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葵和星夜是谁画的啊?
生活随笔
收集整理的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
向日葵和星夜是谁画的啊?
小編覺得挺不錯的,現在分享給大家,幫大家做個參考.
戴灰色氈帽的自畫像(梵高的自畫像。)紙板油畫 41.0 x 32.0 cm 巴黎: 1886-87年冬文森特·威廉·梵高(又稱”凡高”,以下稱“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是后印象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有《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1890年7月29日,因精神疾病的困擾,曾割掉耳朵,后在法國瓦茲河飲彈自殺,時年37歲。
《星夜》的作者是梵高。《星夜》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凡高”,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是后印象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創作的,期間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納在法國的奧賽美術館,以及蘇黎世的kunshaus美術館。
梵高 ——火一樣熾熱的大畫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蘭畫家。患有精神分裂癥。青年時期曾從事宗教活動,后轉向繪畫,以其對生活的熱烈渴 望開辟出一個藝術的新天地。) 梵高出生于一個基督教牧師的家庭。16歲時,他到古比爾美術公司海牙分店當店員,以后又去倫敦分店工作。幾年以后,由于 痛苦的失戀和對職業的厭倦,梵高投身宗教,決心做一個福音傳道者。 1897年,他25歲時來到比利時南部的博里納日傳教。在那里,幾乎人人都做礦工謀生。他們冒著瓦斯中毒和爆炸等危險,掙扎 在死亡線上。梵高懷著極大的同情心來到礦區,只見礦工們穿著破爛的衣服,滿臉煤灰,渾身污黑,骨瘦如柴,肩狹背駝,不時有 人發出陣陣的咳嗽聲。幾天以后,梵高就在一間簡陋的席棚里開始了第一次宗教集會。他天天去看望那些身患重病的人,把自己的 大半薪水用在為病人購買儀器和藥物上。他甚至把床讓出去,自己睡在地板上,村里的病人他全都護理過,每一間草棚他都送去過 牛奶,面包。而自己呢,卻由于缺吃少穿,得了熱病,瘦得皮包骨頭。上司以他超越牧師職責為名,禁止他繼續講道。梵高失去了 “上帝”,他不得不離開這個生活了6個月的苦難深重的地方。 梵高貧困潦倒,到處流浪。這時,他閱讀了莎士比亞、狄更斯、雨果的作品,并開始學畫素描。1882年,他到海牙學習繪畫, 比他小4歲的泰奧是一位畫商,每月寄錢供梵高學畫。梵高后來藝術上的成功,是與泰奧在物質上、精神上對他的幫助分不開的。 一次,梵高在小酒店遇到了憔悴不堪、被貧困損害了身心的女人西恩。西恩以洗衣為生,有時還得找個男人為她的5個孩子掙 點吃的。她肚子里還懷著一個孩子,這些孩子的父親都是一些陌生人。梵高請西恩當模特兒。并收留了她。西恩以充滿愛情的雙手 為梵高做飯、煮咖啡、鋪床、打掃工作室,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梵高多次為西恩畫速寫,對她身體的線條完全熟悉了,就畫 了一張正式的作品,這是一個生命精髓被榨干的婦人,畫上題了米歇勒的話:“世上怎么會有一個如此孤獨絕望的女人?” 但是,好景不長。梵高把泰奧寄來的生活費大部分用在請模特兒和買繪畫材料上,經常身無分文,沒有食物。西恩勸梵高把寄 來的錢留作家用,而梵高堅持繪畫第一。他和她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1883年12月,梵高遷到紐南。在這里,他畫了很多樸素的農村場景,畫了農民、織工的肖像。1885年5月,梵高畫了一幅《食 土豆者》:幽暗的燈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里,去拿土豆。作品反映了作者對勞動者深厚的感情。 1886年,梵高來到巴黎與泰奧同住。他在巴黎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的繪畫,大為震驚。泰奧把印象派的情況介紹給他,他們還一 起參觀了第一次印象派畫展。印象派畫家大都喜歡表現自然界的光和色,也表現現代都市的運動感。泰奧陪著梵高仔細地揣摩了所 有的展品;莫奈的油畫描繪了河水、天空、房屋、樹木,捕捉了變幻的色、跳動的光,使他感到充滿戰栗的生命感。畢沙羅的作品 表現大自然的歡騰之息。日本浮世給版畫鮮明的大色塊對比的裝飾性色彩,使他一見傾心。燦爛的陽光,豐富的色調,給了梵高 許多靈感。他到街頭寫生,到近郊寫生。他力圖畫得很亮,但卻喪失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感到苦惱,他要表現光明的世界。 1888年,梵高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那里碧藍的天空中懸掛著眩目火球,大地仿佛被熾熱的陽光點燃,顯示出強烈的色彩。梵 高欣喜若狂,創作激情燃燒著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就在這里誕生了。梵高發自內心地說:“畫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熱情。”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是1888年8月完成的《向日葵》。在這幅畫中,黃色是太陽的象征。他還不止一次地描繪灼目的太陽。同年 10月所作的《夕陽剪柳》中那歡快明亮的色彩,大放光芒的太陽,使觀眾的心和梵高的心一起跳動。這一時期,他還畫了《普羅旺 斯的果園》、《阿爾的收割季節》、《圣瑪利的漁船》、《郵遞員約瑟夫·魯蘭》等著名的作品。他幾乎用原色來描繪,強烈的色 彩對比一下子攫住了觀眾的心;短促而粗壯的筆觸,形成一種節奏感。色彩猶如鑲嵌在畫面上的寶石,閃閃發光。梵高用心靈感受 光明,由荷蘭古典畫法、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給予的靈感,在繪畫藝術領域里開辟出一個新的天地。 在生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梵高還想在阿爾創立“友人之家”。他在巴黎時的畫友高更來到阿爾,同他熱烈討論藝術問題,因 意見不一致而爭論起來。這時,梵高的精神分裂癥已經很嚴重,他竟拿起刀片撲向高更。還有一次,梵高在阿爾的一個妓院認識了 一個16歲小姑娘拉歇爾。拉歇爾天真調皮,她擰著梵高的耳朵說:“你來這兒,如果沒錢,就把耳朵割下來送給我”。梵高果真把 自己的耳朵割下來,用毛巾把滿臉是血的頭包好,又用紙把耳朵包好,送給了拉歇爾。拉歇爾打開一看,嚇得暈死過去。 梵高被送進阿爾醫院。住院期間,他畫了病院、病室等奇麗的作品。因病情不好,又轉到圣雷米精神病院。在這里,他畫周圍 的一切,病院花園里的石凳、病友、窗口望得見的景色、鳶尾花、橄欖園以及遠山和太陽,都是他繪畫的題材。他特別喜歡畫病院 周圍的側柏。他說:“我感到奇怪,竟然沒有人來畫象我看到的側柏,它線條很好,比例適當,是那樣的優美,就像埃及的宮女一 樣。” 只有繪畫才是梵高最好的藥物,藝術使他感到欣慰。泰奧把他接到巴黎,安排在離巴黎不遠的奧維,請精神病專家迦歇醫生為 他治療。迦歇是個美術愛好者,19世紀中葉許多的著名畫家幾乎都是他的朋友。迦歇出于對梵高藝術的熱愛,免費為他治病。在他 的細心照料下,梵高畫了最后一批作品:《迦歇醫生肖像》、《奧弗的教學》、《茅草房》、《葡萄園的房舍》、《多比尼的花園 》、《麥田上的鴉群》等。這些畫都有強烈的表現力,筆觸賦予畫面一種運動的旋律。這是他生命最后一刻放射出的光華。 1890年7月27日,梵高舊病復發,他借一只手槍,對準胸膛扣動了扳機。29日清晨1時許,梵高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的死, 使泰奧的精神瀕于崩潰。半年后,泰奧在烏得勒友逝世。泰奧的妻子把泰奧的尸體遷到奧弗,安葬在梵高墓旁。墓地上種滿了象征 梵高理想的向日葵。 梵高死后,他的名聲才傳遍世界。他的繪畫,像一顆燃燒的星星,給人間帶來了奇異的光芒,促進了20世紀新的繪畫思潮和流 派的發展。1934年,美國著作家歐文·斯通出版了《渴望生活——梵高的藝術生涯》。這部作品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歡迎,譯成 80多種文字。1951年,日本首次在舞臺上演了三好十郎描寫梵高生平的戲劇《火一樣的人》,使更多的人認識了梵高。 梵高生前只賣過一幅畫,而且售價極低。可是今天,梵高的畫卻價值連城。梵高并不追求金錢,正如歐文·斯通所說:“這些 天文數字不會打動梵高的心,因為他對金錢是漠不關心的,他要的是了解生活,描繪生活。 梵高的高尚心靈,體現在他一生嘔心瀝血創造出的非凡的作品中。看到這些作品,人們會感到心里燃起一把火,猶如窺視到梵 高那深邃的眼睛射出熾熱的光芒。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后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高哦。。
sunflowers 是荷蘭畫家梵高畫的。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03月30日-1890年07月29日,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他畫出了《吃土豆的人》。準確地說,這幅畫是1885年畫的,但在那之前,畫家已經開始構思練習了。吃土豆的人為什么是名作?蔣勛說,梵高當年畫礦工畫農民,是一種救贖,他想救贖自己,而他拿起畫筆的時候是在畫他無法救贖的人。而我最感動的是,梵高在自己被人嫌棄無法救贖的時候,居然還有憐憫之心去同情他人。吃土豆的人里,柔和的燈光,昏暗的房間,“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里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星夜》的作者是梵高。《星夜》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中文又稱”凡高”,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是后印象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地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 梵高早期只以灰暗色系進行創作,直到他在巴黎遇見了印象派與新印象派,融入了他們的鮮艷色彩與畫風,創造了他獨特的個人畫風。他最著名的作品多半是他在生前最后二年創作的,期間梵高深陷于精神疾病中,其最后在他37歲那年將他導向自殺一途。在梵高去世之后,梵高的作品,《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梵高的作品目前主要收納在法國的奧賽美術館,以及蘇黎世的kunshaus美術館。
梵高 ——火一樣熾熱的大畫家 (文森特·梵高(1853-1890),荷蘭畫家。患有精神分裂癥。青年時期曾從事宗教活動,后轉向繪畫,以其對生活的熱烈渴 望開辟出一個藝術的新天地。) 梵高出生于一個基督教牧師的家庭。16歲時,他到古比爾美術公司海牙分店當店員,以后又去倫敦分店工作。幾年以后,由于 痛苦的失戀和對職業的厭倦,梵高投身宗教,決心做一個福音傳道者。 1897年,他25歲時來到比利時南部的博里納日傳教。在那里,幾乎人人都做礦工謀生。他們冒著瓦斯中毒和爆炸等危險,掙扎 在死亡線上。梵高懷著極大的同情心來到礦區,只見礦工們穿著破爛的衣服,滿臉煤灰,渾身污黑,骨瘦如柴,肩狹背駝,不時有 人發出陣陣的咳嗽聲。幾天以后,梵高就在一間簡陋的席棚里開始了第一次宗教集會。他天天去看望那些身患重病的人,把自己的 大半薪水用在為病人購買儀器和藥物上。他甚至把床讓出去,自己睡在地板上,村里的病人他全都護理過,每一間草棚他都送去過 牛奶,面包。而自己呢,卻由于缺吃少穿,得了熱病,瘦得皮包骨頭。上司以他超越牧師職責為名,禁止他繼續講道。梵高失去了 “上帝”,他不得不離開這個生活了6個月的苦難深重的地方。 梵高貧困潦倒,到處流浪。這時,他閱讀了莎士比亞、狄更斯、雨果的作品,并開始學畫素描。1882年,他到海牙學習繪畫, 比他小4歲的泰奧是一位畫商,每月寄錢供梵高學畫。梵高后來藝術上的成功,是與泰奧在物質上、精神上對他的幫助分不開的。 一次,梵高在小酒店遇到了憔悴不堪、被貧困損害了身心的女人西恩。西恩以洗衣為生,有時還得找個男人為她的5個孩子掙 點吃的。她肚子里還懷著一個孩子,這些孩子的父親都是一些陌生人。梵高請西恩當模特兒。并收留了她。西恩以充滿愛情的雙手 為梵高做飯、煮咖啡、鋪床、打掃工作室,使他感到從未有過的溫暖。梵高多次為西恩畫速寫,對她身體的線條完全熟悉了,就畫 了一張正式的作品,這是一個生命精髓被榨干的婦人,畫上題了米歇勒的話:“世上怎么會有一個如此孤獨絕望的女人?” 但是,好景不長。梵高把泰奧寄來的生活費大部分用在請模特兒和買繪畫材料上,經常身無分文,沒有食物。西恩勸梵高把寄 來的錢留作家用,而梵高堅持繪畫第一。他和她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1883年12月,梵高遷到紐南。在這里,他畫了很多樸素的農村場景,畫了農民、織工的肖像。1885年5月,梵高畫了一幅《食 土豆者》:幽暗的燈光,挖掘土地的手伸向盆里,去拿土豆。作品反映了作者對勞動者深厚的感情。 1886年,梵高來到巴黎與泰奧同住。他在巴黎第一次看到印象派的繪畫,大為震驚。泰奧把印象派的情況介紹給他,他們還一 起參觀了第一次印象派畫展。印象派畫家大都喜歡表現自然界的光和色,也表現現代都市的運動感。泰奧陪著梵高仔細地揣摩了所 有的展品;莫奈的油畫描繪了河水、天空、房屋、樹木,捕捉了變幻的色、跳動的光,使他感到充滿戰栗的生命感。畢沙羅的作品 表現大自然的歡騰之息。日本浮世給版畫鮮明的大色塊對比的裝飾性色彩,使他一見傾心。燦爛的陽光,豐富的色調,給了梵高 許多靈感。他到街頭寫生,到近郊寫生。他力圖畫得很亮,但卻喪失了自己的獨特風格。他感到苦惱,他要表現光明的世界。 1888年,梵高來到法國南部的阿爾。那里碧藍的天空中懸掛著眩目火球,大地仿佛被熾熱的陽光點燃,顯示出強烈的色彩。梵 高欣喜若狂,創作激情燃燒著他一生中最優秀的作品就在這里誕生了。梵高發自內心地說:“畫面里的色彩就是生活里的熱情。” 梵高最著名的作品是1888年8月完成的《向日葵》。在這幅畫中,黃色是太陽的象征。他還不止一次地描繪灼目的太陽。同年 10月所作的《夕陽剪柳》中那歡快明亮的色彩,大放光芒的太陽,使觀眾的心和梵高的心一起跳動。這一時期,他還畫了《普羅旺 斯的果園》、《阿爾的收割季節》、《圣瑪利的漁船》、《郵遞員約瑟夫·魯蘭》等著名的作品。他幾乎用原色來描繪,強烈的色 彩對比一下子攫住了觀眾的心;短促而粗壯的筆觸,形成一種節奏感。色彩猶如鑲嵌在畫面上的寶石,閃閃發光。梵高用心靈感受 光明,由荷蘭古典畫法、印象派和日本浮世給予的靈感,在繪畫藝術領域里開辟出一個新的天地。 在生活極端困難的情況下,梵高還想在阿爾創立“友人之家”。他在巴黎時的畫友高更來到阿爾,同他熱烈討論藝術問題,因 意見不一致而爭論起來。這時,梵高的精神分裂癥已經很嚴重,他竟拿起刀片撲向高更。還有一次,梵高在阿爾的一個妓院認識了 一個16歲小姑娘拉歇爾。拉歇爾天真調皮,她擰著梵高的耳朵說:“你來這兒,如果沒錢,就把耳朵割下來送給我”。梵高果真把 自己的耳朵割下來,用毛巾把滿臉是血的頭包好,又用紙把耳朵包好,送給了拉歇爾。拉歇爾打開一看,嚇得暈死過去。 梵高被送進阿爾醫院。住院期間,他畫了病院、病室等奇麗的作品。因病情不好,又轉到圣雷米精神病院。在這里,他畫周圍 的一切,病院花園里的石凳、病友、窗口望得見的景色、鳶尾花、橄欖園以及遠山和太陽,都是他繪畫的題材。他特別喜歡畫病院 周圍的側柏。他說:“我感到奇怪,竟然沒有人來畫象我看到的側柏,它線條很好,比例適當,是那樣的優美,就像埃及的宮女一 樣。” 只有繪畫才是梵高最好的藥物,藝術使他感到欣慰。泰奧把他接到巴黎,安排在離巴黎不遠的奧維,請精神病專家迦歇醫生為 他治療。迦歇是個美術愛好者,19世紀中葉許多的著名畫家幾乎都是他的朋友。迦歇出于對梵高藝術的熱愛,免費為他治病。在他 的細心照料下,梵高畫了最后一批作品:《迦歇醫生肖像》、《奧弗的教學》、《茅草房》、《葡萄園的房舍》、《多比尼的花園 》、《麥田上的鴉群》等。這些畫都有強烈的表現力,筆觸賦予畫面一種運動的旋律。這是他生命最后一刻放射出的光華。 1890年7月27日,梵高舊病復發,他借一只手槍,對準胸膛扣動了扳機。29日清晨1時許,梵高的心臟停止了跳動。他的死, 使泰奧的精神瀕于崩潰。半年后,泰奧在烏得勒友逝世。泰奧的妻子把泰奧的尸體遷到奧弗,安葬在梵高墓旁。墓地上種滿了象征 梵高理想的向日葵。 梵高死后,他的名聲才傳遍世界。他的繪畫,像一顆燃燒的星星,給人間帶來了奇異的光芒,促進了20世紀新的繪畫思潮和流 派的發展。1934年,美國著作家歐文·斯通出版了《渴望生活——梵高的藝術生涯》。這部作品受到世界各國讀者的歡迎,譯成 80多種文字。1951年,日本首次在舞臺上演了三好十郎描寫梵高生平的戲劇《火一樣的人》,使更多的人認識了梵高。 梵高生前只賣過一幅畫,而且售價極低。可是今天,梵高的畫卻價值連城。梵高并不追求金錢,正如歐文·斯通所說:“這些 天文數字不會打動梵高的心,因為他對金錢是漠不關心的,他要的是了解生活,描繪生活。 梵高的高尚心靈,體現在他一生嘔心瀝血創造出的非凡的作品中。看到這些作品,人們會感到心里燃起一把火,猶如窺視到梵 高那深邃的眼睛射出熾熱的光芒。
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荷蘭后印象派畫家。他是表現主義的先驅,并深深影響了二十世紀藝術,尤其是野獸派與表現主義。梵高的作品,如《星夜》、《向日葵》與《有烏鴉的麥田》等,現已躋身于全球最著名、廣為人知與珍貴的藝術作品的行列。
梵高哦。。
sunflowers 是荷蘭畫家梵高畫的。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03月30日-1890年07月29日,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出生于新教牧師家庭。他畫出了《吃土豆的人》。準確地說,這幅畫是1885年畫的,但在那之前,畫家已經開始構思練習了。吃土豆的人為什么是名作?蔣勛說,梵高當年畫礦工畫農民,是一種救贖,他想救贖自己,而他拿起畫筆的時候是在畫他無法救贖的人。而我最感動的是,梵高在自己被人嫌棄無法救贖的時候,居然還有憐憫之心去同情他人。吃土豆的人里,柔和的燈光,昏暗的房間,“我想傳達的觀點是,借著一個油燈的光線,吃馬鈴薯的人用他們同一雙在土地上工作的手從盤子里抓起馬鈴薯 - 他們誠實地自食其力”。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向日葵和星夜是谁画的啊?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股票转债是不是利好
- 下一篇: 鱼粉丝怎么做好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