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肾癌有关的突变基因有哪些?它们起什么作用?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与肾癌有关的突变基因有哪些?它们起什么作用?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1 PBRM1 腎癌是多基因相關疾病,其發生發展受多基因突變的影響。最近,英國桑格研究院,新加坡國立癌癥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發現腎細胞癌第2大突變基因PBRM1,科學家用大規模外顯子組測序技術發現PBRM1 基因在腎透明細胞癌中突變率達41%(92/227)[2]。該基因也位于3 號染色體短臂(3p21),編碼蛋白BAF180,是SWI/SNF染色體重塑復合物(PBAF)的一個亞基。SWI/SNF復合物最早在釀酒酵母中發現,是ATP依賴的染色體重塑復合物,具有高度保守性,人類同源類似物稱為PBAF。在復制、轉錄、DNA修復和細胞增殖分化過程中發揮作用。它由許多亞基構成,任一亞基的丟失將導致該復合物功能缺失,SWI/SNF復合物功能的缺失與許多惡性腫瘤有關[3]。 PBRM1蛋白( BAF180)由1 689 個氨基酸組成,其中包括一個DNA結合區域(HMG),2個蛋白質相互作用組件BAH1和BAH2,6個乙酰化組蛋白結合區BD1-BD6。在細胞有絲分裂和基因轉錄中發揮重要作用[4]。PBRM1基因突變在乳腺癌中被發現,發揮抑癌基因的功能[5]。研究人員用RNA干擾技術證明PBRM1基因是腎細胞癌的一個抑癌基因,至少參與組蛋白H3的識別和修飾。作為一個新發現的腎細胞癌基因,對PBRM1的深入研究將為腎癌的診斷治療提供新的方向。 2 VHL-HIF缺氧反應基因軸 近年來,隨著分子生物學實驗技術的發展,例如:基因序列和高流通量組織序列等微陣(tissue mi-croarrays,TMA)技術,能夠檢測和分析數以百計不同的生物分子表達包括DNA、RNA和蛋白質。但VHL基因的失活仍然是腎癌主要的基因改變,特別是在腎透明細胞癌(ccRCC)中。Nickerson等人發現經病理證實的腎透明細胞癌患者中91%存在VHL基因的突變或超甲基化[6],VHL基因位于3號染色體短臂(3p25.3),失活方式包括基因突變、雜合性缺失LOH及基因甲基化。VHL基因失活導致其編碼的VHL蛋白失去正常功能。從而導致缺氧誘導因子(HIF)不能被有效降解,結果致缺氧誘導基因的激活。 HIF-α的靶基因很多,主要包括與腫瘤血管生成相關基因產物如: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小板源性生長因子(PDGF)、胎盤生長因子(PLGF)和環氧合酶-2(COX-2)。細胞增殖相關基因產物如:轉化生長因子-α(TGF-α)、胰島素樣生長因子(IGF)、表皮生長因子(EGFR)等。PH控制相關基因產物如:碳酸苷酶Ⅸ(CA9)和碳酸酐酶XII( CA12)。糖代謝相關基因產物如:葡萄糖轉運酶-1、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脫氫酶激酶[7]。這些分子的表達與腫瘤增殖、分化及預后有關。 3 BHD基因 1977年Birt報道了一種以皮膚良性腫瘤為主要表現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并命名為BHD綜合征(Birt-Hogg-Dube syndrome),典型表現為頭頸部和上肢的多發性纖維毛囊瘤,并可能伴有肺囊腫和結腸息肉。Pavlovich[8]等對19個家系的130例BHD腎癌進行統計,發現嫌色細胞癌44例(34%),嗜酸細胞瘤7例(5%),嫌色細胞癌與嗜酸細胞瘤混合型腫瘤65例(50%),透明細胞癌12例( 9%)。BHD基因位于17號染色體(17p11.2),也稱FLCN,編碼蛋白促卵泡激素(folliculin)[9],通過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結合,進而調節mTOR信號通路的活性。mTOR是一種胞內絲/蘇氨酸蛋白激酶,在細胞生長、增殖、分化及細胞周期調控等多個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近年來發現mTOR相關的信號通路復雜且涉及面廣泛,其中多個元素的調控異常都與腫瘤的發生密切相關。mTOR抑制劑(如雷帕霉素)能夠抑制由于該信號通路異常引起的癌基因的轉化、腫瘤的生長和腫瘤血管生成,可能對此類患者有效。 4 TGF-β1 轉化生長因子-β(TGF-β)作為TGF-β細胞因子超家族的成員調節多種靶基因的表達,在胚胎生長、發育、細胞分化、增殖及凋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同時參與細胞外基質的分泌和發育分化等多種生理過程。TGF-β1及受體、Smads的結構和信號轉導TGF-β1由2個結構相同或相近、分子質量為12.5 kDa的亞單位借二硫鍵連接的雙體,其結構和功能高度保守。目前已發現5種TGF-β1異構酶,即TGF-β1~5,哺乳動物中有TGF-β1~3三種形式[10],其中TGF-β1的研究最廣泛和活躍。
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25日在《自然·遺傳學》期刊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對100多名透明細胞性腎癌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一種名為“VHL”的基因出現變異的頻率非常高,被認為是導致腎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還通過對比研究患者的癌細胞染色體組發現,92%的患者“VHL”基因出現變異。在該基因沒有變異的患者中,約40%患者的“TCEB1”基因出現了變異。研究小組還發現“BAP1”基因變異會提高腎癌患者的死亡風險,“SETD2”基因變異則會提高腎癌細胞轉移風險。 在腎癌病例中,透明細胞性腎癌占80%左右。在發病早期階段,腎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70%至90%。如果病情惡化導致癌細胞轉移,則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與腎癌相關的基因有一篇綜述文章《腎癌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根據該文,腎癌相關基因應該分為3大類:1、特異性基因:如G250-MN/CA IX基因、VHL基因等;2、非特異性基因:如HLA-G基因、低氧誘導基因家族等;3、輔助性基因:如RGS5基因、calponin h1基因等。
都大學和東京大學等機構的研究人員25日在《自然·遺傳學》期刊網絡版上報告說,他們對100多名透明細胞性腎癌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一種名為“VHL”的基因出現變異的頻率非常高,被認為是導致腎癌的主要原因之一。 研究人員還通過對比研究患者的癌細胞染色體組發現,92%的患者“VHL”基因出現變異。在該基因沒有變異的患者中,約40%患者的“TCEB1”基因出現了變異。研究小組還發現“BAP1”基因變異會提高腎癌患者的死亡風險,“SETD2”基因變異則會提高腎癌細胞轉移風險。 在腎癌病例中,透明細胞性腎癌占80%左右。在發病早期階段,腎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達到70%至90%。如果病情惡化導致癌細胞轉移,則缺乏有效的治療方法。
與腎癌相關的基因有一篇綜述文章《腎癌相關基因的研究進展》。根據該文,腎癌相關基因應該分為3大類:1、特異性基因:如G250-MN/CA IX基因、VHL基因等;2、非特異性基因:如HLA-G基因、低氧誘導基因家族等;3、輔助性基因:如RGS5基因、calponin h1基因等。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与肾癌有关的突变基因有哪些?它们起什么作用?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游戏手机只要1999元!Redmi K4
- 下一篇: 微软魔改的Android系统:Surf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