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200131中国古代文论 作业(专升本)
《中國古代文論》作業
一、注明下列文獻的作者及年代:
1、《典論·論文》
2、《文選序》
3、《戲為六絕句》
5、《與元九書》
6、《送孟東野序》
7、《六一詩話》
8、《雪濤閣集序》
9、《文賦》
10、《詩品》
11、《詩品序》
12、《文心雕龍》
13、《滄浪詩話》
14、《閑情偶記》
15、《與東方左史虬修竹篇序》
16、《漢書·藝文志》
17、《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18、《論詩三十首》
19、《答洪駒父書》
20、《夕堂永日緒論》
21、《答吳充秀才書》
22、《仲兄字文甫說》
23、《忠義水滸傳序》
24、《原詩》
25、《書湯海秋詩集后》
26、《論小說與群治之關系》
27、《文選序》
28、《答呂姜山》
29、《人間詞話》
30、《楚辭章句序》
31、《史記·太史公自序》
32、《春秋繁露》
33、《淮南子》
34、《詞源》
35、《市井艷詞序》
36、《西游記題詞》
37、《論文偶記》
38、《詩式》
39、《答李翊書》
40、《錄鬼薄序》
41、《論衡·超奇》
42、《上崔華州書》
43、《上人書》
44、《書黃子思詩集后》
45、《論詞》
46、《歲寒堂詩話》
47、《論詩詩》
48、《藝苑卮言》
49、《曲律》
50、《詩歸序》
51、《序山歌》
52、《鬲津草堂詩集序》
53、《儒林外史序》
54、《答沈大宗伯論詩書》
55、《花部農譚序》
56、《宋四家詞選目錄序論》
57、《復莊衛生書》
58、《古謠諺序》
59、《人境廬詩草自序》
60、《論白話與維新之本》
61、《國故論衡·文學總略》
62、《二十世紀大舞臺發刊詞》
63、《摩羅詩力說》(近代·魯迅)
二、填空題:
在 中最早提到了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詩言志”理論。
孔子重視《詩》的社會政治倫理作用,在《論語·陽貨》中說:“詩可以 ,可以 ,可以 ,可以 。”
墨子所說的“三表”法,指在《墨子·非命上》中提出的:“ , , 。”
代表中國古代文論“詩教”傳統正式形成的典籍是 。
《毛詩序》中所說的“詩有六義”,是指 、 、 、 、 、 。
在《史記》的《 》中,司馬遷提出了他的“發憤著書”說。
在東漢,在 的《 》中提出了與班固不同的對屈原以及楚辭的評論。
提出“文章以氣為主”觀點的是曹丕的《 》。
在陸機《文賦》開始指出創作活動的兩個開端,一是 ,二是 。
10、《文賦》對各種文體的評價有明顯的針對性,陸機認為“賦”的特點是“體物而瀏亮”,而“詩”的特點是“ ”。
11、《文心雕龍》前五篇的題目分別是《 》、《 》、《 》、《 》、《 》。
12、提出“故思理為妙,神與物游”觀點的是《文心雕龍》中的《 》篇。
13、劉勰《文心雕龍》中“ ”一詞道出了中國文學思想的兩個關注中心:一是作家的內在特性怎樣表現在寫作之中,一是規范文學類型的地位。
14、學術界對劉勰《文心雕龍·風骨》有許多不同的解說,其中一種,“風意骨辭”說。認為“ ”是指文意的特點,“ ”是指文辭的特點。
15、在鐘嶸《詩品序》中提出了“觀古今勝語,多非補假,皆由直尋”的“ ”理論。
16、鐘嶸反對當時以沈約為代表的永明聲律理論,“余謂文制本須諷讀,不可蹇礙,但令清濁通流,口吻調利,斯為足矣。至平上去入,則余病未能;蜂腰、鶴膝,閭里已具。”主張一種“ ”論。
17、在中古時代影響最大的文學選本是 的《 》。
18、“ ”是陳子昂對南朝詩歌的集中概括。
19、杜甫在詩歌理論中最重要的作品是《 》,這一作品也形成了古代文論史中特殊的寫作體裁。
20、白居易在《與元九書》中提出了“ ”的“新樂府運動”最集中的理論觀點。
21、“氣盛言宜”是 的文學觀點。
22、“文以明道”是 在《 》中提出的觀點。
23、黃庭堅主張以豐富的書本知識作為寫詩的基礎,在《答洪駒父書》中提出了著名的“ ”與“ ”論。
24、黃庭堅對詩的句法和結構,也有很深的研究。在句法方面,黃庭堅喜歡多用 ,這是從杜甫那里學來的,黃庭堅用以形成他的詩歌特色。
25、嚴羽在《滄浪詩話》中,針對江西詩派的“ ”提出了尖銳的批評,并由此涉及了宋詩的具有普遍性的弊病。
26、嚴羽借用禪宗的思想方法和語言,提出“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認為作詩之道,在于“ ”。
27、“ ”開始于北宋蘇軾、黃庭堅等人,嚴羽在《滄浪詩話》中改變了前人僅僅以參禪比喻學詩“工夫”的作法,直接以禪境比喻詩境,以參禪的“妙悟”喻對詩歌本質的領會。
28、“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淵明是晉人。”是元好問在《 》中的名句。
29、李漁在《閑情偶記》中總結前人的戲曲創作經驗,從戲曲實踐的各個層面對于戲曲藝術進行了系統的理論總結。
三、名詞解釋:
詩言志:
非樂
緣情說
點鐵成金 奪胎換骨
以禪喻詩
六義
7、興觀群怨
8、不平則鳴
思無邪
發憤著書說
神與物游
12、知人論世說:
13、“寓言”、“重言”與“卮言”
14、以意逆志
15、直尋
16、孔子的“盡善盡美”說
17、孔子的“辭達”說
18、孔子的“文質”說
19、“知言養氣”
20、“言不盡意”和“得意忘言”
21、“虛靜”說
22、曹丕的“文氣”
23、“詩緣情而綺靡”
24、《文心雕龍》的“體性”
25、《文心雕龍》的“風骨”
26、鐘嶸的“滋味”
27、鐘嶸的“詩有三義”
28、陳子昂的“興寄”和“風骨”
29、氣盛言宜
30、不平則鳴
31、白居易的“為時”、“為事”
32、思與境偕
33、司空圖的“韻味”
34、“童心”說
35、“性靈”說
36、“立主腦”
37、王夫之的“情景”
38、“現量”
39、葉燮的“才膽識力”
40、王士禛的“神韻”說
41、“性靈”說
42、 “物化”說
43、“諷諫”說
44、情志統一說
45、疾虛妄
46、文章“不朽”說
47、曹丕的文體說(“四科”八體說)
48、“意境”說
49、葉燮的“理事情”說
50、溫柔敦厚
51、詩無達詁
52、文筆
53、通變
54、通感
55、詩話
56、義法?
三、簡答題:
簡述《文心雕龍》的基本結構。
簡述《閑情偶記》中關于戲曲創作的基本主張。
3、什么是“以禪喻詩”?
4、簡述《文心雕龍》“神思”論的基本內容
5、簡述陸機的“緣情說”。
6、簡述白居易新樂府理論的基本內容。
7、簡述東漢時期在楚辭問題上的討論,以班固王逸為例。
8、簡述《莊子》中的“言不盡意”與“得意忘言”。
9、簡述《尚書·堯典》中的詩歌教育理論與文學起源論。
10、簡述《詩經》文本中對文論發展有影響的內容。
11、簡述《左傳·襄公二十九年》中吳公子季札觀樂一段描述中的文論內容。
。
12、簡述《論語·學而》中“子貢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一段的文論意義。
13、簡論墨子的“非樂”觀念。
。
14、簡述《孟子·萬章下》中:“孟子謂萬章曰:一鄉之善士,斯友一鄉之善士;一國之善士,斯友一國之善士;天下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一段的理論意義。
15、簡述《莊子》中的“三言”說。
16、簡述荀子的樂論、
17、簡述韓非子以及其所代表的“六虱五蠹”說。
18、簡評《文賦》的理論意義。
19、簡述《文心雕龍》中“體性”觀念的理論意義。
20、簡述學術界對于劉勰“風骨”說的不同理解。
21、簡論陳子昂對六朝文學的批評。
。
22、簡論李漁對前人戲曲理論的總結成果。
四、論述題:
1、試論孔子的“思無邪”觀念。
2、試論孟子“以意逆志”說的理論意義。
3、試論《詩大序》中對于“言志”理論的新突破。
4、試論孟子的“知人論世”說。
5、什么是嚴羽的“別材”、“別趣”說?請結合“別材”、“別趣”說,談談他對宋詩“以文字為詩”、“以議論為詩”、“以才學為詩”的批評。
6、試論王夫之詩學的主要成就和特點。
試論葉燮《原詩》的理論貢獻。
8、試論李贄評點小說在文論史中的理論地位。
9、試論嚴羽試論對當時文學現實進行的反思和在文論史中的地位。
10、試述中國古代文學理論學科建立的基礎。
11、試論劉勰的“風骨”概念。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渝粤题库】陕西师范大学200131中国古代文论 作业(专升本)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渝粤教育】电大中专职业生涯规划 (3)
- 下一篇: 【渝粤教育】广东开放大学 网页设计与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