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裔“教授”奇葩操作!办假AI顶会,骗欧美学术精英,收报名费3688元
賈浩楠發自凹非寺
量子位報道公眾號 QbitAI
機器人領域頂會 ICRA 2021,將于明年 7 月 19-21 日在奧地利維也納舉辦,報名注冊費用 450 歐元——折合人民幣約 3688 元。
目前組委會已經開始接收論文,摘要/全文提交截止日期:2020 年 8 月 31 日。
快截止了,趕緊投,中不中說不好,但錯過 deadline 豈不血虧?
但是,一位眼尖的網友,突然發現這個 ICRA 的全名是“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Applications”。
與真正的 ICRA 會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Robotics andAutomation”,僅有一詞之差,縮寫完全相同。
差一點就上當!
這個真假難辨的山寨機器人頂會在 Reddit 被曝光后,迅速引起了外國同行的關注。
機器學習社區的網友們,本著正本清源的態度……
不到一天時間,他們扒出了這場騙局背后的斯坦福印度裔教授、谷歌學術管理漏洞和跨國學術黑產。
山寨 ICRA 主辦人:10 年讀 4 個博士學位的“神之子”
這種其實并不高明,但很容易讓人上當的騙術,到底出自誰的手筆?
Reddit 帖子下,眾多網友一起扒出了唯一能查到真實資料的組委會成員P. S. Jagadeesh Kumar“博士”。
他的直接觀感是這樣的:
Kumar 博士的油管主頁上,自稱印度教毗濕奴神的第九個化身、濕婆神的長子。他上傳的視頻全部是天馬行空的宗教神學雜談。
但不能說信宗教就不能搞科學,看看他的教育和學術經歷:
這位印度“神之子”,10 年讀了 4 個博士學位,專業橫跨電子、計算機、生物醫藥、機械。有三個學位分別在劍橋、哈佛、斯坦福獲得,生物醫藥博士牛津在讀。
平均讀一個博士用時兩年半。
他的個人主頁,介紹自己目前在斯坦福大學做 Research Professor。
當然,他的所有經歷和榮譽都令人高度懷疑。
比如,有人指出,斯坦福大學的真正的 ZIP Code 是 94305,而 Kumar 在自己的主頁上改成了 94304,不仔細看很難發現。
Kumar 簡歷中說,他在印度馬德拉斯大學獲得了工程學學士學位(Bachelor of Engineering),而在這所大學就讀的校友指出,馬德拉斯大學根本沒有“工程學學士”這種學位。
每一項造假,都講得頭頭是道,除非有直接經驗,否則很難發現其中的破綻。
有網友感嘆,“神之子”最神的地方在于,他不光造假,還花費巨大的精力使每一項“贗品”看起來“有理有據”。要是把這些精力用在學術上,不知能做出多少好成果。
說到學術,Kumar 的谷歌學術頁面,也很蹊蹺。
谷歌學術漏洞,偽造易如反掌
在谷歌學術頁面上,Kumar 的著作和論文有 2000 多次引用,但稍加盤查就會發現問題。
他的很多論文,標注所屬期刊是真實存在的。但是在期刊官方檔案中,卻查不到任何信息。
只能找到這些論文在 ResearchGate 的非正式存檔。
這些論文的大多數合著者,介紹一模一樣,只改動幾個詞。而且這些“學者”只跟 Kumar 一個人合作發過論文。
另有一些合作者,干脆盜用了其他學者的照片和姓名。
這導致被盜用名義的學者頁面,收錄了很多與其研究領域毫不相關的,并且是與 Kumar 合著的論文。
比如,來自中國香港,研究腫瘤的 Xianpei Li 博士,就不幸中招了:
這些被盜用了信息的學者,還只能敬陪末座,因為 Kumar 毫不客氣地把一作全留給了自己。
Kumar 另外一個偽造學術經歷的手法,是冒領與自己名字縮寫相同的印度老鄉的論文:
這種隨意篡改偽造谷歌學術頁面信息的操作是如何實現的?有網友分析,能在修改作者名稱,應該是利用了谷歌學術系統的漏洞。
這種行為讓同行十分憤慨,也讓人們對谷歌學術系統管理方面的漏洞擔憂。
有 Reddit 網友說,其實谷歌學術頁面造假并不是新鮮事,很久以前就向谷歌寫郵件反應,但都石沉大海了。
這一類欺世盜名的妄人,不僅履歷比你好看,還可能拿走你手里的本來就不多的經費。
如果一不小心誤入這種山寨頂會,錢真真就打水漂了。
或許你也好奇,騙子如何利用這種假會賺錢?
山寨 AI 頂會“盈利模式”
仔細看一下這個所謂 ICRA 2021 主頁,有詳細的會議說明、組委會成員等等頁面,當然,不能少的是報名繳費鏈接。
△所有照片都只有人物出鏡,沒有任何可求證真偽的文字背景出現
歐美科技媒體記者 Ruairi J MacKenzie 的一篇報道,詳細解釋了這類山寨學術會議如何運作。
一般來說,這一類假學術會議,主辦方并非正規的學術團體。利用科研人員的發表文章的迫切需求來獲取利益。
△學生參會還有折扣~真的是很良心了
這其中,有些會議真的會線下舉辦。
有網友反應,當年不諳世事時,曾去過一個假學術會議,不可思議的是,這個假會議還租到了牛津大學的場地。但到了會場才發現組織水平低下,學術價值寥寥,參會嘉賓的發言也令人尷尬。
通常來說,此類會議表面包裝得冠冕堂皇:煞有介事的介紹、征集論文的范圍要求、完善的日程安排,還有往期的參會照片等等一應俱全。但最重要的,還是起名。
大會的名字往往跟學術界知名會議高度相似,縮寫相同,只換一個單詞。
或者在知名頂會縮寫后面,加一個后綴,偽裝成頂會的一個 workshop 的樣子。
△ICRAA——國際宗教建筑大會,你能想到嗎?DOGE
而且,這些山寨會議,通常一年要在世界各個不同的地方舉辦多次,組委會和其他資料也完全相同。
這種廉價低配會議,要求參會人員支付一筆不菲的注冊費用,如果要在會上發言,或要求出版論文,則需要繳納額外費用。
可想而知,這種會議對于投稿是來者不拒的。其實,組委會也沒有任何評審環節,金主來送錢,何不做個順水人情,讓大家都滿意呢?
當然,還有一部分 fake 頂會,等你交了錢,“組委會”就跑路了。
所以,對自己論文實力尚有疑慮的同學,如果哪天投中了“ICRA”,先別太高興,趕緊查查自己是不是被騙了。
Fake 頂會的背后,不只是行騙
參加山寨學術會議的,都是什么人?
這個問題也是 Reddit 熱帖下面被廣泛討論的,集合網友們的看法,有這么幾類人是山寨會議的常客:
第一類,是剛剛進入學術圈,渴望參加業內頂級會議的科研新手。
處于早期研究生涯的人,急于給自己的履歷增光添彩,自己有了好的項目,迫切想要展示出來。
這種人往往容易成為山寨會議的受害者。
還有一類人,明知這是假冒的學術會議,仍然心甘情愿的交錢。
這之中,有畢業困難的研究生,為的是能發一篇“ICRA”這種級別的會議論文;
還有,就是學術水平乏善可陳的研究員,給自己的履歷里增添幾項亮眼的履歷,蒙不了內行,蒙外行成功率卻不小,畢竟,會逐條考據簡歷真偽的人,并不多。
在 fake 頂會的背后,不只是行騙,也有“你情我愿”的交易。
再往深挖掘,發現這是一個水很深的跨國學術黑產。
Fake 頂會背后的龐大組織和產業鏈
Waset,全名 World Academy of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世界科學、工程、技術研究院。
聽起來牛X哄哄的樣子,世界級的學院,怕了嗎?
但實際上這是被世界各大正規高校、科研機構和學術出版商拉黑的一家掠奪性出版商, predatory publisher,可以理解為“流氓學術出版機構”。
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Waset 由一個土耳其人CEMAL ARDIL和他的家人建立并運營,總部在土耳其,注冊在阿塞拜疆,聯系地址在迪拜。
CEMAL ARDIL 的背景也眾說紛紜,有傳言說他曾是土耳其的一個中學老師,此前曾花錢買了土耳其和阿塞拜疆高校的碩士博士學位,搖身變成了有頭有臉的科研工作者。
Waset 有兩大業務,一是出版各個學科的期刊專著,投稿不問來源,作者不查背景,給錢就出,期刊的名字也是真假難辨。
二是給各種 fake 會議提供協助,包括協辦和宣傳,從中抽取利潤。CEMAL ARDIL 買了一艘游艇,有時候一些山寨會議干脆就在船上舉辦。
僅在 2018 年一年,Waset 主頁上就發布了超過 18000 條各種學術會議的廣告!
在 Waset 主頁搜“ICRA“,同名或名稱高度相似的會議就有 72 頁、5544 個之多,多數是改一個單詞,有的是加后綴。涵蓋的領域除了機器人,還有農業、建筑、氣象等等。
5000 多個會議,名字里都有“ICRA”,同一個會議,一年會在不同地方辦很多次。
Waset 主頁上赫然寫著“支持,促進,保存,擴展和傳播在科學,工程,藝術和人文科學方面的學術研究,知識和創造性工作,擁護公開、自由和責任等原則”。
Waset 到底能從這個生意中掙多少錢,沒有任何資料說明,但人家至少是能買得起游艇了。
而 Waset 底下這些“二級分銷商”們能收入多少,也是一個迷。
但清楚的一點是,這門生意,相當一部分買賣雙方,都是“一個愿打,一個愿挨”,而且目前還沒有看到任何一個國家的執法部門出手整治的消息。
如何辨別 Fake 頂會
如何識別假學術會議呢?
一般有這么幾個典型的特征:
會議內容非常廣泛,結合好幾個研究領域
征文和注冊信息會通過郵件單獨發送,而且是反復發送
不用機構郵箱,地址是可以免費申請,例如 gmail.com
組委會成員大多查不到真實信息
關于會議環境、舉辦地的描述:照片只有人物特寫,沒有會議橫幅、投影 ppt 等細節。
主辦方承諾了一堆獎項、機會、好處
投稿即中,讓人高度懷疑是否有正規評審
保證論文在紙質期刊上發表,但是要額外交錢
所以,投稿有風險,參會需謹慎。
當然,如果你知道或聽聞還有什么其他的山寨頂會,不妨也踴躍 po 下,讓更多人防患于未然~
參考鏈接:
- https://www.reddit.com/r/MachineLearning/comments/icdg66/d_prevalence_of_fakescam_conferences_in_machine/
- https://www.technologynetworks.com/neuroscience/articles/inside-a-fake-conference-a-journey-into-predatory-science-321619
總結
以上是生活随笔為你收集整理的印度裔“教授”奇葩操作!办假AI顶会,骗欧美学术精英,收报名费3688元的全部內容,希望文章能夠幫你解決所遇到的問題。
- 上一篇: 360vizza和360N5哪个值得买
- 下一篇: 人间四人间四月芳菲尽下一句是什么呢?