那個為目標。心想最少也得寫到接近的數字吧?印象中其中一本最少的是25w字。
但在持續寫的過程中發現,怎么寫都遠遠達不到這個字數,就有點迷茫了。后來跟編輯交流后才知道,書籍字數有一套單獨的計算方法。是什么呢?
版面字數 = 每行字數 × 每頁(面)行數 × 頁數。
那其實這里就不是真實你敲了多少字了。
開始寫作后經歷的流程
中耕指的是你寫內容的這段時間。
整個流程大概會持續4到5個月的時間。
寫書帶來的收獲與改變
寫書的收益主要有兩方面:直接受益和間接收益。
直接收益就是通過寫書直接獲得的收入,其實這部分不算太多。當然,如果你的書賣爆了那么還是很客觀的。但技術書籍的銷量普遍不高。
我認為收獲更多的還是這個過程帶來的間接受益,比如:我完整的知道了出一本書是怎么樣的一個流程,出版社是怎么運作的,如何去寫一本書的內容。
在這個過程中,持續對Electron知識的整理和學習也讓我對這部分知識的掌握更系統化了,將這些知識完整的表達出來,也很好的鍛煉了文字表達的能力。
還有個非常重要的點就是提升了個人在技術領域的影響力,被更多的人知道,也結識了更多的人。
寫一本書之前,需要準備些什么?
如果大家有打算自己也寫一本書,我建議在開始之前呢,需要做這么幾個方面的準備:
首先要準備充足的相關領域的知識,不然的話很有可能寫著寫著發現知識漏洞太多,需要太多的時間和精力來彌補這塊的知識,這會導致你的寫作進展非常緩慢且不可控。合同上是有約定交稿日期的,如果不能按時完成會有違約的風險。因此,具備在選題內容方面充足的知識才能讓你的寫作過程更加順利。
其次要在心理、生理上做好準備,你的心理要頂的住來自各方的壓力,例如工作的壓力、寫作的壓力、家庭的壓力等等。身體上也要吃得消,如果是在工作之余寫作,那比必然需要在忙碌的一天下班后,還需要繼續熬夜奮戰。甚至中午午休的時間也需要拿來思考寫書相關的事情。
最后一個很重要的點就是要獲得家人的支持和理解,否則不僅會影響寫作本身,也會因此衍生出很多其它的問題。
購買鏈接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Electron入门与实战》创作路上的那些事儿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明年打算考会计证 -柯桥有没有推荐的地方
- 下一篇: 乐视再次被外媒质疑,消息称FF首款汽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