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作者是谁啊?
作者是:李煜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是李煜的絕命詞。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您好!作者是:李煜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是李煜的絕命詞。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望您采納,謝謝您的支持!
【詞牌名-虞美人】詞牌釋義〔題考〕 【碧雞漫志】:「脞說稱﹝虞美人﹞起于項籍﹝虞兮﹞之歌;予謂后世以命名可也,曲起于當(dāng)時,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光飛,輕血化為原上草』之句,世以為工。』又【夢溪筆談】云:「高郵桑宜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枝葉皆動,他曲不然,試之如所傳。詳其曲,皆吳音也。他日取琴試用吳音制一曲,對草鼓之,枝葉皆動,因曰﹝虞美人操﹞」觀此,﹝虞美人﹞一名,在樂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項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作法〕 本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完全相同。四用韻,兩平兩仄。第一句為七言句,平起仄韻。第二句為五言句,仄起仄韻。第三句亦為七言句,換平韻平起平收。第四句九字協(xié)平韻,又第四句有者可余地四字略斷為豆,但還是以九字到底為佳。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換韻, 每句不同韻,方式是“甲乙丙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全部注釋】1李煜,史稱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折實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后,賜酒將他毒死。 2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xiàn)在南京)。 3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桿和玉石鋪就的臺階。此泛指宮殿建筑。砌,臺階。 4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里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其為事實上的第二子。李弘冀為人“為人猜忌嚴(yán)刻”,時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參與政事,每天只是讀書為樂。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為太子,鐘謨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李璟怒,找了個借口把鐘謨貶為國子司業(yè),流放到饒州。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南昌并立李煜為太子監(jiān)國,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971年宋軍滅南漢后,李煜為了表示他不對抗宋,對宋稱臣,將自己的稱呼改為江南國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開封時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領(lǐng)軍隊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開封被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wèi)將軍。史書上說趙光義多次強留小周后于宮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罵,李煜在痛苦郁悶中,寫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畫家還繪有《熙陵幸小周后圖》,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shù)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人馮海粟就在圖上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fēng)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 據(jù)宋代王铚的《默記》記載,因其“故國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牽機毒殺。牽機藥有人說是中藥馬錢子,服后破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狀極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說是毒死,記載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李煜死后,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死。 南唐后主李煜與他的紅顏知己 南唐后主李煜在后人腦海里留著一個鮮明印象,就是他留給了我們不少香艷、柔情、悲哀的詞。他的詞,確實給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所以后人對他的評價,除了作為曾經(jīng)的國君,還被譽為“詞中之帝”。 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學(xué)的成功,是不能忘記一個被他迷戀著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歲。她在文史記載中,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為古代帝王們,多是后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托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xiàn)于文學(xué)的,周后之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于文學(xué),當(dāng)然她是一個資質(zhì)佳惠,美艷多才的女子了。 據(jù)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為大曲,后主獨得其譜,乃與后變易訛謬,頗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后主的詞調(diào),極得后主贊美,這就是后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紗》: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迷戀周后的情感,深宮香艷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請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么嬌柔的兒女姿態(tài),以現(xiàn)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里,那就夠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動了后主的詞筆,后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后給千古瞻仰,文學(xué)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里完全得到印證了。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的。當(dāng)后主二十八歲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周后終被秋風(fēng)吹去了,其時,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自制誄詞數(shù)千言,皆極酸楚。 對后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后來將她葬于懿陵,謚號昭惠,從下面詞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時的心情。請看下面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zhì)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fēng)。 這首詞表達了后主對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底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凄慘的境域里來,于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zhuǎn)變?yōu)椤盀檎l和淚倚欄桿”、“秋風(fēng)多……夜長人奈何”的凄慘調(diào)子,以后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艷的詞,死后又影響后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后人應(yīng)該感謝她的。 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jié)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副釵”都是絕代佳人。 的確,美人的魔力,足以感應(yīng)文人的心靈,而使之寫出血和淚的文學(xué)來。后主不會做皇帝,而無意中做了詞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誰說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詩中李太白,詞中李后主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后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后主,詞作遠(yuǎn)過于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后的詞作相當(dāng)沉痛、深切和凄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nèi)容,僅就藝術(shù)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jīng)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并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態(tài)。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huán)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zhǔn)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nèi)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jié),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涌,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番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 全詞區(qū)區(qū)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凄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宋黃升《花庵詞選》稱:“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李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后主前期詞作風(fēng)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xí)氣。國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yuǎn),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傳。現(xiàn)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煜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其為事實上的第二子。李弘冀為人“為人猜忌嚴(yán)刻”,時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參與政事,每天只是讀書為樂。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為太子,鐘謨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李璟怒,找了個借口把鐘謨貶為國子司業(yè),流放到饒州。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南昌并立李煜為太子監(jiān)國,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971年宋軍滅南漢后,李煜為了表示他不對抗宋,對宋稱臣,將自己的稱呼改為江南國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開封時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領(lǐng)軍隊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開封被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wèi)將軍。史書上說趙光義多次強留小周后于宮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罵,李煜在痛苦郁悶中,寫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畫家還繪有《熙陵幸小周后圖》,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shù)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人馮海粟就在圖上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fēng)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 據(jù)宋代王铚的《默記》記載,因其“故國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牽機毒殺。牽機藥有人說是中藥馬錢子,服后破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狀極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說是毒死,記載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李煜死后,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死。 南唐后主李煜與他的紅顏知己 南唐后主李煜在后人腦海里留著一個鮮明印象,就是他留給了我們不少香艷、柔情、悲哀的詞。他的詞,確實給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所以后人對他的評價,除了作為曾經(jīng)的國君,還被譽為“詞中之帝”。 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學(xué)的成功,是不能忘記一個被他迷戀著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歲。她在文史記載中,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為古代帝王們,多是后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托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xiàn)于文學(xué)的,周后之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于文學(xué),當(dāng)然她是一個資質(zhì)佳惠,美艷多才的女子了。 據(jù)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為大曲,后主獨得其譜,乃與后變易訛謬,頗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后主的詞調(diào),極得后主贊美,這就是后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紗》: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迷戀周后的情感,深宮香艷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請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么嬌柔的兒女姿態(tài),以現(xiàn)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里,那就夠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動了后主的詞筆,后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后給千古瞻仰,文學(xué)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里完全得到印證了。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的。當(dāng)后主二十八歲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周后終被秋風(fēng)吹去了,其時,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自制誄詞數(shù)千言,皆極酸楚。 對后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后來將她葬于懿陵,謚號昭惠,從下面詞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時的心情。請看下面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zhì)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fēng)。 這首詞表達了后主對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底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凄慘的境域里來,于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zhuǎn)變?yōu)椤盀檎l和淚倚欄桿”、“秋風(fēng)多……夜長人奈何”的凄慘調(diào)子,以后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艷的詞,死后又影響后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后人應(yīng)該感謝她的。 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jié)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副釵”都是絕代佳人。 的確,美人的魔力,足以感應(yīng)文人的心靈,而使之寫出血和淚的文學(xué)來。后主不會做皇帝,而無意中做了詞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誰說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詩中李太白,詞中李后主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后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后主,詞作遠(yuǎn)過于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后的詞作相當(dāng)沉痛、深切和凄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nèi)容,僅就藝術(shù)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jīng)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并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態(tài)。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huán)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zhǔn)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nèi)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jié),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涌,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番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 全詞區(qū)區(qū)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凄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宋黃升《花庵詞選》稱:“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您好!作者是:李煜大約作于李煜歸宋后的第三年,是李煜的絕命詞。詞中流露了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據(jù)說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望您采納,謝謝您的支持!
【詞牌名-虞美人】詞牌釋義〔題考〕 【碧雞漫志】:「脞說稱﹝虞美人﹞起于項籍﹝虞兮﹞之歌;予謂后世以命名可也,曲起于當(dāng)時,非也。曾宣子夫人魏氏,作﹝虞美人草行﹞,有『三軍散盡旌旗倒,玉帳佳人坐中老,香魂夜逐劍光飛,輕血化為原上草』之句,世以為工。』又【夢溪筆談】云:「高郵桑宜舒,性知音,舊聞虞美人草,逢人作﹝虞美人曲﹞,枝葉皆動,他曲不然,試之如所傳。詳其曲,皆吳音也。他日取琴試用吳音制一曲,對草鼓之,枝葉皆動,因曰﹝虞美人操﹞」觀此,﹝虞美人﹞一名,在樂府中曰行;在植物曰草;在琴曲曰操。考其原,皆由項王虞兮之歌而得名也。〔作法〕 本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完全相同。四用韻,兩平兩仄。第一句為七言句,平起仄韻。第二句為五言句,仄起仄韻。第三句亦為七言句,換平韻平起平收。第四句九字協(xié)平韻,又第四句有者可余地四字略斷為豆,但還是以九字到底為佳。又名《虞美人令》、《一江春水》,雙調(diào)五十六字,前后闋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換韻, 每句不同韻,方式是“甲乙丙丁”。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李煜)虞美人[南唐]李煜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fēng),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yīng)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全部注釋】1李煜,史稱南唐后主,在位15年,降宋后封違命侯。這首詞表達了作者對故國的深切懷念。折實他的絕筆詞,相傳七夕之夜中命歌伎唱此詞,宋太宗知道這件事后,賜酒將他毒死。 2故國:指南唐都城金陵(現(xiàn)在南京)。 3雕欄玉砌:雕有圖案的欄桿和玉石鋪就的臺階。此泛指宮殿建筑。砌,臺階。 4朱顏:紅顏,少女的代稱,這里指南唐舊日的宮女。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其為事實上的第二子。李弘冀為人“為人猜忌嚴(yán)刻”,時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參與政事,每天只是讀書為樂。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為太子,鐘謨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李璟怒,找了個借口把鐘謨貶為國子司業(yè),流放到饒州。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南昌并立李煜為太子監(jiān)國,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971年宋軍滅南漢后,李煜為了表示他不對抗宋,對宋稱臣,將自己的稱呼改為江南國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開封時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領(lǐng)軍隊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開封被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wèi)將軍。史書上說趙光義多次強留小周后于宮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罵,李煜在痛苦郁悶中,寫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畫家還繪有《熙陵幸小周后圖》,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shù)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人馮海粟就在圖上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fēng)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 據(jù)宋代王铚的《默記》記載,因其“故國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牽機毒殺。牽機藥有人說是中藥馬錢子,服后破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狀極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說是毒死,記載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李煜死后,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死。 南唐后主李煜與他的紅顏知己 南唐后主李煜在后人腦海里留著一個鮮明印象,就是他留給了我們不少香艷、柔情、悲哀的詞。他的詞,確實給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所以后人對他的評價,除了作為曾經(jīng)的國君,還被譽為“詞中之帝”。 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學(xué)的成功,是不能忘記一個被他迷戀著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歲。她在文史記載中,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為古代帝王們,多是后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托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xiàn)于文學(xué)的,周后之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于文學(xué),當(dāng)然她是一個資質(zhì)佳惠,美艷多才的女子了。 據(jù)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為大曲,后主獨得其譜,乃與后變易訛謬,頗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后主的詞調(diào),極得后主贊美,這就是后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紗》: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迷戀周后的情感,深宮香艷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請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么嬌柔的兒女姿態(tài),以現(xiàn)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里,那就夠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動了后主的詞筆,后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后給千古瞻仰,文學(xué)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里完全得到印證了。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的。當(dāng)后主二十八歲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周后終被秋風(fēng)吹去了,其時,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自制誄詞數(shù)千言,皆極酸楚。 對后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后來將她葬于懿陵,謚號昭惠,從下面詞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時的心情。請看下面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zhì)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fēng)。 這首詞表達了后主對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底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凄慘的境域里來,于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zhuǎn)變?yōu)椤盀檎l和淚倚欄桿”、“秋風(fēng)多……夜長人奈何”的凄慘調(diào)子,以后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艷的詞,死后又影響后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后人應(yīng)該感謝她的。 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jié)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副釵”都是絕代佳人。 的確,美人的魔力,足以感應(yīng)文人的心靈,而使之寫出血和淚的文學(xué)來。后主不會做皇帝,而無意中做了詞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誰說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詩中李太白,詞中李后主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后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后主,詞作遠(yuǎn)過于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后的詞作相當(dāng)沉痛、深切和凄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nèi)容,僅就藝術(shù)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jīng)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并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態(tài)。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huán)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zhǔn)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nèi)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jié),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涌,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番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 全詞區(qū)區(qū)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凄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宋黃升《花庵詞選》稱:“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李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后主前期詞作風(fēng)格綺麗柔靡,還不脫“花間”習(xí)氣。國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淚洗面”的軟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盡以血的絕唱,使亡國之君成為千古詞壇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詞話》語),正是“國家不幸詩家幸,話到滄桑語始工”。這些后期詞作,凄涼悲壯,意境深遠(yuǎn),已為蘇辛所謂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筆,為詞史上承前啟后的大宗師,如王國維《人間詞話》所言:“詞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語句的清麗,音韻的和諧,更是空前絕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傳。現(xiàn)存詞四十六首,其中幾首前期作品或為他人所作,可以確定者僅三十八首。煜
李煜(937-978)初名從嘉,字重光,號鐘隱,又號蓮峰居士。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他嗣位的時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茍安于江南一隅。宋開寶七年(974年),宋太祖屢次遣人詔其北上,均辭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違命侯。太宗即位,進封隴西郡公。太平興國三年(978年)七夕是他四十二歲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詞,命人在宴會上下牽機藥將他毒死。追封吳王,葬洛陽邙山。 李煜“為人仁孝,善屬文,工書畫,而豐額駢齒,一目重瞳子。”,是南唐元宗(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子。由于李璟的第二子到第五子均早死,故李煜長兄李弘冀為皇太子時,其為事實上的第二子。李弘冀為人“為人猜忌嚴(yán)刻”,時為安定公的李煜害怕李弘冀猜忌他,不敢參與政事,每天只是讀書為樂。 959年李弘冀在毒死李景遂后不久也死了。李璟打算立李煜為太子,鐘謨說“從嘉德輕志懦,又酷信釋氏,非人主才。從善果敢凝重,宜為嗣。”李璟怒,找了個借口把鐘謨貶為國子司業(yè),流放到饒州。封李煜為吳王、尚書令、知政事,令其住在東宮。 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遷都南昌并立李煜為太子監(jiān)國,令其留在金陵。六月李璟死后,李煜在金陵登基即位。 李煜“性驕侈,好聲色,又喜浮圖,為高談,不恤政事。” 971年宋軍滅南漢后,李煜為了表示他不對抗宋,對宋稱臣,將自己的稱呼改為江南國主。 973年,宋太祖命令李煜去開封時他托病不去。宋太祖就派曹彬領(lǐng)軍隊去攻打南唐。 974年十二月,曹彬攻克金陵。 在位十五年,世稱李后主、南唐后主。 975年,李煜被俘后,在開封被封為違命侯,拜左千牛衛(wèi)將軍。史書上說趙光義多次強留小周后于宮中。每次小周后回去,都是又哭又罵,李煜在痛苦郁悶中,寫下《望江南》、《子夜歌》、《虞美人》等名曲。古代畫家還繪有《熙陵幸小周后圖》,明人沈德符《野獲編》中:“宋人畫《熙陵幸小周后圖》,太宗戴幞頭,面黔色而體肥,周后肢體纖弱,數(shù)宮人抱持之,周后作蹙額不勝之狀”。元人馮海粟就在圖上題詩:“江南剩得李花開,也被君王強折來;怪底金風(fēng)沖地起,御園紅紫滿龍堆。” 據(jù)宋代王铚的《默記》記載,因其“故國不堪回首”“一江春水向東流”之詞而在978年被宋太宗用牽機毒殺。牽機藥有人說是中藥馬錢子,服后破壞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全身抽搐,頭腳縮在一起,狀極痛苦。而《宋史》等正史均未說是毒死,記載為“三年七月,卒,年四十二。廢朝三日,贈太師,追封吳王。” 李煜死后,葬洛陽北邙山,小周后悲痛欲絕,不久也隨之而死。 南唐后主李煜與他的紅顏知己 南唐后主李煜在后人腦海里留著一個鮮明印象,就是他留給了我們不少香艷、柔情、悲哀的詞。他的詞,確實給他造成了不可磨滅的偉大,所以后人對他的評價,除了作為曾經(jīng)的國君,還被譽為“詞中之帝”。 但是我們要知道他的成功——文學(xué)的成功,是不能忘記一個被他迷戀著的女人——周后。 周后,名娥皇,生于公元九三六年,比后主大一歲。她在文史記載中,確是個多情而賢慧的女人,因為古代帝王們,多是后宮佳麗三千人,很少能將全部靈魂寄托在一個后妃身上的,更很少不變遷其愛情,而表現(xiàn)于文學(xué)的,周后之能得到一個多情帝王的專寵,且使將愛情流露于文學(xué),當(dāng)然她是一個資質(zhì)佳惠,美艷多才的女子了。 據(jù)陸游《南唐書》載:她精通書史,善音律,尤工琵琶。元宗(后主父親)賞其藝,賜以焦桐琵琶。后主作念家山,后亦作邀醉舞。二人曾重訂霓裳羽衣曲,此曲在唐之盛傳,最為大曲,后主獨得其譜,乃與后變易訛謬,頗去洼,繁手新昔,清越可聽。 她常彈奏后主的詞調(diào),極得后主贊美,這就是后主作詞的原動力了。 李煜的初作《浣溪紗》: 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把迷戀周后的情感,深宮香艷的情形,全部寫托出來。請讀他的《一斛珠》: 曉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個,向人微露丁香顆,一曲清歌,暫引櫻桃破。羅袖裛殘殷色可。杯深旋被香醪涴,繡床斜憑嬌無那,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 這種香閨韻事,兒女柔情,真赤裸裸地寫了出來。“爛嚼紅茸,笑向檀郎唾”,多爛漫,多么嬌柔的兒女姿態(tài),以現(xiàn)代眼光看,固然不足為奇,但是,在千年以前的封建社會里,那就夠奇特的了。 周后的多情,感動了后主的詞筆,后主的詞筆,介紹了多情的周后給千古瞻仰,文學(xué)是環(huán)境的產(chǎn)物,是情感的交流,在這里完全得到印證了。 人生總沒有不散之筵席,不幸的事總要有一天降臨到最歡樂的人們身邊的。當(dāng)后主二十八歲那年,周后生病了。后主朝夕視食,藥非親嘗不進,衣不解帶者累夕,如侍父母之癡。然而,周后終被秋風(fēng)吹去了,其時,后主哀苦骨立,杖而后起,亦如其喪考妣,且將投井以殉,賴救之獲免。又自制誄詞數(shù)千言,皆極酸楚。 對后主來說,真是天大的不幸,后來將她葬于懿陵,謚號昭惠,從下面詞中,可以看到后主那時的心情。請看下面這首: 珠碎眼前珍,花雕世外春,未銷心里恨,又失掌中身。玉笥猶殘藥,香奩已染塵。前哀將后感,無淚可沾巾。 艷質(zhì)同芳樹,浮危道略同。正悲春落實,又苦雨傷叢。秾麗今何在?飄零事已空。沉沉無問處,千載謝東風(fēng)。 這首詞表達了后主對周后深摯情意以及深哀巨痛的心情。 后主自失了他的愛妻,這種痛苦,這種刺激,已深種在他底心靈深處,把他從溫柔沉醉的大國,拖到悲哀凄慘的境域里來,于是他的詞也從“爛嚼紅茸”而轉(zhuǎn)變?yōu)椤盀檎l和淚倚欄桿”、“秋風(fēng)多……夜長人奈何”的凄慘調(diào)子,以后家破國亡,更給他許多詞的材料。 周后生前能使后主做香艷的詞,死后又影響后主做感傷悲切的詞,這種功績,是后人應(yīng)該感謝她的。 自古文人與美人,是結(jié)著不解緣的;幾多偉大文藝作品,都是以香草美人為題材,為背景的。《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和“金陵十二副釵”都是絕代佳人。 的確,美人的魔力,足以感應(yīng)文人的心靈,而使之寫出血和淚的文學(xué)來。后主不會做皇帝,而無意中做了詞中之帝,被后世推崇在一切帝王們之上,誰說這不是周后的力量呢? 詩中李太白,詞中李后主 相見歡?無言獨上西樓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有人說,在我國歷史上,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個皇帝人們也許不會太在意,但是,如果少了象李煜這樣一位詞人恐怕就會給后人留下一些遺憾。此話看來,很是在理。李煜是五代十國時期的南唐后主,詞作遠(yuǎn)過于他在位期間的作為,尤其是亡國以后的詞作相當(dāng)沉痛、深切和凄惻動人,如果撇開思想內(nèi)容,僅就藝術(shù)技巧來說,大部分詞作已經(jīng)達到了詞的最高境界,特別是小令。這首《相見歡》又名《烏夜啼》便是他自述囚居生活,抒寫離愁的力作。 此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情景交融,感人至深。首句“無言獨上西樓”看似平淡,意蘊卻極為豐富。“無言”并非真的無言,從一個“獨”字便可看出,是無人共言。登“西樓”,詞人可以東望故國。僅六字,一下子簡練的勾勒出主人公的凄惋、悲苦的神態(tài)。接著“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用月光籠罩下的梧桐突出環(huán)境的寂寞清冷,用“深”字用得極準(zhǔn)確,極通俗,真可謂境界全出。上片十八字共寫了四項內(nèi)容,即人物、地點、時間、季節(jié),雖然只是疏筆勾勒,但卻是一副非常美麗的圖畫,而且背景極為廣闊,讀之使人如身臨其境,正如王國維《人間語話》言:“一切景語皆情語。” 下片具體寫離愁,是詞的旨意所在,也是這首詞寫的最深刻的地方。“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像波濤洶涌,把全篇推向高潮。離愁本身是一種抽象的思想情緒,它能感覺到,但卻看不見,摸不著,要對它本身作具體描寫,確實非常困難。然而,在這首詞中,詞人通過比喻使之變得具體可感,而且表達得如此貼切、自然,以至成為千古名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又用了一個比喻,寫離愁的另外一個境界,即人對它的具體感受。這種感受是不可名狀的,不知是什么滋味,它既不能用酸、甜、苦、辣之類滋味來概括,也不能用任何一種具體東西的滋味來比擬,它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所以只能稱之為“別是一番滋味”,亦即稼軒詞所謂“欲說還休”,可見詞人體驗之深,愁情之苦。 全詞區(qū)區(qū)三十六個字,同一首七絕差不多,但在這簡短的篇幅中,詞人卻把離愁的愁人、纏人寫得無比深刻,凄涼、寂寞、孤獨的心情袒露得栩栩如生,感人至深,讀者為之淚下。宋黃升《花庵詞選》稱:“此詞最凄惋,所謂‘亡國之音哀以思’”。是也。
總結(jié)
- 上一篇: 5700元起 谷歌Pixel 6 Pro
- 下一篇: 梦见被大蛇缠绕了全身一圈是什么预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