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三國演義》:羅貫中 羅貫中(1330-1400) 羅貫中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太原人一說錢塘人(今浙江杭州)或廬陵人(今江西吉安)。他根據歷史記載和民間故事,把魏、蜀、吳三國的興亡,寫成長篇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書中塑造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典型人物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演義作者)編輯討論36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1]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1、施耐庵。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泰州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生于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市大豐區),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36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后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征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陰,在祝塘鎮教書。71歲或72歲遷興化,旋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后居淮安卒,終年74歲。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2、羅貫中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故里之爭花落東平 朱元璋曾對其滿門追殺近來,圍繞水滸故事主要發生地山東省陽谷、東平、梁山和鄆城等地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引起了人們對這里的濃厚興趣。而不朽巨著《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故里也自然成為人們探尋的焦點,記者近日走訪東平,對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一一進行了探尋。
三國演義的作者據傳是羅貫中,但是它是根據三國志陳壽出版的那個編篡而來的,反正視覺視覺上認為他羅冠中。
羅 貫 中 元末明初,我國的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章回體小說步入日臻完善的階段。中國的第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深、成就最高、氣魄最大的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即《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杰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并風行于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后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大約是羅氏先祖為仕宦出身的緣故吧,后世羅氏家族很重視對后代進行“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讀傳家,詩禮教子”的家風。在這種家傳的影響之下,貫中從小喜愛讀書,博洽經史,為后來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貫中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復雜的時代。元朝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和壓榨,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統治的斗爭如火如荼。各方義軍,諸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不僅與元軍奮戰,而且還進行著相互的兼并。據說,步入青年的羅貫中,就在這個歷史大動蕩的影響下,浪跡江湖,參加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匯編》就說他“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這一點從他后來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羅貫中從事小說稗史的創作,似乎應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時間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學創作,成為我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作的作家。他有許多的著作傳世,諸如《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雜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等。相傳,他還寫過十七史通俗演義,并曾參與了《水滸傳》的撰寫。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就說:“羅氏生不逢時,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 貫中的長篇巨制《三國演義》,大約是他后期的作品。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 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歷史。他依據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保存的大量寶貴史料,吸取了西晉至元一千多年來民間傳說的豐富營養,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生活經歷,發揮個人的卓絕藝術才能,縱橫捭闔,巧妙駕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這部75萬字的古典名著。 在這部名著中,貫中寄托了自己個人的愛憎情感,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民無法生活、挺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則是多方面的,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羅貫中對戰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這一點充分證實他確實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戰爭活動。所以能夠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場,瞬息變化的戰斗形勢,描述的那樣千變萬化,各具特色,顯示出戰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然而,正是由于羅貫中有參加戰爭的經歷,再加上他超人的藝術技巧,以及創作時的苦心孤詣,慘談經營,才在他的筆下出現了描述戰爭戰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 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后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并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摘自《晉陽豪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羅貫中(元末明初小說家,演義作者)編輯討論36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簡稱《三國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除小說創作外,尚存雜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1]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1、施耐庵。施耐庵(約1296—約1370),原名彥端,字肇瑞,號子安,別號耐庵。泰州興化人,祖籍蘇州,舟人之子,生于興化白駒鎮(今鹽城市大豐區),13歲入私塾,19歲中秀才,29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36歲至40歲之間官錢塘二載,后與當道不合,復歸蘇州。至正十六年(1356)六十歲,張士誠據蘇,征聘不應;與張士誠部將卞元亨相友善,后流寓江陰,在祝塘鎮教書。71歲或72歲遷興化,旋遷白駒場、施家橋。朱元璋屢征不應;最后居淮安卒,終年74歲。著作是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2、羅貫中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志通俗演義》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水滸全傳》。《三國志通俗演義》是羅貫中的力作,這部長篇小說對后世文學創作影響深遠。
羅貫中(約1330—約1400)漢族,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故里之爭花落東平 朱元璋曾對其滿門追殺近來,圍繞水滸故事主要發生地山東省陽谷、東平、梁山和鄆城等地的新聞不斷見諸報端,引起了人們對這里的濃厚興趣。而不朽巨著《水滸傳》和《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的故里也自然成為人們探尋的焦點,記者近日走訪東平,對人們關注的焦點問題一一進行了探尋。
三國演義的作者據傳是羅貫中,但是它是根據三國志陳壽出版的那個編篡而來的,反正視覺視覺上認為他羅冠中。
羅 貫 中 元末明初,我國的小說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尤其是章回體小說步入日臻完善的階段。中國的第一部流傳最廣、影響最深、成就最高、氣魄最大的章回體古典小說《三國演義》,即《三國志通俗演義》,就是通過生活在這一歷史時期的、杰出的小說大家——羅貫中的椽筆誕生并風行于世的。他在我國的文學發展史上,建樹了不可磨滅的偉大功績。同時,為世界文學的寶庫,也增添了燦爛的光彩。 羅貫中,名本,別號湖海散人。生卒年不詳。太原清源人(今太原市清徐縣),其祖籍四川成都府,先祖羅仲祥后唐時仕青州(即今清徐)。后因原籍水災且路遠途遙。落籍太原清源,遷居城西白馬山(今白石溝)寺溝村。其父羅錦生有六子,貫中行居第二。 大約是羅氏先祖為仕宦出身的緣故吧,后世羅氏家族很重視對后代進行“水源木本”的家族歷史教育,一直保持了“耕讀傳家,詩禮教子”的家風。在這種家傳的影響之下,貫中從小喜愛讀書,博洽經史,為后來的創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然而,貫中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異常尖銳復雜的時代。元朝蒙古貴族的殘酷統治和壓榨,激起了全國人民的反抗,推翻元朝統治的斗爭如火如荼。各方義軍,諸如朱元璋、陳友諒、張士誠,不僅與元軍奮戰,而且還進行著相互的兼并。據說,步入青年的羅貫中,就在這個歷史大動蕩的影響下,浪跡江湖,參加了張士誠領導的起義軍,并入其幕府,充任幕客。而且,王圻的《稗史匯編》就說他“有志圖王”,是一個有政治抱負的人。這一點從他后來所著的《三國演義》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羅貫中從事小說稗史的創作,似乎應得益于他政治上的失意。正是由于此,他才有時間和有可能致力于文學創作,成為我國文學史上首先用全力從事小說創作的作家。他有許多的著作傳世,諸如《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和雜劇《宋太祖龍虎風云會》等。相傳,他還寫過十七史通俗演義,并曾參與了《水滸傳》的撰寫。尺蠖齋評釋的《西晉志傳通俗演義》序文就說:“羅氏生不逢時,才郁而不得展,始作《水滸傳》,以抒其不平之鳴。” 貫中的長篇巨制《三國演義》,大約是他后期的作品。這部古典文學名著,描述了從東漢中平元年(18年)的黃巾起義,到西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 280年)統一中國的將近一個世紀中,魏、蜀、吳三國間的政治和軍事斗爭歷史。他依據陳壽《三國志》提供的歷史線索和歷史人物,博采裴松之對《三國志》補缺、備異、懲妄、論辯,所保存的大量寶貴史料,吸取了西晉至元一千多年來民間傳說的豐富營養,并在此基礎上結合自己參加元末農民起義軍的生活經歷,發揮個人的卓絕藝術才能,縱橫捭闔,巧妙駕馭,形象生動地描述了近一百年中浩瀚繁富的歷史事件,完成了這部75萬字的古典名著。 在這部名著中,貫中寄托了自己個人的愛憎情感,客觀地揭露了封建統治集團之間政治的、軍事的、公開的、隱蔽的、合法的和非法的矛盾斗爭。淋漓盡致地刻劃了封建統治階級爭名奪利、勾心斗角、爾虞我詐、明火暗刀的策略伎倆和陰謀詭計。有意或無意地揭示了農民無法生活、挺而走險、紛紛起義的真實歷史背景和原因。 至于《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則是多方面的,充分地顯示了羅貫中在人物的刻劃方面有著驚人的技巧。全書四百多個人物形象中,不管是曹操、劉備、孫權這些群雄之首,還是諸葛亮、關羽、張飛、趙子龍、黃忠、魯肅、周瑜、黃蓋、郭嘉、許攸、張遼、陸遜以及王允、董卓、呂布這些巨謀勇將,忠奸之臣,都具有鮮明的生動的個人特性。尤其是對張飛、諸葛亮和曹操的形象塑造,真可謂出神人化,呼之欲出。 羅貫中對戰爭的描繪是極其成功的,這一點充分證實他確實參加過元末農民起義的戰爭活動。所以能夠把那一幕幕驚心動魄的戰場,瞬息變化的戰斗形勢,描述的那樣千變萬化,各具特色,顯示出戰爭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然而,正是由于羅貫中有參加戰爭的經歷,再加上他超人的藝術技巧,以及創作時的苦心孤詣,慘談經營,才在他的筆下出現了描述戰爭戰役,重點突出,錯落有致,疏密相間,虛實照應;鋪排戰爭場面,大肆揮灑,波瀾起伏,風馳電掣,氣勢磅礴;渲染戰場氣氛,隨意勾勒,生動逼真,有聲有色。 羅貫中是我國元末明初的一位杰出的古典小說家,是他把意回體小說這一文學式樣推向成熟的階段。后來的很多學者和作家曾給予他極高的評價,把他同馬司遷、關漢卿相提并論。他的偉大的文學創作成就,成為中國文學、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珍貴財富。他所創作的《三國志通俗演義》,不僅在國內家喻戶曉,婦孺皆知,而且被翻譯成十多個國家的文字,風行全世界,受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在國外,他的《三國演義》被稱之為“一部真正具有豐富人民性的杰作”,而《大英百科全書》則稱他為“第一位知名的藝術大師”。摘自《晉陽豪杰》,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DNF:DNF代理玩韩服(或者日服 只要
- 下一篇: "林志家族"为什么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